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網絡時代,算法真的能“造神”嗎?,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豹變,作者:陳法善,編輯:劉楊,原文标題:《算法與人性:為何「造神」是偽命題?》,題圖來源:AI 生成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總有一些人物和事件能夠突然爆紅,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比如,國產 3A 遊戲《黑神話:悟空》的發布,不僅讓遊戲本身刷屏,還意外地把山西文旅推上了熱搜;鄭欽文奧運混雙退賽,意外帶火了 " 臻欣棒 " 組合;董宇輝、李誕這兩個風格迥異的人,卻因丈母娘和姑娘們的 " 口味 ",而被擺到了擂台上 ……
人們在讨論他們 " 紅 " 和 " 為什麼紅 " 的時候,總會提到實力、運氣、機會等等,分析種種突如其來有了 " 潑天流量 " 的背後原因。在短視頻和推薦算法興起後,更是多了一個疑問:算法選中了他?
很多人認為,是算法造就了這些 " 網紅 "," 算法引導流量、流量給誰誰就能紅,所有網紅都是算法打造的 "," 算法造神 "。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淄博的走紅樣本分析
去年到今年,文旅城市在社交平台上的走紅,一個接着一個,此起彼伏。
哈爾濱、淄博、天水、阿勒泰、菏澤 …… 延續人們的思考習慣,有一個問題被反復問及:這些城市的走紅,算法在其中承擔什麼角色,它們走紅是因為算法嗎?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嘗試剖析一下淄博走紅的時間線,看看能夠得出怎樣的結論:
2023 年 1 月,一網友發布短視頻 " 此時此刻一位淄博公主的親媽正在吃着淄博燒烤 ",被衝上熱榜,淄博燒烤由此走進公眾視線。
2 月,淄博有關部門邀請 " 大 V" 户外直播,向網友推薦淄博燒烤,淄博燒烤迎來第一次大爆。
3 月,山東大學生組團到淄博吃燒烤,感謝疫情隔離期間當地政府的免費熱情招待。感恩的大學生們用社交媒體記錄此行,淄博市政府公布打造 " 淄博燒烤 " 美食品牌相關措施。
4 月,熱衷曝光不良商家的社交媒體大 V"B 太 ",在淄博暗訪後發布短視頻稱,淄博從不缺斤短兩。
緊接着,當地政府開始一系列操作:開通公交專線,在高鐵上為遊客準備禮物,不允許商家漲價,不允許出租車宰客,号召市民讓利于客,讓路于客,讓景于客;機關事業部門開放停車場和衞生間,群眾開私家車免費接送遊客 ……
這期間,與淄博燒烤相關的各種熱點詞條,在網絡持續不斷,# 大學生特種兵旅遊 #、# 北燒烤南潑水 #、# 淄博燒烤的靈魂配料是啥 # 、# 淄博公文水平殺瘋了 # 等高熱度話題,不斷衝上熱榜。
淄博成為五一旅遊的熱門選擇地點 ……
通過這一番梳理,有沒有發現," 淄博燒烤 " 的持續火爆,是有原因的。
一是有持續事件,讓淄博得以持續留在公眾視野。
二是有當地政府的激勵舉措和全民參與,接住了這 " 潑天流量 ",官民一起添柴助力讓火焰越燃越高。
三是有民眾情緒——無論是疫情過後坐在小馬扎上卷餅吃肉的煙火氣,還是大學生重返故地的感恩之旅,或是曝光博主 " 打假 " 未果體現出好客山東的淳樸民風等等,都能引來無數點贊、評論、轉發。
天時地利人和,多方因素疊加,最終造就了 " 淄博趕烤 " 的現象級成績單。
樣本分析結束,但依然沒能解決與算法相關的問題——三點原因沒提到算法,淄博走紅,與算法毫無關系?
