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要成為「娛樂教父」,王長田還得望向長視頻,歡迎閲讀。
掙了錢就得買房,似乎成了中國人繞不過去的情節。
風頭正勁的光線傳媒發布公告稱将斥資 12.2 億元購置新辦公樓。這一投資決策備受關注,自然與《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 2》)的強勁表現不無關系。
新晉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仍在不斷刷新着中國影史甚至全球票房榜的各種紀錄,更重要的是目前 150 億的票房更是讓光線傳媒今年早早就完成了全年的營業業績。
圖源:燈塔專業版
不過《哪吒 2》的 " 奇迹 " 表現背後,其實是光線宛如過山車的業績曲線 —— 2022 年 7 億巨虧、2023 年小幅回暖、2024 年前三季目前也有盈利入賬、2025 年自然能靠《哪吒 2》的 " 奇迹 " 走上巅峰。
翻看光線财報不難看出,其每年的業績表現幾乎只與能否產出票房爆款有關,問題是這種高度依賴票房爆款的商業模式,在内容產業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已顯得脆弱且不可持續。
更重要的是王長田希望光線打造的 " 中國神話 "IP 宇宙,目前來看幾乎只以動畫電影為載體,過長的生產周期客觀上也限制了整體世界觀的構建,畢竟光是兩部《哪吒》就間隔了 6 年時間,即便第三部立馬開工,三部曲完結大概要超過十年時間。
豆瓣截圖
對比全球市場,以漫威、DC 為代表的 "IP 宇宙 " 建構者早已把 " 院線 + 流媒體 " 雙輪驅動模式玩得風生水起,通過電影與劇集聯動,或實現 IP 價值指數級增長或重開爐灶讓老樹發出新芽。
而這正或許恰恰是王長田和光線傳媒的下一步真正需要嚴肅考慮的問題——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速内容供給,同時拓展 IP 變現渠道,構建更具韌性的商業模式。
從這個角度出發,選擇一家長視頻進行深度合作不失為一種選擇。
在内容產業格局深刻變革的拐點,堪稱新一代的 " 娛樂教父 " 的王長田需要做出戰略選擇,不僅關乎一家公司的未來,也将影響中國文化 IP 的全球傳播之路。
01 " 駱駝 " 帶領下的光線,業績宛如過山車
光線傳媒的商業軌迹,幾乎百分百映射出創始人王長田的經營哲學。
這位從復旦新聞系走出的影視掌門人,長期自诩為 " 駱駝 ",靠着謹慎與勤勉——在行業谷底期蟄伏蓄力,而在機遇來臨時以極致效率突圍。
在一向熱錢洶湧的娛樂行業,王長田的 " 摳 " 可謂名聲在外,而擅長 " 以小搏大 " 被視為他最重要的經營哲學。
其中最經典的案例莫過于 2012 年,光線通過 3000 萬成本的《泰囧》撬動了 12 億票房,成為中國票房史上第一部票房破十億的電影。
《泰囧》劇照
" 以小博大 " 模式在 2015 年達到極致——他果斷砍掉年利潤過億的電視綜藝業務,全力押注電影和網劇。
可以説,如今《哪吒 2》打破百億紀錄,某種意義上也是在復制 12 年前《泰囧》的思路,只不過投入和產出最終也都放大了十倍不止。
王長田這套嚴格控制成本、謹慎投入卻又敢于超前布局的經營策略,是一把典型的雙刃劍。
正面來看,正是這種 " 駱駝哲學 " 讓光線在内容產業大浪淘沙中展現出超強生命力。
同時代的 " 民營影視五虎 ",華誼兄弟因為 " 去電影化 " 早早下了牌桌、北京文化财務造假問題更是讓總裁宋歌锒铛入獄、押注 " 愛國主義類型片 " 的博納也遭遇瓶頸、萬達電影則城頭變幻大王旗,幾乎只有光線在王長田的微操型管理之下,依靠各種小成本青春片和動畫電影堅持到了現在。
