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英特爾的錯誤,AMD不想再犯一遍,歡迎閲讀。
本文作者:蔣紫涵
來源:硬 AI
8 月 25 日周日,分析師 Doug OLaughlin 在 Fabricated Knowledge 上發布文章,分析了英特爾和 AMD 目前面臨的處境。他認為,英特爾錯失了移動平台和 DCAI 這兩個平台,目前已是 " 行屍走肉 ",而 AMD 收購 ZT Systems 是必要且明智的,能夠使 AMD 在 AI 時代的競争中不至于落後。
美國加州時間 8 月 1 日,英特爾發布了相當不好的 Q2 盈利數據,并宣布了一項 100 億美元的成本削減計劃和暫停派息通知。
Q2 實際數據
營收:英特爾為 128.3 億美元,而 FactSet 為 129.2 億美元;
每股收益:英特爾為 0.02 美元(不含税),而 FactSet 為 0.10 美元;
Q3 預計數據
營收:英特爾為 125-135 億美元,而 FactSet 為 144.3 億美元;
每股收益:英特爾為 0.03 美元(不含税),而 FactSet 為 0.31 美元。
作為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英特爾又一次裁了大約 15% 的員工,并完全暫停了派放股息,削減了資本支出。
英特爾每年有近 500 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卻并沒有實現多少營業利潤。Doug OLaughlin 表示,實際上 x86 CPU 已經不再重要,來自客户端和數據中心的 ARM CPU 正在崛起,英特爾的競争優勢幾乎不復存在。
幾十年來,英特爾的收入一直在增長,但目前,它的收入狀況卻倒退回了 2010 年代中期,那時英特爾還擁有巨大的競争優勢。
更糟糕的是,英特爾如今的成本顯著增加,運營費用(如員工成本和研發費用)也更高。作為一家大型企業,英特爾必須進行大規模裁員,并以比現在更加精簡的方式運營。
英特爾痛苦但正确的做法是削減開支,直到業務變得合理。英特爾從每年約 100 億美元的成本增長到約 150 億美元用了将近十年時間,但現在的收入卻急劇下滑,英特爾必須迅速做出反應。然而,在追求 18A 的激進目标時,英特爾很難做到這一點。
英特爾邁向未來的激進舉措将以公司更低的利潤率和更弱的競争優勢為代價。而更糟糕的是,沒有一個業務能夠在競争對手增長時實現連續增長,這就是市場份額的流失。我們可以将英特爾與 AMD 的業務部門表現進行比較。
AMD 在數據中心業務中蓬勃發展,甚至在客户端市場也實現了連續增長。英特爾在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DCAI)業務方面正在失去市場份額,完全錯失了這個平台。長期來看,AMD 向 AI 公司銷售的 GPU 可能會比 CPU 更多。
英特爾唯一的希望是專注于制造領網域,在這方面它還具有相對優勢。
除了 DCAI,英特爾還在從前錯過了移動平台
Doug OLaughlin 認為,英特爾錯失了兩個平台,第一個是移動平台。英特爾本原本有機會可以和蘋果一同在移動平台的浪潮中取得成功。
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x86 架構。英特爾沒有專注于未來,而是集中在它的 " 搖錢樹 " —— x86 架構上。英特爾從未在 x86 之外的領網域投入過太多精力,這使得英特爾在 PC 時代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也在智能手機時代維持了現金流,但也最終導致它在 AI 時代的衰亡。
這幾乎是創新者困境的經典案例。英特爾一次又一次聚焦于 x86,而世界卻逐漸超越了它。曾經的英特爾現在幾乎完全消亡了,它将随着它所依賴的 PC 平台一起消亡。
在 Doug OLaughlin 看來,英特爾的股權故事實際上已經結束。股權的本質是增量現金流和收入,而在可見的未來,英特爾幾乎沒有希望。英特爾的制造、CPU 以及其他資產将繼續存在,但慢慢失去了曾經的壟斷地位。
這個故事并不新鮮,英特爾正在走上一條漫長的道路,逐漸變成像 IBM 那樣的公司——從前引領潮流,如今逐漸被時代抛棄。
從歷史角度看,IBM 曾是最重要的美國公司之一,曾是與 " 美國偉大技術 " 緊密相關的名字。20 世紀 80 年代,IBM 占據了标普 500 指數的約 6%。
IBM 是第一個完全整合的科技公司,從硬體到軟體,再到運行在它無處不在的主機系統上的各種服務。然而,IBM 錯過了一個重要的時代轉變——從以企業為主導的主機系統到個人電腦的變革。
到了 1993 年,這家曾經偉大的公司看起來已經像個老邁的巨人。90 年代初,計算平台從主機轉向 PC,IBM 完全被甩在了後面。其股價從 1987 年的高點跌了 75%。
IBM 的故事聽起來與英特爾今天的處境非常相似。英特爾是當初颠覆 IBM 主機系統範式的關鍵公司之一,也是 PC 時代的關鍵芯片制造商。"Wintel 聯盟 " 推動了 PC 銷量從每季度不到 2000 萬台增長到巅峰時期每季度超過 1.4 億台。英特爾是當時的行業巨頭。
英特爾是 1990 年代成功的代表,就像今天的 Nvidia 或 Mag7 一樣。毫不奇怪,英特爾的市場主導地位在 2013 或 2014 年 PC 銷量達到頂峰的時達也到了最高點,而這也導致了 2017-2018 年智能手機銷量的巅峰。
然而,PC 周期比智能手機周期要長得多,現實是,英特爾和 x86 完全錯過了智能手機的周期,但 PC 市場的延續性足以維持其生存。盡管錯過了智能手機浪潮,英特爾仍靠其延續的主導地位勉強支撐了下來。
但現在的英特爾只是一家 " 行屍走肉 " 的公司,錯過了兩個平台意味着在如今 ARM CPU 主導的世界裏,英特爾已經無關緊要。
AMD 收購 ZT Systems,以免錯過下一個平台
英偉達正在以一種革命性的方式推進系統級擴展,這是 AI 訓練和推理的新步驟。不追求系統擴展就像在 PC 時代不引入圖形用户界面(GUI)。機架級系統架構正在從 " 可有可無 " 變成 " 必須有 ",成為未來 AI 架構的需求。
AMD 别無選擇。在這一時代,AMD 就像曾經的英特爾一樣,必須進行系統級擴展以保持相關性,使得 AMD 不被落在後面。這一支出是昂貴的,但 Doug OLaughlin 認為 ADM 收購 ZT Systems 的成本是合理的。這是一項可能會很快就增值的收購,ADM 可以以成本價出售制造業務,并計劃通過推動機架級解決方案來收回整個收購的費用。
ADM 比英特爾的前瞻性強得多,英特爾目前幾乎什麼都沒做。ZT Systems 是繼續進入 AI 加速器系統級擴展時代的門票。
自 ARM 出現以來,CPU 是這些部分中最商品化的一部分,這正是 AMD 的強項。目前,博通位居第二,而 AMD 只是試圖保持在競争者行列中。
Doug OLaughlin 認為,ZT Systems 使得 AMD 有很大的機會首次在與博通的競争中占據真正的優勢。博通只專注于根據客户的規格進行設計,盡管他們可能意識到系統級集成的重要性,但大多數超大規模公司都會帶來他們的設計。ZT Systems 是一個真正的賭注,有可能讓這個競争領網域趨于平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硬 AI",關注更多 AI 前沿資訊請移步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