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國外好評,國内被罵,楊紫瓊吳彥祖新劇怎麼了,歡迎閲讀。
《瞬息全宇宙》橫掃奧斯卡還沒過去多久。
一部新劇似乎要梅開二度。
奧斯卡影後楊紫瓊,最佳男配關繼威,以及 94 歲的吳漢章全都有。
不止。
還有你們的男神吳彥祖,憑借《爸媽不在家》拿下金馬最佳女配的楊雁雁,以及《末代皇帝》裏飾演慈禧的盧燕。
可一經播出,讓人大跌眼鏡。
豆瓣 5.7,沒及格。
為什麼都在罵?
今天 Sir 必須聊聊——
西遊記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 Season 1
從開分的 5.9 一路降到了 5.7,直接讓這部 " 奧斯卡陣容 " 的劇集臉都打腫了。
但相比較大家的吐槽。
最遭罵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名字帶了 " 西遊 "。
不過,《西遊 ABC》只是中文譯名,英文名只是 "American Born Chinese",即在美國出生的華裔。
因為片名,帶來期待。
因為不符合期待,又帶來罵聲。
但抛開西遊元素不談,《ABC》是一部好劇嗎?
Sir 看完只能評價兩個字——
夠嗆。
01
《瞬息全宇宙》陣容 + 吳彥祖,還有不少好萊塢華人演員參與。
傳統的題材、耳熟能詳的西遊故事。
再加上好萊塢的拍攝水準。
正經點説,至少應該是個好萊塢視角的魔幻大作?
不正經點看,也算得上是六老師口中的 " 中美合拍西遊記 "。
可一點開,确實是一路朝離譜的路上狂奔。
開場,在一片飽和度過分的森林裏,兩個猴臉人身的角色在互相追逐。
其中一個,是孫悟空。
另一個,是 ……他兒子(就叫他小孫吧)。
原因,是小孫偷走了金箍棒,為了尋找傳説中的 " 第四卷經書 ",用來對抗叛變天庭的牛魔王。
魔改西遊記?
好吧,先接受這個設定了。
随着小孫任性地下凡,故事也從仙界來到了凡間。
可此時的凡間?
是一座美國高中校園,也是一個叫做王進(王班 飾)的華裔美國高中生的日常。
也不知道找的誰,辦理了什麼手續,小孫的人間體孫維辰(劉敬 飾),就作為轉校生來到了這座高中。
憑借着某種感覺,小孫就認定王進是那個能夠帶他找到第四卷經書的人,由此他就進入了王進的生活裏。
一個标準魔幻風格的美國高中生校園故事。
但是呢,當這種場景出現的時候,Sir 有點崩不住了。
第一集結尾,小孫被他爸在學校裏堵住,雙方正要一頓比劃,結果被楊紫瓊飾演的觀音菩薩打斷。
來到仙界,觀音和小孫交流。
面對小孫的母語,觀音強調:
來,跟我走一趟,練練你的英文。
回到人間,小孫去學校上課,觀音呢?
和孫悟空一起去自助餐廳吃飯,聽他吐槽養兒不易。
租房子,置辦家具,結果被宜家家具的説明書難到皺眉頭。
碰到大 boss 牛魔王來砸場子,Sir 都不吐槽這牛魔王的造型和口音了。
就説一個:
你猜觀音是怎麼打跑牛魔王的麼?
沒錯,鬥牛。
因為角色是 " 牛 " 魔王,所以就用鬥牛解決。
這 …… 是怎麼做到又離譜又合理的?
楊紫瓊的加入,使觀音變身為物理輸出的 " 打女 "。
下邊這個更是集大成的魔幻場景了。
孫悟空大鬧蟠桃會,西遊記的名場面。
結果在這個《西遊記 ABC》裏,蟠桃會是什麼樣子的?
原來是蟠桃 party。
一群奇裝異服打扮的神仙在宮殿裏三三兩兩喝酒聊天。
有濟公,有關公,有東海龍王,有鐵扇公主,玉面公主。
台子上有人在跳舞,路邊還有人舉牌,牌子上寫着:
獲獎神仙專區。
果然,蟠桃會這樣一個在國人印象中充滿着仙風道骨的地方,在這部劇裏被極盡惡搞:
少林僧人耍棍、川劇變臉演出、僵屍成為 " 最佳恐怖神 "。
酒會轉眼變成了頒獎禮。
當然還有玉帝和王母。
在台上也是老不正經。
除了頒獎,這個蟠桃會還要選一個所謂的 " 一品大聖 "。
孫悟空和牛魔王,因為選這個大聖,兄弟翻臉,才有了後邊的劇情。
可以説。
如果你是衝着 " 西遊 " 這個 IP 的噱頭來的。
放棄吧。
《ABC》在糟蹋西遊這個題材上,絲毫沒有顧及國内觀眾。
它幾乎把大部分在西方有一定知名度的華人文化元素,塞進了這部劇裏,然後用一種輕佻,調侃的方式,搞了一鍋大雜燴。
豆瓣不及格的開分,和不斷下滑的現狀,都在佐證:它在國内不可能獲得正面的評價。
六小靈童老師言猶在耳啊——
02
在海外,《ABC》的評價如何?
還行。
IMDb7.1 分。
而在爛番茄上,更是有着好片才有的水準。
的确,《ABC》本身也不是為中國人拍的,它的閱聽人是海外群體,尤其是華裔。
那作為一部西遊元素為外衣,像《瞬息全宇宙》一樣講述當代華裔生活的劇,它算出色嗎?