光線傳媒近幾年出品的電影和動畫
反面來看,引以為傲的極致聚焦策略,也帶來了明顯的經營脆弱性,導致業績過度依賴單一爆款。 這一點從光線三年的業績波動中可見一斑:2022 年上市十年以來首次虧損超 7 億元,2023 年因 50 億的《滿江紅》扭虧為盈,2024 年前三季度則也是依靠《第二十條》在春節檔的發揮實現了盈利。
至于今年,顯然單靠一部《哪吒 2》,光線幾乎就已經超額完成了營收目标。
這種 " 一部電影定全年 " 的商業邏輯,疊加動畫電影 3-5 年的超長生產周期,事實上讓公司業績宛如坐過山車,難以構建穩定的财務預期與長遠規劃。
王長田顯然意識到了這一挑戰,從成立内部的光線動畫部門,到 ChatGPT 橫空出世後第一時間發内部信表達對 AI 的需求,都顯示出其迫切想要提升内容產能的心情。
王長田 2023 年内部信截圖
" 它不一定會改變產品最終形态,但很可能會改變產品的生產手段。我們必須思考和行動起來,主動探索 AI 在電影生產的主要環節的應用。" 王長田表示。
主動的技術投入代表着光線希望從 " 作者式小作坊 " 向 " 工業化生產 " 的轉型嘗試,是對原有模式的自我革新。
或許王長田還需要帶着光線再大膽先前一步,畢竟他的願景是——" 成為中國做内容產業中無法輕易逾越的高峰,或是無法繞過的河流,未來重要的娛樂產品,都與光線有關。"
就這個時代而言,僅僅靠電影和影院,顯然是不夠的。
02 創造 "IP 宇宙 ",光靠大銀幕是不夠的
放眼全球内容產業的發展趨勢,以漫威為代表的 IP 運營模式已經證明," 院線電影 + 流媒體劇集 " 的聯動更有利于實現 IP 内容版圖的擴張。
漫威通過 Disney+ 推出《洛基》《旺達幻視》等衍生劇集,既填補了電影上映間隙的空白,又深化了角色塑造和粉絲粘性,形成了自我強化的商業閉環。
《洛基(第一季)》劇照
這一模式為内容價值最大化提供了全新思路:院線電影負責 IP 宇宙的核心叙事和視覺奇觀,流媒體劇集則拓展世界觀細節和角色維度,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更龐大的内容生态。
更重要的是一點,則是對于動辄幾億美金成本和兩三年制作周期的院線大片,生產周期更緊湊的劇集無疑能夠填充大量的空白周期。
事實上,即便不是以建立 "IP 宇宙 " 為目的,如今的流媒體劇集也能為院線大片提供更多的内容衍生可能。
像是 Max 上基于《新蝙蝠俠》電影衍生的《企鵝人》劇集,或是根據維倫紐瓦的《沙丘》系列衍生的《姐妹會》劇集,其實也都是在系列電影制作期間,持續讓同一 IP 對觀眾保持吸引力的靈活方式。
《沙丘:姐妹會》劇照
此模式并非海外獨有,被稱為 " 產品經理導演 " 的陳思誠也早就開始實踐這種模式," 唐探宇宙 " 如今也發展出了四部電影加兩部劇集,今明兩年還有兩部劇集待上線。
王長田曾提出 " 中國神話 IP 宇宙 " 的宏大構想,但僅靠院線電影這一單一渠道,難以充分發揮 IP 潛力。尤其是作為這一世界觀下由光線動畫第一部全流程制作的《小倩》,在去年五一檔期直接被光線戰略性放棄,随後賀歲檔上映只有 1284 萬票房,屬實慘烈。
對光線來説,想要實現從 " 單一内容提供商 " 向 "IP 生态運營商 " 的轉型,光線當下需要的是與某一長視頻建立起具有足夠深度的合作模式——不論是股權投資或 IP 共享都值得考慮。
圖源:中國電影報
從商業模式角度看,不難發現部分長視頻近年來在以下三個方面展現出與光線高度互補的戰略方向:
首先,依然有長視頻平台願意布局院線電影投資 ,投資規模多集中在 2000 萬 -5000 萬元的中小成本項目,并采用更為靈活的發行模式,包括院線與 " 雲影院 " 網大雙線并行。
