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黃曉明,現在想法變了,歡迎閲讀。
黃曉明最近的狀态,肉眼可見地憔悴了。
那張周正的臉上,似乎告别了以往的意氣風發,看不出笑意的眼神和被一圈胡茬包圍的下颌,透露着他的脆弱——這是一種黃曉明此前甚少露出的情緒,在公眾看來,他是成功的明星,在圈内人看來,他是 " 乖學生 "" 老好人 ",但這種脆弱對于黃曉明近期在角色而言是需要的。
要接受南風窗專訪的當天," 黃曉明道歉 " 的視頻,正在網絡上被到處轉發傳播。那是前一天晚上的事了。在《戴假發的人》首映禮的現場,黃曉明為近期自己的私事造成的影響道歉。舞台背景是一張幾乎兩米高的電影海報,處在海報中央的是黃曉明電影裏的角色 " 孟中 ",他頭發稀疏,眼神惶恐。而黃曉明本人站在海報面前,将腰彎成近乎 90 度鞠躬道歉,右手拇指不停地摩擦着拿着麥克風而下垂的左手,透露着不适與不安。台下所有手機、相機、攝影機都對準了他,現場響起了閃光燈的咔嚓聲、掌聲,還有 " 加油曉明哥 " 的鼓勵。
黃曉明在《戴假發的人》中飾演孟中
一邊是作品,一邊是争議,這一幕仿佛隐喻般,映照出黃曉明過去 26 年演藝生涯的本質——只要有黃曉明出現的地方,就會有看客。
以網絡的思維去理解,這些場景側面證明了黃曉明的熱度。互聯網原住民換了一代又一代,對明星的關注、議論甚至是惡搞來去往復," 鬧太套 ""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還有各式油膩表情包 …… 一陣熱鬧之下,黃曉明從最初的忍耐、惶恐、抑郁、自嘲 …… 逐漸習得了一種 " 不足為外人道也 " 的接納與清醒。
這般心性來之不易。
黃曉明年輕時的路,順利得出乎自己的意料。直到中年迫近,一次次争議和挫折讓他意識到,年輕時候沒有受過太多挫折的人,容易在順遂中迷失,被贊譽磨平了魄力,到了中年必定是要吃點教訓的。
《戴假發的人》中的黃曉明
大概從 40 歲開始," 反思 " 成為了黃曉明采訪裏的高頻詞。在南風窗的專訪裏,他不厭其煩地反思自己太容易相信别人、太容易被人感動,反思自己不懂得分辨人心,反思當下的自己出了什麼問題。
黃曉明告訴南風窗:" 到今天經歷了這麼多,那我總結下來,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是説白了就是自己作的,人生都要為自己的選擇去買單。"
聊到興頭上,好奇接踵而至:反思之後的黃曉明,接下來該如何自處及面對公眾?
罪與罰
我們的采訪,從黃曉明的新片《戴假發的人》説起。
這是導演董越在《暴雪将至》之後的第二部作品。黃曉明很喜歡這個故事,主動找到導演董越,提出自己想挑戰這個故事。
2020 年遇上 " 孟中 " 時,黃曉明已經歷了一些挫折,也獲得了不少名聲和肯定,漸漸靠近 " 四十不惑 " 的狀态。那段時間,他對人生目标的追求逐漸明朗," 着魔似的想要在人生喜愛的事業上不斷地突破自己 "。
黃曉明主動提出想要挑戰《戴假發的人》這個故事
但董越一開始是拒絕的。面對這位大明星的 " 請纓 ",他只留意到黃曉明俊朗周正的臉龐、健碩的身材," 太偶像了 ",沒有人相信這會是一個失敗失意的人,除非黃曉明能做到提前進組體驗生活——必須全程投入。
黃曉明答應了。離開拍還不到一個月,他提前搬到孟中的 " 家 "。那在一棟陽光照射不進來、層高低到讓人壓抑的筒子樓裏,一道長又陡直的樓梯,連通天井,天井四面被樓房圍堵,僅有上方的一口天窗能透出一些光亮。
拍攝持續了 4 個月。接近 5 個月裏,黃曉明幾乎沒吃什麼碳水,也幾乎沒有攝入蛋白質,每天喝蔬果汁果腹,為上一個組練的肌肉都一點點被 " 餓癟了 ",從進組前是 156 斤,20 多天内速降到 126 斤。那時正逢冬天,人體攝入熱量不足,心情自然煩躁,整個人 " 變垮了 "。
