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60後”,開啓養老大潮,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邵鵬,原文标題:《"60 後 " 養老:這次不一樣!》,題圖來源:AI 生成
"60 後 " 開啓退休大潮
2024 年 9 月 13 日,延遲退休政策落地。面對一張延遲退休表,幾乎每個 "60 後 " 都會算一下會延遲退休幾個月。然而,在這延遲退休的背後,是退休大潮逐漸湧起,已經進入最關鍵的階段了。
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歷年出生率和總人口數量統計,自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 37 個年份出生人口超過 2000 萬,這 37 年又構成了 3 個出生高峰:
第一個高峰是 1950~1958 年,其間有 6 個年份出生人口數量超 2000 萬。
第二個高峰是 1962~1975 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 2000 萬,其中 1963 年達到頂峰,接近 3000 萬人。
第三個高峰是 1981~1997 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 2000 萬。
而以 "60 後 " 為主體的第二人口高峰人群總量約 2.45 億人。他們正以每年 2000 多萬人的速度陸續退休。這意味着未來 10 年内,我國将迎來史上最大的 " 退休潮 "。
根據《世界人口展望 2022》的預測結果,今後一段時間,我國 60~69 歲人口規模将因為 "60 後 " 退休潮的到來保持快速上升态勢,從 2021 年 1.46 億左右上升至 2030 年的 2.02 億。
也就是説,當 "60 後 " 一代全部進入老年階段,其占比将超過老年人口的一半以上,老年人口将深深打上 "60 後 " 的烙印。
詳細分析一下這次的退休潮,就會發現更可怕的是——退休潮将持續很長的時間。盡管 2025 年開始啓動延遲退休,目前國内執行的主要還是男幹部及職工 60 歲,女幹部 55 歲、女職工 50 歲的退休年齡。這導致退休潮發生疊加效應:由于我國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齡不同,部分 "60 後 " 女性在此前已經退休,而部分 "70 後 " 女性也将加入到這一輪退休潮中。
換言之,現在 "60 後 " 中大部分女性已經退休。2025 年将是 "70 後 " 女性開啓退休之年。根據統計,1960~1980 年出生的 " 新生代老人 " 共 4.5 億人,也就是 "60 後 " 和 "70 後 " 未來的退休潮總量。如果銜接上第三個人口高峰,數量更是龐大。
這也是近期退休潮引發上下極度關注的主要原因。" 新生代老人 " 基數龐大且處于社會主力,這将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任何國家和社會,面對如此大規模的退休人潮,其經驗和政策都不足以指導這次社會實踐。
如果人們對此還沒有概念的話,對比一下數據就會非常清晰。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美國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約為 5640 萬,占總人口比例約為 16.9%;日本約為 3623 萬,占總人口比例約為 29.1%;歐盟約為 9678.66 萬,占總人口比例約為 21.53%。
到 2050 年,全世界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将達到 20.8 億人,其比重達到 21.4%,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其中,發達國家 4.27 億人、發展中國家(不含中國)11.54 億人,屆時,中國 4.85 億人,邁入重度老齡化社會,趕上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步伐。
而且富裕後的中國,一個國家老人總量,超過發達國家的總和。因此,即便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僅僅因為老年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大,就将帶來中國養老服務需求的爆炸性增長。
據相關測算,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 7 萬億元左右,到 2035 年有望達到 30 萬億元左右,2050 年将有望達到 50 萬億元左右。當前,以億為部門的老年人口,不再局限于簡單養老,更多的需求将催生出產業鏈長、業态多元、潛力巨大的銀發經濟,而剛進入退休行列的 "60 後 " 是消費主力軍。
"60 後 " 退休:許多事都将開始變化
"60 後 " 這一代 " 新老人 " 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持續财富積累最充分的人群,是中產階級的主力,社會消費的核心力量。他們更熟悉互聯網,有更強消費實力、有更強消費意願、有獨立個性的特質,更了解社會潮流,對老年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對健康、養老等服務以及藝術、體育、休閒、娛樂等都有巨量的消費需求。
