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7月新房成交跌破3000套!南京接力鄭州,發布8條新政穩樓市:買新房可獲補貼,歡迎閲讀。
8 月 4 日下午 5 時 20 分,據南京市微政務官微,南京市發文《進一步優化政策舉措促進南京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給出了 8 條政策,涉及購房補貼、房票安置、建立 " 安置房源超市 "、優化車位車庫銷售審批手續、提升預售監管資金使用效率等。
這是繼昨日鄭州發布 15 條樓市調控政策後,第二個加入本輪調整的省會城市。
第二個省會城市已加入
根據最新通知,南京将對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實施補貼。鼓勵新六區繼續根據區網域市場實際對在規定期限内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按合同價給予一定比例的購房補貼,栖霞區和雨花台區結合轄區内市場實際經評估後對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實施補貼。
對集體土地房屋征收推行房票安置。研究出台《南京市征收集體土地涉及住宅房屋房票安置暫行辦法》,拓寬補償安置渠道,滿足被征收群眾多樣化安置需求。
建立全市統一的 " 安置房源超市 "。分類整理全市各類可供安置的商品房和保障房,面向各區征收主體打造市級層面的安置房源選擇平台,按照市場化原則引入跨區、跨街道安置機制,有效滿足被征收群眾多樣化安置需求。
進一步優化車位車庫銷售審批手續。項目車位車庫達到預售條件的,允許與地上房屋同步申請上市銷售,并結合項目實際優化符合條件的第二個車位的上市銷售審批手續,有效滿足居民車位車庫購置需求,促進盤活企業存量資產。
進一步提升預售監管資金使用效率。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不可預見費管理,開發企業可根據項目進度情況申請逐步釋放不可預見費額度,進一步提升企業資金使用效率。
進一步優化差異化供地。統籌考慮全市不同區位不同品質住宅定位和需求,探索在外圍區網域優化容積率和規劃指标,引導企業打造差異化產品,滿足市場各類需求。
促進商辦市場良性發展。優化商辦用地供應時序與布局,引導商辦資源與產業落地相結合,助力新興產業集聚和樓宇經濟發展,促進商辦市場良性循環。
營造良好市場輿論氛圍。落實中央網信辦秘書局《關于加強 " 自媒體 " 管理的通知》要求,推動形成行業良好網絡輿論生态,營造良好市場發展環境。
今年以來,南京樓市在 2、3 月時收獲了 " 小陽春 ",周末來訪客户破上百組、成交翻倍、優惠回收等,但在積壓需求釋放結束時候,也随着全國市場一并走低。
據我愛我家南京研究院數據,3 月時,南京新房成交量達到了 7371 套的歷史高位,但從 4 月起逐月走低。進入 7 月淡季,南京新房上市量有所減少,加上市場需求不足,導致全月新房成交跌破 3000 套,創近年來新低。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 房地產政策調控新信号出現,南京有二手房東連夜跳價 100 萬… 》,
自 7 月 29 日起,南京萬科金網域缇香、紫園、後标營、翠屏誠園等小區的部分二手房房東,提高了挂牌價,有的房源原先報價 409 萬元,連夜跳漲 100 萬元。在南京城東環陵路紫園小區,一套户型約 310 平方米的别墅,7 月 21 日剛上架,一開始挂牌 1850 萬元,7 月 29 日在我愛我家系統的報價突然漲價 100 萬元,總價到了 1950 萬元。
二線城市将牽頭本輪調整
幾乎是同一時間,鄭州市公積金中心官網發布公告,自 2023 年 8 月 7 日起,在鄭州市行政區網域内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含組合貸款)購買家庭首套或改善性住房時,所購住房為新建商品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為 20%,所購住房為存量商品房(二手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為 30%。通知未涉及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繼續按原規定執行。
目前,鄭州首套房首付最低為 3 成,二套房首付最低為 4 成。
就在昨天,鄭州發布 15 條樓市調控政策,落實 " 認房不認貸 " 政策,更大程度滿足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購買改善性住房的,其原有住房暫停執行鄭政辦〔2017〕58 号文 " 在鄭州市行政區網域内,2017 年 5 月 3 日(含)之後購買的住房,自取得《不動產權證書》之日不滿 3 年的不得上市轉讓 " 的規定等。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若回憶這兩年各地的政策,可以看出鄭州往往打頭陣。" 鄭 15 條 " 相關政策政治站位高、落地性強,值得行業肯定。鄭州發文,也意味着新一輪政策寬松期正式開啓。8 月密集政策将陸續發布,各地要積極跟蹤和監測,及時做好策略應對。
根據易居研究院提供的全國 70 城房價指數數據,今年 3-6 月,鄭州新房價格指數環比漲幅排名分别為 4、17、49、51 位,意味着市場壓力在明顯增大。
嚴躍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鄭州降低首付比例是對昨日 " 鄭 15 條 " 内容的補充,優化房地產政策的信号十分明确。而南京鼓勵購房補貼,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對購房者也是一種很大的支持,是促進樓市復蘇的加分項。南京、鄭州、合肥等省會城市的樓市支持力度加大,説明接下來二線城市将牽頭引導這一輪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
記者| 劉頌輝
編輯|陳夢妤 孫志成 易啓江校對 |劉小英|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