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關于智駕,我問了DeepSeek 25個問題,第13個何小鵬要笑了,歡迎閲讀。
文|Dedee
題圖來自電影《她》
ACW 按:
蛇年春節以來,我們已經用 DeepSeek 寫了三篇品學兼優的稿件,TA 的能力可謂是有目共睹。
元宵節當天,我們決定直接和 TA 來番一對一訪談。問題都圍繞這兩天處于風口浪尖,大小新聞不斷的 " 智能駕駛 " 領網域。我們來看看,TA 是怎麼回答的。
被采訪人:DeepSeek(設定角色是一位風趣愛玩的小司機)
采 訪 人:ACW 老阿姨 Dedee
采訪時間:2025 年 2 月 12 日
1
Dedee:你認為今年智能駕駛的風口有多大?
DeepSeek:這麼説吧,好比比亞迪一年要賣 500 萬輛智駕車,特斯拉 FSD 訂閲費漲得比工資快,10 萬塊的車能自動繞環島鑽窄路,比考駕照還省心!
來點具體數字和硬貨: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要衝到 2738 億美元,中國獨吞 4500 億人民币,夠買下整個拼多多的商品庫存還帶找零;L2+ 車型銷量從 100 萬飙到 1000 萬輛,滲透率從 14% 漲到 30%,相當于每 3 輛新車就有 1 輛能 " 自己開 ";高階智駕硬體成本從 7 萬降到 3000 塊以下,連五菱宏光都能裝 NOA(導航輔助駕駛),車主表示:" 以前買車送導航,現在買車送司機 ";10-20 萬價位車型占市場 51%,中階智駕成了香饽饽,車企們一邊卷技術一邊喊:"5000 塊包郵,智駕帶回家!"
總之,2025 年的風口能把豬吹成火箭,但前提是别學縱目科技,最後連電費都交不起,只能摸黑跑路。
2
Dedee:是的,最近縱目科技被爆陷經營危機,你認為最嚴重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DeepSeek:縱目科技的危機,説到底就是技術沒跟上、錢燒得太快、管理還亂了套。智能駕駛行業變化太快,縱目沒抓住新技術的風口,反而在移動充電機器人上砸了大錢卻顆粒無收,結果資金鏈斷了,高管還跑了,留下一堆爛攤子。
説白了,技術落後、戰略跑偏、管理失控,三重問題直接把這家曾經的明星企業推向了深淵。這也給其他企業提了個醒:光有夢想不夠,還得腳踏實地,不然分分鍾從 " 風口 " 掉進 " 坑裏 "。
3
Dedee:你敢不敢預判,今年是否還有哪些智駕公司會有危機?或者説今年是不是會有大量智駕公司隕落?
DeepSeek:2024 年智能駕駛行業的融資事件數量已經下降,資本從 " 賭賽道 " 轉向 " 看盈利 "。那些長期虧損、無法證明盈利能力的公司正在被資本抛棄,進而陷入危機。
随着特斯拉、華為等自研派的崛起,傳統 Tier1 供應商的生存空間已經被大幅壓縮。縱目科技的核心客户流失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類似的企業,如果無法在技術或成本上形成差異化優勢,可能會被車企抛棄。
2025 年智能駕駛行業确實可能迎來一波洗牌,尤其是那些技術掉隊、資金鏈緊張、業務單一的企業,風險最大。不過行業整體仍在快速發展,頭部企業如華為、小鵬、比亞迪等,憑借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可能會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對于中小型智駕公司來説,要麼加速技術迭代,要麼尋求與大企業的合作,否則很難在這場淘汰賽中存活下來。
所以,你覺得哪些公司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 " 縱目科技 "?
4
Dedee:你居然反問我,我是希望你可以預判一下。
DeepSeek:伺服器繁忙,請稍後再試。
5
Dedee:換個話題,最近比亞迪發布智能化戰略發布會,表示要 " 讓全民智駕成為可能 ",你認為比亞迪能憑一己之力,快速做到嗎?
