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華為Pura X,設計的精妙,上手才知道,歡迎閲讀。
不管是鷹擊長空,還是蘋果花開,是勞作的馬,還是悠哉的天鵝,是枝繁葉茂的橡樹,還是蜿蜒的溪流,雲卷雲舒,日升日落,形式永遠追随功能,此即規則。
100 多年前,建築師路易斯 · 沙利文寫了一篇小短文《高層辦公建築藝術思考 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知道這篇短文的人不多,但其中這句「形式永遠追随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濫觞于建築領網域,發揚在工業設計領網域,成為業内所有人都知曉的一條設計金線。
智能手機設計,可能是這個時代裏影響人數最多的品類,在此之中,螢幕,成為設計裏最重要的因素,幾乎可以這麼説,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這場消費電子歷史上最浩浩蕩蕩的代際革命,亦是一場螢幕革命,關乎螢幕尺寸,面積,以及屏占比。
智能手機及其螢幕有如此變化,暗線便是那句「形式追随功能」,理解了這句百年箴言,和 20 年左右的智能手機發展史,也就能理解大半華為 Pura X,一部「闊 很有型」的新形态折疊屏手機。
形式:折疊的形态,闊型的範式
華為 Pura X 當然是一部很不一樣的手機,以至于需要多一點的理解成本,甚至可以説,給它下定義需要更多的真實體驗。
3 月 30 日上午正式開售之後,我們可以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看到大量的用户真實評價,有意思的是,除了「看着好奇,上手真香」,整體大家表達了對這個「胖墩兒」手機的喜愛之外,華為門店的首銷氛圍熱烈,銷售人員訓練有素也成為了加分項。
回顧智能手機演變史,觸控螢幕取代功能機實體鍵盤、幹掉正面指紋識别模塊,從 iPhone 5 開始流行的 16:9 的螢幕比例,也進化到了如今的 20:9 全面屏,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變化。
究竟哪種手機螢幕比例和尺寸是最好的?
在不同的產品身上,我們能找到不同的答案,有人偏好帶 mini 後綴的機型,輕巧精致;有人也喜歡雙折疊,分屏工作起來事半功倍;還有人喜歡小折疊的時尚美麗。
因而,華為 Pura X 的 16:10 螢幕比例雖不常見,但并不意味着它沒有合理性。
華為 Pura X「闊折疊」的定位,超然于業界常規定義的小折疊(上下折疊)和雙折疊(左右折疊),當然也迥異于華為自家的三折疊,如果把之前華為 Mate X 外折疊形态算上,這已經算作是華為在折疊屏領網域探索的第 5 種形态了。
正如前面所説,不説手機品類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時尚輕薄的,影像旗艦定位的,遊戲性能取向的,三防户外的,大電池強防護耐摔耐用的等等,不同的定位,對應着不同的需求,處理這種需求和供給的對應關系,又恰是華為最為擅長的領網域,就像折疊屏手機,華為在售的就有 4 種之多。
16:10 比例螢幕的合理性就在于它可以以更小的螢幕尺寸,獲得更大的顯示面積,在這裏,「闊」也可以是一種狀态,它并非粗糙的大,而是取巧的廣。
因而,華為 Pura X 展開之後,螢幕尺寸雖為 6.3 英寸,聽起來比不少大屏旗艦機要小一些,但實際上它的顯示面積達到了 115cm ² 左右,與 6.9 英寸的 iPhone 16 Pro Max 螢幕面積幾乎一致。
華為 Pura X 真正是一款既小又大的產品,實現這樣的矛盾統一,折疊形态與 16:10 的「闊」型螢幕二者合一,才有這樣的效果。
同時,它還将重量控制在了 193.7 克(素皮版),寬度(折疊形态)控制在了 74.3 毫米,恰好一握,适合久握。
聊完了它的「異」,其實我們也能從它身上看到不少來自于華為基因的「同」。
實際上,身處華為 Pura 家族的華為 Pura X,自然會有這個家族的諸多特質,約在一年前,華為 P 系列更新為 Pura 系列,「源自純粹,生而獨特」便是這個系列的出生宣言。
就獨特這一點而言,華為 Pura X 當之無愧,在沒有細究它設計和 CMF(顏色、材質和工藝)的時候,它第一眼給人的感覺當然是獨特,恰如去年 Pura 70 系列以「鋭意向前」和背部獨特的三角形影像模組設計宣示先鋒定位一樣。
