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又好看又難看,這片到底在發什麼癫?,歡迎閲讀。
看完國内首部反傳銷主題的電影《草木人間》。
心情復雜,一言難盡。
電影算不算成功不好説。
但,它一定能成功地獲得褒貶不一的口碑。
最強烈的感受是太割裂了。
你敢信一部電影可以被清晰明确地掰成前中後,腳踏商業片和文藝片不同的 style?
電影前後和中段的畫面、風格、情緒如同這兩幅海報。
一冷一暖,一靜一動。
首尾兩段延續了顧曉剛導演詩意山水的影像風格和細膩深沉情感表達,中間段則是反傳銷商業爽片視感。
單看都是有水準的。
但放在一起有一種 " 字不成句,句不成篇 " 的矛盾感。
融合?不存在的。
處理之差,説縫合也不為過。
不光是畫風不統一,故事内在邏輯也是有缺失的。
所以别甩鍋宣傳端狂吹 " 反傳銷 " 主題了," 貨不對版 " 的吐槽不至于讓豆瓣評分一降再降。
最大的問題出在電影本身。
下面咱就對齊一下顆粒度,敞開聊聊這些問題。
看完再決定去不去影院捧場。
《草木人間》
看過《春江水暖》的人應該了解,顧曉剛是為數不多拍文藝片但不文藝癌的中國導演。
原本就不愛諱莫如深的表達,這次顯然更貼近觀眾了。
雖然符号隐喻和作者表達處處可見,但故事性才是絕對的主導。
導演将鏡頭對準了一對異鄉漂泊的母子——吳苔花(蔣勤勤 飾)和她的兒子何目蓮(吳磊 飾)。
講述了他們在丈夫 / 父親缺失的情況下如何尋找生活的出路,并在邊緣化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完成精神上的獨立。
開篇茶園靜谧,山林如睡。
随着一聲 " 茶發芽 ",苔花喊醒了山也打破了原本的平靜。
苔花詢問目蓮對錢叔的看法,暗示丈夫離去十年,想要重新成家。
她和茶園姐妹談話更是透露了丈夫的性取向。
而不了解真相的目蓮顯然是抗拒的。
他一邊絲毫不給錢叔示好的空間,一邊為了找到失聯十年的父親獨闖杭州。
另一邊,錢叔母親當面掏錢趕人,話裏話外踐踏苔花,認為她配不上跟自己兒子。
與之映襯的是一系列隐喻和象征。
比如前後出現了兩次的茶蟲。
它首先象征的是苔花本身,和 " 蝴蝶國際 " 這個概念連在一起看就更明顯了。
茶蟲就是茶蟲,成不了蝴蝶,苔花就是苔花,那些所謂的成功不過是莊周迷夢。
其次蟲身蠕動的形态對應着苔花内心隐秘湧動的欲望。
茶蟲的第一次出現在苔花和老錢約會之後,她正憧憬着嫁給老錢開啓幸福新生活。
這裏的欲望顯然是情欲。
茶蟲的第二次出現在酒店包間裏,近似瘋癫的吳苔花正滿心期待自己成功上總拿到 1080 萬。
這裏的欲望是權欲。
不過美夢很快破滅了。
當她顫顫巍巍肢體扭曲地拿住茶蟲欣賞時。
窗外,同入傳銷的好朋友從大樓一躍而下。
吳苔花因無法面對悲慘的現實而精神崩潰,其狀态仿佛被抽走了靈魂。
另一個與她相關的意向符号是老虎。
老虎的出現徹底驚醒了陷入混沌的苔花。
面對巨大的威脅,她嘶吼着咆哮着,最終驅離了老虎。
這裏既可以看做母性爆發救子心切,也可以理解為苔花的自救。
即直面内心的欲念最終獲得重生。
再看和目蓮關聯緊密的意象——樹。
電影開篇就交代了 " 人在樹在,人死砍樹 " 的風俗。
父親的樹是目蓮仰望的樹守護的樹。
中間為了救母目蓮卧底 " 蝴蝶國際 "。
在傳銷頭子的洗腦逼問中,他塗黑了父親的名字,并在想象裏砍掉了父親的樹。
後面抱着試一試的心态,目蓮帶着母親回到故鄉,希望借助自然喚醒神志不清的母親。
他們路過了父親斜倒的樹,他沒有停,最後背着母親來到了自己的樹下。
接着鏡頭上搖,我們看到目蓮的樹此刻已成長為參天大樹。
影片結尾目蓮在一個寺廟偶然被告知有近期見過父親的人在,但在僧人找人時,他卻将眼光落向了别處。
