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從“單點突破”到“多點開花” 今年戰線會有大變動嗎?,歡迎閲讀。
2025 年 2 月 24 日是俄烏衝突爆發三周年的日子。這場衝突劇烈衝擊地區安全、經濟、社會等諸多領網域,同時深刻影響全球。
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烏衝突爆發伊始到現在,俄烏雙方進行了持久的攻防和拉鋸。但在過去的一年中,戰争的天平似乎已經出現了傾斜。當俄烏衝突步入第四個年頭後,戰線還會有大變動嗎?
>攻守逆轉:烏軍反攻基地已成俄軍戰略跳板
1 月 24 日,當俄軍士兵在大諾沃西爾卡升起俄方旗幟時,這座南頓涅茨克要塞的命運已然注定。三天後,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完全控制了這座重鎮。
大諾沃西爾卡的易手在戰略上具有雙重意義。俄軍既奪下了烏軍在南頓涅茨克最後一個後勤中樞,又獲得了直插烏克蘭腹地的戰略跳板。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夏天,烏軍精鋭正是從這裏發起了 " 扎波羅熱大反攻 "。
俄軍不斷發動鉗形攻勢 烏軍一退再退
在俄烏衝突爆發三年之後,東歐平原上的攻守之勢已經逆轉。從 1 月 6 日開始,烏軍在一個月的時間接連失守庫拉霍沃、大諾沃西爾卡和捷爾任斯克三處要地。俄軍不斷發動 " 鉗形攻勢 " 迫使烏軍一退再退。
俄軍已基本跨過烏軍經營十年的 " 堡壘群 "
" 多點開花 " ——這正是 2024 年俄烏戰場與 2023 年的最大不同。一年前,俄烏的攻防焦點只有阿夫傑耶夫卡這一座城市。然而,當俄軍成功突破這一要塞後,烏軍的後方明顯沒有做好準備。
從夏季到冬季,俄軍的攻勢始終沒有減弱。當俄軍前鋒抵近波克羅夫斯克,也就是紅軍村外圍 3 公裏時,西方軍事觀察家們突然意識到,俄軍已經基本跨過烏軍經營十年的烏東堡壘群。戰争的天平開始向俄軍傾斜。
烏軍突襲庫爾斯克 意圖奪下重要談判籌碼
當然,烏軍也并非沒有還手之力。去年 8 月 6 日,烏軍突然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展開 " 閃電突擊 ",控制了約 1100 平方公裏的土地。俄方的分析認為,烏軍最初的戰略計劃應該是要攻占庫爾斯克核電站,逼迫莫斯科和談。
" 無法止血的傷口 " 烏軍被迫拆東牆補西牆
不過,烏軍未能再進一步,運動戰又變成了消耗戰。庫爾斯克變成了一處無法止血的傷口。烏軍陷入 " 拆東牆補西牆 " 的窘境,間接導致俄軍在 9 月和 10 月的快速推進。俄軍攻勢在去年 11 月達到高峰,其進攻速度已經回到 2022 年 3 月,也就是俄烏衝突剛剛爆發時的水平。
俄軍已在兵力和彈藥數量上占據優勢
西方媒體普遍承認,經過三年的戰鬥,俄軍已在兵力和彈藥數量上占據優勢。此外,2024 年俄軍開始大規模使用 FAB-3000 等滑翔制導炸彈,而光纖制導無人機的廣泛使用也讓烏軍的裝備難以躲藏。
烏軍仍有一戰之力 民心士氣是關鍵隐憂
不過,烏軍仍然具有一定的反攻能力。目前,烏軍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兵員數量和士氣。英國《衞報》1 月 31 日報道稱,2024 年由北約訓練的幾個旅甚至出現成建制的逃亡。一場 " 逃兵危機 " 正在烏軍内部出現。
俄攻烏守一整年
俄軍在戰場占據哪些優勢?
目前俄軍在多個方向上占據主動,但戰場還沒有出現一方大規模突進的情況。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在未來一年,這種戰場态勢又是否會發生改變?
