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韓國人在張家界“孝”出強大,歡迎閲讀。
張家界,這座以奇峰雲海聞名世界的中國山水秘境,正掀起一場跨越國界的 " 韓流 " 熱潮。數據顯示,2024 年張家界入境遊客中韓國人占比高達 71%,全年接待韓國遊客超 34 萬人次,同比激增 205%,天門山景區甚至被調侃 " 長滿了韓國人 "。
韓國有多愛張家界?在韓國旅遊網站上,張家界被評為 " 韓國人喜愛度第一 " 的中國景點。韓國民間還流傳着這樣一句話:" 孝順父母,就送他們去張家界旅遊 "。
從 1998 年僅百名韓國遊客到如今日均千人的規模,張家界與韓國遊客是如何 " 雙向奔赴 " 的?
韓國人多喜歡張家界?
" 明年我們去張家界看秋天的落葉 "
" 美淑都去過了,她一天到晚炫耀 "
随着熱門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大結局,女主的那一句 " 明年一起去張家界看落葉 ",再次讓張家界旅遊成為熱門話題。
# 苦盡柑來遇見你 張家界 # 話題在微博熱搜上持續了 9 個小時,引發了 5 萬多的互動量;# 韓國遊客喊話張藝興你的家鄉太棒了 # 熱搜在榜時長超 12 個小時,國内網友對張家界的搜索指數也直線上升。
其實,張家界一直是韓國影視作品的常客。
在熱播韓劇《我的大叔》中,劇中人物随口提及 " 張家界那邊也有不少老頭前往 " 的台詞,側面反映了該地在韓國民眾中廣泛的認知度。
這種文化滲透更直觀體現在韓國綜藝領網域—— JTBC《團結才能火》節目組曾專程赴張家界連拍三期特輯,在韓國金浦機場出發時便引發觀眾熱議,節目中成員挑戰天門山 999 級天梯、體驗大峽谷玻璃橋的片段成為網絡熱議話題,最終收官集以 4.512% 的收視率,創下當年韓國綜藝單集最高紀錄。
對許多韓國人來説,去張家界可不是一般的旅行,更像是一種獨特的精神寄托。韓國人到底有多喜歡張家界?在韓國著名搜索引擎網站 naver 上,我們輸入關鍵詞 " 중국 여행(中國旅行)" 發現,張家界在熱門推薦城市中排名第五,在一群 " 非一即二線 " 的城市中,張家界這個五線城市顯得格外醒目,超過了眾多經濟更發達的城市。
正因為如此,張家界市政府遊客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回應因台詞在韓國爆火時就顯得見怪不怪了:" 我們這邊有專門針對韓國市場的營銷宣傳,韓國人全年都會來 "。
張家界憑借其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和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不僅成為中國文旅的 " 金字招牌 ",更成為韓國遊客心中最具吸引力的海外旅遊目的地之一。
數據顯示,2023 年,張家界共接待入境遊客約 69 萬人次,其中韓國遊客達 28 萬人次,占比超過 40%,穩居入境客源市場首位。而這一趨勢在 2024 年仍在加速——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3 月 15 日,張家界入境遊客達 178578 人次,其中韓國遊客 73084 人次,占比依然保持在 40% 以上。2024 年全年,從張家界口岸入境的外國人來自 57 個國家,其中占比最高的也是韓國人,占 71%。
韓國人成為張家界的常客,甚至有人吐槽 " 張家界上長滿了韓國人 ",但為什麼偏偏是張家界呢?
為啥喜歡張家界?
