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國關税變臉下,哪些省份的影響最大?,歡迎閲讀。
前兩天我們説了中國從美國進口哪些品類的商品,今天我們來看看哪些地區的經濟和外貿關聯度最高,哪些地區與出口美國的相關度更高。
對進出口貿易依賴度較高的區網域
根據 2024 年至 2025 年的最新數據,中國不同地區的外貿依存度(即進出口總額占 GDP 比重)依賴度最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和部分沿邊口岸城市。以下是具體分類分析:
一、城市外貿依存度排名:
第一梯隊(依存度 >100%)
1. 廣西崇左:以 **1163.2%** 的外貿依存度居全國第一。其毗鄰越南,擁有友誼關等口岸,邊境貿易活躍,雖 GDP 僅千億級,但外貿總額常年位列廣西第一。
2. 浙江金華:外貿依存度 **115.7%**,出口依賴度也超過 100%,以小商品出口(如義烏市場)為核心。
3. 其他沿海城市:包括舟山(石化、港口貿易)、儋州(海南自貿港政策)、深圳(電子產品)、東莞(制造業)、防城港(邊境 + 港口)、廈門(電子 + 輕工)等,依存度均超 100%。
義烏商品市場無疑是焦點中的焦點,關税戰是對中美兩國相關人民的雙重打擊和壓制。
第二梯隊(依存度 50%-100%)
蘇州、上海、寧波:依存度分别達 **79.1%、72.4%、58.4%**,以高端制造業(如芯片、汽車零部件)和港口貿易為主。
北京:依存度 **72.4%**,但以進口為主(占 80% 以上),大宗商品(如原油)進口占比高。
珠海、中山、青島等:依存度在 50%-70% 之間,依賴電子、家電出口。
沿海城市(如深圳、寧波)和沿邊口岸(如崇左)依托港口或陸路通道,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
二、省級外貿依存度排名
1. 廣東(64.3%):外貿規模全國第一,對美出口依存度達 68.3%,電子信息、服裝等產業受關税戰衝擊顯著。
2. 浙江(58.4%):對美出口依存度 71.4%,以小商品、機電產品為主,義烏等地訂單受關税影響較大。
3. 上海(79.1%)、江蘇(41.0%)、福建(34.4%):上海依賴金融和高端制造,江蘇以電子、機械出口為主,福建對台貿易活躍。
4. 山東(34.3%)、天津(45.0%):山東以農產品、化工品出口為主,天津依賴港口和重工業。
小結:
中國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地區呈現 " 沿海 + 沿邊 " 雙核心格局,東部省份(粵浙蘇)和口岸城市(崇左、深圳)對國際市場依賴最深。當前中美關税戰和全球供應鏈重構,正倒逼這些地區加速產業更新和市場多元化。
對出口美國的經濟依賴度較高的區網域(浙江最大)
截至 2025 年 4 月,中國對美出口依存度最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依賴度通過對美出口額占本省 GDP 比重衡量。以下是具體排名及分析:
一、對美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五大省份
1. 浙江省(71.4%)
核心產業:義烏小商品、機電設備、紡織服裝和家具。
挑戰與應對:美國加征 145% 關税導致部分企業訂單下降 30%-50%,但浙江正推動產業更新,例如發展人工智能(如杭州 " 六小龍 " 企業)和機器人技術,同時通過電商平台拓展内需。
雖然廣東在整體貿易上還是老大哥,但浙江對出口美國依賴度最高,焦點中的風暴眼就是義烏。
2. 廣東省(68.3%)
核心產業:消費電子(深圳、東莞)、家電(佛山)和紡織服裝(汕頭)。
挑戰與應對:蘋果、特斯拉等企業将產能轉移至東南亞,東莞電子廠訂單減少 30%。廣東省政府通過開拓越南、馬來西亞等東盟市場緩解壓力。
3. 上海市(52.4%)
核心產業:汽車零部件(特斯拉工廠)、集成電路和醫療器械。
特殊結構:進口依賴度較高(占外貿 80% 以上),尤其受美國大宗商品(如原油)進口成本上升影響。
4. 江蘇省(43.9%)
核心產業:電子信息(蘇州半導體)、光伏組件(無錫)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南京)。
轉型方向:高附加值產品占比達 54.6%,通過 RCEP 協定降低關税衝擊。
5. 福建省(40.9%)
核心產業:晉江運動鞋、廈門工程機械和泉州家具。
應對策略:通過墨西哥轉口降低關税成本(降幅 30%),并開拓 " 一帶一路 " 市場(占出口 40.1%)。
二、其他重點省份及區網域特征
山東省(27.1%):農產品(菏澤芍藥鮮切花、煙台蘋果)和化工品出口受美國檢疫标準和關税限制,需 " 一廠一品一策 " 定制化服務。
重慶市(22.5%):筆記型電腦(占全國出口 30%)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通過中歐班列開拓俄羅斯及中亞市場。
四川省(19.2%):富士康代工蘋果產品占對美出口 40%,綿陽京東方螢幕出口增長 47.7%。
沿海五省一市(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上海)占全國對美出口 78.7%,短期内受衝擊最直接。對中國整體财政收入和當地就業肯定會有影響,進而影響對其他省份的轉移支付能力,因此不可小觑這次關税戰的威力。
從長遠來看,整體需要擴大對東盟(占中間品出口 48%)、歐洲出口,利用 RCEP 協定降低關税壁壘。同時通過技術更新來提升自身出口的含金量:譬如,江蘇半導體設備、四川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單價提升 15%。
小結:
中國對美出口呈現 " 沿海主導、中西部追趕 " 格局,浙江、廣東等東部省份因傳統制造業依賴面臨短期陣痛,但通過技術更新和新興市場開拓逐步構建韌性。中西部省份則需平衡國際物流成本與產業更新速度。
美國豁免部分品類高關税,為何?準備逐漸給自己台階下?
