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關税又将大逆轉?!不慌,中國破局的底氣在這裏!,歡迎閲讀。
23 日,關于對華關税,特朗普又想了兩版方案。
一種是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税税率可能降至 50%-65%;
另一種是 " 分級方案 ",對所謂 " 對美國國家安全不構成威脅 " 和 " 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有戰略意義 " 的商品,分别征收 35%、至少 100% 的關税。
甚至直言,什麼時候降低對華關税,取決于中方。
看似放低姿态等 " 積極談判 "。于是很多人認為特朗普 " 認慫 " 了。
中方回應直擊要害。
一是中美沒在談判,更無協定;二是美不徹底取消今年新加關税,中方不會談判。
可見,特朗普的 " 認慫 ",不過是單方面的表演和作秀。
意在安撫華爾街,更是想通過釋放所謂 " 積極信号 ",綁架全球輿論,欲将談判破裂的責任推給中方。
美方把戲早已昭然若揭,其實更關鍵的是,中國各項政策 " 早出手、快出手 " 的前瞻性,使得我們在突如其來的衝擊面前,能始終充滿底氣、堅定立場!
前些天公布的一季度财政數據,便是最好印證。
看數據之前,我們先了解下财政的 " 四本賬 "。
第一本賬是 " 一般公共預算 ",規模最大,收入主要來自税收。税收也是我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來源。
第二本賬是 " 政府性基金預算 ",規模其次,主要收入是土地出讓和發行專項債,主要用于基建領網域;
第三、四本賬分别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占比都不大,這裏不細説。如果只考慮第一本賬的收、支,是 " 狹義 " 财政收入或支出;而考慮了财政一、二本賬,一般就是 " 廣義 " 财政收入或支出。
2025 年一季度,财政一、二本賬合計廣義支出增速 5.6%(前值 2.9%),達自 2023 年以來最高。
一、二本賬合計廣義收入增速 -2.6%(前值 -2.9%),降幅小幅收窄,但基于财政債務發行前置、支出靠前,廣義收支增速的差額達 8.2%(前值 5.8%),亦是自 2023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組數據最直觀的呈現就是,盡管财政收入端有一定壓力,但财政支出力度依然比較大,财政政策年初以來擴張力度強勁,全力支撐經濟。
從财政完成節奏來看,據财新計算,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全年支出預算的 24.5%,為口罩以來的次高水平,僅略低于 2023 年一季度的 24.7%。
另外,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計增速 11.1%(前值 1.2%),支出強度(支出 / 收入)達 214%,大幅高于上月,亦是 2022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銀河證券,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計完成全年支出進度 15.8%,高于去年同期 14.8%,也高于過去五年均值 13.2%。
一季度關税風暴尚未來臨,但财政子彈已經迅速上膛猛力發射,牢牢鎖死全年經濟托底防線!
從結果看,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長 5.4%,增速與 2024 年四季度持平,超出兩會制定的全年增長 5% 左右的目标。
而在 4 月 17 日重要專題學習中,主題直指 " 預期管理 ",高層直言 " 在一些關鍵的時間視窗,推動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對預期形成積極影響 "。
這絕非空話。
4 月 24 日 ,便 首發 20 年期和 30 年期超長期特别國債,分别是 500 億元、710 億元。
今年超長期特别國債集中在 4 月至 10 月發行,較去年集中在 5 月至 11 月發行,整體發行節奏提前了約一個月。
這 正是政策 " 早出手、快出手 " 的延續。
在關税風暴衝擊的當下,二季度還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穩定内需以對衝外需放緩帶來的潛在影響,從而夯實一季度以來内需回升的基礎。
盡管财政支出力度空前,政策 " 快節奏 " 托底成效顯著,但一季度财政數據也引發市場不少擔憂。
一個問題就是,3 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63 萬億元,其中,税收收入 1.1 萬億元,同比降 2.2%。
税收收入下降,還真挺讓人感到蕉綠——
是不是經濟下滑?是不是企業盈利不好?才導致税收收入減少?
另外,前邊我們已經知道,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第一本賬)的主要來源就是税收,那麼——
税收減少,會不會使得财政收入大幅減少,影響後續财政支出?
問題,我們逐個解決。
先看税收收入下降,我們看分項數據,這個比較關鍵。
個人所得税 3 月同比大降 58.5%。這主要是因為 2025 年終獎個税在 2 月集中入庫,而 2024 年的多在 3 月入庫。
但一季度累計個税同比增長 7.1%,仍高于同期税收收入的同比下降 3.5%。
個人所得税的上升,或許和兩個因素有關。
一是失業率下滑。3 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 5.2%,比上月降 0.2 個百分點;一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 5.3%。
二是工資上漲,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 5.9%。
從這可以看出,一季度經濟修復得還是比較好的。
消費税方面,3 月國内消費税同比增長 9.6%,增速較前兩月提升 9.3 個百分點;一季度同比增長 2.2%。
説明當前消費補貼效果是很顯著的。
我們絲毫不懷疑後續會加大消費補貼力度,但政策只是外部力量,收入是否增長的内生邏輯,才是決定長期消費趨勢的關鍵。
而從前邊我們知道,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正在增長,加之居民财務成本下降(降房貸利率),消費增長的内生邏輯已經得到逐步加強,消費復蘇正在路上!
增值税角度,3 月國内增值税同比增長 4.9%,增速較前兩月提升 3.8 個百分點。一季度同比增長 2.1%。
增值税比較復雜,但簡單來説,增值税出現超季節性增長,就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經濟在好轉。
四大主體税種中,唯一收入下降的是企業所得税,一季度同比降 6.8%,其中 1-2 月累計下降 10.4%。
财政部做了解釋,前兩月主要受部分中央金融企業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税入庫同比減少等一次性因素影響。
所以,税收收入的減少,并非是受到經濟下滑的拖累。相反,我們從主體税種數據中,還能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
再看税收收入減少,會不會大幅拖累财政收入?
影響肯定有,但無需過多擔心。
第一本賬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税收收入,占比 80% 以上;二是非税收收入,比如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
一般來説,税收收入與非税收入有一定的替代性,此增彼減。兩者互相對衝,可以減少第一本賬收入的波動。
今年 3 月,税收收入 1.1 萬億元,同比下降 2.2%;非税收入 5232 億元,同比增長 5.9%。一季度, 全國非税收入同比增長 8.8% 。
你增我減,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税收收入的減少。
因此,放下那些無畏的擔憂,盡管向光明看去。
我們有充足的政策儲備,有 " 早出手、快出手 " 的主動作為,内需逐漸復蘇,不管美方如何折騰、擾動市場,必定都能應對過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