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圍城”下的立訊精密:蘋果業務占比超7成,還能深度捆綁嗎?,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侃見财經
曾經有人将果鏈比喻成 " 圍城 ":外面的企業想進去,裏面的企業想出來。
不過,對于已經身處果鏈中央的立訊精密而言,蘋果產業鏈的含義顯然并不只是 " 圍城 " 那麼簡單。
4 月 27 日,立訊精密披露了 2022 年和 2023 年一季度的财務報告。根據财報顯示,2022 年立訊精密實現營收 2140.28 億,同比增長 39.03%;實現淨利潤 91.63 億,同比增長 29.6%,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大增。在如今一眾 " 鏈企 " 業績大幅下滑甚至直接陷入虧損的背景下,立訊精密的這份财報不可謂不優秀。
不過,立訊精密這份亮眼的财報背後其實也并非沒有風險。據侃見财經梳理發現,立訊精密對于蘋果這個大客户的依賴正變得越來越嚴重,根據财報顯示,2022 年立訊精密對蘋果的銷售額高達 1140.56 億,占 2022 年總營收比例的 74.09%,而且營收占比還呈現出了逐年走高的态勢,立訊精密的大客户 " 依賴症 " 已經越發明顯。
此前,侃見财經已經對立訊精密進行過多次的跟蹤,發現最近幾年其一直在積極布局消費電子以外的業務,曾投資上百億跨界布局汽車電子,努力想要擺脱 " 鏈企 " 的标籤。然而,從最新的财報來看,立訊精密不但沒有減少與蘋果的業務往來,反而還和蘋果 " 越綁越緊 ",雖然蘋果确實能給立訊精密的業績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從最近幾年 " 鏈企 " 的發展情況和遭遇來看,立訊精密随時都有可能遭到蘋果的反噬。
" 咬定 " 蘋果不松口
回顧立訊精密的過去,其能有如今的地位和體量,其實離不開蘋果的一路 " 扶持 "。
在一開始,立訊精密的地位不過是富士康的下級代工廠——創始人王來春曾是富士康内地工廠的首批工人,10 年時間從底層工人一路打拼到了管理層,辭職後成立的立訊精密,剛開始的主要業務也是承接富士康消化不完的訂單,甚至在股東層面,郭台銘的弟弟郭台強旗下的富港電子,也是立訊精密的第三大股東。
或許是在承接富士康訂單時看到了蘋果的魅力,立訊精密也一直在尋找和蘋果合作的機會,以求能在消費電子領網域更進一步,而這個機會最終在 2011 年出現。當時,庫克剛開始執掌蘋果,對供應鏈進行革新,以求分散代工產能,立訊精密迅速以 5.8 億元收購昆山聯滔 60% 股權,以 MacBook、iPad 連接線切入蘋果供應體系,成為果鏈中的一員。
2016 年,蘋果對外透露将推出重磅新產品——無線藍牙耳機 AirPods,提前收到 " 風聲 " 的立訊精密迅速通過昆山聯滔,以 5.3 億元收購蘇州美特 51% 股權,快速切入具有較高行業壁壘的聲學器件領網域,并在後來通過把 AirPods 的良品率提升到接近 100%,順利從英業達手裏搶來了無線藍牙耳機的訂單。
如果説此前的連接線業務只是 " 開胃菜 ",那麼代工生產無線藍牙耳機絕對可以看作是 " 正餐 ",畢竟在整個蘋果體系之中,Airpods 是除了 iPhone 外第一個年銷量過億的產品;而正是憑借着無線藍牙耳機的代工業務,立訊精密的業績再度迎來爆發,2017 — 2021 年立訊精密的營收增長分别為 65%、57%、74%、48% 和 66%,表現相當驚人。
近兩年,市場又頻繁傳出立訊精密将直接代工蘋果手機的消息。就在 4 月 26 日,台灣地區《經濟日報》發布報道,稱蘋果将和碩及立訊精密納入 iPhone 15 Pro 系列高端機型供應商,此消息一經披露,立訊精密股價立即拉升,漲幅最高超過 5%,可見市場對于立訊精密承接蘋果手機訂單的态度。
從剛開始的連接線到無線藍牙耳機再到蘋果手機,立訊精密正在主動加深和蘋果的業務關聯;而也是借助蘋果,立訊精密不但成功擺脱了富士康代工廠的身份,現在更是逐步成長為消費電子巨頭,巅峰時期市值更是超過 4000 億。
" 綁住 " 蘋果的代價
任何事情都會有兩面性,加入果鏈陣型這件事自然也不會例外。
整個手機行業,蘋果對于供應鏈的把控是出了名的嚴格,在 Gartner 的供應鏈大師榜上,蘋果已經連續十幾年坐穩頭部位置,無論是缺芯潮還是疫情衝擊,對蘋果都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足可見蘋果供應鏈的強大。
據媒體報道,蘋果對于果鏈企業的要求眾多,甚至可以用 " 苛刻 " 兩個字來形容。如果某個企業想要加入果鏈陣型,首先需要是行業的 TOP5,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其次要保證產量的穩定和充足,而企業往往不得不提前 " 壓貨 ";最後還要具備數字化、信息化的生產能力,方便蘋果可以遠程獲取產線的實時信息,并對企業的生產進行控制。
