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失去免費綠牌半年後,上海插混市場怎麼樣了?,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總之,不管因為什麼,政策的刀反正是落下了,這時如何抵抗政策變化就成了每家車企的必答題。
作者丨樊舒琪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靳鵬輝
人在上海,喜提愛車,想上滬牌,結果!拍牌搖号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這樣的痛,恐怕沒有幾個車主會輕易忘記。
正因上海牌照難到手,所以 2016 年上海給插混、增程送綠牌,有力推動了這些車型的普及。如今,這随着項政策的已閉,上海的混動和增程市場結結實實挨了一記重拳。這一拳打得它們有多痛?看看這些數據就知道。
插混、增程銷量驟跌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的新能源車銷量為 6.2 萬輛,相比去年四季度的 14.5 萬輛,環比減少了 8.3 萬輛,上海新能源車滲透率也從去年四季度的 51.2%,降到今年一季度的 44.9%。
其中,失去免費綠牌的插混、增程貢獻幾何,尚無具體數據,但這波下降,它們肯定是 " 功不可沒 "。有數據顯示,去年 11、12 月上海插混銷量都超過了 2 萬輛,而今年 1-2 月,上海插混銷量只有 2165 輛,一下縮水了 96%。
當然,有人會質疑:四季度本就是車市消費旺季,況且今年一季度的價格戰引起消費者觀望心理,這些才是上海新能源車銷量和滲透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然而,乘聯會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全國新能源車銷量共計 169.5 萬輛,今年一季度為 123.1 萬輛,降幅為 27%,可上海的降幅卻達到了 57%,遠遠超過了大盤,這更加證明了,插混、增程不送綠牌後銷量驟減,才是一季度上海新能源車市銷量萎縮的主因。
而經過調查,線下門店的情況也與宏觀數據大致吻合。
上海普陀區綠地缤紛城的一家比亞迪商超店,門店規模不小,店内陳列着 9 輛展車,其中只有 3 輛插混。工作人員解釋這樣陳列的原因:" 現在插混不送綠牌,賣得不如以前好了,所以我們多擺出些純電車型。"
" 去年年底大家都想擠上政策的末班車,所以店裏的插混賣得特别好。大概從 10 月起,我們店每個月能賣出 120 多台插混。今年開始就不行了,店裏插混的銷量下降了大概 70%。"
其他品牌的門店現狀也相類似。上海靜安區大融城的一家岚圖商超店,門店工作人員透露:"4 月份我賣了兩台純電,插混一台沒賣出去。" 據他估計,插混不送綠牌後," 全上海岚圖的純店車型銷量約莫比插混多一倍 "," 而且今年買插混的基本上都是有滬牌額度的,沒額度的會選擇上外牌或暫時擱置購車計劃 "。比如彼時店内一位客户,他家原本有輛燃油車,現在置換成插混,他明确表示:" 我不會考慮純電,如果沒有滬牌額度我幹脆就不買車了。"
看來今年上海插混日子确實不好過,增程亦然。
這家岚圖商超店隔壁就是理想,理想家工作人員談起今年的業績時,嘴角的一絲苦笑怎麼也藏不住:" 今年以來,我們店的生意比去年大概少了 50%,而且現在來我們家買車的 80% 都是本來有滬牌額度的,另外的 20% 上外牌。"
此前上海是理想全國最重要的區網域市場之一,為理想提供了超過 10% 的銷量。去年第四季度理想在上海上險量為 4903 輛,占據了 1.73% 的上海市場份額;而今年一季度,理想在上海的上險量下滑到 914 輛,市場份額萎縮到了 0.66%。都知道政策能左右市場需求,但連新勢力中風頭最健的理想也被政策折騰成這樣,多少令人咂舌。
不過,理想在全國其他地區的銷量攀升,彌補了上海的下滑,今年一季度理想的上險量達到 5.4 萬輛,其中上海的銷量占比已經從去年四季度的 10.4% 下降到了 1.69%。可以這麼説,上海市場對于理想已變得無足輕重。
插混、增程銷量鋭減的同時,燃油車、尤其是純電并未及時補上銷量的缺口。