這就是黃曉明想要的狀态。他感覺自己漸漸進入了抑郁、易怒、暴躁甚至是偶爾心髒不舒服的狀态。那一刻,他覺得自己與 " 孟中 " 已融為一體。
《戴假發的人》中,黃曉明飾演的孟中
黃曉明已經做好了丢棄自己任何一點外形優勢的準備。在試妝造時,劇組原本對中年孟中的設定是一個梳起大背頭的頭發早早花白的律師。但黃曉明覺得,這還不夠,還不夠突破形象,他主動提出要将自己的頭發剃掉,露出亮堂的前額和發際線。剪頭發時,執行經紀人一邊看着黃曉明掉落的頭發一邊哭,沒想到他會為了一個角色下如此狠的決定。
大銀幕上出現了一個此前從未出現過的黃曉明的模樣。準确來説,這是孟中—— 20 歲的孟中,頭發像野草那樣茂密凌亂,胡子爬滿腮幫和下巴,眼簾半垂,毫無生氣;40 歲的孟中,頭發已稀疏,露出光滑的額頭,半框眼鏡添了些精英的亮色,但緊蹙的眉眼説明了他前半生的不易。
外形的改造是為了貼合人物的内心。這是一個背負着罪名的人,沉重地活着,直至罪名公開于眾的一天,才是他的解脱之時。
這個故事,是董越受一名朋友的真實經歷啓發而寫下的。一個大學生 4 年内都沒通過法考、司考,這足以構成一個普通人的至暗時刻,從此漫長的一生遲遲無法穿越這一大片的陰影。有些事情是很難挺過去的。
《戴假發的人》劇照
劇本寫完第一版後,董越發現,故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有着相似的灰暗底色。
此處的罪名,指的不一定是法律範疇内的公共罪名,也包括道德的越軌、人性的叛變。于是,他重讀了一遍陀翁,并加強了文本的宿命感和文學性。
電影中,董越設定了一個致敬片段。孟中在失眠的夜裏起身,從書架中翻出一本《罪與罰》,打開書本,裏面有一個小紙條,寫着一串地址信息。那是當年意外發生之後,他從殡儀館打聽到的信息。這個情節,引出了女孩魏娴(王影璐 飾),她就像《罪與罰》裏的索尼娅,成為推動主角彌補自己所犯罪行與過錯的内在動力。
王影璐飾演的魏娴
孟中的故事,拽出了黃曉明很多思考。采訪裏,他滔滔不絕地輸出着自己的看法:" 生活中這種人很多,比比皆是。自己犯了很多的錯誤,幹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用自己的後半生去彌補。每個人的内心都有自己不堪的一面。我也有,你也有,很多人都有,只是大家潛意識會把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給别人看。"
光鮮亮麗,也是人們對黃曉明最直觀的印象,在這背後,只有他自己才清楚自己經歷過哪些不堪。他需要通過一些角色去訴説。
這幾年,那些人生坎坷的角色如同黑洞般吸引着黃曉明。
《戴假發的人》劇照
今年 6 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黃曉明憑借《陽光俱樂部》中 " 吳優 " 一角,拿下了 " 最佳男主角 " ——那是飾演一名智商和認知水平不及常人的孤獨症患者,傻憨的外表下是一顆樂觀、有韌性的心髒。
而在《戴假發的人》中," 孟中 " 的角色吞噬了太多的人性陰暗面,他需要背負着心靈的罪孽來苦苦度日。從這些跌宕復雜的角色身上," 變成不像自己 " 的樣子,黃曉明似乎也跟自己的不堪和解了。
他想讓觀眾覺得這是角色本人,而不是第一眼就認出這是黃曉明——進入演藝圈 26 年後,黃曉明仍然被這個對于演員而言不成問題的問題困擾。他想起表演課老師曾經的叮囑,好演員是要千人千面,成為每一個角色。
這讓他想起偶像馬修 · 麥康納。在馬修的自傳《綠燈》中,作為斯多葛主義者的他記錄了自己在面對困難和逆境時如何适應——面對阻礙自己前進的 " 紅燈 " 時,要懂得停下來,及時止損,在遇上 " 綠燈 " 時,則要把握一路暢行的機會。
黃曉明在《陽光俱樂部》中飾演吳優
紅綠燈
對黃曉明而言,他的人生裏,有過太多的綠燈。
