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原來一直有戰友記着家父!” 97歲抗美援朝老兵尋戰友有進展,歡迎閲讀。
潮新聞客户端 記者 謝春晖
2 月底,潮新聞 " 記者幫 · 全國聯動幫 " 發起了一場特别的團圓行動,為 97 歲山東籍抗美援朝老兵李繼申尋找昔日的戰友。(此前報道:為了 97 歲抗美援朝老兵的特别團圓," 記者幫 · 全國聯動幫 " 介入尋戰友)
齊魯晚報 · 齊魯壹點 " 果然尋親 " 欄目、安徽的合新聞等媒體紛紛響應尋戰友的行動。
這幾天,好消息陸續傳來。
" 已經确認找到的戰友又增加了兩位,分别是戰友楊秀仁和陶繼祥,其中楊秀仁還健在。另外還有多位戰友的消息正在核實中。" 最先幫忙張羅尋戰友一事兒的杭州交警輔警、中華志願者協會應急公益尋人尋親 " 益起回家 " 項目部負責人呂加昌説。
" 謝謝大家還記得家父 "
安徽老戰友的後人在福建找到
老兵陶繼祥是李繼申最想找到的戰友之一。" 陶繼祥是我的入黨介紹人,也是我當兵時的排長,那時候他很照顧我,常常幫助我。" 李繼申在回憶中説,很想找到這位自己的老大哥。
為了找到老兵陶繼祥,安徽當地媒體合新聞加入了尋找。
同時,潮新聞記者也加入尋找的行列。" 我們發現在網絡上有一條關于陶繼祥的信息,看起來就是我們要找的陶繼祥。" 尋找過程中,呂加昌發來了消息。信息中提到,陶繼祥已于 2010 年過世。
福建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微信公眾号截圖。
正當大家以為線索斷了的時候,潮新聞記者在搜索資料時,看到了一條福建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微信公眾号裏 4 年前的一篇文章,裏面有一位名叫黃睿程的小學生提供的外曾祖父照片和一段話。" 照片裏的人就是陶繼祥,跟李老保存的照片一模一樣。" 當潮新聞記者把線索轉給尋人志願者呂加昌時,他一下就興奮了。
後經志願者團隊多方聯系,最終聯系上了陶繼祥(已故)老兵的兒子陶微南。
3 月 4 日,97 歲的李繼申與陶微南進行了視頻通話。" 我太感動了,這麼多年過去,還有人記得家父。" 陶微南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時説。
通過陶微南的講述,老兵的陶繼祥也更加豐滿了起來。
" 家父和李老應該是在解放戰争時在一起共事的,家父比李老大一點,當時是排長。" 陶微南説,解放戰争之後,父親随部隊在福建泉州一帶駐扎。抗美援朝整編時,父親因其它工作安排并未前往朝鮮。" 李老手中的那張父親的照片,應該是李老去朝鮮時,家父贈送給他的。沒想到啊,李老保存得這麼好。"
李繼申與陶繼祥的兒子陶微南視頻見面截圖。
陶繼祥在福建成了家,之後又去山東萊陽、濟南工作,直到退休。" 他退休那年,我工作也恰好調動到了泉州。" 陶微南説,晚年的陶繼祥一直跟着自己一家生活。
陶微南在與李繼申視頻通話時説,自己有兄妹三人,都生活得挺不錯,自己也已做了外公。" 我外孫可崇拜他外曾祖父了。"
如今,陶繼祥已去世近 15 年。" 家父是一個很少談過去的人,他在世時不常提起那些戰火紛飛的日子,但我記得他在世時也會念叨起他的戰友們。" 陶微南説,他深刻記得父親常常提起一位在山東臨沂的李姓戰友。" 肯定就是李老了。"
陶繼祥過世後,他的照片和勳章被兒子們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 我們一般不太願意提起,怕想父親。" 陶微南説,很感謝大家依舊記得父親,這份感動他會替父親好好收着。
要找的浙江籍老兵還未找到
若你有線索請聯系潮新聞
尋戰友志願者呂加昌説,這兩天又有了多位老兵的線索,正在一個個核實中。" 我們發現有多名老兵的線索在福建、山東等地,在四川、廣西和浙江也有分布。" 呂加昌説,這或許與李繼申的從軍經歷有關。
根據李繼申兒子李華提供的信息,李繼申 1945 年入伍時加入的是新四軍 5 旅 14 團,後又編入七縱 21 師,經歷了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一直從山東南下到福建,并在福建整編入抗美援朝志願軍 24 師 221 團。
" 我們會重點在山東、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繼續幫忙找尋老兵線索。" 呂加昌説。
而李繼申的浙江桐廬籍戰友鄧俊森直到現在仍未有更多線索。
3 月 3 日,潮新聞記者曾致電杭州市桐廬縣相關部門,通過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屬地鎮街和檔案館的資料查詢,并未找到關于鄧俊森的有關資料。" 在桐廬江南鎮(鄧俊森所留地址的窄溪鎮已劃入江南鎮管轄)的幾個鄧氏家族也進行了上門詢問,大家對這名老兵沒有印象,也沒有家譜的記錄。" 桐廬縣相關部門回復。
鄧俊森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而此前疑似在廣西出現的鄧俊森線索,還有待當地志願者進一步确認。" 上周六志願者去找過這位鄧俊森老人,他年事已高,溝通不方便。在家的孫子也講不出爺爺的過往,我們會繼續想辦法去了解。" 志願者説。
若您有關于抗美援朝老兵鄧俊森的線索,可以聯系潮新聞 · 錢江晚報 " 記者幫 "。
目前,尋找戰友的行動仍在繼續。潮新聞 " 記者幫 · 全國聯動幫 " 仍将繼續關注。
"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