在 1998 年,張家界只接待了 116 名韓國遊客,僅占當時全部外國入境遊客比例的 2.31%。
而後韓國人越來越多,離不開張家界賣力的招攬,也離不開韓國本土的宣傳。早在 2001 年,時任韓國旅遊觀光公社社長的趙洪奎參加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就被當時的美景震撼,并説出 " 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 "。
之後,張家界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不僅與韓國城市締結友好關系,還在韓國投放了萬餘份《旅遊服務指南》,開通多地的直飛班機等。
此後,張家界的形象在韓國人的心中日漸清晰。
張家界能成為韓國人心中的旅遊勝地,除了其本身的宣傳工作,還得 " 歸功于 " 韓國人口少且老齡化嚴重。
截至 2024 年 12 月 23 日,韓國總人口約 5122 萬,其中 65 歲及以上群體達 1024 萬,占總人口的 20.0%。
時任韓國旅遊觀光公社社長的趙洪奎那句 " 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 ",讓張家界與孝綁定。在韓國,有關張家界的廣告很多都帶着 " 孝心遊 "、" 盡孝之旅 " 的字眼。
韓國人還人均登山愛好者。據《經濟學人》報道,韓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每年至少登山一次,而在疫情之前,則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個月都至少登山一次。
不過受限于韓國國土面積小,名山大川有限。
中國山峰多由板塊碰撞抬升疊加侵蝕產生,如喜馬拉雅山脈、張家界的奇峰異石;日本以火山活動為主,如富士山;韓國山地則久經侵蝕,呈老年期地貌特征,多低山丘陵。
在韓國國内數量有限的山都登完之後,韓國人的目光自然而然會投向登山資源更為豐富的鄰國。
為啥是 " 國際張 "?
張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因旅遊建市,總面積 9534 平方公裏,大約 15 個首爾那麼大。全市擁有國家 5A 級景區 2 處,4A 級景區 9 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8 處。
這裏的石英砂岩峰林,由于過于獨特,而擁有專屬名稱 " 張家界地貌 "。在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區中心部位 86k㎡範圍内,集中分布了 3100 多座大小不一、形态各異的峰柱,峰柱高幾十米至 400 米,峽谷與溪流組合和諧、地形高低錯落相配,令人賞心悦目。
張家界 " 奇峰三千,秀水八百 ",再融合原始亞熱帶生态景觀,土家族風情人文景觀——天時地利人和,難怪不僅把韓國人迷倒,也走向世界。
從過往的開發歷程來看,張家界景區總是走在全國前列,甚至在帶動整個旅遊業的發展。早在 1982 年,就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還是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
景區的開發,奠定了張家界作為 " 國際張 " 的基礎,但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名山大川比比皆是,為何韓國人偏偏對張家界情有獨鍾呢?
且不説最具盛名的喜馬拉雅和五嶽,單是與張家界地貌類似的喀斯特地貌,就覆蓋了南方 5 萬平方公裏,雲南石林、廣西桂林、貴州荔波 …… 都是其中的代表,卻沒有一處像張家界這樣,對韓國人如此便利絲滑。
從最新的《張家界機場夏秋班機時刻表》來看,韓國 8 個主要國際機場,其中 5 個能直飛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大部分用時 3 小時左右,時長相當于從首爾坐火車到釜山。而張家界的 20 條國際班機中,其中 60% 往來韓國,可以説是投其所好了。
深究其中原因,不得不説,沒有人比張家界更懂韓國人。張家界獨有的 " 孝文化 " 營銷策略,與韓國人行孝的需求,一拍即合。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過後,韓國政府提出的 " 文化立國 " 的國策,挖掘儒家的精髓,把傳統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在全社會宣揚孝道,甚至在 2007 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關于 " 孝 " 的法律——《孝行獎勵資助法》。
對韓國人來説,孝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導地位,并逐漸在社會上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力量:背上 " 不孝 " 名頭的人,甚至可能淪為社會輿論的底層,會被鄰居蛐蛐,被領導所不看好。
你有需求,我有解法,張家界針對韓國的文旅宣傳,就一直和 " 孝 " 綁定,甚至打出了 " 孝順父母,就送他們去張家界旅遊 " 的廣告。
" 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 ",就這樣,韓國人的 " 孝道 ",在張家界實現量化;張家界的旅遊價值,在韓國人身上實現變現,雙向奔赴的旅行形成閉環。
整體來看,韓國人的中國之旅,已不滿足于張家界。根據國家文旅部最新發布的數據,2024 年第三季度,我國旅行社入境旅遊外聯人次排名中,前十位的客源地國家或地區,韓國排名第一,占到了 18%。
随着中國 " 免籤朋友圈 " 的不斷擴容,未來,中國各大景點的 " 含韓量 ",或許還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