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低齡網文VS古早言情,這個夏天誰赢了,歡迎閲讀。
" 燃情天後 " 桐華在《步步驚心》後,又多了一部爆款劇《長相思》。
在今年 " 瘋狂内卷 " 的暑期檔,《長相思》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不僅在開播一周後熱度值破 32000,創造了騰訊視頻 2023 劇集最高新紀錄,還在市占率上占有一定的優勢,據雲合數據顯示,《長相思》熱播榜市占率超 30%,最高市占率達到 34.8%。
巧合的是,跟桐華同為 " 四小言情天後 " 的 " 俠情天後 " 藤萍,也在這個暑期檔有了新消息。根據其早期代表作《吉祥紋蓮花樓》改編的《蓮花樓》自開播起,熱度就一直緊随《長相思》之後,最高市占率 28.9%,還在 8 月 6 日實現了對《長相思》的反超。
數據來源:雲合數據
" 四小言情天後 " 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甚至是言情啓蒙。而當她們的作品影視化後,由于時間跨度極大,難免需要對原著進行一定的改動。
《長相思》裏三位男主的人設都進行了不同情節的删改:玱玹權謀線縮減、相柳情感線外露、塗山璟能力線弱化等等。相較而言,《蓮花樓》改動更多,最明顯的莫過于原著中的單孤刀原本只是簡單角色,但在劇中戲份加重,成為關鍵人物。
面對改動,原著作者沒有表示不滿,桐華甚至親自操刀了《長相思》的改編,《長相思》豆瓣評分有 7.6,《蓮花樓》更是高達 8.1,不錯的口碑證明了觀眾對内容的認可。
随着觀眾審美思潮和價值取向的變化,言情小説也面臨着不同時期的價值審判。如此看來,越古早的言情小説,應該會產生更強烈的衝撞和審美錯位。
但從這個暑期檔來看,十年前的言情作品大火,反而是近年來的言情作品一一折戟,《偷偷藏不住》和《我的人間煙火》兩部 2017-2019 年完成的作品,即便在改編上花了些功夫,卻仍舊面臨輿論争議。
古早言情 IP 仍舊在劇集市場上有着極強的生命力,這是觀眾的審美輪回,還是言情劇市場有了新的選擇?
" 天後 " 言情路
2005 年,桐華完成了自己第一部小説《步步驚心》最後的修訂,也是在那一年,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顧漫的《何以笙箫默》和明曉溪的《泡沫之夏》相繼問世,爆款作品催生了網絡文學言情題材的火熱。
《步步驚心》《寂寞空庭春欲晚》《何以笙箫默》《泡沫之夏》
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内地言情市場是被台灣言情小説占領的。
1963 年,瓊瑤出版了第一本長篇小説《窗外》,自此開啓了 " 瓊瑤言情時代 ",1990 年《婉君》開播後,瓊瑤劇走入大陸熒屏,台灣言情也開始廣泛進入内地市場,席絹的《穿越時空的愛戀》、左晴雯的《烈火青春》等新生代言情小説快速占領市場,純情成為言情市場的主流。
《婉君》
千禧之後,内地言情市場受到了來自韓劇和台偶的兩波衝擊。
2002 年,韓劇《藍色生死戀》在内地 21 個頻道播出," 車禍、癌症、治不好 " 的新奇設定衝擊了以往陳舊的言情衝突,唯美氛圍營造的悲情蓋過了之前的瓊瑤式苦情;另一邊,現象級偶像劇《流星花園》席卷整個亞洲," 霸道總裁 " 與 " 温情男二 " 的人設成為言情流行新趨勢。
《藍色生死戀》《流星花園》
伴随着 2003 年網絡文學的興起,言情小説在網絡環境和時代衝擊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風格革新:發展出更新鮮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不再拘泥于男女情愛,更多探求人物關系的復雜,以及思考歷史背景對人性的試煉。
《步步驚心》裏現代女性張曉穿越回了 " 九子奪嫡 " 的宮廷之争,看盡封建皇權的殘忍,最終油盡燈枯;《雲中歌》裏雲歌面對宮廷權力之争的血雨腥風,無力拯救愛人,痛失所愛。人物關系雖然仍是 " 一女多男 " 的言情設定,但在此基礎上,加重了時代和人性的描摹。
劇版《步步驚心》《雲中歌》
太平洋女性網曾評價桐華," 她的作品比普通言情小説少了一絲纏綿悱恻,多了一股磅礴大氣,激蕩起伏的歷史背景讓愛情更顯得蕩氣回腸。"
