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來這檔節目虧大了?,歡迎閲讀。
看自己好朋友的吻戲是一種什麼體驗?
手緊緊攥拳,
平板越拉越遠,
一邊尖叫一邊生怕錯過,
看完後還感慨一句 " 出汗了 ",
在采訪時突然被邀請觀看沈月吻戲片段的王敬軒,用自己無措的肢體語言精準的演繹出了 " 摳出一座城堡 " 的爆笑效果,
" 野豬一家 " 的友情果然名不虛傳。
2021 年,沈月與王敬軒、吳宇恒、周彥辰因拍戲結緣,在沈月的 vlog 裏,幾人因能吃不挑食、笑起來還像豬叫而得名 " 野豬一家 "。
沈月的 vlog 也被許多網友稱為 " 内娛 vlog 天花板 ",
随着 vlog 中王敬軒 " 因為太能吃去挂精神科 " 等熱梗出圈,
讓四人出團綜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在網友的千呼萬喚中,四人的團綜近日正式上線,三期過後,直接被網友稱為 " 暑期寶藏 "。
這團綜究竟有什麼魔力?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快樂的大人》
《快樂的大人》,又名 " 我和我的怨種朋友們 "。
為什麼?
玩遊戲時,四人本憑借默契與了解胸有成竹,
結果王敬軒一句 " 我的五個優點 ",
直接讓全場陷入詭異的沉默,
改成説缺點後,
幾人畫風一轉,立刻開啓滔滔不絕模式。
誰看了不説一聲在演我跟我的朋友!
不僅常駐嘉賓如此,飛行嘉賓同樣逃不掉怨種的宿命。
節目從名稱到策劃甚至飛行嘉賓邀請都由四人全權負責,
凄慘程度簡直内娛無代餐。
面對經費不足的現狀," 野豬一家 " 另辟蹊徑,選擇了同樣在其他綜藝中看不到的騷操作——
薅飛行嘉賓羊毛。
錘娜麗莎,
出門買菜自己付款請吃榴蓮,
走的時候還要幫忙帶走垃圾。
範世錡,
來了沒多久就喜提開車任務、
經費超支要幫忙協調退款,
還要請窮得叮當響的幾人吃烤腸。
付思超和田鴻傑,
提着水果上門,
剛吃完飯就要免費幫忙制作主題曲,
還被告知 " 做出來也沒版權 "。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飛行嘉賓的沉默,一次比一次震耳欲聾。
因為嘉賓都是朋友,節目少了許多初見的尴尬與寒暄橋段,自然與熟稔的相處模式讓觀眾放松的同時,也碰撞出了令人捧腹的綜藝效果。
第一期四人圍坐看電視,沈月質疑節目 " 為什麼在搞戀綜 ",
王敬軒立馬接話説這是綜藝的常态,
随後面色一變,笑着勇猛發言:
" 你不是最清楚嗎?"
直接内涵沈月在綜藝上被迫炒 CP 的過往,氣得沈月上去就是兩拳,
還教育他不要 " 内涵其他節目 ",成為了節目的第一個出圈名場面。
吳桐:不如報我身份證。
為沈月準備的驚喜 cosplay 環節中,
王敬軒 cos 沈月的寵物貓芝麻,
卻被沈月嫌棄沒有 cos 到精髓,随即二人默契的往地上一趴,
表演出了芝麻的招牌動作,
炸裂的姿勢很難讓人信服躺在地上的是娛樂圈明星而不是病患 ......
當範世錡因為外套與車撞色被嘲笑,
憤怒開車離去時,
沈月跟在車後下意識大喊 " 燕子 ",
玩梗熟練度也令人驚嘆。
去海邊趕海,因為擔心換下的鞋子遺失,
範世錡認真将所有鞋子系在一起,自認為萬無一失地前去趕海。
四人用着最貴的工具努力一下午,基本無所獲準備離開時,
卻發現鞋子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範世錡與王敬軒站在礁石上無助的四處找尋,
沈月和吳宇恒卻慢悠悠從遠方走來,問他們是不是在 " 擺造型 "。
作為唯一靠譜的嘉賓,範世錡指揮大家四處找鞋,
一扭頭,沈月依舊沉迷在抽沙趕海中,
就在範世錡斥責沈月拿着工具 " 邊抽邊找鞋 " 時,
再一扭頭,王敬軒蹦跳着從遠方跑來,
大喊 " 我找到一塊紫色的石頭 ",
直接讓範世錡破防怒吼 " 讓你找鞋!!!"
綜藝效果直接拉滿了。
幼兒園園長般的艱難處境,讓範世錡慘到令人心疼的同時也讓觀眾止不住爆笑。
除了搞笑橋段,《快樂的大人》被網友稱為 " 年輕人版《向往的生活》" 的原因,還在于它的走心與治愈。
第一期采訪,在被問到最感動的事時,
吳宇恒還未回答,就大笑着開始擦淚,
想來想去,只説了一句 " 很感謝你們走進我 ",
沒有過多的描述,卻讓人感受到友情于他的治愈。
沈月回答時,也同樣未言先哽咽,其他人一邊調侃 " 少來 ",
一邊在沈月淚眼朦胧的描述中,默默淚流滿面。
王敬軒在被問到對沈月的不滿時,認為不自信是沈月應該克服的,
而當沈月反駁自己普通,
王敬軒立刻給予了最真誠的鼓勵。
催淚卻并不煽情,而是将四人之間互相依靠、互相取暖的相處狀态展現,成為節目治愈效果的關鍵。
一行人送沈月前去上課,
抵達目的地後幾人突然戲瘾發作,上演了一出 " 公主閃亮登場 ",
面對沈月 " 整理裙擺 " 的要求也立刻配合,
看似發瘋的搞笑行為卻因幾人的同頻讓人體會到友情的美好。
客廳唱 k 環節,付思超點名吳宇恒一起合作《爸爸去哪兒》主題曲,
在吳宇恒唱到 " 老爸老爸 " 時故意使壞,
樂得所有人前仰後合。
沒有什麼競技任務也沒有人物矛盾,但朋友之間的奇妙反應卻讓節目變得輕松有趣," 最好的朋友就在身邊 " 這一生活狀态,更是令觀眾心馳神往。
在經歷了前幾年各種真人秀節目的井噴,靠流量明星和抓馬橋段博取關注的風潮後,
國產綜藝在近年來開始回歸對内容的重視,如何打造更為自然有趣的節目成為探索的主線。
從到《毛雪汪》到《快樂再出發》再到《快樂的大人》,熟人局的慢綜藝逐漸獲得追捧,
其破圈的關鍵,在于真誠。
嘉賓都是好友,所以相處起來 " 百無禁忌 ",
李雪琴可以向楊幂讨教戀愛經驗,
王栎鑫的離婚可以成為熱梗,
沈月可以與王敬軒相互指責,
哪怕成本卷不過,但效果依舊讓人動容。
這種 " 内娛活人 " 之間互動的真實,是靠炒作獲得關注與話題的節目拍馬不及的 。
在許多人抱怨失去快樂能力的時代,也許這種簡單純粹,更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