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豆瓣8.9,這個冷門類型誰拍誰火,歡迎閲讀。
經歷了十來年的探索,台劇似乎已經找到了制勝的 " 新三寶 "。
作者 | 恺 哥
編輯 | 晏 非
題圖 | 《不良執念清除師》
你喜歡看奇幻題材的影視作品嗎?
美國民俗學家揚 · 哈羅德 · 布魯範德(Jan Harold Brunvand)曾在《都市傳説百科全書》中收錄上千個城市怪談,可見人們對奇聞逸事的關注之高。
這幾年大熱的電視劇,從《金宵大廈》到《重啓人生》,多少都能看到一些刻意為之的奇幻設定,可見其早已成為百試百靈的流量密碼。而近期,又有一部奇幻台劇《不良執念清除師》,被打出了豆瓣 8.9 分的高分。
請注意,不是 " 不良執念 " 的清除師,而是 " 不良 " 的執念清除師。這部劇講述了 " 不良 " 高中生蒲一永在車禍後意外擁有超能力,每次提筆寫書法都會引來光怪陸離的人與事,更因此被迫和傲嬌學霸、菜鳥警官組成 " 打怪三人組 ",幫人找出真相、解開執念的故事。
如果你因為洶湧的人潮而對出行一事望而生畏,那麼這部劇或許正好能解救居家且劇荒的你。
圖源:《不良執念清除師》
不良少年,但是奇幻版
《不良執念清除師》的走紅與好評,很大程度得益于導演兼編劇林冠慧。
這并非她第一次嘗試奇幻題材的作品。林冠慧曾在采訪中提及,自己從小便沉迷于《聊齋志異》《七夜怪談》這類充滿想象力的怪談作品," 在恐怖之餘,這類作品往往會借此帶出社會議題或文化背景,這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
《不良執念清除師》的創作靈感,來自她在台北圓山的一座橋上撿到的神秘銅像。當她得知那是因救人而溺水身亡的少年紀念像時,腦海中浮現出無數有關生死的想象。
圖源:《不良執念清除師》
林冠慧并未對外分享她頭腦風暴的過程,但我們或許能從第一個單元故事裏,窺見一絲故事原型的痕迹:
一位醫學生不幸因為車禍而從橋上墜入河中,死前閃過的一絲念頭是 " 希望自己的屍體不被發現 ",以免父母看到自己的樣子後傷心過度。
與此同時,蒲一永的書法,意外賦予了沉在河底的一座石像以力量,它借由該學生的身體找到蒲一永的住處,希望有人能打撈自己。
圖源:《不良執念清除師》
一行人在抽絲剝繭後揭開真相,揭開了該學生長期遭受職場霸凌、并非意外身亡的隐情。同時他們發現,死者真正的執念,是想見父母最後一面,好好地完成告别。
" 如果有一天家人出意外了,你會敢去現場看他們的最後一面嗎?(我覺得)即使難過也應該接受現實,不要在往後的人生裏留下後悔和遺憾。" 在談及生死離别的話題時,導演林冠慧認為還是應該勇敢面對。
第一個單元故事中,男主寫下的挽聯。/《不良執念清除師》
在每一個單元故事中,蒲一永都深入調查了死者的過往,最後用心寫出一副蒼勁有力的挽聯。
對書法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永 " 一字包含了書法中最基礎的用筆法則,寫好了它,才有可能寫出一手好字,《蘭亭集序》亦是從 " 永 " 字起筆。而林冠慧給主角起了 " 蒲一永 "" 光硯 "" 楮英 " 等名字,共同構成了對筆墨紙硯這一概念的映照。
此外,象征執念和維系生命的紅線、現代人刺青上的古代仕女圖、對于書法中所藴含力量的解讀,無一不包含着辨識度極高的中國文化元素,也讓這一部劇成功營造出了 " 聊齋志異 " 式的怪談氛圍。
圖源:《不良執念清除師》
在過往的影視作品中,主角意外獲得超能力、能與 " 鬼怪 " 進行交流的設定,其實并不罕見,比如《夏目友人帳》《靈魂擺渡》等。
不過,單元劇的故事形式和東亞式的社會議題,還是為《不良執念清除師》提供了很多可延展的讨論空間。劇中囊括了職場霸凌、流浪人群、喪子家庭等多元話題,也避免了同質化的叙事方式。
除了奇幻題材和社會議題,四兩撥千斤的輕喜劇風格,也是《不良執念清除師》受到好評的原因。
在此之前,林冠慧執導的《切小金家的旅館》便跳出了 " 血漿恐怖片 " 式的傳統框架。而《不良執念清除師》的大背景,雖然是光怪陸離的都市奇談,但 " 不良高中生 + 傲嬌學霸 + 迷糊警官 " 的主角三人組設定,就注定會帶來各種戲劇化的反差喜感。
劇中還有大段中二的對白和吐槽,比如在第二個人找上門時,男主吐槽 " 我是打卡勝地嗎?一直來一直來 ",一來一回衝淡了原本恐怖和懸疑的氛圍。
在拍攝前,劇組成員參加了為期兩個月的表演訓練,學習把握喜劇講究的節奏感和速度感,同時還邀請了喜劇演員林鶴軒到片場指導新人。不僅如此,導演為這部戲畫出了大量的分鏡,拍攝風格也有濃濃的 " 中二日漫風 "。
在劇中飾演男主母親的楊謹華甚至表示,當初接下劇本就是因為它太搞笑了:" 喜劇要讓人自動發笑,真的蠻難的,我覺得導演她有這個功力。"
