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今年,投資人跑深圳,歡迎閲讀。
盛況歷歷在目。
過去兩天,第十七屆中國基金合夥人峰會在深圳南山區拉開帷幕。會上,深圳大舉招攬投資機構—— "20+8" 產業集群第二批基金設立計劃正式發布,包括高端裝備、新材料、數字創意裝備、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細胞與基因等基金,基金目标規模共計 85 億元。
而在籤約現場,藍馳創投、梅花創投、峰瑞資本、英諾天使基金、險峰、銀杏谷資本、安芙蘭資本、真格基金、君聯資本、華控基金、華蓋資本、博遠資本、盈峰投資、力合資本等與南山區達成合作,隊伍壯觀。
" 這是一座很有危機感的城市。" 過去四十年,深圳締造了一段高科技傳奇歷史,但產業更迭瞬息萬變,國内北京、上海、廣州、蘇州,乃至合肥等主要城市,無一例外都在進行浩浩蕩蕩的產業更新。悄然間," 逆天改命 " 的機會擺在了所有城市面前。
深圳招 VC/PE:
出資最高 70%,讓利最高 100%
具體來看,深圳此次主要圍繞 5 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 2 個未來產業,以市場化方式配置 5 只專項基金,基金目标規模共計 85 億元,主要包括——
一是新材料基金,基金目标規模 30 億元,重點投向電子信息材料、前沿新材料領網域,兼顧先進金屬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細分領網域;
二是高端裝備產業基金,目标規模 20 億元,圍繞工業母機、激光與增材、精密儀器三個產業集群進行投資。
三是數字創意裝備產業基金,目标規模 10 億元,聚焦數字創意技術和設備、數字文化裝備等領網域投資。
四是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產業基金,目标規模 10 億元,主要投向腦科學新儀器、新設備、新耗材,類腦傳感器、腦機接口等領網域。
五是細胞與基因產業基金,目标規模 15 億元,主要投向細胞與基因治療、新型病毒載體、新型疫苗研發、基因技術、生物育種等領網域。
發布現場,深圳宣布公開遴選基金管理人,面向全國 VC/PE 機構伸出了橄榄枝。
首先在出資比例上,深圳打通市區兩級引導基金通道、統籌出資比例最高可達 70%。如此高的出資比例在當下各地政府引導基金中較為少見,實打實地支持管理人募資工作,專心投好項目。
其次在激勵機制方面,管理費上浮比例最高 50%;引導基金超額收益讓利最高 100%;優質項目可申請對引導基金出資進行收購。在保證基金管理人收益的同時,優質項目的收購也在退出方面給了 GP 一條新的路徑。
此外,在服務及投後管理方面也提供了一系列聯動支持:财政部門、產業部門、基金管理人三方聯動,确保政策目标切實可行;市、區引導基金投研聯動,一次決策、兩級出資,加快基金設立;深圳市财政局構建全市城投後服務管理平台,一個口子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區,緊密對接管理人和被投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綜合投後賦能。
與此同時,深圳南山區與投資機構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進行,我們看到了不少熟悉投資機構的身影。
其中,首批籤約為早期機構,包括藍馳創投、梅花創投、峰瑞資本、英諾天使基金、險峰、銀杏谷資本、安芙蘭資本、真格基金。
第二批次是 VC 機構,涵蓋君聯資本、華控基金、華蓋資本、博遠資本、盈峰投資、力合資本。
随後,南山區上市公司產業孵化聯盟正式宣告啓動,以金融資源賦能驅動區網域科技創新與產業更新,打造一個南山區 " 政府、產業、資本 " 的產業孵化平台,助力南山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千億基金群誕生
這是深圳一次全力以赴的產業競賽。
時間回到 2022 年 6 月,深圳正式出台《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重要政策檔案,培育發展壯大 "20+8" 產業集群,即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 20 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 8 大未來產業。
其中,20 個產業集群為:網絡與通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軟體與信息服務、數字創意、現代時尚、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新能源、安全節能環保、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大健康以及海洋產業集群。
