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裁撤醫療部門,醫療巨頭們也差錢了,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vb 動脈網
不久前,亞馬遜宣布裁掉 One Medical 和 Amazon Pharmacy 部門約 115 個工作崗位,最終裁員人數可能會達到 400 多人。這也引發了關于亞馬遜是否即将退出醫療市場的傳聞。不過,亞馬遜表示這一調整其實是降本增效的一步——在亞馬遜設定的 2024 年目标中,醫療部門需要減少 1 億美元成本。
不光是亞馬遜,它的競争對手們近來不約而同在同一條路上狂奔。這些曾經财大氣粗的 " 大户人家 " 也開始斤斤計較起來。降本增效,已然成為 2024 開年的主旋律。
" 不差錢 " 的亞馬遜也差錢了
亞馬遜一向對醫療領網域有相當企圖,并在過去一兩年高歌猛進。尤其在 2023 年初,亞馬遜就用 " 鈔能力 " 給了大家一個小小的震撼,完成了所有合規審查,最終完成了對 One Medical 的收購。在這場收購戰中,亞馬遜以其歷史上第三高的并購價格—— 39 億美元的價格擊敗了連鎖藥店巨頭 CVS,給對手以極大的壓力。
在美國,患者如果想要去醫院看病,通常需要提前很久預約醫生,預約時還要依照醫生的日常安排來定診療時間。過了幾周甚至幾個月之後,患者如約來到醫院,還要在前台歷經長時間地排隊等候,填寫繁瑣的個人資料與病歷單,最後與醫生交流的時間甚至不超過 5 分鍾。
事實上,這幾乎也是全世界醫療系統面臨的通病。
One Medical 是一家基于會員制的社區醫療服務平台,擁有線下診所和線上數字平台。其理念是通過強大的信息化技術解決美國患者面臨的預約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和費用昂貴的痛點。
在 One Medical,人們可以随時随地預約醫生,甚至可以預約當天的醫生。來到裝修舒适的診所就診時,患者的候診時間不會超過 5 分鍾,但與醫生卻有着充分的交流時間。此外,患者還可以通過 One Medical 官網或者 App 獲得全天候的線上服務。享受這些服務只需要每年需繳納不到 200 美元(149-199 美元)的會員費。
通過廣撒點、高覆蓋的方式,One Medical 将診所開設在購物中心、寫字樓、居民社區等高流量區網域,盡可能貼近會員所在地,節省會員的出行成本。在被亞馬遜收購前,它已擁有超過 76 萬會員及 188 家線下診所,且擁有相當不錯的患者口碑。
除了 One Medical,亞馬遜還在年中卷入了 Signify Health 的收購,雖然最後敗給了 CVS,但動辄數十上百億的金額也凸顯亞馬遜在醫療領網域的 " 不差錢 "。
這次收購也宣告了亞馬遜醫療策略的改變,開始更為強力地推動線下醫療服務與線上互聯網醫療的融合。在之後,亞馬遜關閉業務與 One Medical 有所重疊的 Amazon Care,并開啓由第三方醫療服務方駐場的 Amazon Clinic 平台,都是這種策略的體現。
幾乎就在完成 One Medical 收購的同時,亞馬遜開始進一步将其醫療服務與其會員體系相結合。首先試水的是其線上藥店 Amazon Pharmacy 在去年年初推出的堪稱 " 大殺器 " 的 RxPass 服務。
專為亞馬遜 Prime 會員提供的亞馬遜 RxPass
RxPass 是專為亞馬遜 Prime 會員提供的打包服務。加入該計劃的亞馬遜 Prime 會員僅需每月支付 5 美元,就可定期免郵費收到針對 80 多種常見疾病的 50 多種仿制藥。根據統計,這 50 多種仿制藥占 2021 年美國仿制藥的 32% 之多,使用保險購買的中位數價格基本在數十美元,更有價格高達上百美元的藥物。
對于長期用藥的慢病患者,尤其是需要多種藥物的慢病患者而言,每月 5 美元的 RxPass 的吸引力顯而易見。即使此前沒有亞馬遜 Prime 會員的慢病患者,似乎也值得為此項服務開通會員。
