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這個賽道,王者歸來?,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星圖金融研究院,作者 | 黃大智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A 股正在從 " 有锂走遍天下 " 變成 " 有锂寸步難行 "。在 2019-2022 年的碳酸锂超級上行周期中,A 股上市公司 " 沾锂就漲 ",甚至一度出現了 "PPT 產锂 "。然而,在國產電池級碳酸锂價格于 2022 年 12 月觸頂達到近 57 萬元 / 噸後,下行周期中,锂電產業鏈上市公司股價同樣被帶崩。
7 月以來,锂鹽價格重回下跌通道,在一個多月時間内,碳酸锂價格跌超 30%,至 8 月下旬,碳酸锂價格跌速放緩,價格向前期低點臨近并開始企穩。與之相對應的碳酸锂期貨價格,仍然維持貼水(即碳酸锂現貨價高于期貨價),即市場預期後續碳酸锂價格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
碳酸锂價格下跌,上下遊的锂礦、锂電池上市公司同樣難以幸免。6 月末,碳酸锂價格短暫反彈觸頂至 31 萬元 / 噸,至 8 月末,碳酸锂價格再次下行至 22 萬元 / 噸,期間锂礦指數、锂電池指數(931890.CSI)再次下跌超 13%。個股中無論锂電池還是锂礦等概念股," 含锂量 " 越高,跌的越慘,成為 A 股名副其實的 " 有锂寸步難行 "。
與二級市場的冷淡不同,一級市場锂礦的拍賣卻仍舊十分火熱。8 月 11 日,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北锂礦、馬爾康市加達锂礦兩處勘查探礦權拍賣結束,其中李家溝北锂礦成交價 10.1 億元,較起始價暴漲 1771 倍,馬爾康市加達锂礦勘查探礦權成交價達到 42 億元,較起始價 319 萬元暴漲 1300 多倍。
锂礦一級市場的火爆與二級市場的跌跌不休形成鮮明對比。新能源車及儲能大幅增長帶來的碳酸锂長期需求增長,與短期碳酸锂價格跌跌不休,同樣反差強烈。理解這其中的區别和矛盾,對于判斷二級市場锂礦、锂電池行情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來看锂礦在一、二級市場的對比,這是判斷锂礦長期發展前景的重要參考。
以一級市場拍賣锂礦勘探權的火熱來看,主要反映的是市場對未來锂鹽需求上漲的預期。短期來看,決定碳酸锂價格的是短期的供求,包括上遊廠商的開工情況、锂鹽的進口量,以及下遊锂電池的裝機需求和廠商的庫存情況。但長期來看,國内锂礦資源的長期稀缺格局并未改變,在已探明的锂資源儲量中,中國锂資源總量為 3617 萬噸碳酸理當量,位列全球第六,僅占比約 6%。對于锂電廠商而言,提前獲得锂礦資源意味着未來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
同時,無論是新能源車需求的增長還是儲能電池的增長,全球雙碳戰略的實施必然帶動锂鹽的需求,在需求增長預期下,锂資源的價值仍然被認為具有很大潛力,锂產業的長期發展趨勢仍被看好。現在布局上遊稀缺資源,投資價值在未來将得到體現。
除此之外,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的局勢下,锂礦作為未來新能源轉型的重要原材料,被賦予了一層 " 戰略性資源 " 的概念。就如同化石能源時代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锂礦被視為新能源時代如同三大化石能源一般的地位,雖然這種説法略顯誇張,但毫無疑問的是,通過對锂礦資源的掣肘和限制,必然能夠極大程度影響下遊锂電、新能源車等行業的成本。進而影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從這個方面來看,市場對锂電長期發展看好的行情并未改變。
那麼另一方面,為何近兩個月碳酸锂價格從低位的近 17 萬元 / 噸快速上漲至 31 萬元 / 噸,又快速下行至近期的 22 萬元 / 噸。
以年初至今的碳酸锂現貨市場看,下遊裝機量遠超年初市場預期,無論是新能源車降價帶來的需求增長,還是海外儲能電池的意外爆發,都極大程度上增加了對于锂鹽的需求。因此,锂鹽價格的跌跌不休原因仍在供給側。