另外 8 大未來產業為: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
當時《意見》中明确指出,将充分發揮财政資金引導作用,優化存量資金結構,打通市、區兩級產業基金通道,強化產業專項資金與引導基金協同聯動。因此,按照 " 一個產業集群至少有一只基金配套支持 " 的理念,由深圳市引導基金公司負責運營,深圳 "20+8" 產業基金群應運而生。
歷史上,政府引導基金 1.0 時代留給外界的印象是 " 撒網式 " 投資,當然這是一個自然摸索過程,無可厚非。此後,總結了其中的得與失,以深圳為代表的政府引導基金率先進入 2.0 時代——由過去 " 撒胡椒面式 " 投資,變成聚焦于某一個產業、某一個細分領網域,以更為主動的方式發揮财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從以往較為單一的考察返投比例,轉變成更多維度地考察 GP 對產業發展的貢獻。
這樣的變化背後,既是對過往的優化,也是出于現實的考量——眼下資金的稀缺度越來越高,政府投資基金也在反思如何最有效地用好每一分錢。
随即,在 2022 年 12 月 21 日第 22 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第一批基金管理機構的公開遴選宣布啓動,四只子基金相繼披露:合成生物產業基金、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基金目标規模達 165 億元。
今年以來,從外地趕來的 VC/PE 機構絡繹不絕,大家不約而同地帶着同一個任務——聊聊募資。
時代鍾擺來到人民币基金
" 往深圳走 "
放眼國内超一線城市,深圳無疑最具有草根氣質。而對于創投行業來説,深圳更是一片充滿夢想與光榮的土地。過去 20 餘年,這裏見證了中國本土創投的奮鬥歷程。
1999 年,深圳市政府發起設立深創投,掀開中國本土創投的歷史帷幕。那些如今叱咤中國創投圈的大佬,都是從這座城市開始了打拼的人生。
早年間,上海、深圳兩大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彼時,南開大學碩士畢業的鄭偉鶴來到深圳,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深交所上市部。" 剛到深圳的時候,無論夏天有多熱,我都不願買空調,早上洗個澡就很爽了,上下班都盡量騎自行車。" 鄭偉鶴曾回憶。後來,在他的親自操刀下,同創偉業誕生。
35 歲那年,陳玮孤身一人南下深圳,加入深創投開始投資生涯。2006 年 8 月,世界杯期間,陳玮和幾位深創投兄弟在深圳華僑城谛諾山下、雁栖湖邊的一間酒吧喝酒看球,暢想未來的投資人生。一個月後,陳玮創立東方富海。
2000 年,達晨在深圳成立,兩年後肖冰加入。那是本土創投最艱難的時候,肖冰曾回憶,那時候沒人、沒錢、沒退出機制,最難的時候,發工資都成問題,投資團隊已經走得七零八落。在深圳,肖冰開始自己的投資生涯——他每天帶着助理,開着一輛二手車,在深圳科技園 " 掃街 " 找項目 ..... 這樣的奮鬥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正是這一群活躍在深圳的投資人,默默締造了中國本土創投過去 20 年波瀾壯闊的歲月。作為過來人,前海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首席執行合夥人、前海方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靳海濤曾在《中國創投簡史》一書中回憶:
" 一路走來,我經歷過創業投資洪荒時代的茫然和艱辛;我經歷過創投項目無法在資本市場退出時的焦灼和無奈;我經歷過股權分置改革之後迎來創業投資春天時的欣喜若狂;我經歷過政府引導基金遍布中華大地時的無比榮光;當然,我也經歷過眾人面對未來不确定性時的質疑、守望和一路相伴…… "
" 回望歷史,感覺每一次美元基金面臨挑戰的時候,我們都往深圳走。"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清科創業 CEO 倪正東由衷感慨,深圳是中國人民币基金的大本營,不管是深創投、同創偉業、東方富海還是前海母基金、達晨、基石資本、松禾資本等等,都是 20 多年來一群最具戰鬥力的人民币基金。
此時此刻,中國創投又走到歷史交匯的十字路口。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楊文靜 吳瓊,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7/518137.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