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現實主義”電影想要戳中觀眾“痛點”,選題是重中之重,歡迎閲讀。
在今年的 " 春節檔 " 大戰拉開帷幕之前,不少人都預測會出現《熱辣滾燙》《飛馳人生 2》《第二十條》" 三足鼎立 " 的格局,但沒想到上線 5 天之後,《第二十條》不敵動畫電影《熊出沒 . 逆轉時空》,以 7.88 億票房位列第四名。作為一個由張藝謀掌舵,又有一眾頭部演員加盟參演的項目,拿下這樣的成績顯然是不夠理想的,本文将從多角度分析,在口碑并不拉胯的情況下,究竟是什麼影響了大家買票進場欣賞《第二十條》的熱情?
角色塑造鮮活,演技 " 帶飛 " 電影
《第二十條》以國產影視作品少見的 " 正當防衞 " 為主題,講述了基層青年檢察官韓明、呂玲玲頂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還原案件真相,只為守護公平正義底線的故事。
作為在中國電影市場中有舉足輕重地位的 " 大導 ",張藝謀在自己從未涉足過的題材裏再一次展現了自己堪稱純熟的創作技巧,完美地将缺乏娛樂性的主題寓以好理解又接地氣的事件中,做到了内容有深度,又不故作高深。
在影片當中,觀眾們通過韓明、李茂娟這對夫妻的視角,見證了三個有關 " 正當防衞 " 的案件,多年前的公交車性騷擾案、韓雨辰為救被霸凌同學致使打傷教導主任的案件,還有最重要的,郝秀萍丈夫因不堪忍受長期霸凌,失手殺死村霸案。
這一安排恰好説明了本片劇情和結構的精巧,首先,三樁案件進程不同,嚴重程度不同,卻又能互相映襯、互相影響,使得整個電影的故事性呈現出跌宕起伏,反復拉扯觀眾情緒的狀态。其次," 正當防衞 " 是個相當宏大的主題,普通人也不會想聽幹巴巴的法理,張藝謀用三個案件把其寓教于樂地落在了實處,讓人接受起來毫無門檻,既不失娛樂性,又做到了普法于無形之中,算得上給觀眾交上了一篇合格的 " 命題作文 "。
另外,作為一部聚焦小人物的群像戲,該片在角色塑造上也堪稱可圈可點,可以説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都完成度極高,煙火氣、親切感十足,讓觀眾一邊觀影一邊感慨," 這些角色在現實生活中好像都能找到對應的人 "," 他(她)怎麼那麼像我的某某親戚 "。
例如男主角韓明,人到中年的他早已經被社會磨平了棱角,腦子所想的無非是好好過日子,孩子升學順利,自己轉正成功,為此巴結一下領導、拍拍馬屁也不在話下。但就是這樣一個跟 " 個人英雄主義 " 毫無關系,甚至有點窩囊的男人,卻始終堅守着一個檢察官的底線,不僅公私分明,拒絕了教導主任侄子陳禾的調解,最終還頂住壓力,召開聽證會,拯救了郝秀萍一家的生活,這種強烈的反差感,讓這個人物更加的立體鮮活了。
還有幹練麻利、有一副熱心腸的李茂娟;正義耿直,堪稱職業女性典範的呂玲玲;像野草一樣被風雨碾壓,卻從沒有放棄過反抗的郝秀萍;嚴肅刻板、得理不饒人的張主任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拉滿了人物弧光和復雜性。
當然,角色能給觀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演員們精準到位的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説,除了張藝謀之外,很少有導演能夠集結這樣一個都是 " 熟臉 " 的全明星演員陣容,幾乎每一個都是備受網友認可的 " 演技派 ",因此,説《第二十條》是開年最豪華的 " 表演盛筵 " 也不為過。
