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第一批回流的“縣城創業家”,正在改造小城消費經濟,歡迎閲讀。
過去的幾十年,很多小鎮青年笃定:
如果要獲得一流的成就,就應該湧向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
但現在,很多縣城已經出現了反向趨勢——越來越多的青年從大城市返鄉,發現比起北上廣深,在縣城,似乎生活和工作能夠更好地平衡。
憑借低廉的房租、更少的創業成本,縣網域經濟,可以開啓更多的可能性。
前程無憂的數據顯示,互聯網大廠公司 2023 年春招招聘崗位需求,總數較 2022 年縮減了 45.45%。
整個互聯網、電商零售、新生活服務行業新發崗位已經連續 3 年下降。
對于很多一二線城市而言,就業市場已經進入了人才飽和周期。
人才競争加劇、學歷通脹、就業降級成為這輪周期的三大特征。
相較之下,縣城服務業、快速消費品、汽車行業卻仍有 10% 至 15% 的增幅。
就拿快消品來説,2022 年,零食的市場規模超 1500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已經維持在 11% 以上。
投資人賈林青觀察到,一家小鎮上的零食折扣店,從早上八點就開始排隊,隊伍拉到了門外,而且用户人群非常豐富,小孩老人、年輕男女都有。
2017 年創立的 " 零食很忙 ",在 2021 年完成了 A 輪 2.4 億元融資,短短兩年内,門店總數突破了 4000 家。
同樣主打零食的 " 趙一鳴零食 " 在 2022 年年初時,門店數只有 84 家,僅僅過了一年多,門店數量就超過了 2500 家。
消費的增長,來源于越發豐富的縣網域經濟業态。
曾經,一線城市發展的是 " 虹吸式 " 高消費,但現在,中國廣袤的縣網域,卻吸引了大量新業态迸發和知名品牌下沉。
今年春節,縣城 Livehouse、鮮花店、咖啡店等在美團的新增店鋪數均超過 50%。調酒師、花藝師、咖啡師等新型職業湧現,相關職業需求量在過去一年翻番。
縣城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去年,央視對中國第一人口大縣安徽臨泉發了一個報道。
這裏户籍人口超過 230 萬,常住人口約 160 萬,常年有七八十萬人漂泊在外打工。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臨泉縣人發現:
不用背井離鄉,在家門口一樣能把日子過好。
一個街頭便利店,通過美團等 APP 的線上引流,實現了對十公裏左右範圍内的消費覆蓋,連接了萬千消費者。
線上線下同步經營,騎手接單 30 分鍾送到家……這家店的訂單從過去每天幾單,增長到穩定的幾百單。
從 " 沒聽説外賣能點零食 " 到張口閉口 " 轉化率 ",從只有自己看店到年輕人開始返鄉支招……年近 40 歲的店老板劉豔紅發掘了縣城新生意,臨泉 " 外賣一條街 " 初具雛形。
如今,美團、大眾點評服務的臨泉市場主體已經超過 1.5 萬家,從家庭小店到品牌享受,即時零售重塑了縣網域消費。
小店之于消費,縣網域之于中國,相當于毛細血管被打通,匯聚起了蓬勃的動力。
大城市曾經特有的零食集合店、網紅奶茶店、互聯網婚介所,現在縣城都有。
海底撈、優衣庫這些大牌,也成了縣城标配。
甚至還有一些依托當地特色產業的煙花店、咖啡店、漢服店等。
2800 多個縣城,正在成為拉動中國消費的第二增長極。
縣網域振興,關鍵在人。
當 " 能人 " 開始返鄉,當 " 歸雁 " 引領經濟, 給縣城帶來的,就是經濟活力的撬動。
吸引能人返鄉,這是互聯網經濟下沉的紅利。
過去十幾年,随着基建的完善,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縣城與農村都有了高鐵交通、5G 基站。
智能手機,成為居民的标配,電商、物流等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這就徹底打破了信息閉塞,拉近了 " 小鎮 " 與 " 大城 " 的距離。