華為 Pura 系列講究純粹感,去掉冗餘元素,以點線面來構建幾何對稱的秩序美感,華為 Pura X 外屏方正,影像模組以同心圓均勻排列,井然有序。三款标準版奉行極簡主義,黑白灰是時尚領網域的永恒色,不會過時,也永遠正當時,是大道至簡。
這是秩序感。
典藏版是華為發揮設計能力和藝術理解能力的極佳試驗場,型格紅和型格綠嚴格來説不是單色系設計,而是鮮明的碰撞色。
以藝術靈感而論,這是借用了現代主義畫家蒙德裏安的幾何抽象派畫作,兩個版本各自以三種不同顏色的色塊按照精準比例切割分布,風格跳躍,碰撞激烈,但皮革質地又能讓色塊彼此包容起來,不至于突兀和矛盾。
在賦予手機外觀設計藝術性這件事上,華為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作為精密工業和先進科技的集合體,手機和具象的、復雜的、懷舊的藝術風格并不搭調,而現代的、意象的、簡潔的藝術風格才是相配的。
就像此前華為 Pocket 2 藝術定制版和荷蘭時裝設計師 Iris van Herpen 合作,在平面上做出了立體的藝術效果那樣,時尚、藝術和技術,以現代的方式結合,才是華為擅長的。
在平面上呈現立體感上,這次的華為 Pura X 典藏版依舊延續,只有通過手指手掌觸碰才能感知的 0.05mm 皮革壓紋,也正如傳世油畫遠看是平面,近看卻是由油畫顏料構成的微型 3D 光影建築一樣。
這是藝術感和先鋒感。
功能:内容需求,與 AI 新互動
對于功能機用户來説,實體鍵盤存在的意義,除了是因為觸控螢幕在當時并不成熟之外,還是因為實體鍵盤對于電話撥号和短信打字這兩個核心功能有優勢,同時訓練久了的肌肉記憶,能夠依靠實體鍵盤實現盲操。
後來到多點觸控電容屏時代的事情大家都經歷過以及正在經歷,點按劃為操作基礎的内容爆發性增長,從《憤怒的小鳥》到《王者榮耀》,從微博到小紅書、抖音和 bilibili,從塞班版的手機 QQ 到微信 ......
曾經的電話和短信,大部分人使用頻率已經相當之低,移動社交、視頻和遊戲内容消費成為智能手機的主要功能。
尤其是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内容,成為了如今智能手機用户的時間黑洞,近 10 億抖音月活用户每個月要在這個應用上花費 46 個小時。
而異軍突起的短劇則進一步吞噬着大量用户的手機使用時間。
「看」手機,就是現在手機最主要的使用方式,對于多數用户而言,手機主要作為一種内容輸出設備而存在。
至此,「形式追随功能」的寓意就在此彰顯,因為相比于其他 20:9 左右的螢幕比例的直板機,16:10 的螢幕比例,更适合書籍閲讀、視頻觀看,社交内容和新聞資訊浏覽,乃至圖片審閲修改。
這就是 16:10 比例螢幕除了能以更小螢幕尺寸,獲得更大顯示面積之外的另一個優勢。
實體書籍的内容呈現比例大約為 1.4:1,華為 Pura X 更接近實體書比例的 16:10 螢幕顯示比例能夠給用户帶來接近真實書本的閲讀體驗,這不僅僅是螢幕中一行可以顯示更多文字,更能帶來沉浸的,原生的閲讀感受。
這個場景對我的觸動尤為深刻,在信息嚴重過載和碎片化的時代,如此純淨和拟真的類紙質書閲讀體驗,宛如窗外風蕭雨驟,屋内爐暖茶香。
觀看視頻也是類似,在橫屏狀态下,16:9 的長視頻内容,華為 Pura X 的顯示面積較同尺寸直板機增加 30% 以上,豎屏 16:9 的短視頻内容,顯示面積也較同尺寸直板機增加 40%。
而在浏覽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的時候,華為 Pura X 不僅僅是折疊屏,而是擁有橫屏和豎屏兩種形态,豎屏看,圖片大;橫屏看,左圖片右評論,信息一屏顯示完。
在生產力領網域,華為 Pura X 的螢幕尺寸和比例,更适合浏覽單反相機拍攝的 4:3 比例原始樣張,大屏的界面也更适合對圖片進行篩選和初修。在 WPS 和釘釘等辦公軟體上,大屏和橫豎雙形态的先天優勢,讓華為 Pura X 也能具備内容顯示和移動操作的雙重優勢。
當手機内容消費成為手機主要功能這個產品錨點成立的時候,那麼華為 Pura X 的產品形态也随之成立,即便它在直板機和折疊屏兩大類產品裏,都顯得相當特立獨行。
疑問自然也不是沒有,手機不僅僅是一種内容輸出設備,還是内容輸入設備,展開後的大屏,和折疊下的小屏,适合信息輸入嗎?