"60 後 " 逐步進入老年後,人們對老年群體的認識、應對、接納都會有所改變。無論是知識、财富、眼界、閲歷、能力,還是生活習慣,"60 後 " 與此前的老人都有很大區别,現在坐在公園下棋、打麻将的比上一代少了,刷短視頻、玩直播、抱團旅遊的多了。即使是沒有讀過大學的,他們也普遍有城市生活工作的經歷,造就了開闊的眼界和全面的能力。
其中原因就在于 "60 後 " 成年後經歷了巨大的時代變遷,參與并推動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特殊的時代 " 造就出特殊的人群:"60 後 " 產生了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是響應計劃生育子女負擔較輕的一代人、是目前資產較多消費潛力較大的一代人 ……
這些鮮明的群體特征,讓他們與 " 傳統老人 " 相比,呈現着不一樣的狀态和心态。越來越多的 "60 後 " 不再像父輩那樣從五六十歲就開始帶孫輩然後慢慢變老,他們更注重自己的人生質量——退休是他們職業生涯的終點,也是人生第二段好時光的起點。
多元化的新型養老方式正在從 "60 後 " 身上獲得突破,他們的養老願景和邊界從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醫擴展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這需要足夠的供給來支撐。
大批 "60 後 " 步入退休年齡之後,這些 " 新老人 " 普遍身體健康,活力不減,距離需要照料的養老階段還有很久。比起 " 老老人 ",新一代老年人具有更強大的消費能力、更高質量的休閒需求。他們期望老年生活有更豐富的娛樂活動、更親密的鄰裏關系、更便捷智能的生活體驗、更自由的養老選擇。
最後,"60 後 " 經歷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前一代相比他們思想觀念更為多元,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改革開放使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聯系和交流更為密切,社會日益多元化,各種思潮、觀念的碰撞更為激烈。
特别是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更進一步推動了各種信息、觀念的交流與傳播。在這些變化發生時,"60 後 " 一直身處其中。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和成熟的一代,相對而言,觀念上也更加多元,對各種變化的适應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真的不一樣。
獨生子女:造就養老最無助的一代
有人説,60 後是為父母養老的最後一代人,也是沒有人給自己養老的第一代人,這正在成為一種日益清晰的現實。
1. 少子化将使 "60 後 " 更依賴社會養老服務
"60 後 " 這一代 " 新老人 " 的生育期正好趕上中國嚴格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時期,子女數量普遍較少,表現為 " 少子化 "。以女性生育年齡來看,這一代人的生育旺盛期大體處在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除了在 20 世紀 80 年代 " 開小口 " 時期生育政策有所放松,總體上這一段時期都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最為嚴格的時期。
" 少子化 " 的結果,使獨生子女無法按照傳統方式照顧父輩已經成為普遍共識,但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如果説上一代人的養老還可以更多依賴家庭成員的話,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到 "60 後 " 身上可能将面臨終結。
由于子女數量減少、人口流動加劇、家庭規模小型化等因素的影響,未來依靠子女提供養老服務已經不太現實,"60 後 " 将更多需要社會提供養老服務。
由于 "60 後 " 中較大部分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這将使他們有能力為社會養老服務買單,而更具有獨立性,可以不依賴子女,追求高水平的養老服務。
最終,觀念多元化和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強,一方面會使他們更願意去嘗試一些新的養老方式和養老模式,從而培育出巨大的養老市場;另一方面也使他們產生更多個性化需求,對養老服務的質量更為關注,帶動養老服務需求的更新。
"60 後 " 養老服務需求的這些特點,将對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帶來新的挑戰。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過持續努力,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是仍然存在供給不足、結構失衡和質量不高的問題。
