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今天,中東土豪去珠海航展買飛機,投資人跟着發名片,歡迎閲讀。
" 今天的珠海太熱鬧了。"
早在數周之前,珠海航展中心附近的酒店已經爆滿了。最先滿員的是五星級酒店的總統套房,來豪買飛機的中東大佬們已經率先入住。其次就是中檔酒店,住的都是這次來參展的企業。最後是經濟型酒店," 擠滿了投資人。"
" 出差前一周都沒有地方住,最後決定和我們被投項目擠一擠。" 喬索嘿嘿一笑。" 也不是為了省差旅,主要這次真訂不上酒店了,航展一年比一年火!"
就在今天,珠海航展宣告開幕。
從今天到本周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于廣東珠海舉辦。這一屆航展,不少大國重器将亮相珠海,包括殲 -35A、運 -20、殲 -16、殲 -10C 均将露面。
最近兩年的航展,越辦越火熱,除了參展廠商之外,一批 VC 投資人也紛紛露面。華南某機構投資人呂青告訴融中記者,這次去航展有兩個任務,第一就是去看看全球航空航天裝備的發展,第二就是去看看國内核心部件企業最新的進展。
" 一方面能看到全球的航空裝備,還能復盤一下自身的投資圖譜,另外一方面,對于我們投航天的投資人,也可以去學習一下最新的技術。"
數天前,珠海航展的上空不斷有飛機駛過,參展的各型中外明星飛機陸續飛抵珠海。
除了首次展出的殲 -35A 戰鬥機,本屆航展上的 " 明星 " 軍機不少。比如殲 -20。
殲 -20 是我國裝備的第一種有人駕駛隐身戰鬥機,原型機在 2011 年首飛。2017 年,殲 -20 首次以三機編隊的形式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閲兵式,同年,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正式宣布殲 -20 已經批量交付部隊。
上周一,蘇 -57 戰機就已經提前抵達珠海金灣機場,這是它首次亮相中國航展。航展期間,一架蘇 -57 将進行精彩的飛行展示,另有一架蘇 -57 将進行靜态展示(由安 -124 運輸至珠海)。
蘇 -57 是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的第一款隐身戰機,其原型機于 2010 年 1 月首飛成功。2020 年正式列裝。據介紹,蘇 -57 戰機是俄羅斯空軍單座雙發隐形多功能重型戰鬥機,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結合。具備空中格鬥和對地攻擊能力,具備隐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
此外,同一天,空警 -500A 也抵達珠海。空警 -500A 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中型預警機,可執行空中警戒、巡航指揮等任務。
回到珠海航展,見證了中國航天領網域的崛起。
談及珠海的國際航展,有一段有意思的過往,時任廣東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在電視上看到巴黎航展、英國範堡羅航展萬人空巷的盛況,羨慕不已。梁廣大琢磨,這樣的博覽會中國不能辦嗎?
