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不撕X不發瘋的青春劇,誰看?,歡迎閲讀。
又是一年高考結束。
又是一年畢業季。
更是各大校園劇扎堆上映的好時候。
而一聊到校園劇,可能各種套路模版又在大家腦中浮現了。
什麼三男二女的主角團陣容。
主 CP 不是高冷學霸遇上學渣,就是歡喜冤家。
巧了。
今天要講的這部劇,設定幾乎全中。
但問題是派爺沒有抱着期待點開了一集之後。
怎麼就停不下來了?
它好像直接敲開了觀眾大腦裏的多巴胺開關。
低成本,小網劇。
卻赢得一眾自來水好評,從這個畢業季脱穎而出。
連帶着我們偷偷上揚的嘴角也下不來了——
這劇最神奇的地方在哪?
就是一開頭便把大結局搬了上來。
一段老式 DV 記錄的畫面,濃縮的是五個人的青春。
随後接上婚禮的場面,為青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
耿直,導演确實誠意十足。
沒有彎彎繞繞的套路,直接劇透 HE 結局。
簡直是拍胸脯式保證:放心磕,大膽磕。
更難得的是,導演真的用細膩的鏡頭。
捕捉到了只存在于那個年紀的懵懂與美好。
"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 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
故事的開始就像歌詞裏唱的一樣。
一個雨天,在小賣部裏。
蘇在在(張淼怡飾)偶遇了張陸讓(周翊然飾)。
這個淋雨不打傘的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第二天開學報道,姜佳(姜之南飾)告訴蘇在在。
學校裏有兩個風雲人物,一位是張陸讓,一位叫顧然(邊天揚飾)。
而昨天碰到的那個人,正是其中的一位。
只不過一番陰差陽錯,她把他錯認成了顧然。
認錯名字還算好,要命的是這個蘇在在還是個直球女孩。
開學後先進行的是軍訓。
她不但日常找機會靠近張陸讓,還一口一個 " 然然 " 地叫别人。
結果到了軍訓拉歌的環節。
咱自信姐蘇在在直接點名要和顧然一起唱。
随後 aka 真 · 顧然站了起來。
她傻眼了。
而這就很好磕了,為什麼?
因為從頭到尾張陸讓都沒有戳破這個誤會。
只是在最後蘇在在想解釋的時候説了一句:笨蛋。
哦呦,這拉扯,甜死了!
晚上教官查寝,顧然偷玩遊戲機。
情急之下只好塞給好兄弟張陸讓,争取時間。
一臉懵的張陸讓躲到了樓梯間,誰想蘇在在也藏在這裏打電話。
你瞧,這暧昧的氛圍感不就來了?
局促的空間,兩個不能發聲的人。
躁動的只有肢體,以及為了不被教官發現而不知何時湊在一起的肩膀。
就像兩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拉近。
而當反應過來之時。
一個耿直點破,一個撓頭嘴硬。
但都掩飾不了那實實在在的、流轉在兩人之間的微妙。
一些情緒正在萌芽。
而「不説破」,正是這個年紀的愛情獨有的美好。
當然光講劇情,肯定不能完全體會到這部劇的上頭之處。
其實派爺一開始也是因為海報而產生興趣的。
高曝光的復古膠片感,其實也正是這部作品的質感。
導演貓的樹非常聰明。
他在海報上寫了一句話:
" 是和你們一起的,那個被加了很多濾鏡的夏天。"
其實這一語道出了校園劇的本質。
濾鏡在這裏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直觀的、表意的 " 濾鏡 "。
是劇中那些用 DV 記錄下來的畫面。
這是一個十分有「網感」的設計,對于質感的提升也非常有效。
它能突出畫面的一種 " 記錄感 ",從而加強真實性。
換句話説就是,這些片段的加入能輕而易舉的把觀眾拉入那個情景之中。
撬動大家的那些回憶。
第二層含義,便是在説大家對于自己青春的那些記憶。
往往是蒙了一層濾鏡的。
青春當然不是處處美好。
因為它還是「遺憾」的代名詞。
所以當一些文藝作品與青春聯系起來時,後面跟着的往往是「疼痛」二字。
可貓的樹并不這樣想。
他想呈現的,就是一個單純的,加了濾鏡的青春故事。
而這也是這部劇可貴的地方:
雖然是加了濾鏡,但它并沒有失真。
男女主的人設乍看之下依舊是學霸學渣老一套?
其實不然。
張陸讓成績雖好,但偏科嚴重。
更重要但是家裏有一個更優秀的弟弟。
父母向着弟弟,甚至連補課老師都會對張陸讓冷嘲熱諷。
這是他那所謂 " 高冷 " 的性格的原因,因排擠而形成的自我保護。
而蘇在在也不是真 · 學渣。
相反,她擁有名列前茅的英文成績。
于是兩人在學科上的互補,也成為了讓關系更近一步的契機。
它沒有塑造一個出生窮苦的傻白甜女主。
也沒有搬出一位無懈可擊的霸總型男主。
而是兩個看似有點距離,卻又落地的男生女生。
再加上被許多人誇的選角。
是不算厚實卻已然能容下一人依靠的肩膀。
是認定了目标就會一追到底的韌勁。
他們的演技雖然算不上格外出彩。
但卻依舊靠着本能抓住了少男少女愛情中的那些小心思。
不小心露出來的笑意,和馬上收攏的冷臉。
正是心融化的預兆。
好磕的一定不是單相思,而是雙向救贖。
他的出現成為了她生活中的一絲甜。
她的出現,引領着他走出原生家庭的陰霾。
于是他們互相成為對方生命中的奇迹,演繹出愛情最純粹的樣子。
説到底大家愛看青春校園故事。
是因為這或多或少都曾是自己經歷過的回憶。
或遺憾、或美滿。
那都是你的曾經。
而影視,是一個造夢的過程。
若甜,則你看完将得到兩倍。
若苦,則可以稍稍得以慰藉。
導演貓的樹曾説:
" 我只希望大家看這部劇的時候,能夠心情愉悦。"
" 沒事幹的時候能夠在看第二遍,是你這個夏天不一樣的記憶就可以了。"
這不算什麼非常大的野心。
但很真誠。
真誠二字難能可貴,如今的熱度與口碑正是嘉獎。
他做對的事情,就是「純粹」。
這部劇裏沒有公式化的撕逼。
沒有令人大跌眼鏡的出軌和堕胎。
沒有所謂的青春疼痛。
它歸根結底只是一個甜餅合集。
他做的事就是把它拍得夠甜、甜到位、甜到心坎。
這就是全部了。
我們觀眾想磕糖時,期望的不就是這樣的劇嗎?
而不是一堆塞滿了各色抓馬情節的錯位劇。
我們想看的可能是愛情、友情和親情。
是被誣陷後朋友們一起熬夜默默幫忙翻找證據,還你清白的努力。
是看你懊惱悔恨後偷偷藏不住上揚的嘴角和梨渦。
是從脱下校服再到穿上校服的陪伴、回憶與美好。
誠然,這是被加了濾鏡的夏天。
但它或許可以填補一些人心中的空位。
青春本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樣子。
它由許許多多的細枝末節堆砌而成。
那些小事,那些細節,卻是那個年紀的我們的整個世界。
《當我飛奔向你》或許抓到了這一絲氣息。
就是那個年紀的無畏、單純。
那是最适合做夢的年紀。
那是我們的想象中,最好的時候。
我們常説人生苦短。
但填滿它,可能只需要一絲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