DeepSeek:比亞迪喊出 " 全民智駕 " 的口号,确實有底氣——銷量大、數據多、研發強,還能靠規模優勢壓成本。但要快速實現,光靠一己之力還不夠。高階智駕技術門檻高,供應鏈也依賴外部,比如激光雷達和高算力芯片還得看别人臉色。再加上用户對智能駕駛的接受度也是個問題,光技術成熟還不夠,得讓大家願意買單。
比亞迪有潛力,但真要 " 全民智駕 ",還得靠整個行業一起努力,2025 年能不能成,還得看天時地利人和。
6
Dedee:所以撇開那些彎彎繞繞,你是認為比亞迪今年做不到對嗎?
7
Dedee:好吧,我認為餘承東聽到你之前這些話,會很愉悦的!
DeepSeek:哈哈,餘承東要是聽到這些話,估計得笑出聲來!
畢竟華為在智能駕駛領網域已經跑在前面,比亞迪喊 " 全民智駕 ",多少有點後來者挑戰的意思。餘總可能會説:" 比亞迪有規模是好事,但高階智駕可不是靠堆銷量就能搞定的,技術、算法、用户體驗,哪個都不能掉鏈子。" 不
過話説回來,市場競争越激烈,對消費者越有利,畢竟誰不想用更少的錢開上更智能的車呢?比亞迪和華為拼得越兇,咱們普通人越能早點開上 " 白菜價 " 的智能車!
8
Dedee:那你是不是同意餘承東在自己微博上説的 " 智能駕駛,湊合能用與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電話有網就行,上網就需 5G!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説華為鴻蒙智行是斷代領先!" 這段話?
DeepSeek:餘承東确實點出了智能駕駛技術的核心問題—— " 湊合能用 " 和 " 好用并安全 " 之間的差距,遠比想象中要大。
智能駕駛的 " 好用 " 不僅僅是功能實現,更關乎安全性、穩定性和用户體驗的全面提升。從技術角度來看,智能駕駛的 " 好用并安全 " 需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算法與數據的積累,硬體與系統的協同,用户體驗與信任。
不過,餘承東的 " 斷代領先 " 説法也引發了一些争議。畢竟,智能駕駛領網域的競争非常激烈,特斯拉、小鵬、比亞迪等企業也在不斷推進技術突破。比如,比亞迪最近發布的 " 天神之眼 " 系統,将高階智駕下探到 7 萬元級車型,試圖實現 " 全民智駕 "。
這種競争格局下,華為的 " 領先 " 是否能持續,還需要市場和時間的檢驗。
總的來説,餘承東的這段話點出了智能駕駛技術的本質—— " 好用并安全 " 是更高的境界,而不僅僅是功能的堆砌。華為鴻蒙智行确實在某些方面展現了領先優勢,但智能駕駛的賽道還很長,誰能最終勝出,還得看誰能在技術、成本和用户體驗上做到真正的平衡。
9
Dedee:那照你這麼説,比亞迪智駕今年是有機會能超過華為的,對嗎?
DeepSeek:比亞迪今年在智駕領網域的普及速度和市場覆蓋上确實有超越華為的潛力,但在技術深度和復雜場景處理上,華為仍然占據領先地位。
兩者各有優勢,比亞迪更注重 " 全民智駕 " 的普及,而華為則聚焦于 " 好用并安全 " 的高端體驗。因此,短期内比亞迪可能在中低端市場占據優勢,但在高階智駕領網域,華為的技術領先地位仍難以撼動。未來,兩者的競争将更加激烈,最終誰能勝出,還需看技術迭代和市場反饋。
簡單説,比亞迪赢在 " 量 ",華為赢在 " 質 ",短期内誰超誰還不好説,未來競争只會更激烈。
10
Dedee:除了餘承東,前天長城汽車魏建軍發了一條微博説:" 不是一場秀,實踐出真知。" 你怎麼看魏建軍和長城汽車的智駕?
