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國務院國資委:将進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網訊 據國新辦網站消息,1 月 24 日,國務院新聞辦就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争力,更好實現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產權管理局負責人謝小兵表示,上市公司在中央企業占的比重比較大,是央企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和整個央企的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
近年來,國資委一直跟證監會等相關部門一起推動央企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主要工作包括:
一是更多地給資本市場輸送很好的标的,強化資本市場布局優化和功能發揮。近幾年,國資委在 A 股上市了 21 家公司,其中 14 家是科創板的,它們是有硬科技實力的公司。同時,積極利用上市公司平台進行專業化重組,把一些優質資產持續注入到上市公司裏去。初步統計,這兩年注入資產超過 3000 億元規模。
二是着力打通科技、產業和金融循環。通過上市公司這個平台,國資委融入相關的資金,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 " 科技 - 產業 - 金融 " 鏈條打通,通過資本市場更好地反映出來。初步統計,2023 年前三個季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入科研資金達到 2885 億元,户均 7.8 億元。
三是高标準做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央企上市公司牢牢把握 "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 " 的監管要求,在滬深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質量評估中,國資委大概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都評為 A 級,也就是説信息披露質量非常高。同時,國資委積極擴大 ESG 報告覆蓋範圍,到去年已經實現了 80% 的覆蓋率。按照工作安排,下一步 2023 年度報告披露要做到全覆蓋。
四是不斷增強價值實現和市場認同。國資委加強常态化、多層次的投資者溝通交流工作,連續三年實現了業績説明會全覆蓋,董事長、總經理都出席了上市公司業績説明會。2023 年,12 户央企上市公司進行了回購,32 户得到了大股東的增持。2022 年度,現金分紅比例達到 44.6%,到 2023 年中期,20 户中央企業推出了中期業績分紅近 800 億元。
謝小兵表示,總體上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持續聚焦主業,整體規模持續提升,經營業績穩中向好,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經營質量穩步提升。2023 年三季度報告顯示,383 家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總資產、淨資產規模分别達到 53 萬億元、17 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别達到 18.63 萬億元和 1.06 萬億元,整體淨資產收益率達 7.53%。現在,383 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 154 家處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過了四成。2023 年末,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達到 13.5 萬億元。國資委理解,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持續發力。下一步,國資委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一是繼續構建定位清晰、梯次發展的上市格局。推動企業按照 " 做強做優一批、調整盤活一批、培育儲備一批 " 總體思路,穩步做精增量,把優質的不斷向資本市場輸送,同時積極做優存量,讓上市公司在所處行業深耕細作,成為優強的上市公司,成為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國資委對一些企業非主業、非優勢的上市平台,下定決心、主動施策,堅決調整盤活。
二是持續發力提高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水平。将跟證券監管部門加強合作、加強溝通,合力推動央企上市公司的規範運作水平,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同時,妥善化解上市公司風險,推動上市公司做資本市場誠信經營、規範運作的表率。
三是進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前期,國資委已經推動央企把上市公司的價值實現相關指标納入到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在此基礎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