美國東部時間 2025 年 4 月 11 日晚 10 點 36 分,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 ( CBP ) 發布關税更新指南。該指南宣布,免除 14257 号行政命令之下的 " 對等關税 "。
這意味着,對原產于中國的以下商品不再征收 125% 的 " 對等關税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公布的 20 項關税豁免編碼以及對應商品大部分為計算機 / 台式機 / 伺服器 / 平板電腦 / 硬碟 / 半導體加工設備 / 智能手機 / 路由器 / 集成電路等相關產品。
那麼美國為何要豁免這些品類?
因為美國一些科技企業受不了了,而且影響較大。譬如,美國科技企業(如蘋果、戴爾)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若繼續維持此前高達 125% 的疊加關税(原有關税 +" 對等關税 "),其核心產品(如 iPhone、筆記型電腦)成本将飙升,利潤率被大幅壓縮。例如,蘋果公司因供應鏈依賴中國,若關税生效可能導致 iPhone 售價漲至 3500 美元,直接削弱其全球競争力。
另外,中國在半導體制造設備、電子元件等領網域的產能占全球主導地位。例如,美國 80% 的高純度石墨(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依賴中國進口,短期内無法通過本土產能替代。此外,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占 35% 以上),還具備完整的制造能力,美國企業難以繞過中國供應鏈獲取關鍵零部件。
這些部分可不是從其他國家能找到同等替代品的。如果不豁免,不僅這些大企業要跳出來,選民們也可能會因為蘋果手機高價而倒戈。因此,特朗普在這個區網域,不得不服軟。
不過目前豁免的也僅僅 20 個品類,智能手表、太陽能組件等仍面臨高税率。
如今,蘋果 /Dell/HP/ 思科等已經松了一口氣,但特斯拉還苦着呢。
美國對中國車征高關税,上海工廠生產的 Model3/Y 賣到美國就沒有價格優勢了;另外一方面,中國自 2025 年 4 月 10 日起對美半導體等商品加征 50% 關税,導致特斯拉車載芯片采購成本增加 12%,中國對美國整車反制高關税,美國工廠生產的 Model S/X 也就沒法賣到中國。此外,特斯拉北美工廠仍從中國進口锂電池、壓鑄件等核心零部件,而美國對華汽車零部件加征 72.5% 的疊加關税,導致單車成本增加超 3000 美元。盡管特斯拉要求供應商遷往墨西哥或泰國,但短期内難以滿足產能和質量要求。
所以,特斯拉是受這次關税戰影響最大最深的知名企業之一,被雙向扣税。怪不得馬斯克和特朗普都公開相互 diss 了。
而特斯拉上海工廠本地化率很高,且可以供應中國本地 / 歐洲 / 亞太市場,直接影響有限。後續特朗普與馬斯克之間是否會有妥協,可以持續觀察。
後記
從目前關税戰的進度看,美國從全球無差别加税,到主要針對中國,再到豁免中國部分出口品類,呈現出服軟的态度,可能逐步在找台階下,最後還是會找中國談判的。
不過,我們也别太小看其他國家的态度,别看美國這次欺負了很多國家,但不代表那些國家會主動幫我們,他們有可能會等着看戲并從中牟利,也不希望中美誰能獲得壓倒性的大勝,中美關系焦灼,對他們可能更有利。
中國出口加大對東南亞 / 歐洲市場的開發,降低對美國依賴度才是王道。當然,這并不容易,一位做外貿的朋友説到,目前美國的消費市場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歐洲雖然部分國家有錢但消費力還是不如美國,非洲國家還在發展中,短期也成不了消費大國。
因此,中美貿易戰短期還不會結束,持續關注并留好後手才是關鍵。對中國來説,整體的降本增效,把錢投入消費市場,促進内需消費,才是長久之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首席商業評論 "(ID:CHReview),作者:衞明,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