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華為乾崑,才是上海車展的最大赢家,歡迎閲讀。
25/04/25
導語
" 未來是一片星辰大海,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何增榮
上海車展前夕,随着工信部針對智能輔助駕駛亂象的突然出手," 緊箍咒 " 俨然套在了所有新能源車企的頭上。
瞬間,唱衰聲此起彼伏。
但親身經歷了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媒體日,卻發現了一番完全相反的景象。在合規的情況下,該板塊依舊是各家主機廠賣力宣傳與發布的重點。
因為大家清楚地知曉,适當的 " 慢下來 ",不代表徹底的 " 停下來 "。
身處競争激烈的中國車市,新能源車已經确立了絕對的主流地位,而是否擁有一套足夠成熟且優秀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正在與最終銷量的好與壞直接挂鈎。
作為論據,結合《2024 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54% 的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車時會仔細考慮產品的智能化程度,這一因素在所有購車理由中排名第二,僅次于使用成本。
基于此,也恰恰證明了潛客對于智能輔助駕駛的接受度正逐步提高。邁入 2025 年,随着幾家巨頭的動作不斷,更是大有一副 " 全民普及 " 的架勢。
最近幾天,明顯感受到風向依舊,頭部梯隊領跑者仍在不斷釋放積極的信号。而作為見證者,如果悉數其中最大的赢家,我會毫不猶豫把選票投給今天文章的主角——華為乾崑。
因為,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它都牢牢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 " 護城河 "。
0
1
一款新款車便是最好的證明
" 經歷了過去一年多的洗禮,感覺現在只要聊到智能輔助駕駛,華為乾崑必然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甚至是目前中國車市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絕不是杜撰,本段開篇的一段話,真真切切來自于身邊的某位友人。與此同時,他也是一位問界 M9 的車主。
當然,足夠優秀的使用體驗,才是支撐他做出上述判斷的底氣來源。以點蓋面,無論承認與否,今天文章的主角得益于自身實力的足夠出色,很大程度上已經實現了對于終端用户心智與認知層面的占領。
而從目前取得的成績單來看,華為乾崑合作上市車型已經超過了 22 款,覆蓋中高端不同價位車型,以及純電、增程、混動以及燃油車多種動力形式,包括轎車、SUV、MPV 與越野車多種車型形态等。
今年,據悉更是将有數十款搭載華為乾崑的新車陸續上市。
例如,東風猛士 M817、深藍 S09、阿維塔 11 SVP、奧迪 A5L Sportback、奧迪 Q6L e-tron、問界 M8、全新岚圖 free、傳祺向往 M8、傳祺向往 S9 ……
面對這樣的局面,不禁再次感嘆," 恐怖,太恐怖了 "。也順帶印證了那句華為乾崑精煉的自我總結," 周周有更新,月月有新車。"
如果還無法感同身受,那就請親自去國家會展中心轉一轉,相信一定能夠體會到今天文章主角的 " 能見度 " 究竟有多高,以及什麼叫做遍地開花。
并且,位于 6.1 館,車 BU 的獨立展台,同樣全方位地祭出華為乾崑究竟做了什麼以及要做什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點點滴滴,全都被淋漓盡致地诠釋出來。
至于碩果累累的背後,我們不應該忽略的是,在汽車智能化領網域,華為一直保持高強度的投入。
去年,僅車 BU 的研發資金,便超過 100 億,研發人員達到 8000 名。整個集團更是接近誇張的 1800 億元,試問國内誰能與之抗衡?