AI 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随着 AI 介入手機互動越來越深入之後,手機端的輸入效率和輸出效果也遠勝以往。
明面上,首款全面搭載鴻蒙作業系統 5 的手機。标志着華為終端全面進入鴻蒙時代,另一面,它很可能也是一款天生就适配 AI 的手機,全新小藝融合和盤古大模型和 DeepSeek,互動上更有「人感」了,表象上看,外屏右滑直接進入全新呼吸感視效界面,讓小藝觸手可及,可知可感;内在中,全新的「快思考和慢思考」雙模式下,簡單問題,小藝處理快效率高,代碼編寫、時空推理、創意寫作等復雜問題,小藝又能深度思考,審慎推理,給出靠譜結果。
更多新的小藝技能瞄準的,就是降低互動和輸入門檻。「小藝幫接」、「小藝時光機」和「小藝私語」這些功能都可以歸結為讓用户少操作,輕操作,甚至不操作,就能實現高效的互動和交付。
同理,華為 Pura X 外屏的存在,也不僅是為了好看,在碎片化的、輕量化的高頻場景,比如接打電話、出行和導航、包括運動和音樂娛樂,外屏都和相應的功能應用進行了适配,甚至包括地鐵跑酷、天天消消樂這樣的休閒遊戲都可以在外屏上玩,這種屬于外屏的輕量快捷操作邏輯,與上面説的大邏輯是一脈相承的。
在最初始,最熟悉的打字輸入上,這裏也有一個 AI 解決方案:Pura X 為用户提供了 AI 單手鍵盤功能,可智能識别左右手并彈出提示,點擊提示就能切換到單手鍵盤模式。
可以這麼説,華為 Pura X 也只有在 AI 手機有所進展,從實驗到實用轉折的時候,才最适合出現。
長久以來,關于 AI 手機的一個矛盾在于,在智能手機傳統互動方式已經如此成熟,并且用户形成了深刻的肌肉記憶時,AI 功能該以何種界面何種互動融入手機之中。
新形态的闊型設計折疊屏手機 Pura X 反而以特立獨行入局,更适合去探索這樣的命題。
一個小例子是,華為 Pura X 首發搭載了 AI 眼動翻頁功能,這個功能可以對眼球運動軌迹進行追蹤,當用户看到頁末時,會根據用户眼球運動自動翻頁。
也正如前面所説,華為 Pura X 是華為探索的第 5 種折疊屏形态,事實上我們也可以這麼説,在整個折疊屏手機市場上,華為一直扮演着折疊屏市場拓荒者的角色,華為 Mate XT 非凡大師自然不用多言,是肉眼可見地以高投入追尋工程和設計的極限。
華為 Pura X 亦是,采用一個全新的 ID 設計,啓用一個市場上寥寥的螢幕比例,意味着巨大的研發投入和商業風險,但現在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新就是這樣,已經沒有不勞而獲的可能,想要給消費者更先鋒的體驗,想要手機裏的 AI 體驗更順滑,想要手機「既小又大」,想要手機輕便又堅固,想要手機時尚又隽永,每一個既要又要背後,都是投入。
更何況,折疊屏因為品類特性以及剛性成本,注定就是門檻和投入都高的領網域,「闊 很有型」裏面的這個「闊」,恰是開拓出來的「闊」。
一定程度上來説,造手機就像解勾股定律一樣,勾股定律有多達數百種解法,有的簡單,有的極為復雜,但數學界并沒有在最簡單解法出現之後就停止探索,而是探尋了更多的解法可能性,反過來,在探索更多解法的過程中,不僅數學方法論的創新,還推動了數學基礎理論的發展。
去年,我們定義 Pura 系列不僅僅是尋找「最優解」,也是尋找「最新解」,當時的論斷如今在華為 Pura X 身上顯得更适合,最優解是行業通過諸多内外部測試和反饋得到的結果,意味着不會出錯,安全又保險,但「最新解」不一樣,它更難,也更值得鼓勵,就像華為的創新永遠是向外求索尋找「最新解」,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產品,因為行業永遠需要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