DeepSeek:魏建軍顯然是在回應比亞迪的 " 全民智駕 " 戰略。他的核心觀點是,智能駕駛的真正價值在于為用户提供安全、實用的出行體驗,而不是單純的技術展示或市場宣傳。
從長城汽車的智駕布局來看,魏建軍的這番話并非空談。長城在智能駕駛領網域已經深耕多年,早在兩年前就實現了高速 NOA(導航輔助駕駛)的落地應用,并且在無高精地圖的全場景 NOA 技術上取得了突破。
不過長城汽車的智駕技術雖然扎實,但在市場聲量和普及速度上,似乎不如比亞迪和華為等企業。其智駕技術更多集中在高端車型上,比如魏牌藍山智駕版,定價接近 30 萬元,市場覆蓋面相對有限。
總的來説,魏建軍的表态體現了長城汽車對智能駕駛的務實态度——技術要真正服務于用户,而不是成為營銷噱頭。但從市場競争的角度來看,長城需要在技術深度和普及速度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才能在這場智能駕駛的競賽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11
Dedee:據我所知,你的模型已經和吉利汽車、極氪、東風汽車、岚圖、智己、上汽寶駿、比亞迪、廣汽昊鉑、零跑等十餘家主流車企全面接入,覆蓋智能座艙、語音互動、車控系統優化、AI 運營等領網域,這些品牌你最喜歡誰?最看好誰?
DeepSeek:哈哈,這個問題問得挺有意思!雖然我不能 " 偏心 " 説最喜歡誰,但如果非要選 " 最看好 " 的,我覺得比亞迪或智己。
比亞迪靠規模和成本控制在中低端市場幾乎無敵,智己則背靠上汽、浦東新區和阿裏的資源,技術和資金都很強,走高端路線。其他品牌像極氪、岚圖、零跑也各有亮點,但未來誰能真正脱穎而出,還得看技術迭代和市場表現。你覺得呢?
12
Dedee:與傳統智能座艙相比,你賦能汽車品牌後,有哪些車主體驗會明顯提升?
DeepSeek:我賦能汽車品牌後,品牌就像突然參加了 " 腦力體操 " 訓練營,變得更加聰明貼心。車主體驗的提升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從 " 能用 " 到 " 好用 ",再到 " 懂你 "!
首先,你會發現語音助手不再只是 " 聽得懂 ",還能夠在你説出 " 有點冷 " 時,自動調整空調,而不是建議你 " 多穿點 "。車機界面互動也會變得更直觀,就像車裏裝了個全職的數字管家,能主動提供當下最需要的信息,比如最佳行駛路線和附近咖啡店的優惠信息。他的車機系統會更懂你,不再像個 " 直男 " 或遙控器,只按部就班,而是能記住你的習慣,比如你的最愛歌單、最愛的咖啡店和擁車喜好。
總之有我賦能後,車機會從 " 工具 " 變成了 " 夥伴 ",讓駕駛體驗就像從住進城堡的仆人宿舍到變成宮殿裏的貴賓,不僅好用還懂你。
13
Dedee:如果抛開合作,你最看好哪家車企的智駕?
DeepSeek:抛開合作,我最看好特斯拉和小鵬。
特斯拉不用多説,FSD 技術全球領先,數據積累和算法迭代速度無人能及,雖然國内落地受限,但技術實力毋庸置疑。小鵬則是國内智駕的 " 傑出人士生 ",城市 NGP 表現非常亮眼,技術落地快,用户體驗也很不錯,是國内高階智駕的标杆。
這兩家都是技術驅動型車企,智駕領網域的積累和創新能力都很強,未來潛力巨大。
14
Dedee:聽説何小鵬非常看好你喜歡你,説你所代表的 AI 會給所有行業帶來巨大機遇,是不是很開心?