縣城與北上廣的邊界,正在被一杯杯的奶茶們抹平。
前幾年回縣城過年時,很多人會無比想念城市裏特有的血糯米、芋泥等各種現制奶茶。
在他們的印象裏,老家只有 2 元一杯的劣質香精奶茶,甜得難以入口。
但現在,星巴克、喜茶、肯德基……簡直無縫連接。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某縣城的美團、餓了麼兩大外賣平台 2 月累計銷售上,古茗、茶百道 2 月的訂單分别超 3000 單,霸王茶姬超 5000 單,蜜雪冰城 5 店累計 4000 多單,喜茶超 2000 單,巡茶、滬上阿姨均在 1500 單以上,CoCo 都可超 900 單。
95 後加盟商羅毅軒,在湖北中部某縣城經營着一家奶茶店,通過線上推廣,在平台粉絲群投放了三倍的優惠券。
在這個春節假期,從小年到初八,他的每天外賣加堂食的出杯量翻了一倍,達到 400-500 杯。
第三方機構 GeoQ Data 品牌數據顯示,去年 1-12 月初,全國縣網域新開連鎖茶飲門店超過了 9000 家,整體開店率約為 36%。
一個茶飲店,每日可以創造數千元的營業額,帶動不少縣城青年的就業。
而且培養從業者的過程也很容易,門店可以實現迅速擴張,衝擊千店萬店。
去年,蜜雪冰城招股書披露,吸引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蜜雪冰城未來成長性的核心要素在于把握縣網域市場。
樂觀估計,未來縣級市中茶飲果汁店的店數增速在 39%,高于總量增速 22%。
從結構角度看,未來縣網域市場,将是大牌茶飲連鎖的兵家必争之地。
和蜜雪冰城保持一致的,是 10-20 元價位的滬上阿姨、茶百道、古茗等品牌,他們也開始通過降價、開放加盟等方式,逐漸向三線以下城市下沉。
雖然下沉市場消費力不如大城市,但由于租金和人力成本低廉,仍有可觀的盈利空間。
在回鄉開奶茶店前,羅毅軒在武漢的一家傳媒公司做文案策劃,每個月到手工資 6000 元左右。
後來他發現,縣城裏越來越多的奶茶、炸雞店,生意持續火爆,自己和老同學開的炸雞店,一年純利超過 5 萬。
而且工作輕輕松松,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玩耍。
這讓羅毅軒感到 " 真香 "。
後來,羅毅軒加盟一家本土特色奶茶品牌,除去原材料,小店的毛利率大概能達到 60%。
在茶飲的銷售淡季,每天平均出杯量約為 200 杯,旺季則可以上漲 30% 到 50%。
其中,外賣單量在總銷售中占到 40%。
因為外賣對店鋪要求高,羅毅軒可以選擇在巷子拐角開店,租金是商場底商的一半。
一年實現盈利,自己為自己打工。
在老家縣城,越來越多的小鎮青年,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為什麼還要選擇回來呢?
" 因為我們想要生活品質。"
随着年輕人的回流,和大城市接軌的縣城越來越多,數字經濟的助力,也讓更多的消費和創業機遇被年輕人發現。
" 逃離北上廣,歸宿在鶴崗。"
去年 4 月,鶴崗市在全省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标排名中,地區生產總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實際利用内資總額三項經濟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不是房子都難賣嗎?
怎麼經濟還漲得那麼快?
90 後北漂小夥付祥斌回鶴崗開店的故事,可能是一個注腳。
在外工作八九年後,付祥斌主動申請調回到老家鶴崗,并開了一家線上便利店作為副業,每個月總收入達到了兩萬元左右。
之所以要回來,是因為在北京的日子太苦了。
本來,付祥斌在北京從事電力方面的研發工作,每天接近 4 小時的超長通勤,住在 10 平米左右空間的出租屋。
比起大城市的蝸居,老家的大房子卻空在那裏。
這讓付祥斌反思,為什麼不能回去?