俄烏衝突經歷三年鏖戰,如何評價過去一年的戰事?戰場的焦點又是什麼呢?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指出,在過去的 2024 年,俄烏雙方在戰場上呈現出的是拉鋸戰,消耗戰和持久戰。
充足後勤和戰時經濟使俄軍戰場優勢擴大
目前在戰場的基本态勢,俄軍暫時占據主動優勢," 俄攻烏守 " 是一個明顯的态勢。其次,我們看到的烏軍和俄軍在實力上存在着巨大的懸殊,而西方對烏軍的援助并沒有彌補上這一 " 懸殊 "。
反而在俄羅斯戰時經濟的加持下,俄軍在火力兵力上的優勢有所擴大,這也表現在俄軍在 2024 年奪取的土地面積要比 2023 年要多出數倍。可以説,按照俄國防部在 2024 年 12 月份公布的情況,俄軍在一年奪取了約 4500 平方公裏,烏軍則處于全面防守。從戰術的角度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現在俄軍将重軍放在了頓巴斯地區。在圍繞紅軍村的攻勢方面,俄軍實際上在南北東三個方向進行突防,可以看到 2024 年全年俄軍在頓巴斯地區基本上突破了烏軍兩道防線,現在烏軍在頓涅茨克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紅軍村防線,也處于一種相對壓力之下。雙方在頓涅茨克地區的争奪中可以看出,俄軍的進攻步伐明顯加快。
援助遲緩與兵力不足 烏被迫轉向全面防御
反觀烏軍也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采取了積極防御的這樣一種戰略,通過重點防御軍事要地和據點來增強自身的戰線穩定。從 8 月份開始,烏軍在庫爾斯克展開了突襲,可以説是給俄南部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壓力和政治壓力。
俄烏衝突在過去一年仍處于膠着僵局中
在 2024 年的整個戰場态勢當中,雙方仍然處于一種拉鋸戰中,所以雙方在全力收集各種籌碼和資源,來試圖要打破僵局,但目前看僵局仍然是一種難以打破的狀态。而且在戰場上,俄羅斯的這種優勢還不到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狀态,雙方一時難以決出勝負,短期之内仍處于一種膠着僵局中。現在,雙方開始将重心從軍事鬥争轉向了外交上的博弈,試圖通過外交的手段來解決衝突。
俄軍 " 穩字當頭 "?
戰線今年是否會有大變動
目前俄軍在多個方向上占據主動,但戰場還沒有出現一方大規模突進的情況。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在未來一年,這種戰場态勢又是否會發生改變?
互不退讓 俄烏作戰雙方行動難有決定戰果
特約評論員杜文龍指出,在俄烏戰場上,雙方的行動處在一種反復、撕裂的狀态,一方很難把一方完全打出,或者説很難馬上出現決定性的戰果。
俄烏戰場是陣地戰 堡壘戰 雙方拉鋸反復
首先,俄烏目前的作戰行動屬于領土戰,如果按照目前雙方談判的基本趨勢,誰多占一點,最後在談判過程中就可以多得一些,所以雙方目前圍繞着地面攻防作戰行動,包括庫爾斯克、紅軍村等點位都是在地面的争奪,雙方争奪過程中寸土不讓,以便為今後的談判能夠提供更多籌碼。所以目前,這種地面作戰行動很難讓對方輕易放棄某一個城鎮,輕易放棄某條防線。
第二是堡壘戰,我們觀察目前紅軍村包括這個前後左右幾個點位,這都是經營了七八年的堡壘地區。地下化、堅固化已經常态化。如果只是進行對武器裝備的集中打擊,很難取得決定性戰果。如果現在只使用輕型部隊,包括一般的武器,要想在作戰行動中摧毀對方的堡壘,打掉對方的進攻是難上加難。作戰行動的這種屬性決定了地面作戰要堅持下去。
如何維持補給成俄烏作戰未來問題
另外,無論是兵力火力,作戰物資,以及後勤保障,雙方都需要不斷消耗。所以現在如果從前方的作戰情況來看,基本上把作戰打成了人海和火海(戰術),也説明下一步如何補給,是雙方面臨的重大問題。
記者丨王德祿 王晉燕 徐德智 康玉斌 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