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和孩子好好説聽不見,非要吼一頓才管用,問題竟出在這裏,歡迎閲讀。
不少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煩惱:好好和孩子説不管用,非要吼一頓,孩子才「聽話」。
比如:晚上該睡覺了,第一次呼喚孩子:
寶貝兒,快過來,9 點啦,該睡覺了。
孩子在外面像沒長耳朵一樣,沒有回應。于是我們開始第二遍催促,分貝也提高了:
**(換大名),趕緊過來,該睡覺了!
終于聽到一聲回應:
哦好的,可我還想玩會兒 ......
我們進行勸説:
最多再玩 5 分鍾,現在已經很晚了,再不睡,明天起不來,我們和天天約好了 8 點 30 分一起出去玩 .....
5 分鍾後,再次催促:
不能再玩了,再玩,明天真起不來了 ......
孩子又沒動靜了,于是我們又開始催促,孩子還是慢吞吞回應;直到我們氣洶洶過去,大吼:
還不來睡覺!
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giphy
孩子才行動起來。
除了睡覺,吃飯、玩耍等等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和孩子好好説,他們都像沒長耳朵一樣,不聞不問;直到我們耐心耗盡,吼他們了,才開始動起來。
難道孩子「吃硬不吃軟」,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今天我們來詳細説説。
和孩子好好説不管用
多半是因為我們説太多
想要知道原因,我們不妨一起來回憶下我們的「好好説」:
提醒——勸説——講道理——再反復提醒、講道理、勸説。
這麼温柔、耐心,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可對孩子們來説,我們這些努力大部分無用。
對于 4 歲左右低齡幼兒,他們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比較局限,我們苦口婆心的勸説、講道理,并不能讓他們明白其中原因,只會讓他們更加煩躁。
比如:我們勸説孩子快點睡覺,要不明天就沒有精神了 .....
孩子理解到的只有我們現在不讓他玩了;
他們理解不了,我們説還不睡覺,明天、将來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説的越多,越讓他們覺得爸爸媽媽并不理解我的難過,只會更生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他們自主意識更強,我們的「好好説」,更像是在「唠叨」他們;唠叨會使孩子感覺不耐煩,甚至產生心理逆反,這就是著名的「超限效應」。
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發心理上的極度不耐煩乃至反抗等現象。
大白話就是,我們説的太多,孩子麻了。
比如:我們讓孩子放下玩具,過來睡覺;我們呼喊、勸説,講道理,讓孩子從本來打算放下玩具——忽略我們的聲音:
媽媽叫我放下玩具,我雖然想繼續玩,感到有點沮喪,但還是會答應;
我答應媽媽了,可她還在説,還在叫我,好像我沒聽到一樣,這讓我有點生氣;
現在,媽媽還在讓我放下玩具,我覺得她不信任我,不理解我,我感到傷心又氣憤。
不管她説什麼,我都不想聽了,我只想繼續玩玩具!
媽媽還在喊,我一句都聽不進去了 ......
我不聽!
我不想聽 我不聽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耐心勸説,沒有效果,終于我們忍無可忍,大吼一頓,孩子感到害怕,于是被迫「聽話」。
然而,我們并不希望總是靠吼來解決問題,吼叫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親子溝通方式。
它是一種靠音量、氣勢震懾孩子方法,會讓孩子恐懼父母,對親子關系是一種破壞。
它還會讓孩子形成錯誤認知:認為事情的界限在于爸爸媽媽什麼時候、什麼情況會吼我;爸爸媽媽沒吼我之前,我都可以繼續試探邊緣,形成吼叫依賴。
随着孩子逐漸對吼叫免疫,可能有一天,大吼也會失效,我們後期管教孩子,會更難。
真的是吼叫一時爽,後面育兒坑更多,需要慎用。
好好説不聽,吼一通不好
怎樣才能讓孩子積極配合?
想要孩子好好聽我們的,并不需要那麼多的反復勸説、講道理,也不用每次都吼一通。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的理解能力、執行能力特點,來應對。
學前期 1~3 歲
對于 1~3 歲小朋友,我們需要充分理解低幼寶寶的理解能力、控制能力比較局限,在溝通中注意這 3 個原則:
1. 這個年齡段孩子聽覺信息整理有限,指令 / 規則最好簡單、清晰,不要籠統、模糊,或只説不準做什麼;
2. 孩子聽到指令 / 規則,準确執行、堅持規則能力比較有限,需要我們温柔引導,示範;
3. 當孩子不願意執行指令 / 遵守規則,情緒上頭時,我們不要着急講道理,接納孩子情緒,等平復後,我們再復盤。
其中,口令 / 規則簡單、清晰,并示範給孩子看,很多時候家長常常會忽視。
我們常常會給出比較模糊、籠統的口令,也不考慮步驟的復雜性,孩子會不知道怎麼做;
説規則 / 要求時候,我們容易只告訴孩子,你不準做什麼 ......,忘了告訴孩子可以 / 應該怎麼做。
比如:讓孩子趕緊把玩具收拾起來!
