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貸款直播,注意邊界,歡迎閲讀。
近期關于貸款直播的話題引發業内關注,最新的一個現象是,在短視頻平台中點擊搜索貸款直播,就會發現有不少助貸平台、銀行機構和消費金融公司正在直播中,有貸款主播号稱 " 送温暖 ",只要是新人就可享受固定年化利率 4.8% 的貸款,額度最高可借 20 萬元;也有銀行主播力推 " 小微貸 ",宣稱最高可貸 500 萬元,年化利率可低至 3.6%。
主播們賣力的吆喝宣傳,也引來不少消費者圍觀申請。值得深思的是,作為特許經營行業的金融業務,當貸款被搬進直播間變成商品一般促銷 " 特賣 " 時,是否會存在标實不符的情況?作為運營主體和直播平台又該注意哪些邊界和紅線?
用低息攬客
" 今天我們就是來給大家送温暖的,只要是新人,就能給到單利 4.8% 的利息,非常劃算 "" 大家不管怎麼樣,把額度先領了再説 " ……這是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在一助貸平台直播中聽到的主播介紹。根據直播間宣傳,該助貸平台針對新人用户推出了專享福利,點擊鏈接即可申請,最高可借 20 萬元,最快 5 分鍾放款,固定年化利率(單利)可達 4.8%,無中介費,無手續費。
在直播間中,該主播還對這一貸款進行了極力推薦," 大家先把額度領了再説,14 天之内只要有資金需求都可以使用,無論您借多少期,無論借多少額度,無論您是幹嘛的,是什麼樣的借款方式、還款方式,我們都是給到固定年化利率 4.8% 的貸款,前提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您是首次使用 "。
對于直播間内的這一專享活動,記者進行了申請操作,但點擊直播間鏈接,一頓注冊、申請、授權操作後,顯示并非平台新用户,而下載 App 後,平台給到的額度為 12.1 萬元,年化利率為 23.94%,放款機構是其合作的民營銀行。
同樣圍觀申請了該助貸平台的還有另一消費者李麗(化名)。她是一名來自北京的 22 歲應屆畢業生,她稱因近期搬家想添一些家具和日常用品,同樣在短視頻平台上關注到這一标注着 4.8% 的直播活動,在低息的誘惑下,抱着滿心希望進行了一系列注冊和申請操作,但實際下來利率 23.94%,到手額度 5300 元。
李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6 月 14 日,她通過點擊 " 新人低息福利 " 的專享優惠鏈接進行了手機注冊,并同意了相關《注冊服務協定》和《隐私政策》,多個頁面均明确顯示新人尊享年化利率 4.8%,不限期數、額度内任意借款都是 4.8%;但最後下載 App 點擊 " 我要借錢 " 後,登錄手機号、進行實名認證、籤署系列授權協定、填寫個人信息、綁定銀行卡後,才在 2 個小時後收到這一審批結果。
為何直播宣傳利率 4.8%,但實際到手卻成 23.94%?北京商報記者根據李麗所述向平台進行了求證,後者回應稱,審核結果的利率出入,主要是因用户個人手機号問題,因用户在直播頁面注冊的手機号和 App 登錄的手機号不一,因此導致最後審批利率不一致,但因用户已經進行了申請操作,因此無法再使用優惠利率。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在短視頻平台試水直播貸款的機構并不少見,其中既包括線上助貸平台,還有一些銀行機構及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也會不定時在直播間介紹貸款拉客。例如,有銀行主播力推 " 小微貸 ",宣稱最高可貸 500 萬元,年化利率可低至 3.6%。
類似的争議,其實在直播間并不少見。北京商報記者在其餘貸款平台直播間中,同樣發現了有其他不少用户在評論區反饋貸款利率過高、存在宣傳與實際不一的情況。
相關平台表示,目前僅對個别銀行及頭部貸款機構進行直播測試,相關測試将重點圍繞用户體驗、用户舉報、内容風險等維度進行評估。若開播機構出現違規行為,将被取消直播資格。
業務效果和風險仍待觀察
有貸款平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我們開通短視頻平台直播的主要考慮是看重了直播這個大趨勢,認為通過直播可以提供更便捷、透明和互動的貸款服務體驗。通過直播間,我們可以實時向用户展示貸款產品的特點、流程和利益。我們的活動内容主要包括產品介紹、貸款知識講解、在線申請指導等。目标人群主要是有貸款需求的個人用户和小微企業主 "。
一位民營銀行從業人士同樣表示,銀行在短視頻平台直播處于起步階段,主要目的是向公眾介紹金融知識及反詐科普,并進行業務介紹和答疑,所有的貸款環節仍在銀行產品頁面完成,直播的目的是讓更多用户認準正規金融機構。另外,在顯要位置會有貸款有風險、借款需謹慎等提示,來謹防非理性借貸。
