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又爆賺50倍,李嘉誠跑了,歡迎閲讀。
全球極具影響力的 96 歲商人李嘉誠,正上演财富大轉移。
剛剛,市場再傳炸裂消息,李嘉誠捂了 23 年的北京房地產項目打折抛售了。據了解,這回李嘉誠是真豁出去了。他出手的房地產項目是位于北京朝陽區東四環的 " 御翠園 "," 特價房 " 是以 7.6 折的價格拋售,相當于 7.6 萬元 / 平方米,出售的價格甚至比周邊二手房還低。
要知道," 御翠園 " 是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進入北京的第一個住宅項目," 李嘉誠 " 三個字因此名聲大噪,天下熟知。不過,即便 7.6 折出售,李嘉誠依舊爆賺了一筆财富。
2001 年,嗅到未來商機的李嘉誠跑去 " 内地第一房地產潛力城市 " 北京,豪抛 7 億元買下樓面價僅 1000 多元 / 平方米的住宅項目,他卻沒有 " 着急 " 開發,拿地 4 年,靜觀其變。
直到 2005 年,李嘉誠才啓動了一期項目,随後又進入了漫長的 " 馬拉松式 " 觀察期,坐看中國房地產風起雲湧。20 多年過去了," 御翠園 " 二期直到 2024 年才開盤,李嘉誠是真沉得住氣。" 等不白等 ",哪怕 7.6 折,李嘉誠也從 " 水漲船高 " 樓市裏撈走了 50 倍回報。
但,不缺錢的李嘉誠為何要在此時打折大拋售?
面對房地產,恐怕再沒人能像李嘉誠一般 " 精明 " 了。
雖然,李嘉誠的全球投資邏輯上到科技、醫療、通信,下至零售、能源、基建,可是他對哪個領網域,也沒有房地產般執著鍾情。只是,李嘉誠這波突然出手,着實令外界感到震驚。
自從房地產行業 2017 年拉開轉型大幕以來,瘋狂撈金的房企們,就沒過上一天 " 好日子 "。最近幾年,房地產行業 " 連環王炸 ",碧桂園、恒大、萬達、融創中國等鬧出了電影裏都找不出雷同劇情,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退休了,讓女兒楊惠妍出來執掌大局,頭頂負債。
恒大創始人許家印幻想債轉股,轉移恒大的債務窟窿,結果把自己先轉進了鐵窗。萬達創始人王健林,曾不把 "1 個億小目标 " 放眼裏,現在要靠不停 " 賣賣賣 " 補傷疤,融創中國創始人孫宏斌不及楊惠妍、許家印、王健林壓力大,卻也為 1000 多億元債務,急白了頭發。
頭部房企,不想 " 放棄 "。接近頭部的房企,轉型中失利的屢見不鮮。2023 年,房地產行業一下冒出了兩個被迫退市案例,佳源國際與陽光城集團。佳源國際是香港第一個 " 強制清盤 " 的房企。2016 年,佳源國際港股 IPO,巅峰時資產規模近 1000 億元。為了轉型,佳源國際走上多元化道路,布局養老、服務、農業、文旅、商管,結果逾期了 1450 萬美元債務。
陽光城集團,巅峰時年營收超 800 億元、市值超 1000 億元,闖入過世界 500 強。創始人在轉型中逆勢喊出 " 重倉房地產 ",鬧得高層分崩離析,2022 年,公司淨虧損 125.5 億元,加上各種違約、還不上錢,到期未支付債務達到 647.32 億元,被迫結束了輝煌的股市之旅。
不管是頭部房企,或接近頭部的半山腰房企,狀态基本相似。早期靠着拿地、拼命開發樓盤,房企在房地產行業高光 10 年暴富,但它們卻在暴富加重資產時,積累了頑疾、短期債務,就看誰先把病治好,這是大多數房企要面臨的現實問題,誰都不想變 " 下一個許家印 "。
" 沒人想變許家印,也變不明白李嘉誠。"
在房地產行業,李嘉誠是一個備受膜拜的 " 特殊 " 身影。
他早年在香港賣塑膠花,賺取第一桶金,涉足房地產,晉升首富的 " 神話 " 故事為世人傳唱,80 年代、90 年代,李嘉誠的名氣已響亮全球,真寫入電影、電視劇,編撰雷同劇情。
李嘉誠為内地熟悉是在 90 年代,他攜長江實業在北京王府井開發了東方廣場商業地產,成為北京一大商業地标。但這筆房地產投資,是試水,為千禧之年的大項目做好鋪墊。
2001 年前後,李嘉誠幹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 2000 年,由香港轉戰英國, 悄悄買斷英國的傳統能源,天然氣、電力、供水市場。第二件事,首次涉獵北京住宅項目,豪抛 7 億元拿地,打造 " 御翠園 " 住宅區。這件事,使 " 李嘉誠 " 三個字,傳遍了京城角落。
當外界以為李嘉誠要在北京大幹特幹," 個人傳記 " 賣遍圖書館時," 御翠園 " 沒動靜了。