事實上,亞馬遜推出 RxPass 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通過提供廉價仿制藥的方式來加強其亞馬遜 Prime 會員在滲透率最低的中老年用户中的滲透。畢竟,亞馬遜 Prime 會員僅需每月 14.99 美元,即使為了 RxPass 買椟還珠總共也只需每月 19.99 美元的投入,相比每月數十美元的藥價仍然有得賺。
這對于亞馬遜是一筆不小的投入。根據統計,仿制藥在 2022 年占美國所有處方藥開具數量的 86% 左右,但如果按金額卻僅占整個處方藥支出的 20%。因此,多數業内人士認為,亞馬遜這一計劃的确可以為患者降低購買仿制藥的成本,但無疑會導致亞馬遜更大的虧損。
年底,亞馬遜又開始進一步将 One Medical 服務擴展到亞馬遜 Prime 會員。亞馬遜 Prime 會員可以每月 9 美元或每年 99 美元的價格獲得 One Medical 會員資格,比單獨的 One Medical 會員年費(199 美元 / 年)低 100 美元。他們還可以額外為最多 5 名親朋好友獲得 One Medical 會員,優惠額度更大,價格只需每人每月 6 美元或每人每年 66 美元。
獲得會員後可以通過 One Medical 的 App 獲得全天候(24 × 7)的緊急按需互聯網問診(一般單次時長在 5 分鍾内),從而解決美國急診費用過高的問題;也可以在 App 上預約線下 One Medical 診所訪問或者工作時段内的不限時互聯網問診,當然,這就需要通過保險支付或自掏腰包了。
與其過去兩年不計成本的收購及拓新等大手筆相比,亞馬遜在 2024 年開年的第一個動作卻是在 One Medical 和 Amazon Pharmacy 分别削減了數百個工作崗位,為 One Medical 設定了到 2028 年将其固定運營成本從總收入 41% 削減到 20% 的目标,并計劃将每位患者的就診成本從 2023 年的 372 美元大幅降至 2024 年的 322 美元。
顯然,曾經 " 不差錢 " 的亞馬遜現在也差錢了,控制成本的意圖十分明顯。
盡管如此,認為亞馬遜可能會放棄醫療的論調還是過于誇張了。畢竟,相比亞馬遜的其他業務部門,醫療領網域受到的影響已經夠小了。與之相比,從 2022 年年底開始,亞馬遜開啓了一輪又一輪大規模裁員,共 27000 人受到波及。其中,2023 年單次裁員 18000 人也是近年來硅谷遭遇的最大規模的裁員。
閉店 900 裁員 5000,CVS 控制成本同樣大手筆
近年來," 不差錢 " 的亞馬遜到處招兵買馬,一次又一次在醫療領網域掀起風浪,其目标之一便是全美最大的連鎖藥房,如今已逐漸轉型為跨多個領網域綜合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的 CVS。事實上,就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面對亞馬遜的灼灼攻勢,CVS 也祭出 " 鈔能力 " 予以回擊。
首先是對 Signify Health 的收購。去年 3 月,CVS 對 Signify Health 的收購正式落下帷幕,收購價格高達 80 億美元。這場始于 2022 年 9 月的收購正是 CVS 後來居上,從亞馬遜和聯合健康口中虎口奪食的成果。
當然,CVS 也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Signify Health 在交易宣布前一個月還僅有 66 億美元的市值,僅僅一個月時間便溢價 21% 之多。考慮到僅僅一個月前 CVS 剛剛在 One Medical 争奪戰中輸給了亞馬遜,這次回擊極大提振了 CVS 的士氣,似乎也是值得的。
Signify 是一家美國本土基層醫療服務提供商,其核心競争力是遍及美國 50 個州、由約 10000 名醫生、護士和醫生助理組成的全國性醫療服務網絡。這些家庭醫生會定期前往籤約患者家中探訪,并為其提供醫療健康服務。根據統計,2021 年 Signify Health 共為 4000 萬會員提供了約 190 萬次家庭上門服務。
