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魔都網紅“紙片樓”要拆了?人去樓空後仍有人來打卡→,歡迎閲讀。
" 聽説‘紙片樓’要拆了,前幾天趁着去外灘附近辦事的空檔,我又去看了一眼。人去樓空後,空蕩蕩的弄堂不禁勾起人的懷舊情緒。" 市民曹先生原先在寧波路附近上班,每每路過 " 紙片樓 " 總會被它獨特的造型所吸引。和曹先生一樣," 老鄰居 " 們搬走雖然已有些時日,但依然會順道去張望一眼,網絡上一旦有人發布 " 紙片樓 " 的照片,也總能引來老鄰居們的留言,回憶過去的一段時光。
" 紙片樓 " 還沒拆,
" 老鄰居 " 來打卡
" 紙片樓 " 所在的福建路地塊是黃浦區舊區改造項目。自 2021 年啓動征收以後,陸續有居民籤約搬離,至今年 6 月,這裏徹底空了。
網上不時傳出老房子要拆的消息,不過,記者日前走訪現場看到," 紙片樓 " 及其所在地塊的老房子都還沒拆,時不時有經過的路人、順道而來的 " 老鄰居 " 或者特地來打卡的人在寧波路上,給獨特的 " 紙片樓 " 拍照留念。
曹先生説,之前在寧波路附近上班時,每次路過 " 紙片樓 " 就會被它奇特的造型吸引,前幾天又去看了一眼,雖然居民都搬走了,但幸好樓還在," 人去樓空的那種感覺很奇特,看到空蕩蕩的弄堂會不由自主去想曾經擁擠、熱鬧,甚至雞零狗碎的市井生活。"
記者也前往實地走訪了一番。
從地鐵 2 号線南京東路站 3 号口出來,沿着山東北路穿過步行街和天津路,在寧波路口左拐,從山西南路口開始,就可以看到整個一片區網域都已經搬遷,沿街商鋪的牆上寫着 " 舊改基地,注意安全 "。
走到福建中路,就能看到 " 紙片樓 " 矗立在路口,其所在小區是無錫小區,有條小弄堂叫石潭弄。
從無錫小區門口看過去," 紙片樓 " 名副其實,最窄處只有 20 厘米左右。2013 年,英國《每日郵報》曾寫道:這也許是全世界最扁最薄的建築。
其實,走到福建中路一側,或者走進無錫小區就可以發現,這幢始于上世紀 30 年代的老房子是帶有三角的多邊形建築。之所以設計成這樣是為了在有限用地條件下,充分利用空間,體現了建築設計的智慧。
" 紙片樓 " 其實是多邊形建築
小區牆上還保留着抽陀螺、玩彈弓等兒時遊戲場景的牆繪,不禁令人想起弄堂裏孩子們玩樂的時光。而現實是,弄堂已經空無一人,只有看守舊改基地的保安會定時來巡邏。
房子還在,但居民早已搬遷,保安會定時來巡邏
" 那是我們曾經的人生 ",
人已離開仍會念舊
" 紙片樓 " 外牆上的房屋征收知識問答展現了一段歷史,也提示着這裏的老鄰居們已經奔向新生活。但只要網絡有 " 紙片樓 " 的照片或消息,就會有老鄰居或者他們的子女、孫輩出來留言,念起曾經的生活。李女士便是其中一位。
她告訴記者,她的爺爺奶奶在 " 紙片樓 " 生活了幾十年,周末,爸爸媽媽會帶着她來看望爺爺奶奶,每年暑假,她都會來爺爺奶奶家住,聽爺爺説在鄉下支教遇到的奇聞異事,找樓上的小夥伴玩," 暑假基本每天都跑上跑下,到不同的鄰居家玩。周末,爸爸會帶我去人民公園打羽毛球。逛南京路也很方便,每次經過老大房,爸爸都會給我買一包 1.5 元的鴨胗幹,後來慢慢漲價到 2.5 元,再變成 3 塊,再後來就沒有再買過。"
李女士還回憶説,小時候,小區裏會來一個騎自行車賣蛋卷的大伯伯,邊騎邊叫賣,那應該是 1993 年左右," 以前天津路早上都是擺地攤賣菜的,還有賣寵物兔的,5 元一只。有個阿姨會在山西南路和寧波路口擺張小桌子,專門修手表 ……" 聊起在 " 紙片樓 " 生活的歲月,李女士滔滔不絕。
" 紙片樓 " 或者寧波路的老居民在網上的留言
網友 " 魔魔 " 説,石潭弄承載了她太多的童年回憶,作業沒有做完偷偷下樓跳橡皮筋,被舅舅拎耳朵回家;原來天津中學門口的葱油餅至今念念不忘;每周三,去郵局幫舅舅買足球報。
市民王岚説,她就在紙片樓裏出生長大,記得小學每天放學,外公都在視窗看着她走出學校回家。
網友 " 阿良 " 説," 紙片樓 " 拐角的 " 房友 " 地產中介就是他開了 35 年的店。
雖然不舍,但老鄰居們對改善生活的願望更強烈。網友 ace 説,很懷念在無錫小區度過的童年,但有些東西确實到了該淘汰的時候," 你想象一下,一家幾口人住在一間只有一扇窗户的房子,24 小時需要開燈,幾户人家合用一個廁所,天天倒馬桶,這樣的居住條件,住在裏面的人是非常盼望能改善的。"
" 紙片樓 " 的未來還在規劃中,
可否保留城市記憶
老鄰居們除了回憶,也關心着這裏的未來。而根據黃浦區發布的消息," 紙片樓 " 所在地塊的未來發展仍在規劃中。
其實,魔都不止這一處 " 紙片樓 "。
南京西路、石門一路口的同孚大樓也算是 " 紙片樓 " 的一種。只不過,它的立面是是半圓形,樓内的房間也多數是不規則形的。
南京西路 " 王家沙 " 隔壁的同孚大樓
同孚大樓甚至還有 CP 樓,它的 " 另一半 " 是四川北路的海寧大樓。這兩幢大樓都是中國銀行在 1930 年出于自用需要而建。
重慶北路 177 弄的紅磚樓也是 " 紙片樓 ",房子已經有 106 歲。此外,雁蕩路 80 号的中華職業教育社舊址、南昌路 181 号愛達公寓、襄陽南路 306 弄敦和裏等也都是不同形式的 " 紙片樓 "。
有人提出,對于一些有城市特色的老房子,可否進行保留,為居民,也為城市留下一份記憶。
重慶北路 177 弄,最窄的地方也只有幾十厘米
來源 | 新聞晨報 · 周到 APP 記者 郁文豔 實習生 羅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