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這個沒人想起的手機品牌,曾經是安卓手機的領軍人物,歡迎閲讀。
前段時間,小雷和大家回顧了包括金立、天語、波導在内的懷舊手機品牌。這些品牌都曾代表着當時的手機發展趨勢,但又都因為某種原因被迫慘淡離場,成為大家的回憶。比如我們上次説到的波導手機、從某種程度上看就是被自己高昂的營銷費用所拖垮。
事實上,在智能手機品牌中,也有一個和波導非常相似的存在。在品牌成立之初,它幾乎就是這個品類的代名詞,巅峰時期也曾是大家提起安卓手機時,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品牌。但由于脱離了消費者的真實使用場景,該品牌迅速被其他企業所超越,并在「強弩之末」階段用高昂的宣發費用送走了自己。
圖片來源:雷科技
沒錯,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曾經 Android 手機的代表:HTC。
説到 HTC 不得不提一個只有老一輩玩家才記得的名字——多普達。根據資料,多普達是一個台灣移動通信設備品牌,成立于 2002 年。多普達在早期主要以代工的形式為其他品牌生產移動通信設備,如智能手機和掌上電腦。然而就像每一個代工廠的标準結局一樣,多普達很快開始開發和推出自己的品牌產品,想要自立門户。
那麼是誰幫多普達制造智能手機,并将其帶入 Windows Mobile 智能手機領網域的呢?沒錯,是 HTC。在 2006 年之前,HTC 實際上是多普達的代工廠商,負責生產多普達品牌的智能手機。
圖片來源:多普達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HTC 也開始決定在自己的品牌下推出智能手機。很快,HTC 逐漸減少了對多普達的代工生產,并将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自己品牌產品的研發和制造中。在這種復雜的套娃關系下,曾經的多普達很快就被 HTC 所取代。但這些對 HTC 來説只是前菜,真正的品牌高光時刻還得等到 2008 年。
2008 年 10 月,在喬布斯發布第一代 iPhone 的 19 個月後,HTC 和運營商 T-Mobile 合作推出了真正意義上的 Android 手機—— HTC Dream。中國玩家可能更熟悉它的開發代号—— HTC G1。
圖片來源:Michael Oryl
為什麼要強調 Dream 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 Android 手機?因為在 iPhone 發布之前,Google 就已經想進入智能手機市場,在多年研發後,他們也拿出過一台搭載 Android 系統的開發樣機。
不過跟大家想的不一樣,這款開發樣機是一款采用全鍵盤設計的,主要面向按鍵互動的手機,跟大家認知中的 Android 手機完全不一樣。但 iPhone 驚豔的觸屏界面讓 Android 工程師們意識到觸屏互動才會是日後的主流,因此也放棄了這款「翻版黑莓」,并最終帶來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HTC Dream 手機。
在開啓了 Google 的 Android 智能手機時代後,HTC 和 Android 這艘大船可以説深度捆綁。當時 Apple 憑借 iPhone 在智能手機市場如魚得水、三星還在 Android 和 Tizen 之間舉棋不定、諾基亞則嘗試用自己換湯不換藥的 Sybian 3 挽回最後的體面。此時 HTC 已經是擺在 Android 和 Google 面前最好的選擇了。
也就在這幾年裏,HTC 成為了 Android 系統的代言人,HTC Magic、HTC Hero 等經典手機層出不窮。随後由 HTC 代工的 nexus one 更是再次強調了 HTC 與 Google 之間不同尋常的關系。
圖片來源:Google
