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我試着為地球做了8件小事,第一件:吃蛤蜊,歡迎閲讀。
和許多人一樣,我一度認為要過上 "可持續的生活",就得變成苦行僧。但是當我在這五六年裏逐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環保小事時,發現其實并沒有失去多少便利,反而收獲了更豐富、充實的生活。
最初開始考慮 " 可以做點什麼更環保的事 ",只是出于一點點同輩壓力:我有些從事動物保護相關工作的朋友,他們工作很辛苦,甚至偶爾西西弗斯式地英雄主義,我覺得自己至少不要因為吃東西被他們念 ( ・᷄ὢ・᷅ ) 。
于是我開始留意環境影響比較小的食材,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前陣子和老師在一家傳統中餐廳吃飯,老師問:" 你有什麼忌口的嗎?"
" 魚翅花膠燕窩鳗魚石斑…… "
" 懂了,貴的不吃。"
……您總結得好。
明天就是世界地球日了,雖然環保聽起來是個很大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幾件讓地球不變得那麼糟的小事。
1. 吃什麼更好?
近的、便宜的、健康的,和蛤蜊
在飲食方面,我(盡量)應用以下原則:
優先選擇本地食材,這樣運輸和存儲的碳排放低;
優先選擇養殖而非野捕物種,避免野捕兼捕(即在漁業捕撈中被誤捕)對種群的威脅;
優先選擇雞肉和河海鮮,這些食材的生產過程排放較低;
了解哪些食物來源不可持續或有嚴重環境代價,把它們列入黑名單——比如使用底拖網" 一網打盡 " 的水產會造成額外的環境代價。
可以在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查看海鮮選擇指引 [ 5 ] 。不過養殖的海鮮也不一定等于環保海鮮。比如鳗魚通常是捕撈野外魚苗作水產養殖,導致野生種群進一步枯竭|seafood-guide.wwf.org.hk
這是一些大概的規則,它沒有(也不可能)窮盡可持續飲食的各種條件,但大抵比較可操作。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少吃紅肉(一周少于 50 克)、增加蔬菜蛋白質粗糧攝入,和這些規則也容易協調。
怎樣獲得本地產品呢?通常社區菜市場的食材來源會更 " 近 "。許多上海本地公眾号都會定期推送周邊農產品上市情報,公園裏還經常有集市。此外還有間接信息:我讀過一篇文章説一個雲南大哥多年養殖大閘蟹,一會遇到洪水一會閘上破洞,後來上海青浦的養蟹專家前往指導,大哥終于結束了一年只收獲 6 個蟹的艱難歷史,開始豐收。這個故事除了告訴我們農業養殖技術非常重要,還告訴我一個重要情報:大閘蟹,本地有,今年就買青浦的。
辣炒蛤蜊|朵兒 708090 / 豆果美食
那蛤蜊是怎麼回事?有項研究比較了許多食物的排放和污染、營養組成、易獲得性等等方面,發現在全球許多地區,養殖雙殼類海鮮(和海藻)的得分都一馬當先 [ 1 ] 。好吃便宜環保健康,是什麼六邊形戰士哦。本地雙殼類名物——蛤蜊,幾乎全年有售,便宜時五塊一斤,蛤蜊炖蛋、蛤蜊粉絲煲、辣炒蛤蜊,不説了我現在就下樓去買。
