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波蘭,決定不換首都了,歡迎閲讀。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号:地球知識局
NO.2497- 波蘭不換首都
文字:無夢
校稿:朝乾 / 編輯:蛾
本期内容
由地球知識局與波蘭駐華大使館文化處
聯合制作
信步走在波蘭首都華沙的老城區,仿佛步入了一個時空隧道。旁邊緩緩駛過的馬車,馬蹄發出聲聲脆響。
沿着著名的皇家大道(Trakt Kr ó lewski)漫步,周圍各式各樣的古建築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壯麗的皇家城堡,曾經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興衰更替;而現在,它是一座博物館,向遊客展示着波蘭的文化和藝術珍品。
位于華沙老城區的城堡廣場
(圖:shutterstock)▼
聖誕節期間的皇家城堡
莊嚴的聖約翰大教堂是華沙老城區的另一座地标建築。這座紅磚碧瓦的大教堂不僅在波蘭歷史上長期作為宗教和政治的活動中心而存在,還曾經見證過多位國王的加冕儀式。當肅穆的鍾聲沿着華麗的長廊傳遍教堂的每一個角落,徜徉于其中的參觀者便能感受到一種信仰的力量。
這是一座高大宏偉的建築,感受一下
華沙老城區是一個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地方。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古老與現代的交融,歷史與文化的交匯;既可以 " 發思古之幽情 ",又能享受到當下的美好。這片城區,承載着波蘭人民的記憶和驕傲。
然而,你眼前的這片古老城區,實際上只有 70 多年的建成史,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認為 "世界文化遺產"。二戰中,華沙經歷了血與火的浩劫,但是在波蘭人民的努力下,這座城市涅槃重生,迅速恢復了以往的魅力。
華沙老城區一角(圖:shutterstock)▼
華沙的末日
事情要從 1939 年 9 月開始説起,當時,復國僅 20 餘年的波蘭遭到納粹軍隊的突襲,首都華沙淪陷,政府也不得不流亡英國。
到 1944 年,世界反法西斯戰争進入了反攻階段。蘇軍的攻勢幾乎将德軍完全逐出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兵鋒距離華沙已經不遠,解放似乎指日可待。
為了響應蘇軍的攻勢,同時也是為了在戰後談判中争取更多的話語權,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決定在華沙發起一場武裝起義,解放自己的國家。
" 武裝起來!"
1944 年,波蘭救國軍宣傳海報(圖:Wiki)▼
8 月 1 日,代号 "W 時刻 " 的華沙起義正式開始。但由于事前準備不足,只有 25000 名波蘭救國軍将士抵達了起義位置,且他們中只有 10% 的人武裝有手槍和步槍一類的熱兵器,大部分人只能靠自制手榴彈和鐵鍬一類的冷兵器與德軍作戰。
起義期間,波蘭人打得很頑強(圖:Wiki)▼
當華沙起義的相關消息傳到柏林後,希特勒勃然大怒,他不僅調集重兵,下令德軍在坦克、裝甲車和空中支援的掩護下盡快剿滅起義者,還發布了 " 不留一個活口,将城市夷為平地 " 的殘忍命令,而納粹匪徒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也 " 忠實 " 地執行了這一命令。
暴露在德軍炮火下的華沙(圖:壹圖網)▼
在後續的起義過程中,大量救國軍士兵和普通市民慘死在德軍的槍口之下,奸淫擄掠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甚至連挂有紅十字标志的醫院都遭到了德軍的轟炸和進攻,很多醫務人員都被德軍不分青紅皂白地槍殺。
僅在沃拉一個區,就有超過 4 萬名波蘭人被德軍拖出房屋、無差别地集體槍決,華沙城内一時哀鴻遍野。
歷經兩個月的浴血奮戰後,起義軍的彈藥和糧食已經消耗殆盡,無力繼續作戰,于 10 月 2 日繳械投降。轟轟烈烈的華沙起義最終失敗了。盡管華沙起義已經被鎮壓了下去,但納粹對華沙有組織的破壞還遠未結束。
為保衞華沙而戰死的波蘭士兵之墓
(圖:Wikimedia)▼
為了貫徹希特勒 " 殺一儆百 " 的命令,德軍在屠殺完被捕的起義軍成員後,約 55 萬華沙市民和 10 萬郊區居民被德軍押上乘上火車,送往位于華沙不遠處的普魯什庫夫市集中營,華沙變成了一座鬼城。
随後,德軍派出了工兵小隊,有計劃地拆毀和焚燒華沙城内的重要建築,包括華沙大學和華沙理工大學在内的高校、波蘭國家圖書館和其他大型私人圖書館在内的文化設施。
包括扎莫伊斯基宮、老城市場、皇家城堡、華沙大廈在内的一系列地标建築更是得到了 " 重點照顧 ",要麼被放火燒掉,要麼被迫擊炮和坦克炮彈擊中,無一幸免。
一場浩劫(圖:Wiki)▼
兩個月後的 1945 年 1 月 17 日,等到蘇軍跨過維斯瓦河時,那座曾經洋溢着藝術和人文氣息的城市已然不見了蹤影,留給他們的只剩下一座座焦黑破敗,甚至還冒着黑煙的建築物廢墟,這裏殘存的居民已經不足千人。
根據戰後的統計,華沙老城區超過 85% 的建築都遭到了破壞。987 座歷史建築中,有 782 座被完全摧毀,141 座被部分摧毀,只有 64 座尚且完好。另外,約有 15-20 萬波蘭人喪生,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華沙,滿目凄涼(圖:Wiki)▼
重建還是遷都?