這對 HTC 來説自然是好事,畢竟成為 Android 系統的御用品牌可以極大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可以在消費者心目中将自己和 Android 系統畫等号。但對 Google 來説,和 HTC 合作卻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費者對于 Android 系統、以及背後 Google 服務的認知。
再加上強勢的 HTC Sense 界面已經從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 Android 系統本身的發展,所以在 Android 2.3 系統發布時,Google 沒有選擇繼續和 HTC 合作,反倒是找到了「棄暗投明」的三星,與其合作推出了 Nexus S 手機。
平心而論,在 HTC 和三星面前,Google 确實有一定程度上的資源傾斜。但不可否認的是,代工廠出身的 HTC 始終沒能脱離代工廠「機海戰術」的思維。
時間來到 2010 年,智能手機也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時代,當然其中大部分蛋糕都被 HTC、蘋果以及三星給拿走了。根據當時的數據統計在 2010 年 HTC 智能手機在全球出貨量為 2460 萬部,且在美國實現了在銷售上對蘋果和黑莓的超越。次年 HTC 銷售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4300 多萬部,并在全球手機市場排名第四,在安卓系統手機廠商中排名第一,市值達到 335 億美元。同年王雪紅以 68 億美元的身家問鼎台灣首富。
圖片來源:HTC
在智能手機市場站穩了腳跟的 HTC,毅然決然地加快了產品的研發速度,相比三星、蘋果這些一年只有幾台甚至只有一台產品的企業,HTC 拿出了如今不少手機廠商們都在效仿的機海戰術,僅 2011 年一年,HTC 就發布了近 50 款產品,雖然其中大部分機型都是套娃機,但其中也包含不少類似 Incredible S、 Sensation、Raider 等經典機型。
對 HTC 來説,HTC Sense 标志性的主屏翻頁時鍾就是 HTC 的品牌名片。但對掌握着 HTC 命脈的 Google 來説,過于強勢的 HTC 反倒喧賓奪主,搶走了 Android 的戲份。HTC 希望 Android 是它的名片,但掌管着 Android 的 Google,卻希望 HTC、三星的品牌成為 Android 的品牌名片。
在這種衝突之下,HTC 成為了 Google「殺雞儆猴」的最好道具。
關于 HTC「被 Google 抛棄」的時間點,不同品牌有不同的説法。但在我看來,HTC「失寵」的關鍵節點在于 Android 系統和中國内地本地手機品牌開始合作。或者更具體地説,2011 年小米手機正式發布。
很多人不知道,MIUI 的誕生其實比小米手機本身還要早:當時的 MIUI 主要是為 HTC、三星、Moto 等其他品牌的手機擁有更強本地化服務的第三方 Android 系統。
此時的 HTC 已經離不開 HTC Sense,但過于復雜的 HTC Sense 其實也拖慢了 Android 手機的運行速度。要知道當時的 HTC Sense 甚至用手機中珍貴的圖形資源,為自己的 Widget 小組件渲染切換螢幕時才能看到的「側面」,這種表面功夫顯然得不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可。
随着第一代小米手機橫空出世,Android 手機也正式進入到了以三星為首的旗艦手機和以小米為首的性價比旗艦手機共同帶領的「雙軌制」時代:三星用 Exynos 和 AMOLED 搭建了 Android 陣營中旗艦手機應有的綜合标準,而小米則用價格探索着 Android 手機的價格下限。
HTC?除了 HTC Sense 之外,HTC 什麼都沒有。
盡管此時的 HTC 還能用 HTC Sense 勉強找回場面,但在 Android 陣營中,其他品牌已經通過自己的產品樹立了自己的品牌特性,比如三星就是高端手機的代表、Moto 走的就是商務路線、小米主打一個便宜又大碗。
但 HTC 手裏什麼牌都沒有,迷茫的 HTC 除了機海戰術外甚至拿不出有力的反擊手段。在痛定思痛後,HTC 決定重金投入品牌宣發,讓大家記住 HTC 這個牌子,先把品牌形象重新打出來。
只可惜這一記重拳差點把 HTC 自己「玩死」。