2. 自行車,好優秀
有不少論文調查了騎行帶來的效果,發現不僅能減少碳排放本身,而且能減少汽車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并增加運動量。曾有一項新西蘭的研究,将模型場景中 5% 的汽車行駛距離改用自行車完成,發現每年能減少 116 例與(缺少)運動量相關的死亡和 6 例與本地空氣污染相關的死亡。 [ 2 ]
除了這些好處,我還可以補充兩點:
騎車以後的全年交通費大約是過去的六分之一。
以上海的交通狀況,8 公裏内,比山地車快的通常只有地鐵。(電瓶車同理,但沒有運動增益還要充電,不像自行車只需要人吃飽就行。)
下面是我用了 20 個月的碼表,行程接近五千公裏。粗略算一下大概比乘坐(油動力)汽車減少了500 千克碳排放吧。 [ 3 ] [ 4 ]
用了 20 個月的碼表|作者供圖
3. 塑料不是垃圾
最近看的一個關于海洋塑料垃圾的視頻裏,工作人員説:" 塑料不是垃圾,它如此耐用、牢固、實用、便利,可是我們僅使用一兩次就把它扔掉了,讓它出現在錯誤的地方,變成了環境和社會的負擔。"
這裏的思路沒有集中在 " 塑料垃圾泛濫如何治理 " 這個角度,而是提醒人們意識到,這些 " 垃圾 " 本是如此珍貴,不應從他們手中溜走。以這個思路去觀察家裏的塑料玩意兒,會驚喜地發現它們完全可以煥發第二春。沒有哪個好好的塑料容器能完整地走出園藝愛好者和手工創客的家!o ( `ω´ ) o
朋友來家裏一起點奶茶,杯子和托盤我都要了!|作者供圖
酸奶罐罐、食品托盤、用過的塑封袋,都是很好的園藝容器。|作者供圖
出門吃飯我們經常會帶上食品打包盒。這些盒子也負責盛放工作午餐、分享水果和剩菜,在冰箱裏疊放很省空間。
不過請留意你的塑料盒是否食品級、是否可以加熱、冷凍或機洗。可以查詢容器上的回收标識:三角形裏的不同數字表示不同材料。一般我重復利用的一次性塑料容器都不再盛放食品。|作者供圖
這個怪東西是先生改造空氣淨化器時鋸下來的,問我有沒有用。我一看,這不是天生的濕垃圾桶嗎?
天生的濕垃圾桶|作者供圖
讓廢棄物煥發第二春不是強行賦予垃圾(雞肋的)用途,它其實是頗具創造性的工作——比如下圖是先生用燒壞的電路板和兩個半拉盒子做的跳蛛飼養盒。
跳蛛飼養盒|作者供圖
這個盒子滿足了給小蜘蛛復雜地形和掩蔽,和我們觀察飼喂的需求。制作于靜默期間,全部使用手頭現成材料,連跳蛛都是從花盆裏逮的。
4. 發揮餘熱(字面)
家用電器產生的熱量和風通常是可以預期的,我們找到了很多日常利用途徑,比如用烘衣機發酵面團,用路由器給昆蟲保温,用空氣淨化器吹幹掉進馬桶裏的手機∠ ( ᐛ 」∠ ) _。如果能多少利用起來這些資源,就不需要為此額外購買器具、消耗專門的能量了。
我最喜歡的一個應用是在烤箱上放了一個金屬架,放常用的碗盤。平時洗好的碗盤多少有點濕,放在水槽裏瀝幹會濺上更多水。而現在每次開烤箱都能把上面的餐具烘幹(還省空間)。
不過就不要放太重、易變形、不耐熱的東西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作者供圖
5. 家庭用清潔能源
現代生活一大頭秃問題:新買的用電器附近沒有充電座。這種時候就可以考慮:能不能利用頭頂的核動力大火球 aka太陽?
