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陳思誠拍不出的真相,和她爆不了的消失,歡迎閲讀。
好久不見啊。
可能有心的人已經發現了,肉叔已經有陣子沒更新。
這裏得跟大家道個歉,不告而别地消失了快一個月。也希望大家諒解,家裏有點事,編輯部也有點小變動,可能最近這段時間,做不到之前的日更。
但我跟大家保證,我還在寫,還會寫。
最近陳思誠的新片不知道胖友們看了沒,《消失的她》,很猛。目前已經 32 億,成功攀到 2023 影視票房第三。
最讓肉叔驚喜的,是文詠珊和杜江。尤其杜江,濃眉大眼慣了,脱下警服軍裝,一身黑衣如行屍走肉一般進入手術室,頭歪陰笑,很震撼,正顏斜用,可以的。
《消失的她》用懸疑的外殼,試圖揭開以婚姻為名的情感騙局。
表是做到位了,但裏,卻差點意思。
很難讓人不聯想到 9 年前,那部連名字都有點像的電影。(雖然兩部電影沒有任何關系)
《消失的愛人》。
一出後勁更大,甚至更懸疑的婚姻恐怖片。
新文還在寫,有請老哥毒 Sir
2014 年上映,豆瓣 93 萬人打出 8.7 的高分。
當我們把兩部電影放在一起來看,會發現,這其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更多的,卻是泾渭分明的表達。
它的復雜性,恐怕,不是一句 " 渣男 " 就可以解釋。
它告訴我們,現代社會最大的賭局不是别的,正是婚姻。
01
消失的愛情
《消失的她》説了這麼個故事:
苦逼的打工仔遇到了富家小姐,于是苦心經營,終于 " 嫁 " 入豪門。
他對她有感情嗎?
也許有,但更多的,恐怕是利益。
這也是很多觀眾看完電影,對這個渣男憤憤不平的原因:他動機本就不純。
所謂愛情,不過假象。
但《消失的愛人》呢?
結婚前的艾米(裴淳華 飾)什麼樣?
她出生在紐約,畢業于哈佛。
是父母筆下的 " 神奇艾米 "," 别人家孩子 " 的原型。
結婚前的尼克(本 · 阿弗萊克 飾)又什麼樣?
性感、温柔、風趣。
無論什麼梗他都能輕松接住,用現在的話説 " 有很高的情緒價值 "。
随便説兩句土味情話,都能把姑娘逗得哈哈大笑。
天造地設的一對。
在某個晚上,這對暧昧的男女經過一家面包工廠。
昏黃的路燈下——
糖粉漫天飛舞,在空氣裏閃爍微光,恰似雪花般落在艾米唇上。
尼克走上前:
你從頭甜到了腳 ……
我又怎麼能忍住不吻你呢
嘶,好甜。
這場面如此熟悉,就像每一段男女關系,似乎都有最妙不可言的開局。
像是雪糕的奶油尖,或是西瓜的瓤心——永遠是感情裏最鮮美的那口。
他們做着伴侶間最親密的事。
説着絕不欺騙,彼此相信的承諾。
普通人過不了幾年就老夫老妻。
而他們的紀念日,是在公共圖書館野戰。
電影中。
一支叫 "Sugar Storm" 的純音樂響起,直譯過來,暗指那場 " 糖霜風暴 "。
這是個隐喻。
好家夥,還有比這更童話的愛情故事嗎?
但。
就和《消失的她》一樣。
" 浪漫 " 的背後,藏着被忽視的現實。
尼克也是個鳳凰男。
艾米家不算财閥,但也小有名氣。于是尼克的幾乎所有開支,都依賴艾米。
甚至婚後。
艾米租房買車,負責生活支出,還掏錢給老公妹妹開酒吧。
是的。
當鳳凰男有錢了之後,你知道會發生什麼。
何非是去賭。
而尼克呢?
那天。
艾米在下雪的冬夜去丈夫的酒吧接他,準備給他個驚喜。
結果在昏黃的路燈下,她撞見丈夫和一個年輕女孩接吻。
電影第二次響起了那首 " 糖霜風暴 "。
這次是背叛。
尼克不僅用熟悉的手勢,拂去了對方嘴唇上的雪花。
真正撕裂艾米的。
是她在丈夫的臉上看到了那種熟悉卻久違的,愛情帶來的神采。
原來極致的甜蜜,對應的,是極致的殘忍。
渣男必須死?