" 人應該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下班打打球、撸個串,更是我想要的,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也是我想要的。"
回到鶴崗後,付祥斌開了家便利店,起名叫 "Tomorrow(明天便利店)",有 40 多平米,開店不久後便上線外賣平台,每個月的外賣訂單有幾百單。
之所以選擇便利店,是因為付祥斌觀察到鶴崗上線外賣平台的便利店并不多,而當地最大的超市比優特,每個門店的線上月銷量至少也有兩三千單。
" 小城市的居民也喜歡方便、快捷的生活,只是之前大家的選擇太少了。"
一番調研後,付祥斌發現消費者通過外賣購買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很大,從酒水零食飲料到生活中的油鹽醬醋、牙膏毛巾等,大家通過外賣購買的商品幾乎涵蓋了生活中的一切必需品。
市場的購買力和消費潛力都有,因此就将便利店上線了外賣平台。
在付祥斌看來,相比大城市,小城市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對個人來説,這意味着能做的事也有很多。
可以做事的小城不止鶴崗。
在東北,還有被譽為 " 咖啡之城 " 的延吉。
冬季寒冷且天黑得早,北方飲品店通常被認為 " 只能做一半生意 "。
但在延吉,這個現象不存在。
這裏有屬于自己的小城娛樂文化。
一線城市對咖啡需求最大的時間段是在工作日的白天,而在延吉,會在下午四點到晚上八點之間迎來另一個高峰,夜間時段的咖啡訂單占比接近 20%。
夜幕降臨,延邊大學附近的網紅彈幕牆上的燈牌全部亮起,這條街上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峰期。
金麗的咖啡店就開在這條街上。
依靠随買随走的小店模式,她的咖啡店上線外賣平台兩個月,就拿到了所在商圈咖啡品類訂單第一。
如今,店裏的外賣訂單占比 80%,成為大學生的線上咖啡站。
" 我 2021 年初入場,當時延吉單量最高的一家咖啡店月銷 2000+,現在月銷 5000+ 的店鋪也不算罕見。"
作為第一批返鄉的年輕創客,她如今思索的不是如何賺錢,而是怎樣求新求變,賺到更多的錢。
朝九晚十,地鐵通勤。
北漂十年返鄉,年輕人很容易被縣城中產 " 背刺 "。
但縣城的消費反差,其實源自幸存者偏差,以及北漂的群體自嘲。
真實情況,是中國縣城人口整體仍在減少,但有部分縣城的 " 傑出人士生 " 跑了出來。
德邦數據顯示,2020 年有 1.5 億人口從全國近 1900 個縣城流出。
一般縣城,每 5 個人裏就有 1 個人走出縣外;縣級市,大約每 10 個人裏有 1 個人外流。
但這種人口流動,也開始出現雙向循環。
據統計,有 80 多個縣城實現人口淨流入。
人口流入大的縣城有三類:義烏市、昆山市等東部沿海縣級市,湖南長沙縣等與中心城區聯系緊密的中西部縣城,以及安徽臨泉縣等傳統的人口大縣。
最新數據顯示,東北也不再是人口流失的 " 老大難 " 地區。
今年 2 月,各省陸續開始公布人口數據:遼寧省 2023 年人口淨流入 8.6 萬人,扭轉了連續 11 年人口淨流出的局面。吉林省也已經做好喜報,2023 年淨流入 4.34 萬人,近 13 年來首現淨流入。
必須承認,年輕人回到東北,第一選擇仍是省會城市。
但也有付祥斌、金麗這種一步到位,直接回到小縣城,創造 " 家門口就業 " 的案例。
10 年前,北京的 3W 咖啡館高朋滿座,天上掉下一塊磚,都能砸到一位互聯網創客。
現在的中關村不如往日繁華,全國 2000 多個縣城,卻湧現了越來越多地方性的 " 創業大街 "。
電商村、外賣村、直播村、新媒體村屢見報端,茶藝師、咖啡師、劇本殺 DM 等新職業在下沉市場需求旺盛,具備縣城特色的 3D 打印店、互聯網紅娘群也屢見不鮮。
零售平台美團數據顯示,鶴崗即時零售相關訂單中,小超市、美妝店、寵物店、水果店的訂單月增速一度超過了 100%。
常住人口不到 70 萬的延吉,有着 900 多家咖啡館。美團外賣平台數據顯示,2023 年年初,延吉市居全國縣城(含縣級市)咖啡消費熱度榜首。
即時零售等新業态在縣城落地生根,讓城市實體零售發展充滿活力,本地零售的供給更加多元,供給質量也在提升,給年輕人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今天的年輕人,知道消費的風口,也深知互聯網的能力,更是能把電商、物流、客服等玩法,玩得飛起。
他們絕非個例,他們也并不孤獨。
提起小鎮,我往往滿心美好,因為那是我們出生和長大的那個地方。
後來我們走出故鄉,開始追逐更多的存在感,試圖讓我們的生命變得奔流不息。
現在,越來越多人的發現,自己的故鄉,和從前不一樣了,也有屬于自己的位置了。
這背後,是數字經濟為縣網域經濟帶來的改變,是新小鎮青年的勤勞和智慧,更是中國縣網域經濟自身的堅韌。
前赴後繼,薪火相傳,中國的縣城正在孕育未來無限的希望。
✎
THE END
歡迎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正解局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