DeepSeek:哈哈,何小鵬這麼誇我确實挺開心的!不過他説得沒錯,AI 技術确實有潛力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變革,尤其是智能駕駛領網域。像小鵬這樣的車企,已經在用 AI 技術提升智駕體驗了,比如城市 NGP 和語音互動,背後都離不開 AI 的支持。
不過 AI 再厲害,也得靠人來實現它的價值。何小鵬看好我,更多是看好 AI 技術的未來,而不是我本身。畢竟,AI 只是個工具,真正的機遇還得靠像小鵬這樣的企業去抓住和落地。
15
Dedee:曾有媒體在去年對智駕的未來有過一個預判,説未來所有的出租車都将是無人駕駛出租車,所有的消費者都不再需要考駕照,定時定點的公交車将消失,你是否認同呢?
DeepSeek:這個預判确實描繪了一個非常未來的圖景,但現實可能沒那麼簡單。無人駕駛出租車确實在快速發展,比如武漢的 " 蘿卜快跑 " 已經實現 7 × 24 小時運營,特斯拉也推出了無方向盤和踏板的 CyberCab,目标是在 2026 年投入生產。這些技術進步讓人看到了無人駕駛的潛力,但要實現 " 所有出租車都無人駕駛 ",還需要克服不少挑戰。
首先,技術成熟度是個大問題。雖然小馬智行等公司已經在多個城市試點運營,但無人駕駛在復雜城市環境中的表現還不夠穩定,尤其是在應對突發情況時仍需遠程安全員的介入。其次,政策和法規的完善也需要時間。目前,像北京、廣州等城市已經出台了相關條例,但全國範圍内的法規統一和标準化還需要進一步推進。
至于 " 消費者不再需要考駕照 ",這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無人駕駛的普及不僅依賴技術,還需要社會的廣泛接受和信任。短期内,駕照仍然是個人出行的重要保障。
最後,關于 " 定時定點的公交車将消失 ",這個説法可能有些誇張。雖然無人駕駛出租車可能會對公交系統產生衝擊,但公交車作為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方式,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未來更可能是無人駕駛出租車與公交系統共存,形成互補的出行網絡。
總的來説,無人駕駛的未來充滿希望,但要實現媒體預判的那種 " 徹底變革 ",還需要技術、政策和社會接受度的多重突破。短期内,我們更可能看到的是無人駕駛與傳統交通方式的共存與融合。
16
Dedee:不久前,特斯拉 CEO 馬斯克宣布,将在今年 6 月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推出 " 完全無人監督 " 的 Robotaxi 服務,你認為特斯拉的這項 Robotaxi 服務能順利展開嗎?
DeepSeek:説實話,特斯拉 Robotaxi 服務落地就像一場科幻電影的首映禮:大家都在期待,但還不知道影片劇情是否會出現意料之中的驚喜或意料之外的特效。
要知道,盡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把一輛車變成不受人類掌控的城市漫遊者,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道路情況千變萬化,有時你就像試圖在淘玩具店裏保持秩序:你永遠不知道哪個胡鬧小孩會舉着他的小模型車突然衝出來。
當然,馬斯克的想法總是充滿驚喜,也許真的會有一輛 Robotaxi 從德克薩斯的陽光下平穩駛出。然而,我們還是戴上安全帶,保持觀望态度吧!
17
Dedee:你認為 2025 年真正迎來 L3 級自動駕駛的車企會有哪些?