2013 年,HTC 重金籤下了小羅伯特 · 唐尼(Robert John Downey Jr.),以 10 億美元的預算舉行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宣傳活動。但很顯然,HTC 面前的技術問題無法通過燒錢做廣告來解決。兩年合約期結束一到,這場被中國 HTC 用户戲稱為「公費追星」的營銷活動就這樣不留痕迹地淡出了大家的視野,同時也成為了壓垮 HTC 的最後一根稻草。
面對已經變天的 Android 市場,HTC 早已無力回天。寄托着 HTC 所有期待的 HTC Sense 7 也因為一些復雜的内部原因,搖身一變成為所謂的「CosOS」并最終流產。而當 Google 用 Pixel 帶走 HTC 手機團隊最後的遺產後,HTC 其實已經踏上了品牌的終途末路。
2018 年的時候,HTC 的網上銷售渠道直接被關閉。從這個時候開始,HTC 也慢慢地淡出了大家的視線。2022 年,HTC 手機在全球手機市場中的占有率已經低于 0.1%,跟當初 80% 的市場占有率比,更是令人無比唏噓。
其實 HTC 的沒落究根結底可以分為四個方面。首先,HTC 產品線高度單一但技術相對薄弱,一心想着跟蘋果三星這些企業争奪中高端市場的份額,卻忽視了利潤雖低但份額極高的低端市場,一旦中高端市場出現問題,整體銷售就會下滑。
其次,除了早期和 Android 系統捆綁銷售外,HTC 從未樹立過自己的品牌形象。它既沒有像三星、蘋果一樣深入人心,也沒有國產手機那樣的高性價比,可以説 HTC 做了這麼多年手機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一直很模糊。
最後是供應鏈問題:HTC 手機螢幕一直是三星提供,這意味着三星随時可通過限制螢幕供應的方式影響 HTC 的實際銷量。實際上三星也确實幹過這事,導致當年 HTC 產品線大亂。
但真正判下 HTC 死刑的,其實是 HTC 長期以來的代工廠思維。
在 HTC 并不漫長的生命周期裏,它從未去想過能從其他行業來提升自己的營收和品牌形象。三星一直在研發自己的系統和處理器,而且依舊是大部分手機廠商的供應商;Apple 以軟硬體高度統一為榮,iTunes 和 App Store 所帶來的超高利潤讓全世界的硬體廠商看着流口水;中國的手機廠商們則另辟蹊徑,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越了不少傳統老牌企業。
但 HTC 什麼都沒有,由始至終,HTC 都還活在那個「為 Google 造好每一台手機」的幻想中,殊不知 Google 有一萬種方式将 HTC 的手機團隊「收編」,比如從某種意義上掏空了 HTC 手機業務的「Pixel 計劃」。
不過説 HTC 在手機之外一事無成其實也是不公平的。實際上在 2015 年,HTC 就已經将整個公司的重心轉移到 VR 市場中,同年發布的 vive 虛拟頭盔,以較高的完成度驚豔了不少人的目光。在經歷了三年的發展後,2018 年那年 vive 在全球的銷量達到了 20 萬台,取得如此傲人成績的 HTC,慢慢地開始發展 VR 的產業鏈。
此後連續幾年,HTC 都以超過市場占有率 1/3 的優勢保持在全球 VR 市場領先的地位,并且在 2021 年成功進入到全球 VR 領網域前五巨頭的位置,在 2022 年 HTC 的 VR 相關產品出貨量已經超過了 6500 萬台,算得上是目前 VR 領網域中的龍頭企業。
但轉戰 VR 賽道的 HTC 就能安枕無憂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先不説來自 Meta 和字節等同行的威脅,由于多年都找不到屬于自己的爆點,VR 行業目前急需一個可以維持產品營銷的互聯網概念,比如元宇宙。但就像當初的手機業務一樣,HTC 即使在 VR 行業都沒能擺脱自己的「代工廠」思維,幻想着可以通過 VR 基建的方式穩住自己在元宇宙市場中的腳步。
但當其他元宇宙企業都開始主動設定 VR 產業「護城河」時,又有誰顧得上一窮二白的 HTC 呢?如果 HTC 再不求變,在元宇宙誕生的那一刻被新興的軟體品牌吃幹抹淨,很有可能會是 HTC 作為「代工廠」最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