去年四季度,上海乘用車總銷量為 28.4 萬輛,今年一季度只有 13.9 萬輛,跌幅為 51%,而全國乘用車市場的跌幅為 27%,上海再次 " 跑赢 " 大盤。此外,今年一季度上海乘用車銷量在全國車市的占比,也從去年的 4.88% 下降到了 3.29%,可見不但燃油車,就連暫時還有綠牌特權、用車費低廉的純電也沒能取代插混、增程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就拿上述那家比亞迪門店來説,今年插混銷量減少 70%,但純電車型的銷量并未明顯增長,靜安區大融城的小鵬商超店工作人員也認為:" 插混、增程不送綠牌了,我們家銷量也沒什麼明顯變化,和去年這時候差不多。" 闵行區七莘路的一家問界商超店今年也是 " 增程銷量下降,純電銷量也沒見增長。"
但也純電銷量增加的門店也有。闵行區印象城的一家小鵬商超店 " 今年銷量估計增長了 20%",同在一家商場的岚圖商超店 " 今年純電銷量多出 50% 左右 ",闵行區漫遊城的一家比亞迪商超店今年 " 插混銷量下降了 20%,但純電多賣了 60%"。
綜合幾家門店的情況來看,插混和增程取消綠牌後,純電的銷量應該是出現一定增長的,當然它現在還不能完全取代插混和增程。
插混為何不送綠牌了?
那麼上海為何要在全國插混銷量上升期,取消了插混和增程免費綠牌呢?或許出于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一直以來,插混始終是條存在争議的技術路線。
插混車型充電速度慢,還能加油,而發展電車的目的正是為了減少碳排放,因此這種能通過燃燒化石燃料發電的車型被許多人視為 " 過渡期的特殊產物 "。而且由于使用習慣、充電難等客觀因素制約,許多消費者在實際使用插混時,并不會定期為插混充電,而是将其當成燃油車使用。
這樣一來,插混雖也歸在新能源車一類,但相比純電,插混的身份便顯得很尴尬,最近深圳一家充電站不許非純電車型充電就很好地反映了插混在 " 鄙視鏈 " 上所處的位置。
在新能源車發展早期,為了把新能源的蛋糕做大,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尚需依賴插混的表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為 74763 輛,其中插混銷量為 29715 輛,占比四成,銷量同比增長 8.8 倍,遠超同時期純電 3.2 倍的市場增幅。
但新能源車產業發展至今,市場已相對成熟,國家最終還是要發展純電,鑑于上海在所有省市中的江湖地位,由他帶頭關閉插混的綠色通道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何況上海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去年已超過一半,也無需插混來推動本地新能源車市的增長了。
第二,上海取消插混的免費綠牌,或許也是為了保護本地企業。
上海有一座特斯拉超級工廠,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而上海也是特斯拉的一個主要市場。插混不送綠牌後,沒有滬牌額度的消費者或許會将目光投向純電,而在眾多純電品牌中,特斯拉是極具競争力的存在。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取消插混的免費綠牌也是在為特斯拉開路,只有特斯拉的銷量步步高升,政府的税收才能步步高升,同時也能帶動上海特斯拉相關產業鏈的更新。
反觀插混,這是被比亞迪帶火的一條技術路線,而比亞迪的大本營在廣東,當然沒理由受到上海政府的優待。
有一組數據能證明這種猜想的合理性。
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在上海的銷量,從去年四季度的 5.2 萬輛一下子跌到 1.6 萬輛,市場份額從去年四季度的 18.29%,比蔚小理、特斯拉加起來都高,跌到 11.15%;此消彼長,特斯拉因降價以及免費綠牌的優勢,今年一季度在上海的市場份額堪堪追上了比亞迪。
第三,經濟下行時期,政府手頭估計也不寬裕,牌照當然就不能免費送了,畢竟上海一張牌照近 10 萬,乘上一年這麼多銷量,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總之,不管因為什麼,政策的刀反正是落下了,這時如何抵抗政策變化就成了每家車企的必答題。
車企如何抵抗政策變化
一説起這個話題,不同的人頭腦中會冒出許多種不同的應對之策,但筆者并不想提那些老生常談的大詞,只想描述自己在幾家門店看到的一些場景:
周六晚八點,理想商超店内,一位客户帶着全家一起來看車。這家人原本對理想這個品牌 " 沒什麼印象 ",之所以來看理想,只是因為 " 女兒天天在家吵着要買理想 "。
可這家的女兒才剛上小學一年級,竟也懂車?