桐華曾談到自己寫作受列夫 · 托爾斯泰影響頗大," 從《步步驚心》《大漠謠》到《雲中歌》,都有他小説的影子,以及他對愛情的态度、對人生的态度。" 匪我思存接受采訪時也提到,自己從 9 歲開始讀《紅樓夢》,長期在紅樓論壇寫雜感散文。
《大漠謠》
網絡言情作者豐富的閲讀量以及專業所長,都體現在了她們的作品之中。畢業于中山大學法律系的藤萍,筆下的江湖俠義細膩温情;對動漫遊戲感興趣的滄月,構築的武俠世界在設計上有遊戲模式的通關爽感。
作者的風格和特長,填補了言情題材的深度和廣度,使網絡言情題材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讀者們相繼推舉出 " 四小天後 "、" 六小公主 "、" 八小玲珑 " 等頭部作者。
2005 年後," 四小言情天後 " 迎來創作高峰期,其中匪我思存創作了 16 部作品,均出版發售。言情天後們大量的創作促使女頻市場規模的擴大,2009 年 11 月,起點中文網率先開辟第二戰場 " 起點女生網 ",其它網絡文學網站也相繼設立,網文言情市場步入穩定成長期。
在這一時期," 虐戀 " 成為了網文言情的主旋律。桐華在《步步驚心》之後,相繼推出了 " 大漢情緣 " 系列和 " 山經海紀 " 系列,故事延續了《步步驚心》的風格,依舊強調人性的掙扎和宿命的悲怆感。
不止桐華,早期的網文言情作者的作品,大多數都是悲情向的基調。米蘭 Lady 的代表作《孤城閉》,公主宋徽柔和内侍梁懷吉困于封建王朝的束縛,抱憾終身;匪我思存素有 " 後媽 " 之稱,《佳期如夢》結局男主病逝;即便是專注甜寵的顧漫,早期《何以笙箫默》裏也有些虐戀情節,趙默笙與何以琛有着關乎生死的家庭羁絆。
《孤城閉》《佳期如夢》
情緒更飽和的強情節幾乎普遍存在于早期言情小説之中," 虐梗 " 總是更容易讓人感到深刻,讀者也會在 " 虐戀 " 中感受到微妙的快感。在大多數作品中,虐戀情節都能成為經典橋段,比如,《步步驚心》裏馬爾泰 · 若曦臨終前用四爺筆迹寫出的絕筆信,以及《東宮》裏小楓李承鄞一同跳入忘川的情節。
與虐戀言情并行的,是以饒雪漫、郭敬明為代表的青春疼痛文學,這也證明了當時言情故事讀者的審美取向。《悲傷逆流成河》《離歌》等作品,将故事的 " 虐 " 放置在敏感的青春期,學生時期對未來的迷茫,對自我身份的懷疑都加重了 " 虐 " 的情感濃度。
《離歌》《悲傷逆流成河》
" 虐戀 " 打通了全年齡層,形成強烈共鳴,有充足的戲劇發展空間。而彼時,正是中國互聯網向移動化轉型的重要時期,娛樂產業經歷新一輪的更新換代,帶有 " 虐戀 " 特質的言情作品對于渴望新題材的劇集市場來説,無疑是一片藍海。
IP 改編時代的錯位
《步步驚心》一經問世,就被譽為 " 最适合改編成電視劇的穿越小説 "。2011 年,IP 改編時代到來,劇版《步步驚心》收視播放量大爆,成為網播歷史上第一部集均破億的電視劇。
那一時期,網絡文學影視化作品爆發式增長,在電視劇市場上展現了極強的競争力。根據匪我思存的《碧甃沉》改編的《來不及説我愛你》收視率破 1;根據流潋紫《後宮 · 甄嬛傳》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上演收視奇迹,逆風翻盤,全年網絡播放量達到了 91 億。
《來不及説我愛你》《後宮 · 甄嬛傳》
北大網文研究小組 " 媒後台 " 曾分析道,"《步步驚心》與《甄嬛傳》的爆紅帶來一系列長尾效應,互聯網資本開始進入文娛行業,IP 這一概念也憑借這兩部網文改編影視作品進入大眾視野。"
之後《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等言情大 IP 的成功,雖然助推了 IP 市場的活躍,但也多了浮躁與無序。
在劇集市場盲目追逐大 IP 的風潮下,最重要的 " 改編 " 環節反而被弱化,這讓言情作者的 IP 改編路變得不再順暢。《雲中歌》在選角和演技争議下,豆瓣只有 3.7 分。
《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裏桃花》
現實的影視制作流程受限于選角、資金等客觀因素,很難完全復原小説情境,因此 IP 改編劇與原著往往存在出入。而原著作者和劇集編劇之間的身份隔閡,使得作者們很難充分參與并把控影視化作品的質量,桐華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寫作是捏泥人的過程,而影視作品需要把泥人摔破重塑,"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説,是無論如何都不舍得也做不到的。"