不少觀眾都嗑起了不良高中生和傲嬌學霸的 " 死對頭 "CP。/《不良執念清除師》
台劇又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
前段時間《模仿犯》口碑翻車,連帶着讓台劇也遭受了不少質疑。在社會現實題材陷入瓶頸期的當下,《不良執念清除師》等奇幻輕喜劇的出現,反而讓人眼前一亮。
不過,如果要追溯台劇的轉型之路,這并不是它第一次主打奇幻牌。甚至可以説,新台劇的出現,是 " 敗也奇幻,成也奇幻 ":
2010 年前後,正是在《步步驚心》《宮》(均有奇幻穿越這一設定)等走紅的内地古裝劇面前,批量生產 " 偶像言情 " 模式的台劇開始走向沒落。只有一部現象級的《我可能不會愛你》,成為了時至今日依然會被提起的經典。
圖源:《我可能不會愛你》
為挽救這一頹勢,台灣影視人在 2016 年展開自救行動,邀請蔡明亮、徐譽庭等大咖,推出了主打懸疑推理、奇幻恐怖這一短單元劇的 " 植劇場計劃 "。其中,《荼靡》便首次嘗試了平行時空這一奇幻叙事結構,後來豆瓣獲評 8.5 分。
2017 年,流媒體巨頭 HBO 第一次與台灣地區合作的電視劇《通靈少女》,講述主角用特異功能幫助他人的故事,以收視率 4.4 的成績打破了公視開台以來的最高收視紀錄。
如果把時間再拉近一點,2019 年現象級出圈、豆瓣 9.2 分的台劇《想見你》,也是以主角穿越為設定、主打 " 莫比烏斯環 " 式叙事的奇幻劇。
圖源:《想見你》
沒想到兜兜轉轉,台劇似乎又回到了早期的中二奇幻風。現在看《不良執念清除師》的,很有可能和十幾年前看《終極三國》的是同一批人。盡管兩者的制作水準,已不可同日而語。
很大程度上,新台劇能夠轉型成功,是乘上了 OTT 平台(即流媒體)的東風。
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制作經費不足、地網域限制、本土觀眾口味影響,讓台劇的轉型過程被拉得非常長。而 HBO、Netflix、愛奇藝(國際)的進駐,不僅帶來了足夠多的制作資金、足夠大的試錯空間,也為台劇帶來了工業标準化的制作流程。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到《她和她的她》,無一不是總集數不超過 15 集、單集片長 1 小時這樣短小精悍的形式。燃次元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台劇也在遵循着 " 首集預算 1.5 倍于後續劇集、每 15 分鍾出現一個引爆點 " 的創作邏輯。
圖源:《我們與惡的距離》
與此同時,台劇找到了制勝的 " 新三寶 " ——社會、女性、奇幻。在分别擁有大量閱聽人的基礎上,這三類題材時常交織在一起,實現 "1+1 大于 2" 的效果。
廈門大學的台灣研究院博士陳素丹曾提到,新台劇開始以 "P+P" 的美式叙事結構為主,采用 " 職業任務 + 個人情感 " 的雙線并行模式來講述一個故事。
比如《不良執念清除師》,便以 " 解開一個個案件 " 的奇幻外殼,在每個不同的單元中,引入各種邊緣人物的社會議題,同時聚焦主角的内心成長與感情糾葛。
聚焦性侵題材的《她和她的她》,在視覺呈現上也采用了奇幻的手法。/《她和她的她》
不過,新台劇與流媒體平台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風順,同樣有過《罪夢者》《媽!别鬧了》《模仿犯》這類讓觀眾預期過高,最終大失所望的 " 翻車 " 作品。
新台劇的出品不穩定,背後有平台參與度、強勢程度的差異,也有東西方水土不服的原因。《罪夢者》的導演陳映蓉曾經在采訪中表示,Netflix 只是看完了第一集,就反饋了 40 條意見以及 5 個修改版本,完全壟斷話語權,成片反響作用甚微。
如今,新台劇已然探索出一條可行的模式,就是有意識地結合當地的文化優勢,同時通過 " 老、中、新 " 的選角和設定來吸引全年齡層觀眾。
在《不良執念清除師》的演員表中,既有楊謹華一眾實力派演員,也有曾敬骅這樣的當紅小生。與此同時,劇中既融入了書法這一傳統文化,也加入了高中生歡喜冤家的設定。
圖源:《不良執念清除師》
正如導演所説:"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擴大觀眾年齡層。(一些復古劇情)像我這樣年紀的人去看也會覺得懷念,至于現代人的笑點和梗、小鮮肉之間的 CP,就是在抓年輕人的胃口。"
至于觀眾怎麼看?正如一條熱評所説,好看就完事兒了:" 最近唯一沒有快進的劇,會拍你就多拍點。"
校對:賴曉妮,運營 : 小野,排版:鄭李昂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