網紅與算法有關,但算法不起決定作用
先説結論:與算法有關,但算法不起決定作用。
當今新媒體時代,作為提效工具的算法無處不在。在社交平台上,算法是基于用户的閲讀觀看、點贊、評論、轉發等互動行為發生後被啓動,讓創作者獲得了流量,在海量信息中把用户想看的、想傳播的内容讓更多的人看到。
淄博走紅,正是因為民眾情緒的持續點燃,通過海量的互動行為啓動算法,進而推薦給更多的用户觀看、點贊、評論、轉發等,形成幾何式爆發,獲得億萬流量。
如果沒有山東千年的好客文化、淳樸民風,沒有淄博燒烤本身帶有文化底藴的 " 靈魂調料 ",沒有疫情之後的消費情緒,空有算法,淄博也不可能火爆至此。
除淄博、天水、哈爾濱等少數城市外,能夠 " 走紅 " 的城市依然是少數。從淄博的案例分析看,算法僅能錦上添花,從 1 到 2 添磚加瓦,無法由零到 1,憑空造神。
再以雷軍為例:
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成名以來,雷軍一直是商界的傳奇人物,其非凡的人生經歷被網友戲稱為現實版的 " 爽文男主 "。
今年初以前,雷軍在抖音上的粉絲一直在千萬級别。而等到 3 月底小米 SU7 上市,在米粉熱捧、車圈大佬直播熱潮中,其抖音粉絲迅速漲到近 3000 萬。
在抖音,米粉看到了不一樣的雷軍:考取賽車駕照、玩漂移,與蘇炳添一起在巴黎街頭直播漫步,甚至在紐北賽道飙車。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雷軍這個 " 老網紅 " 在抖音找到了新閱聽人。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事件、内容的支持," 老網紅 " 雷軍再進一步并不容易,因為有了新車上市的推動,推薦算法把雷軍推給了更多關心 SU7、關心雷軍的網民,他得以獲得更多的粉絲與流量。
可以説,雷軍的走紅,并非算法推動;雷軍的 " 更紅 ",與算法有關——因為小米和雷軍的新動作,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與互動,加持獲得了更多流量。
從算法的作用看,也無需造神
從内容角度看,算法單方面 " 造神 " 是危險且多餘的。一個博主可能是某些用户的偶像,但在另一些用户眼中可能什麼都不是。就像網友説的," 小紅靠捧,大紅靠命,強捧紅灰飛煙滅 ",如果平台試圖造神,可能會讨好一部分用户,但同時也會失去另一部分用户。
就算一個人是雷軍、董宇輝、郭有才的忠實粉絲,如果讓他每天都只看這三個大 V 的視頻、直播,相信用不了多久也會審美疲勞,甚至可能會有解除安裝平台的念頭。
此外,推薦算法的根本目的和作用是提效,它的產生本質上是為了解決海量信息有效分發的問題,讓好的内容分發到想看的人手機裏。從這個角度看,算法或平台,也依然沒有 " 造神 " 的動力。
據統計,中國每天產生 900 億 GB 的信息,每年產生的信息總量超過 1000 萬座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總量。在如此龐大的數據量面前,如果沒有算法的高效篩選與匹配,一方面好的内容難以有效觸達到匹配的用户處,另一方面,每個人都要被天量的信息淹沒,看不到自己想要、有用的内容。
因為有了推薦算法,在短視頻平台上,史鐵生和《我與地壇》能夠持續走紅;81 歲的老農技員梁振清講授農技知識收獲了無數 " 學生 ";戲劇迷可以在線看陳麗君、李雲霄出演的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考古學博士創作者 @水星水星逛博物館 ,以過硬的講解内容吸引了 500 萬粉絲 ……
算法的作用,似乎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神秘和巨大。算法更多是作為一種工具,幫助内容在合适的時間和地點被更多人看到。
對個人而言,面對 AI 和算法的浪潮,與其研究如何一夜成名,不如學習技術,了解算法、用好算法,從而适應時代與技術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