此外,自新冠疫情開始,Signify Health 也開啓了互聯網醫療服務。
不限于醫療,Signify Health 還扎根所在社區,與超過 600 家醫療及社會護理組織和 200 家社區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這種合作可将患者與适當的後續護理和社區資源聯系起來,從根源上解決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比如,食物不足、交通不便、社交缺乏及貧困等等都是其關注的範圍。因此,Signify Health 往往在所在社區擁有頗為不錯的口碑。
從 Signify 的業務來看,這是一個天然的 " 流量入口 "。不僅可以幫助 CVS 進入家庭護理和托管健康管理的目标,更可助其以與以往不同的服務觸達更多的用户,并與社區資源建立更廣泛深入的聯系,将之與遍布全美的近萬家門店有機結合,形成強大的基層服務網絡。
收購 Signify Health 對于 CVS 來説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完成收購後僅兩個月,CVS 又宣布收購 Oak Street Health。這一次收購的價格更高,達到了令人咂舌的 106 億美元之多。
Oak Street Health 在全美 21 個州經營初級保健中心,多數位于相對不太繁華、醫療服務質量較低、醫療需求不能被很好滿足、醫療上的不必要支出較高的地區,其目标閱聽人主要聚焦在符合 Medicare(醫療照顧保險)資格的人群。
總體而言,雖然 Signify Health 和 Oak Street Health 業務模式稍有不同,但都屬于家庭醫療業務。CVS 希望家庭醫療業務可與現有業務實現組合互補。通過将不同業務線的客户群體打通,實現全業務覆蓋,并且将多條業務線融合,有效降低成本,以更低的綜合服務報價來赢得支付方的青睐。
這兩次收購花掉了 CVS 差不多 200 億美元,也展示了不比亞馬遜差的 " 鈔能力 "。事實上,在 CVS 的發家史中,大額收購并不鮮見。比如,2015 年,CVS 連續收購 Omnicare 和 Target 旗下藥房業務,前者花費 127 億美元,後者花費 190 億美元。又比如,2017 年,CVS 還以 690 億美元拿下了當時美國第三大保險公司安泰保險。
比起這些史詩級收購,對 Oak Street Health 和 Signify Health 的收購對于 CVS 來説似乎也只是 " 灑灑水 " 而已。
CVS 的确有這樣的底氣。在 2023 财年第 3 季度财報中,CVS 的季度營收達到了 89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6%。不過,令人隐憂的是,CVS 營收增長的同時,利潤卻不見長。從财報數據中可以看到,2023 财年 Q1 和 Q2 的營業利潤同比分别降低 5.1% 和 10.4%,Q3 營業利潤雖然同比略有上漲 2.5%,但環比并未呈現上升迹象。
很快,CVS 便下調了 2024 年的收益預測,這也是其連續 3 次下調年度業績目标。并宣布了一項近 5 億美元的重組計劃,其中包括裁員 5000 人及一系列削減成本的舉措,比如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提高運營效率,減少對顧問和供應商的使用及削減差旅費用等,以達到在 2024 年節省 8 億美元的目标。
2024 年伊始,CVS 又進一步宣布将在 2024 年初關閉 Target 旗下部分 CVS 藥店,三年共計劃關閉 900 家藥店。目前,其總共擁有 9000 多家藥店,其中有近 1800 家位于 Target 商場内。這幾乎相當于現有藥店數量的 1/10。
在收購上擅長大手筆的 CVS,控制起成本來同樣大手筆!
