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pple AI」中文版正式上線:還不太好用,但确實很「蘋果」,歡迎閲讀。
3 月 31 日,随着 iOS18.4 更新,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支持包括簡體中文、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巴西)、西班牙語、日語和韓語在内的多種語言,并提供新加坡和印度版本的本地化英語。
中文版 Apple 智能 UI 界面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本次更新也是蘋果預熱已久、蘋果在人工智能能力上的更新路線圖,如今提前邁出這一步。此前,蘋果曾預告中文版 Apple Intelligence 将在 2025 年四月正式推出。而實際上推出的時間則是 3 月 31 日——當然,中國這邊大部分讀者在第一時間收到這個消息時,已經是 4 月 1 日清晨了。
在 Apple Intelligence 發布早期,我們就曾用手上現有的設備,對當時還只支持英文版的蘋果 AI 能力進行了綜合體驗,如今随着「Apple 智能」正式支持簡體中文,它有變得更适合中國用户使用了嗎?
關聯閲讀:《用了「Apple 智能」一周,我發覺蘋果并不在乎「遙遙領先」》
01
Apple 智能,本地 + 雲端的融合
在正式測試之前,需要澄清的一個細節是,Apple 智能本次更新中加入的中文支持,并不能直接等同于 Apple Intelligence 國行版,當前國行版 iPhone 手機以及其他蘋果設備仍然暫時無法使用。
但本次更新中,我們也的确能看到蘋果在朝着「更加本地化的 Apple 智能」這件事上的新進展,已經明顯看到搜索中出現包括百度搜索、圖片搜索中文内容本地化适配以及百度百科調用這樣的本地化優化,這也與百度作為最早傳出成為蘋果在中國本地的合作夥伴的新聞時間線相同。
對于已經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設備來講,本次更新最重要的就是帶來的 Apple 智能的中文化支持。雖然 Apple 智能相比市面上目前已經出現了的手機 AI 能力解決方案,更加強調對用户請求的端側處理。
但對于涉及到網絡搜索的大量用户請求,還是需要依賴類似「百度百科」這樣的内容來源,作為更加可靠的補充方案。本次更新中對于中國用户最明顯的更新,就是中文版支持的内容來源,開始大量引用來自百度搜素 / 百度百科,作為端側信息 /Apple 第一方信息之外的補充。
在網絡搜索内容上,中文版 Apple 智能會優先調用百度的内容作為本地來源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目前,Apple 智能對用户的處理基于這樣的模式:用户向 Siri 提問,當 iPhone 目前所搭載的端側模型确定自己無法回答時,就會将這部分的用户信息數據,上傳到蘋果的私有雲伺服器上。在伺服器端經過進一步處理,确定這樣的復雜請求仍然需要 ChatGPT 這樣的外部支援之後,才會将經過脱密的請求數據轉發給 OpenAI 的伺服器。再經由相同的路徑,将請求的結果返回給用户。
作為處理用户問題的「終點站」,實際上 iPhone 用户訪問到的模型能力,也是 ChatGPT-4o,但由于上述這套流程并沒有随着中文版的加入而變動,因此此前英文版使用體驗中頻繁出現的「抄送給 ChatGPT」現象,其實在當前的中文版使用體驗中,并沒有改變。
在涉及到復雜問題的請求上,「抄送給 ChatGPT」仍然沒有改變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具體到使用體驗上,免費用户同樣可以使用一定額度的 ChatGPT 訪問數量,訂閲 ChatGPT Plus 的用户則可以在登錄自己的賬号後,在 iPhone 上實現無限次調用。如果你沒有訂閲也沒關系,蘋果甚至在設定界面中專門設計了一個引導你訂閲 ChatGPT Plus 的界面。
「如果你還沒氪金,那你可以在這裏刷卡」|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影像識别部分,iOS18.2 新增的「視覺智能」功能,也随着本次更新獲得了中文内容的支持,除了 UI 能力的識别,在簡單的影像搜索 / 識别,例如問 Apple 智能「這是什麼貓貓」時,它都能依靠自有的雲端知識庫給出一個中文回復。
視覺智能也增加了中文支持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但在 ChatGPT 的多模态内容識别能力部分,Apple 智能的使用體驗中出現了比較吊詭的一幕,即使手機系統界面與 Apple 智能都已經設定為中文,并且能使用中文溝通,但經由蘋果私有雲伺服器轉發過的 ChatGPT 請求,仍然只能返回給用户一個英文結果,同時由于目前 Apple 智能在涉及到與 AI 互動的部分相對簡單,用户也暫時也無法手動将其設定為英文。
部分時候經由 Apple 私有雲伺服器轉發的 ChatGPT 返回的内容仍然會以英文展示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在影像識别智能的綜合體驗中,目前反而是仍然基于 Google 搜索的影像内容搜索能力,在全部在中文環境下運行後,所返回的搜索結果也會優先從中文内容中抓取。對于更依賴即時中文互聯網内容的搜索情況而言,這一點能顯著提升返回内容的流暢度,以及信息的準确度。