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珠海不要提航展活動,甚至沒有一個機場。為了推進這一目标,珠海機場的建設全面展開。
" 一開始,民航總局給我們規劃的跑道是 2000 多米,這樣的長度要做國際機場顯然不夠,請求多次後,民航總局同意批準加建到 3200 米。" 梁廣大解釋説,如果作為普通的民航機場,一般的機場跑道 3200 米已經很不錯了,但考慮到要建一個國際性機場,跑道短了些,應把跑道建到 3400 米,保險系數高些,就能起降波音 747 等大型客機。" 但考慮到我們珠海的飛機場要舉辦航展,我總感覺要有區分,不能按照一般的标準建 ",梁廣大認為,應考慮長遠一點好," 所以我又跟工程師再三商量,不如延伸到 4000 米,這樣什麼類型的飛機都可以飛了。"
1995 年 5 月,珠海機場正式通航。辦航展,場地終于有了,1996 年第一次成功舉辦了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
随着時間推移,珠海航展成為展示航空航天的國際型專業展覽。
據了解,在今天拉開序幕的中國航展,吸引了來自 49 個國家和地區的超 1022 家企業參展參會,參展企業數量較上屆增長超 38%。
本屆航空航天博覽會實現了 " 展示空間裂變倍增 "" 空天海陸硬核呈現 "" 國際交流更加開放 "" 無人系統閃亮登場 "" 軌道交通直達展館 " 等創新突破。
此屆航展共啓用 13 個展館,室内展覽面積達 12 萬平方米,較上屆的 10 萬平方米增長了 20%;室外展覽面積約 23 萬平方米;首次開辟鬥門蓮洲 " 無人系統演示區 ",含 " 無人船演示區 " 和 " 無人機演示區 "。設立了低空經濟館及民航產業展區、商用飛機產業展區、商業航天展區、新材料及應用展區、成果轉化展區等主題區,展品覆蓋 " 陸、海、空、天、電、網 " 全領網域。
包括沃飛長空、卓翼智能、因諾科技、羚控科技、安泰復材等項目均參展。
以沃飛長空為例。
今年 10 月上旬的一天,在成都淮州機場,沃飛長空全自研產品 AE200 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驗證機完成公開演示飛行。
沒有長跑道,AE200 直接從地面垂直起飛。在公開演示飛行活動中,AE200 展示了 eVTOL 領網域裏全球領先的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線傾轉過渡等系列飛行試驗,傾轉角度從 90° 到 0°,再從 0° 到 90°,完整呈現了全傾轉構型的動态飛行實況。
從 2020 年成立至今,沃飛長空已經成為低空經濟的代表企業,而其背後,也有着一批堅定支持的投資人,幫助其從弱小走向了強大。中科創星、華控基金、策源資本均數次追投這一項目。
窺一斑知全豹。不只是沃飛長空,這些參展企業背後,都有着投資人的身影。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不僅需要人才的支撐,也有着資本的扶持。
一個事實是,中國航空航天賽道的發展始于 2014-2015 年。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投資人們開始關注到航空航天領網域的機會。
2014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創新重點領網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航天。2015 年,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西賓館召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行動号令發出," 史上最牛軍改 " 的大幕徐徐拉開。
過去,軍工市場的投資标的少,且創業者對資本市場的積極性不高。随着軍工行業十四五的爆發和 IPO 注冊制的逐步推行,新一代的民營軍工項目更加開放地看待資本的作用。
軍轉民、資本市場拓寬,加之一級市場的關注,徹底點燃了航空航天領網域的投融資。不少有能力、有技術,想要大幹一場的體制内技術人員選擇走出舒适圈。他們湧入創業大軍之後,吸引了一批投資人的關注。
近幾年,中國航天領網域快速發展,在技術、人才、項目上不斷積累實力。伴随產業的逐漸成熟,投資人這群老獵手也聞風而來。
航展上,不少投資人也來 " 見見世面 "。這是呂青連續第三年來珠海航展。" 每年都會有新的收獲," 呂青告訴融中記者," 主要就是學習、了解一下全球整個產業鏈的情況,看看有哪些新的技術能指導我們的投資。另外和我們被投企業也碰一下頭。"
而對于投資行業而言,航空航天是這一片 " 深藍 " 領網域,有着極大的吸引力。《2023 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統計,截至去年,中國國内注冊并有效經營的商業航天企業達 537 家。
時至今年,包括中科宇航、天兵科技、藍箭航天、東方空間在内已至少有六家民營航天企業成功将火箭發射入軌。而這一速度,正在與日俱增。
以北京為例,早在 2014 年向民營企業開放了部分航天領網域,此後,數以百計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例如,一枚力箭一号遙四運載火箭用 " 一箭五星 " 的方式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今年計劃進行的眾多發射中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今年計劃的 100 次發射中,預計商業發射占 30 次。