1977 年,黃曉明出生在山東青島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裏。小學期間,他是和媽媽拉着手上學的,直到初中,他才開始一個人上學。高中的班主任形容,黃曉明是 " 比較仗義的一個人,替别人考慮得比較多一些 ",這是受家庭的影響——媽媽喜歡幫助别人,鄰居的老人孩子都被她照顧過。
他告訴南風窗:" 我是一個被鼓勵式教育長大的人。我特别容易被人感動,還特别喜歡幫别人。這都是我爸媽給我養成的習慣。"
從小長得俊俏的他,高中時被北電老師相中,從此與演員的身份結緣。他自認為是一個晚熟的孩子,直到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他才離開了和父母住了 18 年的家,第一次獨立生活。
早期的黃曉明
崔新琴是當年在中央戲劇學院面試黃曉明的老師。她形容黃曉明是一塊 " 漂亮的木頭,什麼都不懂 ",有時候乖得都讓人想 " 拿腳踹他 "。
新世紀到來後,國内影視市場也迎來了 " 大制作 " 的年代,一批批海内外資金湧進影視的池子,資本繼續找到一批能夠順着潮流的造浪者,黃曉明便是其中代表。
2001 年,黃曉明畢業不久就獲得了在《大漢天子》中飾演漢武帝劉徹、和陳道明等老戲骨搭戲的機會。從 2002 年到 2006 年," 大漢天子 " 系列三部電視劇輪番播出,黃曉明大火,被路人認出來時,對方脱口而出的是 " 九哥 "。回憶起那次經歷,他説:" 我也是曾經讓人記住角色的人!"
這之後,《神雕俠侶》《鹿鼎記》《新上海灘》等劇目接連找上門,為黃曉明的演藝之路大開綠燈。不到 30 歲,他便被捧上了 " 内地當紅小生 " 的位置。
黃曉明在《神雕俠侶》中飾演楊過
綠燈過後,總會有紅燈在伺機而動。
30 歲之後,黃曉明繼續接演了《風聲》《泡沫之夏》《趙氏孤兒》等備受矚目的制作,但評價與口碑喜憂參半。前者讓他接連獲得百花獎、金雞獎等多項大獎的提名,而後者卻令他被貼上 " 油膩 "" 自戀 " 的标籤。
黃曉明需要一個契機,來擺脱 " 偶像派 " 的标籤。
那是一個一切事物都在狂飙突進的時代,名與利會築成一條護城河,區隔了人心和真相。所有人都在往前看,把後背交由時代主宰。黃曉明説,那是一段他做什麼身邊人都説好的階段。然而,社交媒體的抬頭、病毒式傳播、惡搞文化的盛行,讓一些嘲笑聲透過名利場的縫隙滲了進來。2012 年時,黃曉明即将 35 歲,他被網友起了一個昵稱," 教主 ",也因英語發音被人用 " 鬧太套 " 來嘲笑。
這讓他一度陷入了抑郁狀态,每天只在家和健身房之間兩點一線地活着,不願意面對外界。
《趙氏孤兒》中的黃曉明
從職業發展來説,對一個男演員來説,30 歲之後,似乎不能再憑借外表和氣質輕松走下去了。在當時的認知中,偶像派往往被放在實力派的對立面。
黃曉明需要一個契機,來擺脱 " 偶像派 " 的标籤。
是一個角色拯救了他。
似乎是命運的巧合,《中國合夥人》的劇本找上來了。黃曉明曾在很多場合説過," 成東青 " 是一個跟自己最像的角色," 他的人生也是這樣子的 ",角色所經歷的低起點和起伏落差,跟自己很像,而成東青身上的堅持、韌性、倔強,戳中了黃曉明的内心。
黃曉明想演以俞敏洪為原型的 " 成東青 " 一角。這出乎陳可辛的意料," 他太帥了 ",不适合演這個角色。黃曉明告訴他:" 其實我挺土的。" 他一路都在向陳可辛表達這個故事對他的意義,自己很喜歡這個故事," 其實我成長一路上都被人看不起的,朋友都覺得我很傻很土,我就是成東青這個角色 "。
對當時的黃曉明來説,這也是一次直面自我和現實的機會。當年在接受南都 * 娛樂采訪時,黃曉明坦陳:" 我不能因為之前的事回避英文,反而,正因為之前曾被嘲笑,這次接這個角色心裏更有底了。每個人都有一個英文説得很爛被人嘲笑的時候,但最終通過努力也能成功,我和這個角色合在一起就是展示了這個過程。"
黃曉明在《中國合夥人》中飾演成東青