我嘗試了用 Apple 智能拍一張華為上周剛剛發布的新機 Pura X,Apple 智能也準确通過搜索,識别出這款手機的具體型号以及官網開售信息,僅這一點的體驗上,已經做到比主流多模态大模型識别準确度更高。
Apple 智能準确識别到了華為剛發布的新機 Pura X 的信息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雖然整體體驗相比此前的英文版本 Apple Intelligence 有所提升,但客觀來講,當前僅使用 ChatGPT / Google 搜索,沒有接入中國本土服務商的多模态大模型識别服務的前提下,Apple 智能在多模态内容識别的體驗仍然有待提高。
換言之,即使你的 iPhone 現在已經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這個功能在中國大陸的可用程度仍然不高,即使你能夠正常地全流程跑通當前「視覺智能」提供的所有服務,由 Google 搜索給出的例如商品購買鏈接等信息,對于大部分中國用户來講也确實「僅供參考」。
當然,這個問題的解法也已經很明确,我們可以期待一下蘋果在今年與百度 / 阿裏的合作進一步推進,将這部分功能完全本地化之後的體驗了。
除了這些直接互動,在 Writing Tools 寫作工具中可校對、改寫或總結文本,還支持通過 ChatGPT 直接起草内容,這部分能力現在也已經加入了對中文的支持——這對于不少朋友來講,可能算是最熟悉大模型能力使用場景之一了。
文本生成工具或許是很多人最熟悉的大模型應用領網域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實際體驗下來,這部分功能在備忘錄中的整合,無論是改寫還是讓它直接生成一份文檔,在中文場景下都能給出類似 ChatGPT 水準的體驗,加上與 Apple 輸入法 / 第一方 App 的整合,對于 iPhone 用户來講,确實有變得更加方便。
02
不求最快,但求最「穩」
但這顯然不是蘋果要在端側 AI 上能實現的全部,雖然比起 ChatGPT、豆包等模型的使用體驗而言,Siri 當前展現出的綜合體驗,還遠遠談不上「行業領先」。
蘋果的「保守」,或許可以被理解為蘋果對于新技術一貫的「謹慎」,不僅不急于拓展 AI 能力在智能手機上的邊界,還在主動為 AI 設定圍欄。不僅在備忘錄中的 AI 改寫功能中,對于改寫寫作風格的調性偏向保守;
包括之前有提到過,在用于創建風格化自定義影像的 Playground 中,用户很明顯就能察覺到它與其他大廠發布影像生成工具的不同之處。它完全無法像今年爆火的預訓練影像生成模型 Lora 那樣,用于生成那些和真人幾乎無異、讓人真假難辨的影像。
Playground 生成 Genmoji 效果|圖片來源:Apple
實際上這種謹慎不無道理:即使多模态大模型已經出現幾年,但包括内容幻覺、AI 生成内容用于犯罪,都是當下伴随着大模型應用「蒙眼狂奔」伴随而來的問題,近年來 AI 生成的虛假内容充斥網絡。
除了内容泛濫,如何保護用户的私有數據,在 AI 時代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而蘋果是首先直面這一問題,并喊出自家解決方案的廠商。
Apple Intelligence 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在 AI 時代仍堅持「隐私優先」的技術路徑。系統默認在設備本地完成處理;當任務超出本地處理能力時,會通過「私有雲計算」調用蘋果自研伺服器,并全程加密,确保用户數據不會被用于模型訓練或第三方存儲。
蘋果是目前唯一公開講解如何用私有雲轉發機制來保護用户隐私的廠商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在硬體之外,面向開發者的趁手工具也已經在路上:在 iOS18.2 Beta 測試版發布後,蘋果随即更新了三個關鍵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的 API:編寫工具 API、Genmoji API 和 Image Playground API。
這三個 API 借口,都旨在幫助開發人員将 Apple Intelligence 集成到他們的應用程式中,換言之:随着越來越多這樣的 API 接口加入,開發者都能夠在所有 Apple 生态的硬體設備上調用端側模型計算能力,無需額外的伺服器成本,加上當前 Apple 生态數以億計的用户,這無論對于中小開發者還是巨頭來講都是一項極具誘惑力的條件。
由此可見,蘋果的第一方應用目前并不謀求短暫的效果取勝,而是通過構建軟硬體深度整合、搭建原生 AI 硬體生态平台的方式,為開發者提供一個适合 AI 時代超級 App 生長的土壤。
長期來看,只有諸如蘋果、華為這樣,有自有生态 / 硬體以及掌控能力的廠商,才有機會參與的深度競争;擁有生态的平台級的玩家,與只有「硬體制造商」單一标籤的廠商,或許從這場競争的一開始,就拉開了巨大差距。
回到文章最開始提出的那個問題:「支持簡體中文後的 Apple 智能,真的更加好用了嗎」。
在長期使用英文版 Apple Intelligence 以及主流手機 AI 助手類工具之後,我的回答是「有變得更加好用,但對蘋果來講,或許真正的能讓 AI 更加好用的下一步更加值得關注」。
對于用户來講,或許這才是 Apple 智能在一步一步邁向中國用户的過程中,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