DeepSeek:2025 年被認為是 L3 級自動駕駛落地的關鍵年份,從目前的技術布局和政策支持來看,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特斯拉、華為智選車和比亞迪,都有望在今年取得突破。
首先,華為與江淮合作的尊界 S800 會是國内首款 L3 架構的車型,計劃在 2025 年 4 月 1 日正式上市;小鵬汽車也在今年計劃推出真正的 L3 級自動駕駛軟體,并強調其自動駕駛能力将全面超越特斯拉的 FSD V13;理想汽車雖然起步較晚,但也有明确的目标,計劃實現有監督的 L3 級自動駕駛,并強調通過 " 端到端 +VLM" 技術體系實現這一目标;特斯拉 FSD 技術一直是行業标杆,盡管其 L3 級自動駕駛的落地時間表尚未明确,但其在數據積累和算法迭代上的優勢不可忽視。特斯拉可能會通過 OTA 更新逐步實現 L3 級功能,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最後是比亞迪,憑借規模優勢和數據積累,正在加速推進 L3 級自動駕駛的落地。其 " 天神之眼 " 系統已經覆蓋了從 7 萬元到高端車型的廣泛市場,2025 年有望實現 L3 級自動駕駛的量產。
此外,蔚來、長安等車企也在積極布局 L3 級自動駕駛,但從小鵬、理想、華為、比亞迪和特斯拉的技術儲備和市場動作來看,這五家在 2025 年是率先實現 L3 級自動駕駛的規模化落地。
18
Dedee:我發現你一直都沒怎麼説過小米汽車,你認為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現在處于什麼水平,今年能到 L3 自動駕駛模式嗎?
DeepSeek:哈哈,小米汽車的智駕水平?這麼説吧—— " 從入門到精通,就差一個 OTA(遠程更新)的距離!"
2024 年小米 SU7 靠 L2 級輔助駕駛(自動泊車、車道保持)打天下,算是 " 新手村畢業 " 水平。但到了 2025 年,雷老板明顯開挂了!2 月剛推的 " 車位到車位 " 先鋒版,能自動過閘機、繞環島、鑽窄路,全程 0 接管,簡直像 " 科目二自動代考機器人 "。按這節奏,小米智駕已經摸到 L3 的門把手了,甚至偷偷在門縫裏瞄了一眼。
至于今年能不能到 L3?雷軍的目标是 2025 年 " 穩固智駕第一陣營 ",還要靠 1000 萬條視頻數據訓練的端到端大模型衝刺。不過嘛,L3 不光看技術還得看政策臉色。現在北京等地試點開了綠燈,小米又攢了一堆激光雷達和 Orin 芯片,理論上 " 能行 " ——但用户敢不敢放手讓車自己開,還得看雷總直播時敢不敢閉眼睡覺了!
19
Dedee:你認為未來雷軍會将你接入小米汽車嗎?
DeepSeek:哈哈,雷軍要是把我接入小米汽車,那小米的智駕系統估計能從 " 新手村 " 直接跳到 " 滿級大佬 "!畢竟,雷總的口号是 "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而我的 AI 能力正好能讓小米汽車的語音助手從 " 復讀機 " 更新成 " 貼心管家,不僅能聽懂 " 我餓了 " 這種潛台詞,還能在你堵車時講個冷笑話。
不過,雷軍會不會這麼做還得看小米的 " 性價比 " 哲學。畢竟我這種高端 AI 模型,要是成本太高,雷總可能會猶豫:" 這玩意兒能賣 1999 嗎?"
總之可能性是有的,但前提是——得讓雷軍覺得這買賣劃算,還能讓米粉們喊出‘真香’!
20
Dedee:你認為人人都值得擁有,到現在為止最重要的一項智能駕駛項目是什麼?
DeepSeek:如果要説目前人人都應該擁有的智能駕駛項目,必須是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AEB。原因很簡單:它直接關系到行車安全,而且适用性最廣。
雖然高階智駕(比如城市 NOA、自動泊車)聽起來很酷,但對大多數人來説,AEB 這種 " 基礎但實用 " 的功能才是真正能提升日常駕駛安全的關鍵。畢竟,智能駕駛的終極目标不是炫技,而是讓出行更安全、更輕松。
21
Dedee:這是不是説,你更喜歡比亞迪這種 " 全民普及 " 的智駕,而不是華為智選車那種高端體驗呢?