這位客户撫着女兒的頭笑道:" 我女兒喜歡理想車上的大電視。之前她們校組織她們去動物園春遊,理想和他們學校合作,邀請學生免費到車上去玩,之後我女兒就對車上的電視念念不忘,成天讓我們買理想。"
差不多的時間段,岚圖商超店裏也有兩個對車機螢幕興趣濃厚的孩子。
其中一個孩子被爸爸帶着來 SUV,銷售剛打開車門,那孩子一見車上的大螢幕,立刻大呼:" 哇,三連屏!" 随即衝上駕駛座,在螢幕上左右劃動。
另一個孩子被父母帶着來看 MPV。爸爸坐上駕駛座大致了解了車機螢幕的功能後,便再未分過多的眼神給那塊螢幕,轉而和銷售聊起了動力、車主權益等。第二排的兒子可完全不一樣,非但眼神片刻不離螢幕,還總控制不住想劃動螢幕的手,盡管一旁的媽媽幾次告誡孩子 " 别在人家的車裏調皮 "。
顯然,最願意為車機螢幕買單的不是成年人,而是這些小孩子,只可惜就算如今幾乎每家新能源產品都标配着車機螢幕,卻只有李想摸透了用户心理和用户需求,别出心裁地設計出這套營銷方案,将產品轉化成了用户的感知。
除此之外,給筆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不同門店内,銷售不同的精神面貌。
筆者走進特斯拉店内,一名銷售立刻上前迎接,微笑問好,即使得知筆者目前并無購車意向,仍熱情邀請筆者上車體驗,并在一旁做詳細介紹,最後主動添加微信,成功将筆者變成了他的一個私網域流量後表示:" 以後想買車可以随時來找我。"
随後筆者走進了岚圖門店,銷售也是極力向人展現自家產品的亮點:" 岚圖可是東風旗下的品牌,東風可是有 50 多年造車歷史的國企。" 零跑的銷售亦是如此:" 我們零跑公司可是上市公司,造車新勢力中上市的沒幾家。" 這幾位銷售要麼 " 吹 " 產品本身,要麼拿生產這款產品的車企説事,不管怎樣,都表現出了渴望成交一筆訂單的态度。
但筆者在小鵬門店遇到的銷售則有些 " 與眾不同 "。從筆者進店到離店,被安排招待的銷售始終不願将目光從手機螢幕上移開,也不願主動開口介紹自家產品,被提問時會回答一兩句,随後又埋頭于虛拟世界。
當然,這極有可能是個例,筆者也并非是想借此説明小鵬不重視門店服務,筆者要表達的是,一線銷售人員在某種意義上是企業與客户連接的最直接的橋梁,假如銷售沒有主動向消費者介紹自家產品和企業,那麼消費者恐怕也很難建立對產品和企業的認知。
説了這麼多,回到前面的話題:車企當抵抗政策的變化,從筆者對幾家門店的實地調查結果來看,要想抵抗政策的變化,車企需要設計出成本盡可能低、觸達又盡可能精準有效的營銷點子,同時還需要一批訓練有素的一線員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自家的形象。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