這也佐證了目蓮完成 " 弑父 ",在精神上徹底獨立。
除此之外,值得探讨的還有 " 目蓮 " 這個名字。
典故 " 目蓮救母 ",最早見于《佛説盂蘭盆經》。
傳説目蓮的母親青提夫人吝啬貪焚,死後入了餓鬼道。目蓮成道後以神通力運飯給母親吃,不料剛進嘴便化為火炭。目蓮于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親吃飽,吃飽後母親得以進入天堂。
影片中目蓮想盡一切辦法奮力解救被騙入傳銷組織的母親苔花。
兩個故事的一致性顯然落在 " 救 " 的行動上。
但核心思想其實是相悖的。
典故裏的救是 " 他救 ",電影裏的救更強調 " 自救 "。
前者母親完全依附于兒子,後者卻是 " 去依附 ",不管是母親還是兒子都找到了獨立的自我。
哪怕學《燃動》看到熊就頓悟的那一套,也要自己頓悟。
再看母親的名字 " 苔花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 原本是贊揚小人物的堅韌不屈積極向上。
鼓勵渺小如苔花的普通人綻放出自己的風采。
可影片裏,讓苔花陷入難以實現自我的命運悲劇的正是那股 " 不可認命 " 韌勁。
洞悉人性,利用人性。
難怪導演把傳銷拍得那麼寫實那麼震撼。
首先是傳銷全套運作模式 。
來去自由的演講話術,利用親朋好友的信任殺熟式拉新,推銷虛假包裝的商品層層圈錢," 低成本,高收益 " 的财富神話。
一切被包裹到海嘯般的情緒中,鑽進參與者空虛疲憊的身體裏。
特别是何目蓮加入傳銷之後的場面,各種儀式堪比尊者上線洗腦。
滿滿邪教感。
充分展現了傳銷本質是一場心理遊戲,和智商不沾邊。
敲響了觀眾心裏的第一聲警鍾。
最絕的是,影片還對傳銷做了向外的延伸。
比如,為了賣產品撒謊立人設頂多是營銷,算不上傳銷。
再比如,目蓮在老人保健中心上班,目睹缺乏兒女關心的老人被哄騙購買高價保健品。
第二聲警鍾——提醒觀眾,傳銷就在我們身邊。
讓人痛感上身還有影片對誤入傳銷的普通人的刻畫。
他們是找工作被拒的大學畢業生、癌症病人、寶媽、農村婦女 ......
看着這些本就不幸的人失意的人一邊把血汗錢扔進黑洞,一邊哭泣着高呼着感謝壞人。
實在是熬心!
更可怕的是,深陷泥潭的人即使知道自己被騙也不願意抽身。
因為接受自己被騙等于接受一個比之前更失敗的人生。
沒有錢,沒有愛,沒有尊重。
電影表現傳銷的切入點對應着警察的台詞——法律這個事情,能夠修補社會的漏洞,卻無法修補人性的漏洞!
這也是第三聲警鍾。
實話實説,傳銷部分導演處理得很好。
但受害者就是受害者。
一路激昂,滿腔熱血地揭露完傳銷的黑暗和殘酷之後。
影片最後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淨化欲望,自我救贖。
什麼狗屁邏輯?
當然傳銷窩點最後是被端了,不過是幾句旁白匆匆交代。
如此避重就輕的表達不但讓觀眾 " 懲惡揚善 " 的情緒得不到滿足,還造成了叙事上的破碎。
感覺傳銷部分結束的非常突然,有種時長到了,必須安排好朋友跳樓來終結苔花的幻夢。
于是乎,所謂的 " 目蓮救母 " 新編匮乏到目蓮只會大喊 " 你遭人騙了,媽!"。
所謂卧底,不過是帶着悲天憫人的神性清醒着陪媽媽沉浸式體驗傳銷玩法。
他那支但凡傳銷頭子翻包補個口紅就能發現的取證錄音筆,更是可笑到無足輕重。
直白點説,從傳銷解套全靠組織内部高層内讧。
因此越是讀懂這部電影,越會發現它不是一個文藝包裝下直擊現實痛點的警示教育片。
反而是以反傳銷做噱頭的文藝片。
可,文藝片也不是什麼遮羞布。
如果一部電影的可看性只有演員的表演和那些本該是錦上添花的意向符号。
未免太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