黃曉明告訴南風窗,每接到一部戲,進入另一種人生腳本,他都會下意識地借助角色的視角來反觀自我。
懷着一洗前恥的決心,黃曉明熟讀了俞敏洪的自傳和故事,每天和鄧超、佟大為三人在陽台大聲學英文、背台詞。當他套上 " 成東青 " 的角色套子時,他借助角色獲得了一股蠻勁,想要豁出去。
他在現場即興創作了一場打架撒潑的戲。在王陽(佟大為飾)婚禮散席之後,三兄弟面對面地将創業這麼多年的苦仇和恩怨都攤開又撕碎,最後不歡而散。當兄弟向他揮揮手告别時,成東青背對着遠走的兄弟,止不住地哭了起來。
那也是黃曉明在号啕大哭,他的委屈,他的不甘,是紅臉、咆哮和有力揮動的雙手都無法訴説的。
這是一場精彩的戲。攝像頭記錄着,當陳可辛和一眾工作人員一邊鼓掌一邊推開了宴會廳的大門,意欲恭喜三位主角結束了一場重磅戲,黃曉明并沒有停止痛哭。陳可辛走了上來,從背後抱着安慰他。黃曉明的心似乎更軟了,他蹲了下來,雙臂搭在桌子邊,頭埋在臂彎,繼續哭着。
黃曉明在《中國合夥人》中的哭戲
在幕後紀錄片裏,陳可辛是這麼評價黃曉明的:" 大家對黃曉明都有一個特定的想法,但是我覺得這次他真的抛開了黃曉明是誰這個東西。"
《中國合夥人》殺青的那一天,黃曉明清楚地感知到,自己已經走出了那一段陰霾籠罩的谷底期。他将這個角色、這次經歷,視作一次命運的安排,一段人生的分水嶺," 之前經歷的那些都是應該的 "。而命運也眷顧了他。2013 年,36 歲的他憑借電影《中國合夥人》斬獲金雞、華表、百花三料 " 影帝 "。
老好人
經歷跌宕和榮譽加身之後,來到 40 歲,黃曉明還覺得,自己内心住着一個小朋友。路過商場的夾娃娃機時,他還會投去驚喜的眼光。
但一些渴望正在内心滋長。其實早在數年前,黃曉明心中就萌生了 " 不能再這樣 " 的念頭。
他渴望自己能發生一些轉變,不要再做一個老好人,而要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一些,成為孩子的榜樣,然後也适當地展示一些軟弱。這些可以概括為自我成長的希冀,在與現實的碰撞中不斷修正方向。
他自己也説不清從何而來的勇氣,讓他想在 40 歲的軀體裏再長出一個嶄新的自己,如蟒蛇蜕皮,必定要經過剝皮之痛。
在這前十幾二十年裏,黃曉明的善良和老好人,是圈内出了名的。
黃曉明
在《戴假發的人》首映禮上,演員李叢喜提到自己過去拍攝在為數不多的電影,有幾部因為不可説的原因無法上映時,黃曉明自然地伸出手臂攬着李叢喜的肩頭。這是一種無意識的保護與安慰,習慣無法騙人,是他多年的習性。
早在 2004 年,在拍攝《神雕俠侶》時,有一場在温州三折瀑取景的戲,需要黃曉明和劉亦菲跳到水裏。瀑布的水很冷,人在水中會有一種要凍僵、窒息的感覺。拍攝時,劉亦菲和副導演差點被傾瀉而下的水流衝走,是黃曉明跳入水中,将兩人拉了起來。劉亦菲将兩人當時的交情形容為 " 有苦同當、有難同當 "。
同樣是《神雕俠侶》拍攝期間,陳紫函不幸跌落水潭導致了昏迷,是黃曉明一路背着她走了 3 公裏山路才下的山。
演武俠影視出道的黃曉明,也是看武俠小説長大的。初中開始,他看金庸、古龍、梁羽生,當年接受《三聯生活 * 周刊》采訪時,他説:"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除了裏面提到的《鴛鴦刀白馬嘯西風》沒看過以外,我都看完了。小時候的我不太出門,到了升學時父母怕我因看書影響成績,讓我禁看書一年;順利升學後,我就又抱回了一摞書,兩個月的暑假就整整看了兩個月。"
《神雕俠侶》中的黃曉明和劉亦菲
在那個大俠武功高強的幻想世界裏,黃曉明覺得自己就是男主角,以高超武功和一腔熱血與雄心闖蕩江湖,鋤強扶弱。這是一種 "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 的邏輯,放諸現實世界裏同樣生效,黃曉明做慈善,幫助圈内人渡難關。因為低調謙虛,不想太張揚,黃曉明的團隊曾拒絕過南風窗的公益專題約訪。