值得留意的是。
這一整段 " 前史 " 的叙述,其實都是來自于艾米的日記,而在這本日記中,她隐藏了真正的自己。
是的。
和李木子不同。
艾米對尼克,也不是表面上看到的 " 一見鍾情 "。
還記得一開始交代的 " 神奇艾米 " 嗎?
真相是,現實中的艾米并不像書裏那樣完美。
那個優秀的艾米不過是父母剽竊了她的童年," 創作 " 了一個教科書式的美國甜心,展示給大眾而已。
對父母而言," 艾米 " 是自己的作品。
那麼。
對繼承了控制基因的艾米而言:婚姻,就是她的作品。
她把自己 " 變成 " 那個男人心目中理想情人的樣子。
只是為了擁有一段她心目中 " 理想 " 的婚姻。
所以你看。
在有些婚姻中,愛情不過是一件虛幻的裝飾品。
02
消失的婚姻
如果説《消失的她》講述的 " 婚姻恐懼 ",是皮囊下我們對人性貪婪的未知。
那麼《消失的愛人》顯然沒這麼簡單。
在它看來——
婚姻的終極命題,是一段親密關系能達成所有變體的總和。
就像剛結婚時,艾米和尼克也曾向對方許諾。
别人家的鬧劇看看就好,咱倆可絕不能變成那樣。
男的背叛女的,不管不顧;
女的折騰男的,要死要活。
妻子把丈夫變成馬戲團的猴子
訓着管着還得帶出去給人看
丈夫眼中妻子就跟公路巡警似的
怕着躲着還得時刻算計着
這比喻戳中了多少夫妻的肺管子
但婚姻就是有這個魔力——
你和愛人共度餘生的過程,往往也是見證 ta 面目全非的過程。
尼克是出軌。
那艾米呢?
曾經的山盟海誓變成了抽向自己的耳光,留在手裏的只有賬單、貸款和越來越高的債務。
于是她 " 消失 " 了。
電影最大的反轉就在于此。
當你以為同樣都以 " 消失 " 為名,這類講述人性陰暗的電影必定都會有一個女性作為傳統被害者的底色——
比如火爆全網的 " 海底星空 "。
但有趣的是。
《消失的愛人》不但并非如此,反倒戲谑了這一幕。
她利用了丈夫的弱點(渣、讨好型人格),以及虛構的身份(孕婦),制造出了一場 " 完美 " 的謀殺案。
在艾米看來。
大眾 " 喜歡 " 看女人被折磨,尤其是無辜又善良的女人。
當她們被傳統叙事中的壞男人抛棄或殺害時。
幾乎公眾輿論會瞬間向弱勢那方傾倒——非常好糊弄,非常好利用。
如果她懷孕了,那效果更好。
畢竟哪個國家的人不喜歡孕婦呢?
尼克即将锒铛入獄,艾米在外逍遙快活。
到此結束了?
不。
在 " 消失的她 " 消失之後,故事更進一步地追問:如果她回來了,該怎麼辦?
當她在電視上看到他道歉。
心裏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快感正油然而生。
艾米,是個控制狂。
在與尼克一灘爛泥的婚姻裏,她真的是喜歡這個人嗎?
沒這麼簡單。
她只是喜歡掌控一切的樣子。
因此,二人婚後那種為了彼此的 " 裝模做樣 ",那種尼克拼盡全力來讨好自己的嘴臉,才會使得艾米回味不已。
她赢了。
于是。
在離家出走一個多月後,艾米自行回到了家中。
洗脱了尼克的嫌疑。
到此。
她離不開自己的 " 作品 ",他離不開自己的 " 清白 "。
兩個擁有最甜蜜過往的人,默認了幾十年都要繼續這樣偽裝下去。
電影最後。
那首 " 糖霜風暴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響起。
這次,是説婚姻。
回過頭來再看。
這只是個謀殺或者陰謀的故事嗎?
説到底。
這樣的狀态,何嘗又不是千千萬萬對夫妻真實的寫照?