"60 後 " 一代進入老年階段,可能會加劇養老服務領網域本已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會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長期護理服務、社區養老服務、農村養老服務等短板将在養老服務需求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更加凸顯,甚至有可能放大為社會問題。
2. "60 後 " 将開啓自主獨立養老模式與西方接軌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必然。早在 1965 年,法國成為第一個老年型國家,20 世紀後,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經濟實力的支撐和西方居家形态諸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國家養老對策的共同之處是依賴 " 社會養老 " 功能:
在社會保障體制中,老年人被賦予了獨立生活的經濟能力;
在福利設施、服務體系以及居住環境等方面,針對老年人的生理情況,采用不同層次、不同類别的設計。
亞洲國家中,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也逐步進入了老年型國家之列。因為有較雄厚的經濟實力,這些國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會福利養老的特點,充分賦予老年人優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傳統東方家庭觀念的延續,它們還致力于開發家庭養老的功能:如新加坡提倡和鼓勵 " 多代同居 ",例如 " 兩代居 " 集合住宅和 " 多代同堂組屋 " 等。
跟随其後,我國的 "60 後 " 将開啓自主獨立養老模式并與西方接軌。2023 年 8 月 16 日,大家保險集團與尼爾森 IQ 聯合發布《2023 年中國養老服務供需洞察白皮書》,基于大量調研數據,勾勒出新生代老人心目中理想養老圖譜:
老年人可以和子女頻繁互動但保持生活相對獨立,作為子女的中年人可以把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管理等事項交給更專業的服務供給方。在這樣的理想狀态中,兒女主要提供情感價值,老年人群在得到子女更高質量陪伴的同時,通過社會和商業機構享有專業的照護,享受身體健康、心情愉悦的美滿晚年生活。
智能科技:造就 "60 後 " 養老最強外援
盡管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到 "60 後 " 老去之後将面臨終結,但以 AI 革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奔湧而來。
2023 年已經被譽為 AI 元年,在此之後,将是被稱為 AGI(通用人工智能)和 ASI(超級人工智能)的誕生。AGI 的誕生年份已經從以前預測的 2029 年提前到 2025 年,ASI 的誕生年份也将從以前預測的 2049 年提前到 2035 年,甚至更早!
與之相配的,是各類機器人、機器狗,AI 無人設備的誕生。特斯拉電動汽車已經演化成行駛機器人,而以機器人、機器狗等為代表的 AI 居家服務設備,已經被預測将全面進入未來人類生活。
在未來,做家務,帶孩子,伺候老人都将交給專門的機器或全能型的機器人,而更為極端的設想已經出現——機器人妻子 / 丈夫将成為一種選擇。
2024 年 3 月 18 日,NVIDIA 發布了一個名為 Project GR00T 的通用多模态生成 AI 模型,專門用于訓練人形機器人。在這一事件之前,特斯拉在 2023 年 12 月 12 日揭示了 Optimus Gen 2 人形機器人,強調了機器人技術在重塑我們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的深遠影響。
馬斯克通過特斯拉公司和人形機器人項目 Optimus(擎天柱),在人形機器人研發領網域展現了前瞻性思維和雄心壯志。特斯拉的 Optimus 人形機器人,旨在打造一款能夠執行各種任務,幫助人類完成工作和生活的通用型機器人。Optimus 的定價願景在 2 萬至 3 萬美元之間,預示着其面向高端市場。特斯拉計劃在 2025 年将幾千台人形機器人投入工作,并于 2026 年正式開啓商業化量產。
雖然機器人長期以來主導應用是工業場景,但它們在家庭中的存在卻是一個必然的選擇。盡管家庭環境的復雜性超過工業環境,但創造出能夠無縫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機器人,将是可以很快實現的未來。
人工智能的重大進展正在将這一時間表不斷前提,這種 AI 和機器人技術的結合正在引領一個智能家用機器人新時代的到來。
可以預期,在 5~10 年之後,進入家庭的 AI 機器和機器人,将進入成熟期,成為 "60 後 " 養老的最強外援。這次 "60 後 " 又将成為使用養老機器人的第一代人,"60 後 " 有足夠的時間等着他們進入家庭!