❌ 不建議:「寶寶,趕緊去把玩具收拾一下!」
籠統的説收拾玩具會非常模糊,孩子并不知道收拾玩具到底是怎麼做。
✅ 建議:我們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看着孩子眼睛,拿起玩具,説:「我們一起把地上玩具,放進這個收納筐吧!」
一邊説,一邊把筐拿過來,把玩具放進去,示範給孩子看,這樣孩子會更容易理解要求,并照做;
比如:提醒孩子不準挑食!
❌ 不建議:「寶寶,好好吃飯,不可以挑食哦,挑食不好 ......」
✅ 建議:「寶寶,我們吃飯,先吃一口菜、再吃一口肉,最後吃口飯,每樣都可以一點點都放進我們大嘴巴裏,很厲害吧!」
我們只説不要挑食時,對孩子來説是很模糊的,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我們給出具體步驟,怎麼吃,并示範,孩子就會理解,并模仿我們。
比如:我們和孩子説出門的規則:
❌ 不建議:「出門不準亂跑,很危險!」
✅ 建議:「出門時,一定要牽緊爸爸 / 媽媽的手,只能走在人行道裏」,説的時候也握緊孩子手,他們會記得更牢。
在指令清晰、規則明确的前提下,如果遇到寶寶好好説不聽,哭鬧不止時,我們不要和孩子繼續講道理,當下他們并不能理解,也聽不進去。
這時候,我們需要盡快拿走刺激物,或者直接将他們抱去新的環境裏,温柔引導,接納孩子情緒;等他們冷靜下來以後,再進行復盤、溝通。
比如:在玩具店,孩子吵着要買東西;好好説,重申原則後,孩子仍然哭鬧不止。
我們需要盡快帶孩子離開玩具店,遠離刺激物;
到安全到地方,對情緒進行安撫;等孩子平靜下來後,我們再和讨論這個問題。
學齡期 3~6 歲
這個時期,孩子各方面能力已經逐步發展,但還無法達到成人水平,清晰口令 / 規則,過程中積極引導仍然是需要的。
不同的是:這時候,孩子好好説不聽,裏面有一些因素是有了很強的自主意識和個性,有時可能故意和家長對着幹;
如果我們被他們的行為惹惱、激怒,他們會覺得自己赢了,下次還會繼續。
溝通注意這 3 個原則:
1. 讓孩子清晰了解我們的要求——指令明确、規則清晰。
2. 好好説不聽時,家長需要給出明确态度,有時候甚至需要有明确懲罰,讓孩子感受到邊界;
但盡量不要對孩子随意發脾氣,靠吼一通震懾住他們。
3. 接納孩子情緒,事後復盤,更多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理解他們需求,并一起探尋解決方案。
比如孩子喜歡站在凳子上,是非常危險的。
我們好好説了,也和孩子達到過共識,不許站在凳子上,但孩子還是爬上凳子,站着。
我們需要清晰表明自己态度:站在凳子上,非常危險,這是不允許的;并把孩子抱下來,重申自己的要求。
同時,我們可以考慮孩子爬高的需求,給孩子提供其他相對穩固的梯子。
如果孩子還是繼續爬凳子站着,不遵守規則,那麼玩耍就會被終止,孩子會被帶離房間。
當孩子被帶離時,可能會生氣,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在安全的地方哭鬧會兒。
等孩子平復下來,我們重申規則:爬上凳子,站在上面,很危險;凳子不穩,随時會摔下來;為了你的安全,如果還站凳子上,玩耍會被終止。
重申規則後,接下來我們還需要表明爸爸媽媽看到孩子不遵守規則背後暗藏的需求,詳細詢問孩子原因,這一步非常重要:
為什麼你總想站凳子上呀?媽媽很想知道你的想法。
我們可以一起來讨論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案?
或者你總爬凳子站上去,是需要拿什麼高處的東西嗎?我們可以把它放在你能直接拿到的地方,這樣不是更方便了嘛。
這個年齡孩子好好説不聽,背後可能更多想要自己的需求被理解和尊重。
當他感受爸爸媽媽不是光指揮、光要求,而是想幫他解決問題時,他們會更願意配合我們;而當孩子自己也參與思考,找解決思路後,他們會更願意遵守規則。
參考文獻
[ 1 ] Schaffer H R, Crook C K. Child Compliance and Maternal Control Techniqu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0, 16: 54-61
[ 2 ] 父母控制與兒童順從行為的研究綜述
[ 3 ] 李豔玲 , 王美娜 .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 M ] . 北京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2019.
[ 4 ] 周文嬌 . 幼兒視、聽注意力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 D ]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2013, 1-59.
本文專家
湯維 ( 萌媽)
合作專家
美國積極養育 / 正面管教注冊講師
北師大環境經濟學碩士
蘇靜
審核專家
國家認證心理咨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