雷佳音和馬麗這對 " 喜劇搭檔 " 的完美發揮,簡直可以説是 " 帶飛 " 了這部電影,兩人把大段的夫妻間的小打小鬧,演出了一種你猜不出哪句是 " 現挂 " 的松弛感和真實感,為整部作品奠定了它獨有的氣質與風格,堪稱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針。
趙麗穎則是該片名副其實的 " 淚點擔當 ",作為一個聾啞人,郝秀萍不能説話,趙麗穎僅用眼神和肢體,就演出了一個人被逼到陌路時的絕望和痛苦,讓每個大螢幕外的人都能夠感同身受。
還有戲份不多的範偉、張譯、陳明昊,寥寥幾筆就把角色的特質诠釋得細膩入微、耐人尋味,也為電影增色不少。
選題缺乏 " 情緒價值 ",下沉擴散遇阻礙
從品質上來看,《第二十條》在近年來張藝謀的作品當中,毫無疑問是可以劃入中到上遊的,可惜的是,該片的口碑并沒有完全轉化成票房,也從側面説明了《第二十條》在内容上确實有一些難以忽視的缺憾與 " 硬傷 "。
第一,過分倚重台詞表達,給人一種案件裏摻小品的既視感。電影中有很多夫妻吵架的戲份和主線劇情基本沒有關系,既缺乏真正的信息量,大部分 " 包袱 " 又不夠響,平白的拖慢了劇情的節奏,變成了演員們的演技秀,很多觀眾都反應 " 大量的吵架聽的人腦仁都疼 "。
第二,鏡頭語言過于紀實、簡單。作為一代名導," 視聽美學 " 可以説是張藝謀的看家本領,但在《滿江紅》的分明色差和《堅如磐石》的霓虹美學後,《第二十條》中的張藝謀徹底抛棄了自己對色彩與美術的 " 執念 ",以返璞歸真的紀實感重新走入觀眾的視野。從整體風格和諧的角度來看,導演的選擇無可厚非,但對于影迷們來説,沒有豐富的視聽語言與場面調度,電影就失去了一部分大銀幕性,花錢進電影院和在家看電視劇是同樣的體驗,很難不讓人覺得 " 虧了 "。
第三,喜劇元素與題材的嚴肅氣質不夠融合。《第二十條》作為一部既有 " 大喜 " 又有 " 大悲 " 的作品,兩種氣質并存所展現出的割裂感并不是每個觀眾都能夠接受的,例如上一秒馬麗和雷佳音還在表演小品式的搞笑橋段,下一秒公交車司機就出了車禍,把大家還挂在嘴邊的笑容 " 凍 " 在了臉上。同時,這種割裂也讓該片在宣傳上陷入了不知道要側重于哪一邊的難題,想看喜劇的怕内容過于嚴肅沉重,想看嚴肅題材的又怕喜劇元素太多 " 挂羊頭賣狗肉 ",導致無論哪一方的進場欲望都不強。
近年來,随着整個影視市場進入 " 降本增效 " 的時代,重工業特效大片的產量開始減少,中小成本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成為了行業的 " 新寵 ",只要抓住了觀眾們的觀影痛點,就非常有機會 " 以小搏大 ",這對任何創作者來説,都是難以抗拒的誘惑,一向善于因循時代的張藝謀也不例外。
但就目前的局面來看,《第二十條》在這個春節檔顯然并未達到一個理想的位置,除了上文中談到的幾個表面問題,本質上,它的 " 滑鐵盧 " 源于 " 正當防衞 " 這一題材本就缺乏下沉擴散的基礎。
首先," 正當防衞 " 比起 " 緬北電詐 " 和 " 渣男殺妻 " 這種話題,還是顯得離普通人的生活稍微遙遠了些,再加上電影的原型 " 昆山龍哥案 " 已經過去了 6 年,早已不是什麼社會熱點話題。
其次,關于 " 正當防衞 " 的讨論,充滿着 " 法、理、情 " 之間的衝突,是復雜且沉重的,很難讓影迷們體驗到 " 爽感 ",影片中,郝秀萍以死相逼才換來正義的伸張,從創作來講,這一橋段無疑十分符合現實邏輯,但卻不能給觀眾提供大快人心、泄憤解氣的精神出口,這對當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來説,無疑是一種致命傷。
總而言之,今天的娛樂消費者對電影的審美标準日益嚴苛,票房不僅與内容品質挂鈎,更要看創作者有沒有給予用户足夠多的情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