但好人善行并不總是被所有人關心,甚至在互聯網的場網域,沒有娛樂價值的行善總會被人忽略,而行好事有時候甚至會被人誤解。
"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已經成為黃曉明綜藝的 " 金句 "。當時在綜藝《中餐廳》裏,楊紫的手受傷了,黃曉明勸她去醫院,于是有了這句話。但在互聯網掐頭去尾的剪輯中,這句話被人釘在輿論場上,誕生了 " 明學 " 的段子,成為黃曉明 " 霸道 "" 愛當霸總 " 的一種證明。
這多少讓黃曉明覺得有些許委屈,他告訴南風窗:" 我的好心老被人誤解,也是我一直不能理解的事情,當然我已經後期無從解釋,也不想解釋了,因為畢竟有些選擇是我選擇的,話也是我説的,那你還能怎麼辦?"
也因為好人,不想拒絕别人,黃曉明過去曾因為人情接下不少劇集,但 " 翻車 " 的不在少數。他曾在易立競的采訪裏説過,老好人的心 " 證明我沒什麼個性,證明我也許不是一個優秀的演員 "。
黃曉明在采訪中
在被娛樂、被惡搞之後,黃曉明已經學會了不理會外界無端的評價,他選擇了默默努力做好屬于自己的事。
在電影《大上海》裏,黃曉明飾演的 " 成大器 " 是水果店的夥子,成大器是水果店的夥子,擅長削梨。為了一個 6 秒鍾的削梨鏡頭,黃曉明一直在拍戲的間隙練習削梨,總共用掉了 1000 多個梨,劇組裏很多人都吃過黃曉明親自削的梨。一張從劇組放出的照片顯示,黃曉明坐在酒店的沙發上,手裏拿着一個梨在削,面前是一對梨子皮,而茶幾上削好皮的梨已經可以堆成小山。
而在拍攝《烈火英雄》時,黃曉明飾演的江立偉,穿着防護服的他需要冒着漫天的烈火和噴射出來的爆炸氣流,徒手旋轉燃氣閥門 8000 轉。轉 80 圈,為一扣,一個閥門 100 扣。他照樣轉了出來。其實這本來可以依靠替身來完成,他卻将之視作 " 演員應該做的 "。電影之外,真實故事的原型更令人動容。這一股淳樸的致敬精神,支撐着黃曉明。
天道酬勤,《烈火英雄》為他帶來了第二座金雞獎 " 最佳男主角 "。
《烈火英雄》中的黃曉明
" 但是外界似乎很少會用努力、刻苦這些詞語來描述你。你自己會渴望外界認同您的這些努力嗎?"
聽到南風窗的追問,黃曉明冷笑了一下,説:" 我現在已經無從在意别人的評價了,因為我在意也沒有用,但是好的建議人一定會聽。"
黃曉明這幾年的心境也發生了些許變化。七年過去了,如今黃曉明再回望 40 歲時自己許下的希望,露出了一絲消沉,也不乏一點踏實。他向南風窗坦陳:" 我覺得現在更不敢奢望了,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我現在的目标就沒有目标,把當下每一件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 以前總是給自己定一個很高的目标,如果實現不了,就會很失望,整個過程也會覺得很痛苦。但如果只是把當下的每一件事做好,那你的人生可能就反倒會過得很快樂,那你會覺得每一天都沒有浪費。"
過了 40 歲之後,黃曉明心裏總有一股聲音在告訴自己:" 我的人生已經不是為了賺錢養家。" 他想追求一種名利之外的自我價值,是更純粹也更發自内心地 " 特别希望可以作為演員留下更多的作品 "。他告訴南風窗:" 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希望和樂趣。"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于網絡
本文首發于《南風窗》雜志第 25 期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黃茗婷
編輯 | 謝奕秋
值班主編 | 張來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