此外,為了進一步強化對供應商的控制,蘋果每個季度還會組織打分、排名,排名靠後的廠商,後續分到的訂單就會減少,一連串操作下來,雖然加入果鏈之後能拿到蘋果產品的一部分訂單,但也會逐漸淪為蘋果的 " 附屬品 "。
而作為蘋果產業鏈的龍頭,立訊精密為了能夠成功 " 綁住 " 蘋果,自然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在上面的内容中提到,立訊精密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蘋果業務,不惜高價收購相關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此外,近年來立訊精密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業務,不惜大肆擴建產能。根據财報顯示,2022 年立訊精密的 " 固定資產 + 在建工程 " 合計為 467.21 億,而在 2016 年切入無線耳機業務時,立訊精密的 " 固定資產 + 在建工程 " 合計僅為 45.58 億,換而言之,不過短短 6 年時間,立訊精密的 " 固定資產 + 在建工程 " 就翻了超過 10 倍。
除了擴充產能之外,近年來立訊精密的負債和資產負債率也在不斷提升。負債方面,2022 年立訊精密的總負債為 896 億,而在 2016 年時訊精密的總負債不過 88.25 億,短短 6 年時間負債總額翻了 10 倍;在資產負債率方面,2022 年立訊精密的資產負債率為 60.38%,而在 2022 年立訊精密的資產負債率為 42.11%,6 年時間資產負債率大幅提升了 18%。
很顯然,為了能夠牢牢 " 綁住 " 蘋果這家公司,立訊精密也不得不瘋狂地擴建產能,而且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壓力。
" 深入 " 蘋果產業鏈的風險
雖然加入蘋果產業鏈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在巨大的利潤面前,立訊精密選擇了妥協。
根據财報數據顯示,2022 年立訊精密對蘋果的銷售額高達 1140.56 億,占 2022 年總營收比例的 74.09%;而在 2017 年的時候,立訊精密對蘋果的銷售額不過 83.49 億,占 2022 年總營收比例的 36.58%,很顯然,随着蘋果營收的不斷提高,立訊精密已經有了很嚴重的蘋果 " 依賴症 ",一旦蘋果抛棄了立訊精密,其将受到 " 毀滅性 " 的打擊。
當然,立訊精密被蘋果 " 抛棄 " 只是假設,但這個假設其實也有可能會變成現實。
近年來," 鏈企 " 被蘋果踢出產業鏈的情況時有發生,最近的莫過于同為無線耳機龍頭的歌爾股份了。
去年 11 月,歌爾股份突然發布公告,稱境外某大客户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事項,導致其業績大幅下修。到了年報披露的時候,歌爾股份的業績果不其然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但沒想到今年一季度,歌爾股份的淨利潤僅為 1.06 億元,同比減少 88.22%,足可見蘋果将歌爾股份踢出產業鏈,對于歌爾股份的影響有多大。
而在更早之前的 2019 年,光學攝像頭龍頭歐菲光也慘遭蘋果 " 抛棄 "。如今,距離被蘋果抛棄已經過去了 3 年時間,但歐菲光卻仍舊沒有走出被蘋果 " 抛棄 " 的泥潭,其 2022 年仍虧損了 51.82 億,而且最近三年已經虧損超過了 90 億,從财報數據中不難看出," 鏈企 " 在被蘋果抛棄之後,想要走出困境難度頗大。
作為果鏈龍頭,當下的立訊精密跟蘋果產業鏈深度捆綁,短期内固然沒有被踢出產業鏈的風險;但從長期來看,蘋果正在将整個產業鏈往人工成本更低的印度轉移,而在這種大趨勢下,立訊精密面臨風險其實非常大。
根據媒體報道,蘋果正在将 iPhone、AirPods 和 Apple Pencil,以及 Apple Watch、iPad 和 Mac 組件轉移到印度生產,為了應對蘋果的變化,三家來自中國台灣的蘋果供應商富士康、和碩、緯創都選擇在印度建廠。
而從股價的走勢來看,雖然立訊精密的業績依舊優秀,但股價的表現卻并不是太好。截至 5 月 5 日收盤,立訊精密股價報收 25.84 元 / 股,和 2020 年 10 月的最高點 63.66 元 / 股相比已經腰斬,市值則蒸發超過了 2500 億。
很顯然,雖然通過與蘋果的捆綁使業績繼續維持高增長,但投資者對于立訊精密的前景卻并不樂觀,而對于立訊精密來説,雖然目前和蘋果的合作還非常順利,但看着歌爾股份、歐菲光這些 " 前車之鑑 ",立訊精密應該早做打算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