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一任天真,一派俠氣——我眼中的蔡皋,歡迎閲讀。
見到蔡皋老師前,我想象了很久她的樣子。看過訪談,看過照片,第一次要見本人,還是免不了期待又期待。
當蔡皋老師走進會場時,動靜很小,可大家都默契地轉過身去看她。動作麻利,面色紅潤,精神十足,真不像個近八十歲的人啊。她穿一身棉麻衣裙,還加了個牛仔背心,随性又可愛。
蔡皋是誰呢?這個名字,我最先在松居直先生的書中讀到,在中國圖畫書 " 小松樹獎 " 頒獎典禮上,包括《貝貝流浪記》在内的四本獲獎作品,責編都是蔡皋。他們相約創作的繪本《桃花源的故事》,落英缤紛,滿幅燦爛;大片留白,又顯氣韻之美,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傳統民間氣質的圖畫書風格。
▲ 蔡皋繪本《桃花源的故事》内頁
多年來,蔡皋畫筆不綴,獲得了國際插畫雙年展(BIB)" 金蘋果 " 獎等多種獎項。她的繪本,訴説着民間的童謠和經典故事,既有對中國文化的深情,又具有世界性的視野。
一任天真
" 根植于童年深處的東西,引導了我的一生 "。很多次訪談,蔡皋老師都從童年和外婆説起。" 一蔸雨水一蔸禾,雨露滋潤禾苗壯 " 是外婆嘴邊挂着的童謠,體現着老一代人的生活态度。為什麼是一蔸雨水一蔸禾?這話裏邊有樸素的道理:
" 生命的本能使得種子要發芽,長成禾苗,哪怕只有那一蔸雨水,它也要成全自己,它還要生生不息。"
所有的民間文化都像一蔸雨水一蔸禾,很樸素,卻滿腔都是生意,生生不息之意。沒念過書的外婆,總把生活過得豐富而雅致,還有着一兜子童謠和説不完的故事,她的力量,她的生活智慧,來自于民間的代代相傳。到外婆 95 歲的時候,蔡皋還經常去和外婆聊天," 外婆把童謠和故事,細細密密地縫在了我的記憶裏。"
許多年後,蔡皋把這句記憶裏的印證,變成了一本書《一蔸雨水一蔸禾》。
童年的這蔸雨水,流進蔡皋的編輯工作裏,流進她的繪本創作裏,也流到了我們的生活裏。她把這些樸素的生活智慧,傳遞給了更多的人。正如她自己所説:
" 我做童書,就是想把最積極温暖、富有智慧的一面在童書裏加以表現。因為只有我肯定了,讀者也會跟着我肯定,找到自己成長的力量,奔向自己人生的高境界。"
蔡皋老師講話時,現場充滿了輕松與愉悦,我們常常笑,因為那一兩句坦誠直率的話:
" 即使我變成了一個老人,我還在對自己提問啊。所以你們也要努力,不努力,就會被嫌棄。所以我很努力,努力讀書,就沒那麼面目可憎。"
" 小學時,我不用老師教,全是書教給我的,一讀就知道什麼是好小説,奇了怪了。我上課不怎麼聽的,因為老師講得不文學,我不喜歡,老師不文學我自己文學,老師不美術我自己美術。"
更因為她身上那股汩汩地冒出的希望,那股由她内心裏湧出的快樂,感染了所有人。
《十三邀》的訪談中,《學其短》的另一作者鍾叔河先生説:
蔡皋就是一個小學老師,我不想拔高她,不會拔高她,她也不需要我的拔高,她對孩子的天真爛漫、對花花草草、對植物動物是寄托了情感的,她的作品也是有趣味的,那些畫作應當與文字融匯在一起,她的作品是能夠表達詩歌、原文的意境的。
這番話説得誠懇而貼切,能感受到鍾先生對蔡皋的那種欣賞。做過小學老師、當過編輯又成為繪本創作者的蔡皋,總是愛着孩子,往深裏愛,想把最好的東西帶給孩子。她也愛着生活,鍾情于草木自然,在樓頂種出了一片桃花源,閒暇時,她會與動植物對話,如果看見青蛙在樓上談戀愛,她會説" 不好意思,我不是要看你們的,你們自己擋在我的路上了 "。
生活真是一萬個值得,像孩子一樣感受着世間,欣賞萬物,一任天真,這就是蔡皋。
一派俠氣
現場聽蔡皋老師閒話人生,除了感受到她的那份率真,又還有智慧之光在閃爍。她始終在向我們傳遞着思考。思考着她的精神來路,也思考着人生的堅守與方向。
" 我真的願意花很長時間來講童年的故事。"童年的種種經歷與故事,是蔡皋創作的靈感源泉,更是她的精神來路。為什麼會有現在的生活狀态?為什麼要做圖畫書創作?為什麼會當編輯?……一路往前追問,追問到底,人生中的許多選擇都與童年的遇見有關。
在講上學經歷的時候,蔡皋不斷提起學過的課文,甚至張口就背,從短小的童謠 " 弟弟來,妹妹來,來來來,來上學 ",到很長的課文,時隔幾十年,她都還能流利地全文背誦。而在師範遇到的語文老師,蔡皋稱為生命中的文學之光:
" 他在課堂上本身就是文學,他可以跑很遠,又立馬收回來,莎士比亞的戲劇、雪萊的詩歌,我都是在課堂上背下來的。他自己也愛讀詩寫詩,床頭就放着詞源、辭海、莎士比亞,他也要求我們直接讀、直接背。"
在老師的影響下,蔡皋和她的同學們都找書讀,如飢似渴地讀,只要能看的,就挑最好的看,從《呼蘭河傳》看到維克多 · 雨果,再到托爾斯泰,慢慢就懂得了文學的層次。
童年讀書,到底為了什麼?蔡皋用她的童年經歷告訴我們:低年級的課文,孩子會記一輩子。而童年讀到的書,更是在冥冥之中塑造着孩子的模樣,就像惠特曼詩中的那句 "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 "。
▲《寶兒》
蔡皋 / 編繪
▲ 《花木蘭》
要下讀書的功夫,就從童年開始。這些讀書經歷不僅塑造了蔡皋,也影響了她的繪本創作理念。很多人感到不解,蔡皋已經有像《寶兒》《花木蘭》這樣具有鮮明藝術風格特點的傳統文化繪本,已有所成就,為什麼不繼續畫下去呢?蔡皋老師在現場這樣告訴我們: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和考慮,畫傳統民間故事是一種選擇,我就想畫不同的風格,因為每一種風格都是不同的人生體驗,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有不同想表達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圖畫書創作者,我想到了自己的良心,我希望用繪本去印證我的觀念:什麼樣的生活值得一過?——唯有思考着的生活值得一過,要關心生活,接住生活賜給你的東西,在生活中學會思考。
所以,蔡皋的繪本中處處有細節,而這些細節又傳遞着她對人生的思考:
▲ 《隐形葉子》
小博集出品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隐形葉子》的封面别出心裁,黃綠葉子的映襯下,是用 " 隐形葉子 " 擋住臉的董小小。故事中,董小小帶着這片葉子去 " 偷拿 " 橘子,結果被當眾揭穿,無地自容的他,用葉子遮住了滿臉通紅的自己。
封面表達的是 " 一葉障目 ",但在蔡皋眼裏,董小小年紀尚小又好鑽研,只是急于求成。當他發現自己辦了壞事,馬上羞得想躲起來。" 一葉遮羞 ",是孩子的本能,也説明他本性淳樸,只是需要更多學習和思考的時間。
▲ 《隐形葉子》内頁
封底上,董小小捧着一本書遮住了自己的臉,這同樣有遮羞之意。但更多的,蔡皋希望孩子們讀完故事後,能去思考讀書的意義以及該怎樣讀書。" 他要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讀書,也需要時間練就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這也是當今社會稀缺的一種能力,我們要理解這一點,要許成長以時日,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細節引人深思的同時,也温情地傳遞了蔡皋對兒童讀者的愛與期待。
▲ 蔡皋經典繪本《花木蘭》内頁
繪本《花木蘭》中,蔡皋特意把花木蘭畫得很美:替父出征時,花木蘭穿的是黑戰袍,上面繡着金絲線,身披綠披風,還戴着大紅色的裝飾,極盡英勇之美;戰後歸鄉,花木蘭換下了象征着榮華富貴的戰袍,穿了一身桃紅色羅裙,掩面而笑。在創新這個傳統故事時,蔡皋關注到了花木蘭的女性身份,更畫出了花木蘭骨子裏的樸素與堅守。
在《花木蘭》出版時,蔡皋堅持沿用北朝民歌《木蘭辭》的原版,不進行任何改寫。" 如果要改掉,那我就不出了,我自己收着慢慢看。"在她看來,即使用原汁原味的詩歌,孩子也能看懂;琅琅上口的語言,更能傳達出作品中的精神力量。
蔡皋之所以成為一個國寶級的繪本創作者,是因為她的滿身才氣,一任天真,還有從民間故事裏一脈傳承下來的女俠氣概。這股俠氣,這種豪情,像極了在戰場上的花木蘭,不妥協,不撤退,一往無前。【END】
關于作者
周慧
兒童閲讀推廣人
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周南梅溪湖小學教師
延伸閲讀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