CVS 的 2023 年報表現頗為不錯
在剛剛公布的 2023 财年年報中,CVS 全年營收達到 3578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11%。其中,新組建的 Healthspire 醫療保健板塊(包括 Cordavis、MinuteClinic、藥房福利管理公司 Caremark、供應商網絡 Signify Health 和初級保健診所運營商 Oak Street Health)的營收增長 10.2%,全年營收 1868 億美元,占總收入的 52% 之多。
另一方面,CVS 也預計其醫療成本将進一步增加,再一次主動下調了業績預測,将 Healthspire 部門的 2024 年預期調整後營業收入下調至 74 億美元,下調了 9000 萬美元之多。
毫無疑問,這也意味着 CVS 在 2024 年的主旋律将是降本增效。或許,大手筆的控制成本動作還會再現江湖。
從 45 億盈利到 30 億虧損,Walgreens 正在渡劫
Walgreens 曾是全美最大的連鎖藥店,但在 2005 年被 CVS 超越。随着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也在近年重點開拓醫療,Walgreens 也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戰,并在過去幾年先後完成了幾筆大額收購試圖實現轉型,比如 52 億美元成為初級保健服務商 VillageMD 的大股東、23 億美元收購專業藥房公司 Shields Health Solutions 以及 7.22 億美元收購主打家庭醫生護理服務 CareCentrix。
去年 1 月,Walgreens 又支持旗下的 VillageMD 完成了對 Summit Health-CityMD 的收購,耗資 89 億美元。不過這些收購的效果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或者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總之,自那以後,Walgreens 的業績連續低于預期,不得不早早走上了降本增效的道路。
5 月,這家連鎖藥房宣布裁員 10%,即 504 名員工,據稱将為其節約超過 1 億美元的成本。随後,其發布了 2023 财年的半年報,數據顯示,這家企業在 2023 财年上半年共計虧損 30 億美元,自 2020 年以來其盈利首次低于分析師預期。相比 2022 财年半年 45 億美元的利潤,堪稱斷崖式下滑。
Walgreens 的高管表示,導致虧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 Walgreens 對阿片類藥物訴訟所支付的 54 億美元。多年來,各大零售商被指控與美國阿片類藥物泛濫有極大關系。2022 年,CVS 和 Walgreens 與訴訟方達成協定,各自将向地方政府支付約 50 億美元達成和解。
作為對業績乏善可陳的回應,Walgreens 宣布将将關閉英國的 300 家門店和美國的 150 家門店,從而把削減成本的目标從之前宣布的 35 億美元提升到 41 億美元。
Walgreens 的 2023 年業績并沒有預期中好
盡管如此,去年 10 月 Walgreens 的年報(Walgreens 的财年是到每年 8 月截止)表現不佳,全年營收 1390 億美元。收益也再一次低于預期,也是其在近十年内首次連續兩個季度收益低于預期。尤其重金打造的醫療服務部門全年營收 66 億美元,僅占公司營收的 4.7%,令人失望。
随後,Walgreens 宣布計劃在下一财年關閉約 60 家 VillageMD 診所,以專注于更有利可圖的地區的診所。其高管也因此出現了大幅變動,更換了包括 CEO 在内的一批高管。
2024 年開年以來,Walgreens 的黴運還在繼續。作為美國醫藥零售的代表,Walgreens 的股票自 2018 年取代通用電氣以來一直位列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之中。這一經典指數起始于 1896 年,由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委員會從标準普爾 500 指數中選擇出最能代表美國經濟的 30 家企業巨頭。
由于近來連續的業績走低,Walgreens 的股價在過去 5 年中下跌了 68%,在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已經墊底。2 月底,Walgreens 被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移除。雖然根據形勢的不同,指數選擇的企業進進出出并不奇怪,但取代其入選的恰恰是作為其競争對手之一的亞馬遜。這恐怕也是 Walgreens 的高管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
相比 CVS 和亞馬遜仍然還算堅挺的業績表現,Walgreens 已經連續幾個季度表現不佳,在降本增效上的壓力明顯更大。一旦未能盡快止住下滑勢頭,在競争中慢慢掉頭也并非不可能。因此,或許 Walgreens 在 2024 年還會進一步在降本增效上做出更大的動作。
寫在最後
不難發現,當下的環境并不理想,即使表面上漲勢良好的美股市場,以往不差錢的醫療巨頭們也開始比任何時候都關注降本增效,運營重點從大手花錢堆營收逐步向 " 一個銅板掰兩半 " 的成本控制轉變。以往頻繁出現的,讓人感嘆 " 鈔能力 " 的大額收購正逐漸被各種裁員閉店取代。
這些巨頭的動作,對于行業方向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目前,全球的一級市場也都在順應調整,投資策略已經從增長能力逐漸過渡到重點看商業化能力以及盈利水平。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為,盈利能力現在才是王道,空有高增長但嚴重無利可圖的公司越來越不值得投資。這或許值得企業深思,并對策略進行調整,想盡一切辦法降本增效,必要時,也需要果斷斷臂求生。
畢竟,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而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