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機場塔台值班人員全部罹難!緬甸強震已致694人死亡,親歷者:一直有餘震,當地居民直接住在草地上,歡迎閲讀。
作 者丨舒曉婷
編 輯丨李豔霞 劉雪瑩
圖源丨央視新聞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 3 月 28 日中午,緬甸中部發生 7.9 級地震。受地震影響,内比都、實皆省、曼德勒省、馬圭省、撣邦東北部地區及勃固省等受災區網域進入緊急狀态。截至 29 日發稿時,地震已致 694 人死亡、1670 人受傷。傷亡人數仍可能持續上升。内比都機場機場 1 塔台在地震中遭嚴重破壞,塔台值班人員全部罹難。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28 日對緬甸發生強震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遭受影響表達關切,聯合國多機構也表示已做好準備向受災社區提供幫助。古特雷斯稱,地震發生後,震中國家緬甸已向國際社會請求援助,聯合國駐緬甸團隊已經與緬甸政府取得聯系,以充分動員聯合國在該地區的資源幫助緬甸以及其他受災國家。
中國外交部官網 29 日凌晨發布的消息稱:" 緬甸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方高度關注緬甸地震災情,對緬方表示誠摯慰問。我們希望并相信,緬甸政府和人民将早日克服困難,重建家園。" 中國外交部稱:" 中緬兩國人民有着深厚的‘胞波’情誼。我們對緬甸人民遭受的地震災害感同身受。中方願根據緬方需要,盡己所能向緬甸災區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和支持,幫助緬甸人民抗震救災、渡過難關。"
北京時間 3 月 29 日 6 時許,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一行 37 人攜帶全功能生命探測儀、地震預警系統、便攜式衞星、無人機等應急救援物資,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乘飛機出發,趕赴緬甸地震災區。來自中國的救援隊為首支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
3 月 29 日 9 點 30 分,16 名經驗豐富、技能過硬的中國藍天救援雲南隊隊員,攜帶 PPE 裝備、醫療急救包、發電照明設備、破拆工具等城市地震救援裝備物資,從雲南瑞麗口岸出境,将在抵達緬甸木姐市後展開救援工作。
緬甸地震波及周邊國家
在緬甸曼德勒生活了 10 多年的蔣大捷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地震的時候大概是當地時間 3 月 28 日 13:00,他和朋友在酒店,震感強烈的地震發生了兩次,每次持續大概 40 秒鍾。其居住周圍建築比較老舊或者結構不夠堅固的房屋倒塌,有的三層樓坍塌成一層樓。直至 28 日 20:00,曼德勒仍可看到挖機在救援,有幾條路口也封鎖了。
" 從 28 日 13:00 到 20:00,感受到輕微餘震幾十次。因為房屋倒塌,并且擔心餘震,有一些當地居民直接住在瑞卑塔爾酒店(Hotel shwePyi Thar)附近空曠的草地上。" 蔣大捷説,29 日凌晨 2:00 至 6:30,一直還有餘震。
在與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微信語音通話的 20 分鍾内,對方網絡信号一度中斷。
當地居民 28 日晚住在空曠處 Mandalay-Lashio Road,Patheingyi 蔣大捷供圖
此次地震波及周邊國家。中國駐清邁總領館 28 日發布消息説,緬甸境内當天發生強烈地震,泰國北部清邁、夜豐頌等府震感較強,夜豐頌拜縣部分景點發生坍塌。泰國防災減災廳 28 日發布的消息説,強震造成曼谷及其附近地區,泰國北部、東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區均有震感。
" 曼谷不位于主要地震帶,很多當地居民由于沒有經驗,一開始都意識不到是因為地震感到頭暈,以為由于天氣太熱而中暑。" 生活在泰國曼谷、從事中國與東南亞跨境遊業務的何偉銘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泰國總理佩通坦 28 日已經發布了緊急令,目前曼谷飛機停飛,輕軌停運。
中國留學生尹曦澳已經在泰國清萊生活了四年。她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一次是她在清萊生活感受到震感最強烈的一次地震。當地時間 28 日 13:20 左右,其居住的房屋搖晃了 1 分鍾左右,房屋外的儲水塔也感覺到明顯的搖晃。
" 由于清萊地面比較平,樓層不高,雖然震感明顯,但沒有發生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目前,大家基本仍是維持正常生活,交通和飲水方面都在正常運行。只不過,28 日下午出門去清萊尚泰購物中心(Central Plaza Chiangrai)發現已經關門了,平日都是營業到 22:00。" 尹曦澳補充。
緬甸抗震救災需其他國家支持
除了泰國,中國雲南昆明、西雙版納、保山、德宏、普洱等多個州市均有震感。發生地震時,雲南省景洪市的居民張素儀正在銀行營業大廳辦理業務。她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雖然感覺到房子搖晃,但可能因為震感沒那麼強烈,當地百姓都不慌張,沒有往房屋外跑。景洪市的房屋未見倒塌。
截至發稿,緬甸地震造成的傷亡和經濟損失統計數據還在持續更新中。
緬甸震區,圖:央視新聞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利君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受限于經濟發展落後、民眾收入低等因素,緬甸老舊房屋多,抗震能力較弱。此次地震強度較大,地震核心區鄰近的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考慮到交通、醫療設施及技術人員和救援條件等方面存在的制約,緬甸後續可能亟需其他國家的大力支持。
中緬關系源遠流長,曼德勒等地居住的華人較多。" 從兩國情感、人道主義等多重因素考慮,中國将會與國際社會一道,積極響應緬甸的号召,後續會不斷提供緊急救援。不過,鑑于緬甸近年國内的軍事衝突造成口岸、通道不通暢,這可能影響援助效率。因此,當前還需加強與緬各方積極溝通,暢通救援物資、信息及人員通道,才能将中國的深情厚誼及時傳達到受災地區的民眾中。" 陳利君 28 日指出。
近年來,緬甸國内安全等因素一定程度衝擊當地投資環境。不過,在蔣大捷看來,緬甸因其地理位置具有區位優勢,且煤礦資源豐富,這也是吸引他從中國到緬甸開展礦產技術、設備合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