一部分失去對自己作品控制權的言情作者們,選擇通過轉變自己的身份來彌合其中的差距。
桐華從策劃入手接觸影視行業,先後策劃了《金玉良緣》《抓住彩虹的男人》等作品;匪我思存成立雙羯影業,嘗試從悲情走向甜寵,打造出小爆款《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顧漫更是形成 " 顧漫中心制 ",全權負責自己的作品,《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你是我的榮耀》相繼成為甜寵爆款劇目。
《金玉良緣》《抓住彩虹的男人》《你是我的榮耀》
言情作者們奪回了作品的主動權,只能保證作品的還原性,并不能左右環境的變化。IP 的改編權限通常為五年,進入影視化流程後,因為開發時間跨度的問題,IP 的主題、台詞等設計已經遠遠落後于當下的社會價值觀。
《閲讀浪漫小説》一書曾提到," 浪漫小説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是女性人格發展之路的記錄,因為那種特殊的心理結構是在父權制文化中構建并得以實現的。"
近年來女性意識的崛起,就是對言情市場的一次重塑。古早的霸總人設已經過時,反而有油膩、暴力之嫌,女性觀眾對男性的審美要求更傾向于情緒價值的陪伴,同時,在人設上,更在乎感情關系中是否勢均力敵,尊重女性的自我意識。
匪我思存之前的改編劇《千山暮雪》裏極盡塑造霸道總裁莫紹謙的暴力與冷酷,但十年後,匪我思存卻策劃了《傳説中的陳芊芊》,構建了一個略帶輕喜劇色彩的女尊世界。
《千山暮雪》《傳聞中的陳芊芊》
匪我思存的選擇,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她對于觀眾審美的判斷。過去古早言情中流行的 " 虐戀 " 不再是市場主流,在高壓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觀眾不再需要通過觀看 " 虐戀 " 來釋放情緒,甜寵故事的平淡温馨,反而更能帶來一定的安全感。
而古早言情中造成虐戀的誤會與矛盾,在當下語境下來看,顯得生硬套路,甚至,故事中流露出的陳舊設定,放到現在不再是劇情的爽點,而是雷點。
《錦心似玉》改編自 2010 年言情小説《庶女攻略》,劇中充斥大量無腦雌競和嫡庶尊卑,在當下格外強調 " 女性互助 " 和 " 自立平等 " 的社會環境下變得格外扎眼,最終豆瓣評分只有 5.6 分;同樣,古早台詞和設定不适合當下影視環境的還有根據滄月同名小説改編的《鏡 · 雙城》,豆瓣評分僅有 3.6 分。
古早言情 IP 裏陳舊的設定,與當下觀眾的審美形成強烈的錯位。這也促使影視制作公司在言情 IP 的選擇上更傾向于近幾年的網文。
翻看晉江文學城的籤約版權項目能觀察到,近年出售版權的小説主要集中在 2018-2020 年。而這些版權項目也迅速上線制作,從現偶到古偶,包括《請叫我總監》《點燃我,温暖你》《星漢燦爛》《長月燼明》在内的熱劇均出自最近幾年的言情 IP。
《請叫我總監》《點燃我,温暖你》《星漢燦爛》《長月燼明》
審美的輪回
新一代的網文言情作者異軍突起後,Z 時代風格開始撼動古早言情的統治地位。
根據《2022 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網絡文學年輕化趨勢出現,向下一個年齡段整體下沉或遷徙,"90 後 " 成為創作中堅,"00 後 " 成為網文創作新增主力,在閲文集團 2022 年新增注冊作家中,"00 後 " 占比達六成。
相較于古早言情的 " 虐戀情深 ",新世代的言情風格更偏向輕松愉悦,強調日常感,建立不含雜質的理想化愛情,對 2015 年顧漫帶起的甜寵風進行了近一步的更新改造。
2017 年,《她的小梨渦》爆火,爆款言情重新有了新模板。在掃榜、掃文等模式催生下,同質化甜寵大批量產生,《偷偷藏不住》《難哄》等小甜文成為新時代的言情爆款。
《偷偷藏不住》《難哄》
新一代言情故事的讀者,在年齡變化上幾乎與創作者同頻。一篇名為《晉江文學城用户畫像研究》的論文數據顯示,晉江用户年齡主要集中在 18-29 歲,17 歲以下用户次之。
年輕用户群體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讓網絡文學走向低齡化。8 月 3 日," 晉江文學 17 年分水嶺 " 衝上熱搜,評論大多是對近些年言情爆款的不滿。
