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誰能想到周迅演起媽來能這麼“瘋狂”......,歡迎閲讀。
OMG,誰能想到周迅演起媽來能這麼 " 瘋狂 "?!
新片《涉過憤怒的海》裏,面對為女復仇的老金(黃渤 飾),她化身包庇兒子李苗苗的 " 母狼 " 景岚。
面對老金的跟蹤,主動坐上他的貨車,先禮後兵的暗示自己也不好惹。
" 你就當碰上只母狼,逼急了,我是要見血的。"
輕飄飄的語氣,表明了她為了護犢,可以做任何極端的事。
為給兒子争取時間,她誘導闖進家門的老金,給他造成兒子在地下室中的錯覺,從而将老金困住。
全片高能的 " 天降魚雨 " 追車戲中,面對警車的追捕,她褪下偽裝,臨危不亂的在分岔路口撞了警車一把。
而景岚最瘋的時刻,要屬她得知兒子被老金私刑解決後。
她駕駛着車輛,眼裏冒着兇光,宛如一頭吃人的猛獸。
不顧一切的朝着老金撞去,即使車開到了懸崖邊,也沒有松開油門,直接駕車跳海。
趕殺敵人的同時,也不放過自己,不愧是被網友封為 " 颠婆 " 的女人。
有了颠婆,自然就有颠公。
黃渤飾演的老金,也不遑多讓。
為了抓到李苗苗,替女兒娜娜報仇,他全程上天下海,拿刀私闖民宅,在豪宅地下室縱火,跳地鐵爬天台 ……
景岚和老金的種種舉動,看似都在書寫着父母之愛。
但實則,兩人的愛都經不起推敲。
老金為女兒復仇的動力,一部分來自父愛,但更多源自丢了面子的憤怒。
" 她是我老金的閨女,她被殺了是我的笑話。"
酒後對警方説的這句話,揭開了老金的真實内心。
而更細微的地方,是在老金看到女兒被捅了 17 刀的遺體時,無法抑制的嘔吐,他内心深處還在不斷提醒自己 " 那可是你親閨女啊,你得疼啊 "。
一個 " 得 " 字,坐實了老金虛無的父愛。
而景岚對于兒子的所作所為,永遠都在妥協,為他做的壞事擦屁股。
無底線的溺愛背後,是不屑于花心力去管教。嘴上説着愛,行動上卻采取了最省心的舉措。
更能反映景岚的母愛不多,是在她得知兒子死訊發瘋開車跳海之後。
癫狂的母親,陡然恢復了冷靜,立馬收拾東西回俄了。
走得幹淨利落,仿佛早已盼着這一天的到來。
看到這裏,也就越發地明白網友為什麼會説 " 父母的愛,是場 cosplay"。
雖然電影充斥着荒誕的戲劇化表演,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現實的一種投射。
都説:"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愛是一種雙向的理解與尊重。
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愛,往往是單方面的占有、期待、比較。
想起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的 "10 斤豬肉 " 事件。
不算大的小事,卻處處充斥着令人窒息的味道。
起因是博主的媽媽要來她的城市看她,詢問要不要從家裏帶點豬肉。
但博主并不喜歡吃冷凍僵屍肉,就和媽媽説:" 不用,這邊很多賣豬肉的店。"
面對女兒的拒絕,媽媽嘴上説着同意,但在第二天依然買了 10 斤豬肉凍在冰箱裏。
得知這一消息,博主再一次表示拒絕,媽媽也答應了她不帶。
可到了臨行前一天,媽媽又來問她,豬肉放行李箱會不會超重。
" 千萬不要帶,這麼長的飛行時間你飛過來以後肉會壞掉。"
博主再一次勸阻媽媽,媽媽也如前幾次一樣答應了。
但出發當天媽媽又變卦了,不僅帶了豬肉,還帶了 15 斤。
博主接到媽媽的電話,瞬間就崩潰了。
讓她崩潰的不是 15 斤豬肉,而是 20 多年來被媽媽忽略感受的人生。
" 我為了你把工作從省城調到縣裏,你必須考到全班第一否則你就是對不起我 ";
" 你真費錢,我舍不得買衣服就是為了給你報補習班 ";
" 我這是為你好,你長身體應該多吃肉 "……
媽媽自説自話式的為她好,卻從未在意過她的感受。
" 我為了你 " 的口頭禅,讓她倍感壓力,活得很痛苦;那些花了大價錢的補習班,不如讓她好好睡一覺;" 長身體 " 的肉包子對她而言就是滿嘴的腥膻,遠遠比不上素包子來得可口。
這次的 "15 斤豬肉 ",在博主破口大罵後,得到的也是媽媽 " 我也是好意 " 的控訴。
可媽媽的付出,并不是女兒真正需要的,而是一場她自以為 " 女兒需要 " 的獨角戲。
這種自以為是的 " 父母之愛 ",也是很多家庭的通病。
每年高考後,網上都會湧出一批 " 被父母篡改志願怎麼辦 " 的求助帖。
今年更是發生了 " 媽媽偷走女兒錄取通知書 " 的離奇新聞。
媽媽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她認為藝術專業沒有前途,不如師範專業穩定;二是覺得外地的高校不如重慶的好,不想女兒離開自己身邊。
除了填志願這類幹涉人生的大事,生活中的諸多小事,吃飯穿衣妝容 …… 家長都會打着 " 為你好 " 的口号,橫插一腳。
可 " 為你好 " 的前提,是需要了解對方的意願,尊重對方的選擇與喜好。
否則,這一切不過是以愛為名的控制,到頭來只會讓子女倍感窒息。
在《愛的修學旅行》裏,吳千語就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經歷。
小時候的她,一直生活在媽媽高壓管控下。
基本上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説不的權利。
鋼琴課必須要上,考試必須要滿分,玩具必須要和朋友分享,可樂零食必須不能吃 ……
一旦沒有按照媽媽的想法跟意思,去執行這些任務,她就會被揍一頓。
雖然記不得具體的次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周都會發生。
時至今日,吳千語再回憶起當初的經歷,依然是紅了眼眶。
" 不至于會受傷,但是很疼。"
這種疼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對精神上的折磨。
而更駭人的是,這段過往也讓她形成了被罵就摳手指的習慣,摳到破皮流血才罷休。
那些難以宣之于口的情緒,統統都通過自虐來發泄。
長大成人的她,雖然不再摳手自虐,但還是沒能學會表達情緒。
媽媽随着年齡的增長,也開始後悔當初的那些行為,但傷害已經造成了,留下的創傷即使愈合也會留下疤痕。
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少年説》有一期,一個女生上台訴説自己的委屈,希望媽媽能夠不要将自己與年級第一的朋友比較,多看看自己的閃光點。
女生聲淚俱下地控訴,母親卻置若罔聞。
不但不理解,反而對她説 " 你需要打擊式教育 "。
但明明女生已經那麼哀求了,顯然 " 打壓式教育 " 帶給她的是痛苦,而非前進的動力。
還有人曾在網上分享過這樣一個母親。
她強行改了兒子的志願,讓兒子讀了不想讀的專業,找了不想找的工作。不僅沒有愧疚感,反而還沾沾自喜,常常拿出來炫耀。
這就是當下親子關系的矛盾點。
父母沉浸在自我付出的感動中,孩子被囚困在 " 愛的牢籠 " 裏。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并不屬于你。"
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欲望,給予他們掌控自我人生的機會。
不要讓愛,變成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