Sir 看下來覺得,很 " 華裔 ",也很沒新意。
《瞬息全宇宙》的新意在于,讓一個中年華裔婦女成為了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同時也對準超越于華裔群體,更普遍的當代年輕人的精神空虛問題。
人們抓不住浩渺的宇宙,就像我們市場對過于繁復的現代社會無所适從。
讓我們免于堕入虛無的方式,或許就是抓住眼前的,具體的愛。
今年的《怒嗆人生》也有新意。
将視角放到到整個(東)亞裔群體,講的是在美國的故事,但更多的人卻能從中看到共同的問題——
我們為何活得那麼卷?
想要快樂為什麼就那麼難?
而《ABC》呢。
基本上吧,都是一些老調重彈的觀念的重復。
你能想到的那些對華裔群體的刻板印象,在劇裏都能找到。
華人移民二代家庭,父母都是典型的華人:
從壓抑的吃飯場景,到父親給出的建議,甚至母親對于習慣的幹涉。
固執、古板、不喜歡社交、雞娃和沒有邊界感。
這些全都是被總結過太多遍的。
而王進在學校的表現,一開始,還有着對這份刻板印象的叛逆——
積極報名社團活動,參加球隊訓練,和學校裏的風雲人物都搞好關系。
看似混得很開,但一個場景就展現了他的虛弱。
小孫來學校,王進被安排帶他熟悉環境,結果就沒法和美國朋友們一起吃飯,遭到了揶揄。
小孫不忿,直接回怼。
王進則是害怕擔心地阻止他。
自卑,溢于言表。
但另一邊,他對這種自卑又是憤懑的。
當他出醜的視頻被人傳播之後,不經調查就動手打人,腦子裏閃過的情緒,更説明了他的壓抑。
而另一面,不光王進這個主角人設不讨喜。
連他的家人都被套進了所謂美國華人的刻板印象套子裏:
父親作為公司最老資格的員工,幹得最努力,卻不敢提升職加薪,甚至還有被開掉的風險。
就因為不會搞人際關系。
母親做家庭主婦,累死累活,奉獻最多,卻得不到家人的尊重,經常被回到家的丈夫當作發火的出氣筒。
可以説,編劇對王進一家的設定,就是一個典型的華裔家庭的模板。
又苦又悶。
而且還有各種文化元素穿插:
比如治百病的中藥粉,能夠啓迪智慧之門的針灸 ……
這個華人家庭也好,主角王進也好,都在重復着華裔群體在美國的尴尬處境——
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或許很優秀,但好像始終和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而這劇唯一的區别,就是《西遊》的魔幻元素。
某種程度上,如果不帶國内觀眾的偏見去看,西遊部分情節的編寫,實際上和王進家庭的生活,是有互文的。
比如反抗,小孫對于父親,王進對于家庭。
比如友情,孫悟空和牛魔王的反目成仇,小孫和王進之間波折不斷。
以及,孫悟空的反叛态度和他在蟠桃會上發表的那一番演講,對于華人文化中至高舞台,天庭的調侃。
你能發現。
《西遊 ABC》看起來似乎是在用奧斯卡級别的陣容來呈現美國華裔群體,讓他們走入聚光燈下。
但事實上。
它更像是復讀對華人群體的刻板印象和他們日常生活的困境,然後再用一個誇張離奇的神話故事打破困境,來擁抱更多的非華裔觀眾。
03
其實不光是美劇。
但凡是和《西遊記》相關,就保不齊挨罵。
沒辦法,誰讓這是中國第一神話 IP,我們對它的觀念基本固定,一時間接受不了有颠覆性的改編。
比如《大話西遊》,别看今天是經典,當年可是沒少被罵。
亂七八糟,不倫不類。
過了好幾年才被逐步平反。
2000 年的《西遊記後傳》,因為魔改和自帶鬼畜的特效,被説是辣眼。
最初豆瓣只有 3.9,現在漲到了 8.0。
《魔幻手機》。
豆瓣 3.1 漲到 8.5。
一個打着科幻的名義,把傳統神話故事,現代都市文化與未來科幻想象都結合起來的作品。
當年就能拍出讓孫悟空,豬八戒來到現代,讓黃眉大王在街頭大戰警察,吓跑眾人的場景 " 奇幻場景 ",但到了今天,好像已經沒有國產創作敢這麼寫了。
龔琳娜創作的歌曲《金箍棒》。
當年因為 " 難聽 " 和妝容 " 辣眼 " 而被網暴。
但這些年來,大家發現這首歌用了非常難的技巧,融入了傳統戲曲元素,特别是和《大鬧天宮》的動畫放在一起竟然毫無違和。
于是網友紛紛改口 " 歌唱藝術家 "。
發現了沒有。
稍有和原著《西遊記》不符的改編,第一時間總是會被罵。
但口碑能不能翻盤,全得看作品本身有沒有價值,經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等大眾回過味來,會願意為它 " 洗白 " 的。
那麼《ABC》未來會不會有這樣一天呢?
Sir 不是預言家。
但就這部劇目前的内涵來看,很難逆風翻盤了。
根本原因還是在于——
太淺。
這樣的情況,在好萊塢投拍中國題材的作品中,經常出現這種奇怪的拼裝:
《木乃伊 3:龍帝之墓》裏,把 boss 設成皇帝和他的喪屍兵團。
《功夫之王》裏,搞出孫悟空和生造出的玉疆戰神的大戰。
《長城》裏,弄出怪物入侵與彩虹色部隊戰鬥的場面。
近兩年的《花木蘭》也是,好萊塢獵奇的下的中古中國,在時空語境下的混亂比比皆是。
我們或許不必對魔改大動肝火。
因為有的魔改可以成為經典。
而那些無法成為經典的,自然化作一時笑料,然後長久被遺忘。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