翻看晉江總分榜可以發現,排名前十的作品,有六部是講校園輕松甜文,排名前二十的作品中,内容标籤大多為 " 情有獨鍾 "、" 歡喜冤家 "、" 青梅竹馬 ",其中 " 輕松 " 和 " 爽文 " 出現頻率最多。
而随着大眾對甜寵劇裏工業糖精的厭煩,故事簡單、缺少情感邏輯的甜寵文也逐漸被觀眾所抛棄。
一方面,部分原著故事由于核心羸弱,不足以支撐起影視制作的内核挖掘,本就單薄的人物在影視化的放大下難免更顯空洞。
另一方面,近年言情小説爆款的主要閱聽人群體是低齡讀者,而視頻的用户畫像則主要集中在具備消費力和成熟審美的觀眾,閱聽人群體的不同,使得低齡化網文在影視化後,與劇集觀眾的審美產生一定的差異。
《偷偷藏不住》小説裏 " 暗戀成真 " 的橋段,在低齡讀者眼中是少女悸動和青春期幻想,但在改編劇中,即便編劇修改了女主的年齡,也難免招致觀眾在 " 戀童 " 價值層面的質疑。
《偷偷藏不住》劇照
新時代網文風格變化明顯,更契合當下年輕群體的取向,但少有經典,且文本内核不夠扎實。而 IP 市場始終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雖然 IP 來源日漸豐富,嚴肅文學、豆瓣閲讀、知乎等都開始成為新的 IP 供給地。但具體到言情品類,始終需要從晉江這種 " 言情大户 " 中挖掘。
在此情況下,古早言情小説重新進入了影視公司的視野。
《女頻網文的 IP 改編與類型生產》一文中曾談到," 早期女頻網文中還存在女性思想實踐的諸多可能,影視改編則以對文本的選擇、類型固化和修正體現出社會主流意識對這些實踐的規訓。"
觀察古早言情小説可以發現,雖然是十年前的作品,但是其故事内核始終不偏離女性自愛自強的 " 大女主 " 思想。《長相思》裏小夭雖與三個男主都有難分難舍的情感糾葛,但她從未因情愛而放棄過自我,随波逐流。
堅定的女性主義思想,在之前可能先鋒而新奇,但随着社會的發展,反而更加契合當下的社會價值觀,這也是《長相思》即便跨越十年之久,仍舊能被選擇改編成劇的一大原因。
只是,早期言情作品固然經典,但受制于時代因素,與社會環境存在一定的信息差距,需要通過力度更大的改編,盡可能地使其更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
例如,改編自《清穿日常》的《卿卿日常》就是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打造成當下市場偏好的輕喜劇風格,并在劇中加入 "girls help girls" 等現代意識,将宮廷權謀軟化為更具有 " 職場感 " 的較量。
《卿卿日常》
同時,編劇也嘗試通過對言情梗的重構來解決 IP 時代錯位問題,比如《蒼蘭訣》裏,男主的霸總高位感就被重構為 "BKing" 的人設,反而營造出了一種新鮮的反差感。
在《長相思》裏,原本玱玹的 " 霸總 " 人設也被重構,從温情的 " 寵妹狂魔 ",逐漸過渡到愛而不得的 " 瘋批 ",每一個階段的人設都能被觀眾接受,也更适配當下觀眾的取向。
古早言情的經典作品在經過讀者與時間的雙重篩選後,目前進入影視流程的大都是文本較為扎實的作品,更符合創作邏輯。因此,在保證原著内核的基礎上,有得失地對人物劇情進行适當調整,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長相思》的改編由桐華親自坐鎮,在保證内核的基礎上,強化了人物細節,尤其對女主小夭的自主意識進行了大筆墨的描寫,塑造出她清醒自知、有勇有謀的特性,符合當下觀眾喜愛的角色要求。
劇集市場向來沒有一成不變的爆款公式,單就言情這一分支來看,已經經歷了多次風格上的變化。與其説是觀眾審美回調,不如説是大家對好内容的判斷力日漸成熟,不再仰賴于大 IP+ 高流量的配置,而是更關注内容本身。
而對影視公司來説,在 IP 的選擇上,既要考慮經典作品的穩定性和強影響力,也不能忽視觀眾的喜好和審美需求。在此基礎上,古早言情 IP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改編方式,依舊能在當下煥發出新的光彩。
其實,只要保證尊重創作邏輯,尊重觀眾審美,言情小説無論新舊都有潛力成為爆款,否則,只會成為豆瓣 3 分區的一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