從锂鹽產業鏈來看,無論是上遊的锂礦、锂鹽,還是中遊的锂電池,目前國内均處于全產業鏈產能過剩的階段,這一點和光伏有着十分類似的格局。在過去幾年,得益于锂鹽價格的不斷上行,供給側在價格上行的趨勢下,利潤不斷增長,原有礦山的復產和新增的探礦、開采都大幅度增加了锂鹽的產能,碳酸锂、氫氧化锂產量相較于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長。以碳酸锂來看,從 2022 年 1 月的 1.7 萬噸 / 月,至 2023 年 1 月增長至 3 萬噸 / 月。同時,在下遊锂電池旺盛需求之下,國外的锂輝石精礦和碳酸锂的進口也同步大幅增長,國内外供給的同步增長是的國内锂鹽供給量出現遠超需求的增長。至 2023 年 7 月,國内 7 月當月锂鹽供給量已經超過 7 萬噸的碳酸锂當量。因此,碳酸锂現貨價格在年初至 5 月末,經歷了從最高點超過 60% 的大幅下挫,跌至 17 萬元 / 噸附近。
從锂鹽供給端的锂礦來源來看,主要有鹽湖锂、四川的锂輝石、江西的锂雲母以及外采國外的锂精礦,以目前國外锂精礦成交價來計算,外采锂精礦項目的碳酸锂成本價格約在 22 萬元 / 噸— 23 萬元 / 噸之間,因此當碳酸锂價格下探到 20 萬元 / 噸時,碳酸锂價格便會有強力的支撐。這便是 5 月底碳酸锂價格觸底後快速反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 2023 年 5 月至 7 月的碳酸锂價格反彈中,碳酸锂廠商的利潤得到了強有力的修復,從而帶動我國锂鹽冶煉廠復產情緒升高。此外,碳酸锂價格在今年 1-4 月的這一輪下跌也同樣導致外采礦價格有所松動,從而帶動外采礦提锂項目成本有所下行,企業復產熱情提高。這一點從碳酸锂廠商的產能利用率可以得到印證,5 月至今,碳酸锂廠商的產能利用率有明顯提升。
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導致供給量的增長,是 7 月至今碳酸锂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當前處在鹽湖生產的黃金月,我國鹽湖提锂產量明顯增加;江西锂雲母項目此前因環保督察停產的影響也漸漸消退,硬岩型資源產能亦有釋放。據上海有色網數據統計,我國 8 月份碳酸锂產量達到 4.53 萬噸,環比上升 10.19%、同比增長 49.46%。
因此,這些階段性因素及價格上行導致的供給量提升,是碳酸锂價格又再次下行的原因。
那麼問題在于,後續碳酸锂價格的走勢如何?這也是決定锂電池行情的最重要因素。
從成本支撐來看,鹽湖提锂、四川的锂輝石、江西的锂雲母以及外采國外的锂精礦提锂成本差異較大。
锂輝石提锂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基本占到完全成本的 90% 以上,完全的外采锂精礦制備碳酸锂成本價格約在 20 萬元 / 噸左右。自有锂輝石提锂的成本差異較大,以 2022 年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看(如盛新锂能、贛鋒锂業、雅化集團等),锂輝石提锂成本在 10 萬 / 噸 -20 萬元 / 噸之間不等,但總體低于外采锂精礦提锂。相比于锂輝石提锂,锂雲母提锂中锂礦成本略低,占比約 70% 左右,地點主要在江西,特别是宜春,有亞洲锂都之稱。
在不同的企業中,由于技術路線和資源禀賦的不同,锂雲母提锂成本主要在 5 萬 -15 萬元 / 噸之間,但大體上低于锂輝石生產碳酸锂的成本。最後則是鹽湖提锂的成本,不同工藝之下區别較大,以鹽湖股份的提锂成本看,碳酸锂生產僅不到 2 萬元 / 噸。其它鹽湖提锂成本略高,但總體上為成本最低的生產碳酸锂方式。
截止到 2023Q1,海外锂礦、國内锂礦、海外鹽湖、國内鹽湖、锂回收分别貢獻了 12.3 萬噸、2.1 萬噸、7.7 萬噸、2.5 萬噸、1.1 萬噸碳酸锂當量的锂鹽。也就是説,高成本的锂輝石制備碳酸锂是目前锂鹽最主要的供給方,因此,當碳酸锂價格下探到 20 萬元 / 噸時,價格會有強力支撐,高成本的企業會通過減產、停產的方式減少碳酸锂的供給,進而推動碳酸锂價格的回升。
由此來看,碳酸锂目前約 20 萬元 / 噸的價格是強力支撐,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很小。即便考慮到未來國内外锂鹽產能的進一步釋放,但在成本約束下,20 萬 -25 萬 / 噸的碳酸锂價格仍然會是锂價的支撐線。短期内不排除會跌破支撐線,但價格下行會導致高成本企業退出市場,進而減少供給,提升锂鹽價格。
所以,綜合來看,锂鹽價格有限的下行空間,将是锂電企業股價表現的最強支撐。除此之外,碳酸锂價格在 2022 年下半年強勢維持在 45 萬元 / 噸 -60 萬元 / 噸之間的高位,如果碳酸锂價格在今年剩餘的時間内,仍然維持在 20 萬元 / 噸 -30 萬元 / 噸之間的震蕩,锂電企業在今年三、四季度的财報中,利潤可能仍然會有較大幅度的同比降低,屆時锂電企業的股價仍然有一定的下行壓力。
但從目前锂電的股價表現看,眾多利空因素已經被定價,悲觀的預期也已經充分反映,在目前碳酸锂價格低位徘徊之時,锂電產業長線布局的機會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