不過,對于直播活動的成效如何,未有機構對此有正面回應,僅稱 " 業務效果仍處于測試階段,需要進一步觀察和評估。不過平台非常重視數據和用户反饋,将通過不斷分析和優化,以确保直播能夠提供高效、透明和安全的服務 "。
對此現象,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研究員王蓬博評價,貸款直播可以視為獲取客户或者説獲取流量的一種手段,主要還是想降低成本,畢竟通過助貸平台會支出一些分潤的費用和點擊的費用,通過直播能夠更直接地接觸到客户。客觀上來説,這也是小貸機構們成本逐漸上漲,傳統模式利潤見頂的必然結果。不過他也認為," 此類直播活動暫時不會對非目标用户產生廣泛影響,畢竟中國人還沒有習慣借貸文化 "。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直播營銷作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會嵌入主播個人的情感,產品介紹更充分,互動性更強等,在互聯網流量見頂、傳統營銷方式轉化效果減弱等背景下,直播也被一些金融產品營銷所采用,比如證券投顧、基金銷售等。但是,直播營銷在主播介紹和互動過程中,信息也具有随機性和突發性,有可能會出現介紹内容的不專業和不全面,風險表述不夠等,從而在合規上出現問題。整體來看,貸款類產品的直播還處于嘗試階段,其中的業務效果和風險還需要觀察。
直播營銷需符合适當性要求
确實,在流量逐漸見頂的今天,能發現各大平台的獲客成本也在與日漸長。但當貸款像商品一樣被搬進直播間後,短時間的直播促銷又是否能讓消費者買單?作為特殊的金融產品,機構們又要注意哪些邊界和紅線?在消費者反饋的 " 标實不一 " 争議問題中,直播機構和平台又該警惕哪些問題?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表示,貸款平台借助直播形式進行營銷是一種必然趨勢,随着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獲客渠道持續向線上遷移,此前的各類證券直播、理财直播便是一種體現,也是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特征與标志。
不過,貸款直播作為貸款機構營銷的一種試水,能否解決貸款機構的流量焦慮仍有待觀察。
蘇筱芮進一步談及了多個挑戰,一是合規,尤其是宣傳用語方面是否符合監管要求,不得誇大宣傳;二是成本,選擇自建銷售渠道還是依賴第三方,需要衡量成本,綜合決策;機構貸款直播的銷售誘導,從貸款平台來説應當健全内部宣傳審核機制,不得違反監管要求,從短視頻平台來説一方面應把控貸款直播的機構主體資質,避免貸款中介等借機渾水摸魚,另一方面也應當建立消費者保護機制,對于通過直播間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應當對直播間及背後的運營主體開展相應懲罰措施。
" 電商、廣告和金融是互聯網平台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興起的直播帶貨以其強烈的視覺體驗和互動特征赢得了線上用户的青睐,成為平台變現的最新形态之一。"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同樣稱,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業務屬于持牌業務,專業性強,監管要求高,将直播帶貨引入投資理财等金融領網域将在以下方面遇到挑戰:一是主播需要具有專業資質,二是不能随意發起具體的金融產品推介或指導投資操作,三是在服務一般性商品帶貨過程中,如果要向消費信貸等產品轉化,平台需要具有對應的金融牌照(支付、消金等)并在與其他合作機構互動時保護好消費者的資金安全、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
于百程同樣談及了多個邊界和紅線,一是金融產品直播主體和人員的專業性和資格,比如證券投顧直播需要具有牌照;二是貸款直播營銷應逐步建立一定的規範,包括行業指引和直播機構自身的規範;三是金融產品直播營銷需要符合适當性要求,在直播平台選擇和用户營銷上需要具有一定标準,以免出現過度營銷,用户因為優惠活動等而出現過度貸款等情況。另外,直播也可以作為機構和用户之間溝通的橋梁,成為消費者教育的渠道。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