而本屆上海車展,華為乾崑的大放異彩,更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最為關鍵的邏輯則為:" 立足底層核心技術,不斷提升解決方案競争力和用户體驗。"
2
推動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更新
" 這是屬于中國汽車最好的時代。"
今年的上海車展媒體日,依舊人聲鼎沸。望着眼前的盛宴,上述一句話成為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最大感觸。
必須承認的是,随着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的愈演愈烈,我們的确徹徹底底實現了對于合資品牌的彎道超車。
而智能輔助駕駛板塊,更是如入無人之境。在這其中,華為乾崑一直是帶頭衝鋒的存在。
殊不知,就在上海車展前夕,其還召開了一場頗為重磅的發布會,全程參與下來,試圖用一句話總結,那便是:" 華為乾崑還在通過不斷的精進自己,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化更新。"
首先,肯定是技術層面的繼續引領。
譬如,推出華為乾崑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ADS 4;譬如,推出 HUAWEI XMC 數字底盤引擎;譬如,技術架構更新到全新 WEWA 架構;譬如,推出鴻蒙座艙 HarmonySpace 5;譬如,推出全維防碰撞系統 CAS 4.0。
譬如,發布車位到車位 P2P 2.0;譬如,發布泊車代駕 VPD 2.0;譬如,拿出華為乾崑智駕 ADS 4 的高速 L3 商用解決方案,為高速 L3 正式商用做好了準備。
譬如,首發量產高精度固态激光雷達,首發量產艙内激光視覺傳感器,首創分布式毫米波雷達;再譬如,首發智能輔助駕駛爆胎穩定控制輔助功能,首次發布駕駛員失能輔助功能。
上述十項,每一點單獨拿出來無疑都具有十足的含金量。更不要説合并在一起,一股腦的砸向中國車市。
效果非常震撼,再度引發了全行業的讨論。
當然,這些領先技術,華為乾崑十分願意毫無保留地釋放給所有 " 牽手 " 的主機廠,從生态層面進行全方位的賦能。
而發布會上,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張國富、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奧迪中國總裁羅英瀚、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江汽集團總經理李明、東風猛士科技 CEO 曹東傑、岚圖 CEO 盧放、賽力斯總裁何利揚,奇瑞總裁助理朱小冬紛紛選擇站台,拍下一張規格頗高的大合影。
他們,無一例外全都是今天文章主角的客户,共同表達着對于這位國内頂尖智能方案提供商由衷的感謝。尤其是身為合資豪華的代表,奧迪選擇加入 " 朋友圈 ",更是具有十足的風向标意義。
畢竟,得益于華為乾崑的助力,大家才有了位于中國車市愈發如魚得水的資本。
借此契機,華為乾崑還聯合中汽中心和 11 家車企共同發布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并拆抽成技術先行、營銷透明、用户為本、标準共建幾個維度。
自始至終,今天文章的主角都願意與全行業一道,以安全為燈塔,照亮技術前行的每一步。
當然,華為乾崑清楚地知曉,唯有共擔安全責任,才能推動智能輔助駕駛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國家政策支持 L3 有條件自動駕駛的落地。更重要的是,為每一位用户的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3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乍一看,随着一雙無形巨手的降臨,讓各家車企都不太敢聊智能輔助駕駛了,但實際上這樣舉措更像是迅速驅逐劣币,反觀那些真正具有充沛底氣的良币,依舊還在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步的向前奔跑。"
一段犀利的觀點,就來自于某位新勢力造車高管。在他眼中,工信部的監管變嚴,對于消費者,對于全行業,都是一件好事。道理非常簡單,唯有先立規矩,開疆擴土的過程中才不會出現太多偏差。
而帶着如此度量衡,繼續聚焦華為乾崑,你會發現它便是所謂的 " 良币 ",甚至是最優秀與出色的那一枚。
不然,怎麼會一起拿出前文提及的那十項尖端技術,尤其是在這風口浪尖上,發布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ADS 4,并依托于此官宣高速 L3 商用解決方案,敢于大聲呼喊為高速 L3 正式商用做好了準備?
實際上,我很喜歡車 BU 掌舵者靳玉志曾抛出的一段觀點,"2024,我們判斷會是 L2 規模商用元年 ;2025,我們判斷產業會開始具備 L3 的商用能力。"
随着華為乾崑的出牌,事實果真如此。
借着上海車展的契機,與多家頭部新能源車企交流下來,大家對于這樣的判斷均表示贊同,并且普遍認為變革的潮水既然來了,那就誰都無法阻擋,縱使過程中會遭遇一定的波折與減速。
這也與靳玉志的判斷完全吻合,"2025 年智能輔助駕駛發展主要有兩個趨勢,一是廣度,将有更多車型搭載智能輔助駕駛,全民都可以用上智能輔助駕駛;二是高度,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将向 L3/L4 無人駕駛發展,帶給用户更智能、更安全的智能輔助駕駛體驗。"
順勢,将視線再聚焦在華為乾崑上。
關于它的名字," 乾 " 寓意天之剛健、自強不息,代表着向上生長的動能和引領未來的精神;" 崑 " 則象征 " 崑侖之巅 ",象征着立于天地、掌握核心技術的決心。
将 " 乾崑 " 兩字合在一起用于品牌名稱,顯然是取屹立于天地間之意,可進一步引申為帶領產業向上捅破天,硬核技術向下扎到根。
而此刻,今天文章的主角正用行動诠釋着," 未來是一片星辰大海,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讓我們共同迎接汽車智能化的產業新浪潮。"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