未來可期:"60 後 " 掌握着未來養老的樞紐
1. 未來養老的樞紐
"60 後 " 這一代人進入工作期剛好趕上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1978 年改革開放時,1962 年出生人口剛好達到 16 歲的勞動年齡。與上一代人不同,這一代人的整個工作期都是處于收入水平快速增長時期,這使得他們比上一代人有更高的終身收入水平。
得益于改革開放以來 40 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2020 年的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是 1978 年的 20 餘倍。特别是在個人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房產上,這一代人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既趕上了福利分房時代,享受了部門福利分房,也在具備經濟實力的時候遇上了商品房時代的開啓,較早購買商品住房,以較低成本實現了資產積累。
2022 年,《中國 · 經濟周刊》記者統計發現,上世紀 60 年代出生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共有 2625 人,在董事長總數量中占比 54%;已經超過 60 歲的董事長有 774 人,占比 16%。1960 年後出生的總經理共有 4564 人,在總經理中占比 95%;已經超過 60 歲的總經理有 461 人,占比 10%。
毫無疑問,這個群體是我國企業界的頂級精英,雖然年屆花甲,但可以預期的是,在未來 10 年,他們仍将是我國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掌舵者。其象征意義可以説是 "60 後 " 掌握着未來養老的樞紐——個人财富。
中國養老服務市場一直存在如何将潛在需求轉變為真實需求的難題,制約因素之一就是老年人口的支付能力相對較弱。"60 後 " 進入老年行列,将會徹底改變這種現象,使具備支付能力的老年人口規模迅速擴大,從而使養老服務業發展具備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2. 活到一百歲?
當下,我們的社會正在以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漸漸老去。然而随着醫療、教育、技術等進步,人類人均壽命逐年增加,預計 21 世紀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 100 歲。
而未來,"60 後 " 的平均壽命到 80 歲是可以實現的,大部分到 90 歲是可以預期的,而其中少部分人活到 100 歲将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未來,"60 後 " 開啓自主獨立養老模式與西方接軌之後," 把錢留給自己花 " 也将成為趨勢。至少 "60 後 " 不會把大部分财富留給子女,而是會用來追求長生!
" 富人變老 " 将是未來醫療和養老產業的最大紅利。百歲人生疊加新時代,将帶來對傳統養老觀念的一系列重構。
根據達裏奧 · 阿莫代伊—— Anthropic 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定義和預測:未來的 21 世紀被譽為 " 壓縮世紀 ",未來 5~10 年,将取得原來 100 年才能達成的科技進步。
利用 AI 和其他前沿技術,人類可以更快地解決現有問題,推動各個領網域的快速發展。他認為 AI 将在未來十年内深刻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生物學與健康、神經科學、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多個領網域實現革命性進展。
超級人工智能達成之後,對人類重大的影響就是:幾乎所有自然傳染病都能得到可靠的預防和治療,大多數癌症将被消除,人類的壽命可能會翻倍達到 150 歲。
人類将實現 " 生物自由 ":AI 可以讓人們對體重、外貌、生育等生物過程擁有更多控制權,人類将開啓 " 長生模式 "。
而長生模式的基礎,最直截了當就是财富等于壽命,壽命不取決于先天禀賦,而是取決于你口袋有多少銀子再造你的身體,甚至達成 " 數字永生 "。
遠方:老了的 "60 後 " 将奔赴何方呢?
這是一個好的問題,未來的遠方不是詩的遠方,而是一個養老體系發生巨大變革的遠方。
這種變革将不會僅僅限于東方,還會在西方發動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且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東西方同時進入一個養老的新時代:以前的西方養老模式真的會被認為是田園牧歌式的養老,而将誕生在 "60 後 " 手裏的東方養老模式,将真的會颠覆田園牧歌式的傳統養老,進入科技智能養老的時代。
當不久的未來,一個 "60 後 " 的新老人,帶着機器狗徜徉在環境優美的社區裏,給在家的機器人下達聚會的菜單,讓機器人在家裏忙活時,這種場景是應該讓人高興還是感傷呢?
其中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在哪兒呢?他們在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