商業航天即将全面起飛,投資人的下注也開始增多,截至今年 Q3,中國商業航天領網域共發生投融資案件 15 起,比 2023 年同期多 4 起,同比增長 36.4%。融資金額共計 54.7 億元,8 起投融資金額超過億元。在被問到為什麼從 2015 年就開始投資商業航天,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曾用這樣一句話來回答:" 錯過‘大航海時代’的中國人,決不能再錯過即将到來的‘大航天時代’。"
從點到面,商業航天項目的成長仍在較早階段,想要助力項目做大做強,還需要整個產業鏈的配合。此外,這一產業極為強調跨省市的協同合作才能更好調動并利用資源。這一背景下,加快推進商業航天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打造高質量商業航天領網域生态成為當務之急。
對于珠海航展而言,這不僅是項目展示的視窗,更是一個超級經貿活動。此次航展就有不少遠道而來的客人。
" 中東大佬出手闊綽,我們的一些被投項目也希望借此機會拓展一下海外商業化落地的可能。"
在出海方面,北京已經給出鼓勵的政策信号。
今年 6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關于對《北京市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該方案提到:拟支持開展民營企業低軌衞星出口業務試點,制定我市商業衞星出口申報工作流程,明确相關手續辦理條件,組織本市商業航天企業開展商業衞星出口申報工作,支持本市衞星制造企業出海。
北京再次強調民營企業低軌衞星出口業務,與全球範圍内低軌衞星建設進程加速,以及國内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的飛速發展密切相關,體現出政策正積極引導民營資本進入空天信息產業。
不僅是北京,各地對于商業航天均有所布局。
就在數周前,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 — 2028 年)正式印發,其中提出打造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珠海、陽江等地為支點,全省協同發展的商業航天產業空間布局。
事實上,深圳在商業航天領網域早已率先布局。從政策端看,2013 年深圳就編制了相關規劃,提出發展航空電子、無人機、衞星導航應用、微小衞星等產業領網域;2021 年印發《深圳市關于支持衞星及應用產業發展的工作意見》,從打造特色應用場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等五個方面,助力構建國際一流、國内領先的 " 衞星 +" 創新生态;2022 年 "20+8" 產業集群中,明确将空天技術產業納入深圳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再看陝西。
同樣是 10 月底,陝西省發改委、中共陝西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陝西省培育千億級商業航天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目的是為緊抓國家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機遇,加快培育千億級商業航天產業創新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要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到 2027 年,陝西全省商業航天產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能級持續提升,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全省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體系初步形成。到 2030 年,全省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體系進一步完善,在衞星和火箭制造、星座運營、衞星測運控、衞星應用等領網域湧現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建成國内領先、世界一流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在促進商業航天領網域的發展方面,上海則提出到 2025 年,形成從火箭、衞星、地面站到終端的全覆蓋產業鏈。新引進和培育 10 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培育 5 家具備科創板上市條件的硬核企業,扶持一批民營 " 專精特新 " 優勢企業,實現空間信息產業規模超 2000 億元。
各地紛紛布局商業航天背後,也是一筆經濟賬。買一架飛機幾千萬美元,一輛坦克幾百萬美元,都是國際大集團之間的買賣,國與國之間的買賣,一架飛機或一件航空航天零部件,交易金額很大。
同理,建設一條航空航天產業鏈,產業的帶動力強、關聯產業多,不僅能興產業,更能興經濟。
以火箭為例,研發、生產涉及所有的工程學科,所以在產業鏈從材料到制造再到應用,方方面面的帶動效應和需求非常強。
這一背景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漢、寧波等多個地區陸續出台商業航天發展政策,商業航天產業園區和基地也在多個城市落地。
一場熱鬧的航空展覽背後,不僅是中東大佬豪買無人機的熱鬧,更推動了企業的壯大、產業的發展,乃至中國航天領網域的崛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融中财經 "(ID:thecapital),作者:安多,編輯;吾人,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