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增速快、均價高,增程式真的是高端新能源最佳動力方案?,歡迎閲讀。
雖然 " 微博之王 " 已很少發微博,但他之前發表過的言論或立過的 flag,總會時不時被拿出來細品一番。
比如他去年曾説過的,未來一兩年會有越來越多車企轉投增程式路線,并表示這個判斷可以在 2025 年來驗證。
但還沒到 2025 年,他的預判似乎已經得到驗證了。
最近幾個月, 廣汽埃安、智己、阿維塔都先後傳出或發布了增程車型的消息,當紅的小米也一直被傳其第三款車型将采用增程式動力,至于像哪吒、零跑、深藍、藍圖等,早就站到增程的賽道上了。
具體的市場表現更能説明增程路線的強勢,根據乘聯會的數據統計,上半年增程式車型的銷量為 46.9 萬輛,同比增長 124.2%,超過混聯式插混和純電動。
曾被視為落後的增程式,如今成為增速最快路線,市場上更有聲音認為,增程式是最适合高端新能源車的動力形式,事實真的如此嗎?接下來,這一技術路線又會怎麼發展?
帶火增程的其實是插混
事實上,增程式的火爆離不開整個大插混市場的蓬勃發展。
從技術原理上看,增程式屬于串聯式插混,本就是插電混動路線的一個分支,與常見的混聯式插混相比,它的工作模式更簡單,直接驅動車輛的只有驅動電機,發動機只負責在電量低于一定阈值時為驅動電機供電,不存在發動機直接驅動或與電機共同驅動車輛的工況。
雖然工作模式更簡單,但它也具備 " 可油可電 "," 只加油也能跑 "," 沒補能焦慮 " 等特性,這是所有插混車型都具備的優點,更是這類車型能快速在市場普及的原因。
2018-2020 年,國内插混市場尚在沉澱期,市場規模在 20-30 萬之間。2021 年,插混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零售銷量突破了 50 萬輛水平,全年同比增速更是達到 171.2%,超越了當年純電動的 168.6%。2022 年,插混市場繼續高速增長,160.5% 的同比增速已是純電動(74.2%)的兩倍有多。
插混和純電之間此消彼長的态勢越來越明顯,今年上半年,前者的同比增速(69.6%)已是後者(15.8%)的 4.4 倍。
從當初被認為是 " 過渡技術 ",到如今成為推動新能源增長的絕對主力,插混市場已從培育期進化到成熟期,具備絕佳的發展土壤,而作為其中 " 支流 " 的增程式技術,自然而然地站在了風口浪尖,享受着市場擴張帶來的紅利。
增程車賣得好,
并非因為增程真的好
增程式脱胎于傳統插混,但增速卻高于後者,而且產品都集中于中高端領網域,乘聯會的統計數據還表明,增程式已成為目前均價最高的新能源車品類。
這難免會給人一種錯覺——增程式适合大型高端車型,而混聯式插混只适配于中低端經濟型產品。
在 7 月份增程式車型銷量前 10 名中,只有 3 款車型起售價低于 20 萬,其餘的起售價都超過 24 萬,在前 5 名中更是有 3 款起售價超過 30 萬。而在同一月的中大型 SUV 銷量前 5 名中,有 4 款是采用增程式動力。
這似乎進一步印證了增程式适合大型高端車的觀點。
但從具體產品的角度來分析,你會很容易發現,增程式在高端領網域發展迅猛,其實和它技術本身沒多大關系。
高端用户對汽車的需求總是越來越多樣的,單純低能耗和高實用性可能已經沒吸引力,甚至被忽略了,他們需要的是新鮮感、刺激感和滿足感。
于是,車企把車造得越來越大,配置越堆越多,芯片算力越強,智駕功能越激進,口号喊得越大聲,就越能對用户形成有效的刺激,越能讓他們心甘情願掏錢買更貴的車。
至于動力系統本身的綜合性能如何,用户已經越來越不關心了,他們在乎的頂多只是續航裏程和 " 零百 " 加速時間,更能反映技術水平的諸如匮電油耗、匮電動力表現等,已經沒人去細究。
所以,哪怕有的 " 豪華 " 增程式車的匮電油耗比燃油車還高,哪怕其 " 滿電一條龍,匮電一條蟲 " 的情況十分嚴重,但只要彩色電視機冰箱沙發配備到位,人們的注意力就會很容易被轉移,畢竟現在的消費者有多少會仔細究動力表現和駕駛質感,廠家還是心裏有數的。
插混和增程将攻守易形?
可能有人會説,大多數增程車的用户都是把車當純電動車開,能充電都不加油,發動機的存在只是以防不時之需,極少會在匮電模式下用車,即便油耗升高或動力衰減也是小概率事件。
但我想説的是,既然都貼上豪華的标籤,而且車價也堆得這麼高,是否應該配備一套冗餘度更高,适應性更好的動力系統?
要知道,在發動機熱效率、電機輸出功率、油電轉化率都相同的情況下,增程式的多工況适應能力也是不如混聯式插混的,光是發動機不能直驅這點,就注定了它在高速工況下少了一個能有效降低綜合能耗的動力輸出模式,在絕對的動力輸出方面,缺少發動機的輔助也是一個很大的劣勢。
某車企列舉的不同增程式車型在滿電和匮電狀态下加速性能差異。(注意是 " 匮電 " 不是 " 饋電 "。" 匮電 " 意為 " 電量匮乏 "," 饋電 " 則有供電的意思。)
相較于經濟型車,大尺寸豪華車型需要應對的場景更多、更復雜,要做到無續航焦慮,而且在不同場景下都保持始終如一的性能表現,最理想的動力搭配應該是混聯式插混而非增程,但要打造一套性能足夠優秀的混聯式插混并非容易事,光是把發動機、電機、電池做好還不夠,還需要一套足夠聰明的機電耦合系統,協調好各部件的運作,才能讓整套系統高效運作。
正是由于混聯式插混有着更高的門檻,所以有的車企會選擇技術難度更低的增程式系統,以加快產品研發節奏,盡早取得市場先機。
在市場野蠻增長時候,取得先機、先解決 " 有和無 " 的問題,确實比完善技術更重要,但如今整個大插混市場的競争逐漸白熱化,市場上選擇越來越多,體驗上的同質化也越來越高,這時候,核心技術将會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接下來,将會有越來越多混聯式插混車型進軍高端新能源市場,而增程式也會在中低價位車型裏普及開來,兩者誰更好、誰更先進并不好説,但它們各自更适合哪種車型、哪類用户,我相信市場很快會給出答案。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