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華為,好起來了!,歡迎閲讀。
集微網報道 在被美國制裁多年後,華為業績開始回暖,重登上升軌道。8 月 11 日,華為發布 2023 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銷售收入 3109 億元,同比增長 3.1%;淨利潤為 466.35 億元,同比增長 209.3%。其中,ICT 基礎設施業務收入 1672 億元,終端業務收入 1035 億元,雲計算業務收入 241 億元,數字能源業務收入 242 億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 10 億元。
從财務數據來看,上半年華為各主營業務板塊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而且錄得迅猛增長的淨利潤。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2023 年上半年,ICT 基礎設施業務保持穩健,終端收入實現增長,數字能源和雲業務實現良好增長,智能汽車增量部件競争力持續提升。" 而這也符合華為在去年 " 有質量地活下來 " 的發展目标上,提出 2023 年要攀向 " 生存與發展 " 的目标。
淨利潤猛增三倍
近年來,受美國制裁、行業競争和經營戰略等方面影響,華為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而淨利潤率持續走低,從 2018 年的 8.2% 降至 2022 年的 5.5%。2023 年第一季度,華為淨利潤率只有 2.3%,但在第二季度突然升至 24.38%(據華為财務數據計算)。過去五年來,華為淨利率最高的年份是 2021 年達 19.1%,即因出售榮耀手機和 X86 伺服器業務獲得巨額收益。
另一方面,對比去年上半年業績,華為銷售收入 3016 億元,淨利潤率 5%,即淨利潤 150.8 億元。而 2023 年上半年華為營收略有增加,但淨利潤率提高達 10 個百分點,同時 466.35 億元的淨利潤已超 2022 年全年的淨利潤 356 億元,而且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拆分計算來看,華為今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約 30.38 億元,第二季度淨利潤約 436 億元。
對于為何淨利潤率在二季度大幅飙升,華為未在本次官方新聞稿中作出解釋。但有華為方面人士透露稱,一方面是管理水平與運營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則是公司進行了一定的銷售策略調整和產品結構優化,對利潤產生積極影響。不過需要補充的是,僅通過管理運營、銷售策略和產品結構方面優化,華為就實現了如此體量的利潤增幅,這在業内較為罕見。
無論如何,淨利潤的迅速改善也是華為方面努力追求的結果。去年披露中期業績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内部發文稱,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保證度過未來三年的危機。華為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有質量地活下來,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如今來看,華為經營方針落實的效果顯著。
終端業務止跌回升
受美國方面的極限制裁影響,華為終端業務曾遭遇重挫,一度從 2020 年上半年 2558 億元的營收高位近乎 " 腰斬 ",降至 2021 年上半年的 1357 億元,2022 年上半年再減至 1013 億元,但如今已出現轉機。與去年上半年相比,華為終端業務收入增長 2.17% 至 1035 億元,止跌回升,進入增長軌道。
調研機構 IDC 的數據顯示,随着零部件供應問題得到解決,2023 年二季度,華為在中國市場的手機出貨量猛增 76.1%,與小米并列國内第五,市場份額約 13%。此外,憑借今年 3 月發布的 P60 和 MateX3 折疊屏旗艦系列的表現,華為在 600 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上的出貨量僅次于蘋果,位列第二。
不少分析機構預計,華為下半年或能攜國產的 5G 芯片重回市場,有望獲取更高市場份額。另有多位產業鏈人士透露,華為将今年手機出貨量目标從年初的 3000 萬台上調至 4000 萬台,相當于比去年 2800 萬台的銷量提高了近 43%。這也使得華為成為當前國際手機市場中,唯一逆勢上調出貨量目标的主要手機廠商,進而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變量。
此外,華為備受關注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車 BU)上半年營收為 10 億元,而去年全年為 21 億元。日前,據傳華為有意推動車 BU 獨立運營,正與重慶國資委接洽合作事宜," 未來運營模式類似榮耀 "。對此,華為公開回應稱,網上傳聞與事實不符,華為沒有與重慶國資委洽談車 BU 相關事宜。
顯然,通過不斷地完善基礎設施與生态建設,以鴻蒙串聯的華為手機、PC、平板、汽車、可穿戴設備等所有終端業務實現了 " 輕舟已過萬重山 "。比如華為智能穿戴產品累計發貨量達 1.3 億部,保持中國市場第一的位置;2023 年第二季度,華為平板出貨量世界第四。而鴻蒙生态的設備數量目前已超過 7 億台,開發者數量超過 220 萬,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作業系統。
B 端業務穩健增長
自發布 2022 年報後,華為改變過去按三大傳統業務(運營商業務、終端業務、企業業務)公布業績的方式,而是按五大業務方向來披露營收,新增雲計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收入,僅有以手機為核心的終端業務不變。因此,除終端業務外,各項業務沒有同口徑可比數據。
作為華為的 " 壓艙石 " 板塊,運營商相關業務在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持續展現了一定韌性。2023 年上半年,華為 ICT 基礎設施業務收入為 1672 億元人民币。相較之下,去年同期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為 1427 億元人民币。但需要注意的是,華為在去年調整内部業務架構時,是将運營商 BG、企業 BG 和 ICT 產品與解決方案部門合并為華為 ICT 基礎設施業務。
進一步通過合計來看,去年上半年華為的運營商業務營收(1427 億元)加上企業業務營收(547 億元)為 1974 億元。而 2023 年上半年華為的 ICT 基礎設施、雲計算和數字能源三大業務營收總計為 2155 億元,高出前者 181 億元。這也側面證明了在非技術因素與逆全球化趨勢,以及雲計算和數字能源的激烈競争下,華為這些主打 B 端業務的穩健性。
随着人工智能、雲計算和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華為在相關業務上也進行了大力開拓和不斷創新。基于此,2023 年上半年,華為雲計算業務實現營收 241 億元,數字能源業務收入為 242 億元,均實現了較快發展。例如在雲方面,華為雲在全球覆蓋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29 個地理區網域、78 個可用網域,日前還發布了盤古大模型 3.0,将對千行百業進行賦能。
無疑,大力夯實基礎研究與科研投入,是華為實現 2023 年上半年止跌回升的重要原因。近十年來,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已超萬億元,這構成了其逆風翻盤的強大根基。孟晚舟在半年業績中特别表示,華為抓住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的發展趨勢,在根技術上壓強投入,聚焦為客户和夥伴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