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别以為二師兄憨萌可愛,其實戰鬥力爆表,歡迎閲讀。
" 碓嘴初長三尺零,獠牙觜出賽銀釘。一雙圓眼光如電,兩耳扇風唿唿聲。"
這段出自《西遊記》的文字,并不是在描述師徒四人一馬在取經路上遇到的哪位大仙,而是在介紹一直被塑造成憨憨形象的豬八戒的外貌。顯然,能長成這樣造型的絕不是我們今天餐桌上常見的家豬,而是它們野外的親戚——野豬。
" 吾乃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是也。" 丨 Valentin Panzirsch / wikimedia commons
二師兄果真是聰明又可愛
我們今天所飼養的家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不過除了長着長嘴和大鼻孔之外,家豬和野豬在外觀上的區别還是相當明顯的。與體表光滑少毛的家豬不同,野豬的體表覆蓋着堅硬的鬃毛,成年時多呈棕黑色,幼年的時候則有着黒褐相間的條紋。
二師兄小時候是不是……還蠻可愛的?丨 Pixabay
成年的野豬有着一顆沉重而碩大的腦袋,頭長幾乎能占掉體長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家豬的腦袋顯得要小得多,而且吻部也沒有野豬那麼突出。
" 我再強調一遍!腦袋大是聰明的象征!聰明!丨 Pixabay
野豬還有一個标志性的特征就是長長的獠牙,也就是它們長出嘴唇之外的下犬齒。雄性野豬的獠牙與其他 " 野生的豬 " 一樣,終生都保持生長。
" 你看我的牙,帥不?" 丨 Pixabay
不過和疣豬那種誇張彎曲的獠牙相比,野豬的獠牙要顯得更實用一些。平時可以作為 " 鏟子 ",配合異常敏鋭的嗅覺,用來挖掘那些埋藏在地底下的植物根莖或者是昆蟲幼蟲之類的食物;遇到需要打上一架的時候,又能夠當作 " 鑿子 " 使用,其鋒利程度甚至可以刺穿小汽車的車皮。
一輛……被豬拱了的汽車丨 worldofbuzz
野豬過境,寸草不生
野豬營松散的家庭式生活,多數是夫妻帶着三到五只幼崽一起活動。繁殖期的雄性野豬和育幼期的雌性野豬簡直就是暴躁小坦克一般的存在。繁殖期的雄性野豬會主動攻擊進入它所認定的領地範圍内的生物,育幼期的雌性野豬也會為了保護幼崽主動驅趕 " 入侵者 "。
野豬一家丨 Roland Seitre / Minden Pictures
雖然雌性野豬并沒有像雄性野豬那麼長的獠牙,但是衝撞的傷害也是相當厲害的。而且把目标撞到之後,雌性野豬還往往會采取啃咬的方式向前補刀——相信我,被豬啃可不是什麼有趣的事情。
在有些地方,野豬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 " 隐患 " 丨 CNN
與很多有着固定活動領地的動物不同,野豬對于 " 領地 " 的定義其實還挺虛無的,沒有太固定的範圍。所以大多數時候它們只是會驅逐那些剛好出現在視線範圍之内的、看起來不順眼的、還會動來動去的東西。野豬無故追擊人類結果跑着跑着遠離深山闖入城市之中的消息也是屢見不鮮,而且野豬也并不太在意與人類的生活發生交集,還經常會跑到農田當中去吃 " 自助餐 "。
小心此處有豬出沒!看啥呢!説你呢!丨 Pixabay
被野豬襲擊的農田受到的損害可以是相當嚴重的,因為它們不僅會把作物地表的部分給啃得一幹二淨,還會把根也翻出來一并吃了,大有一種" 野豬過境,寸草不生 "的感覺。
能攻能守,該怎麼辦?
野豬不僅僅是攻擊力高,防御力同樣十分驚人。由于采用直線衝撞的方式硬怼敵人,野豬那顆碩大的頭顱骨密度是相當的高,額骨的硬度甚至可以抵擋小口徑的槍彈。在多年前我曾經看過一則來自香港的新聞,一只大鬧農田的發情期雄性野豬在警員的小左輪射擊當頭射擊下只是擦破了點頭皮,最終還是要出動大口徑步槍才将其擊斃。
經典場景:野豬推車丨 youtube
那萬一有一天真的那麼不幸,走在大街上吃着火鍋唱着歌就碰到了野豬怎麼辦呢?其實沒那麼難:野豬的正面衝撞雖然速度快傷害高,但是它的轉向十分不靈活呀!所以當你面對一只進攻狀态的野豬時,只需要鎮定地看好它的路線,然後邁出一個華麗的步伐——閃開就行了。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説,放個陷阱把野豬捉起來放歸山林,可能比直接把它幹掉還容易操作一些……
看我的閃現放得準不準?
正因為野豬有着這種 " 蠻勇 " 的性格,野豬的形象在人類的文明當中也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往遠了説有希臘神話的卡呂東野豬,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豬剛鬣;往近了説有《怪物獵人》的野豬王、《魔獸世界》一個衝鋒撞你半管血的各種野豬、《FATE/GRAND ORDER》中一拱嘴就全隊掉血的魔豬、《鬼滅之刃》野豬頭美少年……總而言之,無論是在什麼樣的作品中出現的野豬形象," 高攻厚血是标配,直線衝撞是藝能 " 這兩件事情貌似是不會有什麼變化了。
《黑神話 · 悟空》裏的豬八戒長這樣,也就不奇怪了吧|《黑神話 · 悟空》
馴化野豬,其實也沒花多久
有趣的是,野蠻暴躁的野豬被人類馴化成相對温順的家豬,所花費的時間可能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長。我國東漢時期出土的陶豬圈中的 " 豬 ",大多還保留着長獠牙、長鬃毛、大腦袋等野豬才有的外貌特征(而且還反映了當時茅廁就架在豬圈上方的史實);到了描繪北宋風情的《清明上河圖》中,我們找到穿行其中的 " 家豬 " 形象已經變得和現代家豬差不多了,只是鬃毛還比較明顯;及至明清時代的作品中,出現的豬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家豬了。
攝影作品《你》。丨 Ben Salter / wikimedia commons
通過這些藝術品中 " 豬 " 的形象随着時間軸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先人們是怎麼一步一步地從野豬群中挑選出那些獠牙比較小、脾氣比較好、頭小膘多的個體圈養起來,歷經千年,一點一點将它們馴化成現代家豬的。
乍一看是不是以為是大貓追着馬跑,其實是追着野豬跑丨 Pixabay
不過時至今日,野豬和家豬之間也沒有產生生殖隔離,因此在那些人類與野豬的活動區網域重疊的地方,還不時會發生 " 野豬貪圖享樂賴在家豬圈裏娶妻生子 " 或是 " 家豬追逐自由與野豬小夥子私奔到月球 " 的新聞呢。
無論生活奪麼艱難,我們還是要圍笑面對,哪怕你面前的兩腳獸想吃了你呢丨 Pixabay
最後回答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能好怎?能吃,因為脂肪含量沒有家豬那麼高所以肉吃起來會比較柴而且 " 肉味 " 會比較重,炖着吃燒着吃煮着吃都好吃。不過,野豬雖于去年移出了 " 三有 " 保護動物名錄,但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屬于違法行為,可不能亂吃哦。
作者:翼狼 Elang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