這種模式既維持了院線首發的傳統,又為影片提供了更長的商業生命周期。光線可借助這一渠道,在保持高成本動畫電影研發的同時,也不放棄中小成本項目,分散投資風險,平滑業績波動。
其次,動畫内容成為長視頻平台差異化競争的重要領網域 ,各家長視頻平台都在持續開發原創動畫内容,這與光線在動畫領網域的深厚積累其實可以形成天然互補。
光線可借此渠道,将 " 中國神話宇宙 "IP 的番外、前傳等衍生内容以動畫劇集形式進行開發,像是《哪吒 2》中頗有人氣的申公豹,為它單獨制作外傳電影顯然過于浪費,短小精煉的獨立劇集無疑是最佳載體。
《哪吒 2》劇照
如此既擴大 IP 影響力,又增加非票房收入來源,同時還能持續提供足夠多的内容讓觀眾保持對這一 IP 宇宙的關注。
于長視頻而言,平台對内容的需求幾乎可以説是無限量的,但又不會收到院線檔期、排片的物理限制,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盈利艱難或是利潤稀薄,長視頻的内容成本幾乎沒有沒有太多下降的空間。就目前《哪吒 2》所帶來的全民級熱度,任何一家長視頻顯然都會渴望獲得獨占其衍生内容的機會。
再者,虛拟制作基本已經成為長視頻的标配技術,同時目前也在全力投入 AIGC 技術。 幾乎各個平台都有自己的虛拟攝影棚,結合 UE 引擎實時渲染技術,大幅提升拍攝效率。
圖源:網絡
從迪士尼的經驗來看,這些技術同樣适用于動畫電影制作流程的優化,光線完全可以通過技術合作協定接入這些資源,避免重復投資的同時降低動畫電影制作成本,加速 " 神話宇宙 "IP 矩陣的擴張。
甚至就連王長田曾經設想的實景樂園項目,目前也有長視頻平台開始着手操作 ,并且不約而同地 也選在了揚州。如果假定的合作能夠盡快達成,被網友們心心念念的 " 陳塘關實景樂園 " 説不定也指日可待。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長田所擅長的 " 駱駝哲學 ",正是加速降本增效的長視頻所急需參考的理念之一。
當然,一旦進入到股權投資或是内容共制的深度合作,雙方勢必也會面臨諸多挑戰。
圖源:網絡
畢竟如今更多追求内容自制的長視頻平台已經習慣了主導内容制作的方方面面,這可能與王長田對全流程把控内内容制作的堅持產生張力;同時,光線需要平衡院線與流媒體兩種渠道的商業節奏,避免内容檔期或發行策略衝突導致的雙邊損失,畢竟國内的院線檔期和長視頻發行常常都處在一種 " 薛定谔 " 的狀态中,發行渠道增加無疑進一步擴大了風險。
" 百尺竿頭,還有好多步 ",這是《哪吒 2》票房突破百億王長田在微博的表态。
對王長田而言,現在或許是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适合進入長視頻領網域。
流媒體取代電影的喧嚣已經是過去時,如今不論是長視頻還是電影,共同的敵人可能更多還是短視頻瓶蓋和短劇内容。
《2024 年微短劇行業白皮書》
可以説,長視頻反而成了和王長田一樣追求叙事深度和極致影音體驗的内容原教旨主義者。因此,光線更加開放地擁抱多元化發展路徑,不是對過往成功經驗的否定,反而是為了進一步實現過往野望的邊界拓展。
在中國文化自信持續提升的時代背景下,王長田的下一步選擇不僅關乎光線傳媒的商業成功,更将影響中國文化 IP 的全球傳播路徑。
若能成功構建 " 中國神話 "IP 宇宙,不僅能為股東創造可持續回報,更能以現代視聽語言傳遞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商業回報與文化自信兩手抓,或許才是當下中國影視行業需要的 " 娛樂教父 " 形象。
* 參考文章:
市界《王長田,被逼成了一只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