長江實業的身影飄到英國。外媒報道,李嘉誠盯上了歐洲金融市場,在英國投資基建。" 御翠園 " 一度傳出 " 爛尾 "," 那個年代,網絡不發達,老百姓不相信,有人會拿地不建樓。"
也沒人相信," 房子會坐地起價 "。更多人覺得," 李嘉誠是個投機商人。"2005 年,臨近奧運會,房地產行情急速拉升。沉寂 4 年的李嘉誠現身,打破傳言,啓動了 " 御翠園 " 一期項目,但他很快就沒了蹤迹。根據彼時港媒報道,李嘉誠去了趟美國,關注起科技行業。
李嘉誠搞房地產、金融,本質是傳統出身,包括他在英國投資能源、基建,與房地產關聯頗深,可他投資科技,就很讓人摸不着頭腦,那時候,媒體同樣搞不明白。外界關注的 " 御翠園 " 二期呢,繼續 " 爛尾 "?李嘉誠呢?他在美國與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相談甚歡。
就這樣,一個房地產大佬與科技人士聊起了互聯網的前景與機遇, 并在北美、歐洲展開了一連串股權投資,投了社交巨頭 Facebook、網絡通話公司 Skype、流媒體音樂應用平台 Spotify、人工助手 Siri、導航鼻祖應用 Waze、内容閲讀平台 Summly。2007 年,李嘉誠嫌投資規模小、個人風險高,他與李嘉誠基金會董事、" 亞洲商界女性十強 " 之一的周凱旋成立了維港投資。
維港投資多輪押注 Facebook,是 " 美股七巨頭 " 背後獲益的華人投資機構。2000 年 -2013 年,李嘉誠依靠互聯網科技投資,取得的成就不弱于持有阿裏巴巴、雅虎股權的軟銀創始人孫正義。而李嘉誠在北京的房地產項目 " 雷打不動 "。不管外界怎樣評價,主打 " 無為 "。
2013 年起,外界聚焦點由 " 御翠園 " 轉向 " 李嘉誠抛售香港和内地資產,加碼歐洲。"
最受矚目的一件大事是,李嘉誠通過轉讓資產或其它方式套現了近 800 億元,套現的資產是香港和内地其它地區的房地產項目。套出來的錢,被李嘉誠用來投資歐洲大型項目。包括 97 億港元收購荷蘭廢物轉化能源巨頭 AVR 的 35% 股權;25 億港元收購英國鐵路車輛租賃巨頭 Eversholt Rail。4 年後,李嘉誠回轉北美,164.4 億港元收購加拿大服務巨頭 Reliance。
這個階段,網絡十分發達," 李嘉誠跑了 "。他的房地產主力資金在歐洲、北美的非房地產行業流竄。科技之外,李嘉誠對醫療醫藥、生命科學高度青睐,他與美國多所大學實驗室合作,用李嘉誠基金會大搞捐贈," 他不着急,期待實驗室研發出突破人類極限的成果。"
折騰了一大圈,他終于想到了房地產,想到了遺忘多年的 " 御翠園 ",殺個回馬槍。在房地產行業階段性景氣的當下,開發 " 御翠園 " 二期,其它房企杯水車薪,李嘉誠 " 沒有對手 " 大賺特賺。其它房企暴雷的暴雷,還債的還債,李嘉誠玩起了極具銷售優勢的低價策略。
他以 7.6 折的價格拋售 " 御翠園 ",價格比周邊二手房便宜,整的同行無還手之力。當初樓面價 1000 多元 / 平方米的住宅項目,李嘉誠沒用吹灰之力打折賣房,撈走了 50 倍回報。過去幾十年,李嘉誠香港跑内地、内地跑歐洲、歐洲跑北美、北美跑回香港,他并不嫌累。
出售 " 御翠園 " 的前一個禮拜,李嘉誠套現了他在中國的部分項目,減持郵儲銀行 1.01 億股,4 個交易日套現 4.75 億港元。李嘉誠把錢套走,想幹什麼?2024 年,李嘉誠本人出現在香港某個會的視頻通話上,他帶來了醫療超級儀器,開發者是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工程師與醫生。説明,李嘉誠投資傾向又跑到了美國,他還盯上了美國及全球的 " 放貸 " 生意。
李嘉誠上個月與美國 PE、金融機構打交道。他跟美國信貸巨頭 Muzinich 合作,搞了一支美元私募信貸基金," 專門為基礎設施和實物資產公司提供債務融資和資本解決方案。"
請記住這句,債務融資。誰有實物資產?房企等重資產行業。玩了幾十年,李嘉誠把 " 周期 " 玩明白了,房企最缺錢。縱觀李嘉誠的全球投資邏輯,始終貫穿 " 周期 ",機會沒來就等,機會來了就跑,在各個行業的 " 周期 " 徘徊輪轉,跑來跑去,用忍和時間擊敗一切。
唯一的遺憾是,李嘉誠 96 歲了,玩轉 " 周期 " 需要時間,要等得起。所以,他毫不吝啬的投資 " 人類生命極限領網域 "。用 " 忍和時間擊敗一切 " 估計也是李嘉誠對家族最大的期許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投資家 ",作者:王思琪,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