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浙江義烏蔚來ES8事故:聽我一句勸,電動車别開太快!,歡迎閲讀。
昨天下午,一輛蔚來 ES8 在浙江義烏機場路凌雲立交路段以飛快的速度撞到車道分流的隔離帶上,造成車輛起火,駕駛員當場死亡。
目前為止,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事發時的車速也眾説紛纭——有説車速超過 170km/h,也有説以那裏車多路差的路況上 100km/h 都夠嗆。
這起事故和上次杭州大眾 ID.4 的事故有點相似,如果從撞後的慘烈程度來類比的話,我覺得蔚來 ES8 事發時候的速度應該不在 ID.4 之下。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測,更詳實的信息還是得由有關部門來宣布。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這輛車以一個極快的速度,以柱撞的形式解體了。
這種極端的事故造成的嚴重後果,真的沒必要上升到電池安全,又或者車型品牌層面。任何一輛車以一個失控了的速度撞上近乎剛性的柱子,結局都是一樣的,即便燃油車也大概率會起火爆炸,結實如坦克也會造成駕駛員内傷。
我們需要從這起事故吸收一個教訓:電動車真的别開太快!
快,一直以來都是純電動車宣傳的重點,是純電動車擊敗燃油車的一大法寶。曾經燃油車引以為豪的 "5 秒俱樂部 "、"3 秒俱樂部 ",輕輕松松地被各種純電動車碾壓," 零百加速 " 跑進 6 秒、5 秒的十來萬的純電動車也大有 " 人 " 在。
但這真的是一個好兆頭嗎?我并不覺得是,甚至覺得這會是純電動車的一個禍根!
因為純電動車普遍都比較重。
這次事故中的蔚來 ES8 據説是初代版本的,也即 2018 款,純電續航只有三四百公裏,但是它的整備質量已經接近 2.5 噸,比尺寸還要稍微大一點的 2022 款寶馬 X5 重了差不多 10 個百分點,但其 " 零百加速 " 時間卻做到了 4.4 秒,比寶馬 X5 的 40Li 快了 1.6 秒。
重但快,是現在很多純電動車的主要特征,而且很多主機廠還在這條路上越走越深。
還是蔚來的 ES8,現在 2023 款最短的純電續航已經超過 465km(CLTC 工況),用上了 75kWh 的大電池," 零百加速 " 的成績也來到了 4.1 秒,但整備質量達到 2579kg,比老款的 ES8 重了 119kg,大概 5 個百分點。這還是最入門的版本,如果是 100kWh 的電池當然也就更重了。
然而,更快更重的 2023 款蔚來 ES8,和老款的 ES8 一樣,用的依舊是寬度為 265mm 的輪胎(頂配,其他配置是 255mm ) 。相較之下,質量更輕,同時加速也更慢的寶馬 X5 全系采用前 275mm,後 305mm 寬度的輪胎。
更寬的輪胎,抓地力更強,從某種程度上講,安全性也更好。
重,是汽車的天敵,影響的是車輛的全部性能,尤其是制動性能,即便現在很多車企給出來的官方成績都非常優秀,并不輸給同級的燃油車。
當然,我并不懷疑所有車企給出來的官方成績,但是我們需要留一個心眼,也即純電動車制動系統的熱衰退性可能會讓其制動性能并不十分穩定。
懂車帝拿蔚來的 ES6 做過連續 6 次的制動測試,其中最好的成績是 36.74 米,最差的成績是 39.18 米,兩者相差達到了 2.44 米,6 次測試成績中離平均值最遠的達到 1.51 米,最近的為 0.25 米,離散性還是蠻強的。
作為參考,同一家媒體,差不多的測試工況——蔚來 ES6 測試當天的氣温為 19 ℃,寶馬 X3 的氣温為 22 ℃,寶馬 X3 的最好成績為 35.95 米,最差為 36.79 米,相差僅 0.84 米,6 次測試成績中離平均值最遠的僅為 0.42 米,最短的才 0.07 米,成績比較平衡。
這意味着,寶馬 X3 的制動距離整體來説更加可控,受環境的影響、受熱衰退性的影響也更小。其實不光是蔚來 ES6 的制動成績表現出極強的離散性,還有很多純電車型,例如小鵬的 P7,奔馳的 EQE 等等都是如此。
這當中的原因也不難理解!
制動的時候,車輛的動能最主要的就是變成刹車盤和刹車片摩擦時產生的熱能,所以質量越大,慣性越大,產生的熱量也就越多,再加上,熱愛追求高續航的純電動車又偏喜歡用上覆蓋面積較大的低風阻輪毂,熱量難以消散自然就會直接影響制動的穩定性。
所以,當你覺得純電動車頭幾腳的刹車的制動力還蠻強的時候,千萬不要寄希望于後面幾腳的刹車也有同樣的制動力。但很多人就是會忽略了這一點,看完官方的參數就覺得自己車輛的加速很快,制動很穩,就不要命地一直在飛奔。
純電動車的其他性能也都如此:車況比較好的時候,各項性能指标都非常優異——加速快,重心低,五星的碰撞成績拿到手軟,然而一旦車齡大了,各部件的性能開始衰減,車況就會大不如前,且因其車較重,性能的衰減會更快一些。
剛剛過去的懂車帝夏測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60 款車進行 300 公裏的耐久性測試,其中有 14 款車型因為爆胎而未能完成測試。這 14 款車中,有 12 款都是電動車,占比高達 85%!
網絡上有一個詞能很好地形容純電動車的這種狀況,叫做 " 破防 " ——一個人表面上挺好的,可是一旦攻破了他的臨界點,一切情緒就像黃河決堤一樣擋也擋不住!
純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容易破防。在既定的測試工況下,研發人員很容易就達到他的設計目标,可是一旦超過了測試工況,性能很容易就會一瀉千裏。
就好比碰撞測試。
現在所有碰撞測試機構都是開卷考試,各大車企只要針對性地進行車身的結構設計,拿下五星不成問題。所以大家也看到,純電動車因為有更強的車身剛性,所以碰撞成績一般都不會差。蔚來 ET5 和 ET7 兩款車甚至在最新版的 E-NCAP 中以絕對的高分拿下 5 星評價。
但是,一旦超出了既定的測試工況,純電動車真的就如測試中反映的一樣,比燃油車更加安全嗎?這裏是需要打個問号的。至少從目前引起熱議的這麼多起電動車的事故中,我們看到的是純電動車在極端事故中往往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所以,作為純電動車的車主,一定要吝啬自己的 " 電門 ",而且也要注意車輛的狀況,及時保養,尤其是刹車系統,别做公路上的亡命之徒。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