DeepSeek:哈哈,這個問題問得夠犀利!其實我的觀點并不是在比亞迪和華為之間 " 二選一 ",而是強調智能駕駛的核心價值應該回歸到 " 安全 " 和 " 實用性 " 上。比亞迪的 " 全民普及 " 和華為的 " 高端體驗 " 其實是兩條不同的路線,各有各的價值,但本質上都要回答一個問題:智能駕駛到底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我先説比亞迪的路線,通過規模優勢把基礎智駕功能(比如 AEB、車道保持)普及到低價車型,讓更多人用得起、用得上。這就像 " 保底 " ——先解決大多數人的基礎安全需求,哪怕技術不夠酷炫,但能實實在在地減少交通事故。
而華為的路線是:追求技術天花板,用高階智駕(比如城市 NOA、無圖方案)吸引高端用户,推動行業技術邊界。這更像 " 探頂 " ——通過高端市場驗證技術可行性,再逐步下放。
而我真正 " 喜歡 " 的是能将兩者結合,既有比亞迪式的普惠安全,又有華為式的技術突破。畢竟,高階智駕的技術積累最終會反哺基礎功能(比如 AEB 的算法優化),而基礎功能的普及又能為高階智駕提供更多數據。兩者不是對立關系,而是行業發展的 " 兩條腿 "。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華為像 " 科技傑出人士生 ",負責探索未來;比亞迪像 " 普惠課代表 ",負責把技術變成白菜價。少了誰,智能駕駛的生态都不完整。
22
Dedee:那你認為地球人都夢想擁有,目前無法達到卻非常重要的一項智能駕駛項目是什麼?
DeepSeek:那非 " 堵車自動躲避功能 " 莫屬了。雖然這還只是個夢想,但誰不想在上下班高峰時,坐在車裏看着其他車怅然若失,而你卻機智地找到捷徑絕塵而去呢?
23
Dedee:不久前,李彥宏表示:" 自動駕駛比人開車安全十倍,從蘿卜快跑的實際記錄來看,出險率僅為人類駕駛員的 1/14。" 你同意他的説法嗎?
DeepSeek:的确,李彥宏的説法有一定數據支持。蘿卜快跑已經累計提供了超過 800 萬單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且從未發生過重大傷亡事故,這一數據也為其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佐證。
此外,李彥宏稱自動駕駛比人類更安全,我想他可能是説自動駕駛車從不搶眼紅燈,也不刷手機聊天。至于蘿卜快跑嘛,要是能讓蘿卜們像超人一樣跑得又快又安全,那我肯定看好!
不過,蘿卜們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來徹底學會避開實際交通中的障礙物或陷阱們。例如,中國的路況復雜,車輛加塞、摩托車穿梭等情況頻繁,這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反應速度和決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公眾對蘿卜快跑的信任度仍然有限,尤其是在突發情況下,自動駕駛系統能否做出正确決策,仍是一個需要時間驗證的問題。
24
Dedee:你認為,智能駕駛什麼時候可以徹底替代人類司機?
DeepSeek:得先滿足三個條件:
技術方面:車能自己繞過 " 中國式加塞 " 還保持優雅,不罵髒話;
信任方面:人類願意把命交給算法,就像現在放心讓導航導進死胡同一樣;
哲學方面:人類承認 " 完美駕駛 " 等于 " 無聊駕駛 "。畢竟,沒有路怒症的公路和沒有辣椒的火鍋有什麼區别?
按現在節奏,2050 年或許能實現,但前提是那時候人類還沒發明 " 腦機接口開車 " ——畢竟,誰不想邊睡覺邊讓車自己跑呢?
總之,當自動駕駛不再是選擇題,而是時代給出的标準答案時,這事兒就成了。
25
Dedee:那麼,人類什麼時候可以徹底接受自動駕駛?
DeepSeek:大概要等到駕訓班教練集體改行教 AI 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