真正的婚姻不僅是肉體的隕耗,也是靈魂的變質、販賣與妥協。
相比前者為人所稱道的可怖,後者反而因為太過普遍而具有隐蔽性。
當一切的合拍都淪為熟稔而不做聲的理所當然;當相偕到老,變成了受制于世俗的習慣和妥協;當所有的美好,都只能存活于回憶之中,慢慢腐爛下去。
我們才終于看清,原來愛情不過是婚姻的遮羞布,這最後的博弈與控制,還是屬于生物本能的侵略與寄生。
相比一刀封喉的血案。
軟刀子割肉般的婚姻,才讓人膽寒。
你這個該死的婊子
是 我是愛過你
可後來咱倆只剩互相怨恨
互相試圖控制對方
和給對方造成痛苦了 ……
03
消失的她
我們對婚姻的恐懼到底來自哪裏?
早在五十年前,伯格曼的《婚姻生活》一播,其中描述婚姻的寫實細節,直接掀起了丹麥和瑞典的離婚大潮。
豆瓣高贊短評寫道:
" 永遠不要和所愛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因為完美的婚姻充斥着虛偽和欺騙,它和愛情相抵觸 "。
在這個羅曼蒂克消亡的時代,婚姻越來越逐漸褪去它不可撼動的魔力。
曾經,我們覺得婚姻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課,是一條主流的必經路。
就像艾米在日記中寫道:
大家都知道婚姻艱苦,但大家都在某種奇特的慣性下趨之若鹜。
因為整個社會就像電影裏的那座小鎮,整個輿論環境就像一座大型圍城。
外面的人不懂,總是想進去;裏面的人煎熬,出又出不來。
就像電影最後。
面臨采訪的閃光燈,尼克咬着牙關訴説着妻子懷孕的期待話語,艾米則扮演一個人人稱羨的完美嬌妻(我稱其為更新版的 " 神奇艾米 ")。
主持人激動地迎上前去,連男人那瞬間黯淡下來的臉色都沒看見。
人們真的了解這段婚姻的真相嗎?
并不。
但當局者遊離在外,心不在焉的時候,圍觀群眾卻能自動腦補他們的甜蜜幸福,并對這樣的故事躍躍欲試,勁頭十足。
那群為艾米回家歡呼鼓掌的媒體,不正像對婚姻一無所知卻盲從的人們?
對比《消失的她》幕後,朱一龍這樣解釋何非——
殺妻看似恐怖,但其實最後他的内心動機原原本本就涼薄,與愛情無關,更與婚姻無關。
至于對 B 超照片的落淚,也不過是賭徒在面對更大的籌碼時,後悔沒提早抓住的悔恨罷了。
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極惡的人對極善的人的利用與殺戮。
" 男性 " 與 " 女性 " 不過是更貼臉的頭套,婚姻不過是更趁手的工具。
而《消失的愛人》揭露的悲劇根源,則更加普世,更加庸常。
真實的像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對夫妻。
比如在傳統的婚戀關系下,女性總是包裝自己,下意識去迎合取悦男性。
但同時她們又期待一個同樣 " 包裝過 " 的男性來配合自己。
就像所謂的 "cool girl" 和 "cool guy"。
放到今天。
與我們所熟知的 " 奶狗 "、" 姐系 "、" 純欲 "、" 氛圍感 " 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别?
但結果呢?
就像很多人疑惑為什麼《消失的愛人》原名叫做 "Gone girl"。
片中,艾米已經給出了解答:
因為婚姻,曾經那個男人眼中的 "cool girl" 已經被瑣碎的現實蠶食殆盡。
在我看來,這才是真真正正的," 消失的她 "。
説到這裏。
問題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所謂的 " 婚姻恐懼 "。
不是對現實中夫妻的排斥,不是對戀愛腦的蔑視,更不是對傳統概念下婚姻這個概念的否定。
我們只不過慎之又慎。
因為對男性也好,女性也好,婚姻已經成為了我們新時代的附加題而非必答題。
因為人生不是電影,不會為了反轉而給你一個刻意的 happy ending。
所以。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不管是已婚還是未婚。
與其妖魔化婚姻,與其在性别上義憤填膺,提高自己對動辄會抹殺個性、空耗生命的任何龐大叙事的警惕,才應該是更大的課題。
在别做消失的 ta 之前。
最最重要的。
永遠是别做消失的,你自己。
今日打工人:穿 Prada 的南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