核動力大火球可以給許多用電量不高但需持續供電的產品提供能源,我們的數個室内外感應夜燈、自行車燈和魚缸氧泵都用它驅動。家裏常備着一塊太陽能小板,哪裏需要架哪裏。
太陽能小板,哪裏需要架哪裏
像我先生這樣的創客,還把主意打到了人力發電上。而作為實驗執行人員,我默默記錄下了他的失敗……
一次失敗的嘗試|作者供圖
6. 二手服裝、書和交換小會
服裝產業的污染比較嚴重,我們通常會把舊衣送去回收(不過舊衣回收也是非常困難的,詳情戳這裏),去年則只添置了二手衣物。因為價格低而且選擇有限,于是我們嘗試了平時不會穿的風格,獲得多數好評 ( #^.^# ) 。
除了可能減少環境代價,二手網站也是以更低的成本做新嘗試的好機會——别人退坑出的手工工具、想看又不确定會不會長期收藏的書、多餘的電子產品、遊戲卡帶、想養養看的新植物……不僅可以買二手的,也可以在朋友圈互相交換。
向朋友讨的茶飲料玻璃瓶,水培仙洞龜背竹。原本是一大叢,大家發現還能這麼種以後紛紛表示 " 給我也整一個 ",最後給自己留了這一根。一盆草讓六個退休玻璃瓶再就業。|作者供圖
7. 維修電子產品
先生説:電子產品是很好的資源,但同時也是有毒有害的垃圾。基于這樣的觀點,他對修電器有旁人(我)難以企及的熱情。我曾經把一台筆記本摔成了兩半,結果被他縫縫補補修成分離的螢幕和主機,繼續用了 8 年(現在還在用)。一個朋友評論:現在的電子產品吧,都是只能用兩年的,然後送去給他修一下,還能再用一百年。
先生用二手廢舊零件組裝的……電腦?電腦是你嗎電腦你還好嗎?(據他説這個畫面裏出現的所有電子產品都是拆舊和二手的)。|作者供圖
維修電子產品沒有乍看起來那麼困難,有很多問題可以在網上找到視頻和教程,社區和菜市場裏有時也會有維修鋪。為了好玩也不妨一試,也許就解鎖新天賦了呢。不過得注意安全,畢竟在垃圾分類裏電子產品還是算有毒有害。
8. 關注自然
個人的環保努力會帶來改變嗎?
也許在倉促的城市生活裏,很難看到什麼立竿見影的成效。不過,我和先生都是自然觀察愛好者,這些可持續行動在我們的生活裏會產生一些直接可見的影響。
當我們用奶茶杯和吸管為獨居蜂和甲蟲制作過冬和養育後代的昆蟲屋;當我在酸奶盒和食品托盤組成的花盆陣列裏記錄到 9 種優遊的跳蛛,并為壁虎、等足目和更多昆蟲們提供了城市裏一處細小的 " 斑塊栖息地 ",我知道我做的事情對它們是有意義的。
左上:貓跳蛛(你找到了嗎?),右上:扁蠅虎,左下:曲紋紫灰蝶,右下:陷于粘蟲板的壁虎(用潤滑油解救了)。|作者供圖
寫在最後
我不是一個嚴格的環保主義者,最多只是在滿足日常需求時想想有沒有更可持續的選擇。分享這些經驗也不是因為它們有多麼正确——在環保這麼宏大的議題上,我想沒有誰能告訴别人什麼一定是對的——而是因為我發現我所收獲的遠多于付出。
開支減少,當然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我感到自己擁有了很多——通過思考那些 " 可持續的選擇 ",我發現了自己和自然的聯結;我得到了比單純買買買更适合自己需求的產品;我還拓展了利用資源的能力,不需要等待快遞或專程出門購物,日常瑣碎小問題都能自己動手立即解決。
其實到頭來,我所做的可持續努力對世界也許微不足道;但我得到的,是更豐富、充實而可持續的生活。
每年的 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這個節日起源于一場災難性的漏油事件。如今,它已經演變成一個呼籲人類關注環境、愛護地球的環保節日。
我們現在面臨各種各樣的生态環境問題——氣候變化、物種滅絕、環境污染等等,個人層面的環保行為真的有用嗎?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做比不做好,哪怕一件小事,可能也是引發改變的漣漪。你平常會做什麼環保小事呢?歡迎填寫問卷(可以上傳圖片)分享噢!
參考文獻
[ 1 ] J.A.Gephart et.al., Nature, 202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89-2
[ 2 ] G. Lindsay et.al,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Volume 35, Issue 1 p. 54-60, 2010
[ 3 ] Which form of transport has the smallest carbon footprint? https://ourworldindata.org/travel-carbon-footprint
[ 4 ] Average CO2 emissions from newly registered motor vehicles in Europe https://www.eea.europa.eu/data-and-maps/indicators/average-co2-emissions-from-motor-vehicles/assessment-1
[ 5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環保海鮮指引 https://wwfhk.awsassets.panda.org/downloads/2211091_seafood_guide_chi_20221207_0917.pdf?_gl=1*5vo8v*_ga*MjAyMTA4MTEwNy4xNjgxODczMTk5*_ga_VG30D9DY23*MTY4MTg3MzE5OC4xLjEuMTY4MTg3MzIwOC41MC4wLjA.
作者:哒哒子和錘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