二戰結束後,面對滿目瘡痍,究竟該如何處理這座幾乎被從地圖上抹掉的城市,成了一道擺在波蘭政府面前的難題。
一部分政府成員認為,華沙遭到的破壞太過嚴重,已經很難修復,倒不如把首都搬遷到羅茲去,畢竟那裏是波蘭最大的工業城市,有一定的經濟和基礎設施底子,而且沒有受到太大的戰争破壞,适合成為波蘭的新首都。至于華沙,就讓她維持原狀,改建成為戰争紀念館,讓後人銘記二戰的殘酷。
華沙起義紀念碑(圖:shutterstock)▼
不過,經過深思熟慮後,波蘭政府還是決定按原樣重建華沙老城區,并否認了遷都的提議。
這是因為,華沙本就是承載着波蘭歷史記憶和人民深厚感情的歷史古城,她既見證了近代以來波蘭的國運沉浮,又是起義軍将士竭盡全力要保衞的地方。重建華沙,有利于團結整個國家。
華沙老城區一角,今昔對比
(圖:Wiki & shutterstock)▼
另外,由于在二戰後波蘭的領土整體向西進行了平移,波蘭政府需要為原本居住在東部地區的人口安排工作和住處。于是,以工代赈,讓約 600 萬背井離鄉的波蘭人重建被毀的華沙,就能同時解決這兩項問題。這顯然是個極具性價比的選項。
于是,重建華沙的運動就這麼浩浩蕩蕩地開展了起來。在時任華沙市長瑪麗安 · 斯皮查爾斯基的牽頭下,華沙重建辦公室成立,負責把控重建過程中的政策導向、資金使用、人員協調等問題。
參與重建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圖:Wiki)▼
在這一時期,波蘭工人黨領導人、波蘭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波萊斯瓦夫 · 貝魯特為了促進華沙的重建,還推動波蘭國民議會批準了一項《華沙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法令》,将華沙的大部分土地國有化,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建過程中會因為建築物產權引起的扯皮,客觀上大大加速了華沙重建的速度。
在政策到位後,為了還原華沙老城區的面貌,華沙重建辦公室分出了包括研究和科學工作室、歷史城市規劃工作室、歷史改造和重建工作室、歷史拍攝工作室、歷史攝影工作室和歷史建築監督室等眾多部門,力求從多方面了解到老城區被破壞前的樣子。
實地勘察建築的損毀情況(圖:Wiki)▼
華沙速度
值得慶幸的是,華沙理工大學教授揚 · 扎赫瓦托維奇在戰争期間,曾出于研究目的,領着自己的學生在波蘭各地對古建築進行實地勘測,留下了大量詳實的一手數據。
其中包括被德軍摧毀的聖約翰大教堂和華沙老城廣場等知名建築。在他的幫助下,聖約翰大教堂也完美重現了 14 世紀的面貌。
重建教堂,更是重建信仰與希望
(圖:壹圖網)▼
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在重建過程中,華沙還用上了 18 世紀的油畫。1770-1780 十年間,意大利畫家貝納爾多·貝洛托受時任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的邀請,擔任了宮廷畫家一職。
這位畫技高超的藝術大師在履職期間,曾以華沙的市容市貌為模板,創作了共計 26 幅相關畫作,幾乎完美再現了當時的華沙。
貝納爾多筆下的華沙(圖:Wiki)▼
這批珍貴的畫作幾經流轉後,不光回到了波蘭,還成為了華沙人重建自己家園的重要依據,想必貝納爾多和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在創作這些作品的時候,也萬萬預料不到這一點吧?
聖十字聖殿,華沙最著名的巴洛克教堂之一
(圖:shutterstock)▼
抱着 " 一定要盡快重建華沙 " 的念頭,當年的波蘭人和歸國僑民日以繼夜地勞動着,很多當地的居民和大學生都會在自己閒暇時去工地上幫忙搬磚推沙子。
信念,是最強大的動力(圖:壹圖網)▼
在國家的政策傾斜,專家對細節的精确把控,以及波蘭人民的辛勤勞動之下,僅僅花了三年多的時間,一座幾乎完美還原了戰前華沙樣貌的城市,從瓦礫中拔地而起。人們十分驕傲地稱其為 "華沙速度"。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由于華沙的重建嚴格遵循了歷史風貌,在進行嚴格考據之餘并沒有引入任何猜測性因素,較好地保持了歷史的原汁原味。華沙重建的寶貴經驗,值得許多歷史遺迹的國家借鑑與學習。
華沙老城區,很有歷史感(圖:圖蟲創意)▼
建築的色彩對比,十分明快
1980 年,一貫秉持 " 世界文化遺產應當堅持原真性 " 标準的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在經過慎重思考後,将 "華沙歷史中心" 收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還稱贊這次的重建是 " 一個全球傑出的文化重建的象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
歷史與現實,在此交匯(圖:圖蟲創意)▼
如今,漫步在華沙老城區的街頭,一幢幢的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築随處可見,但當地的向導每次都會在一扇看似不太起眼的拱門停下腳步——它的上半部分滿是彈坑和彈孔,仿佛前一秒才從戰火彌漫的廢墟中被人撿起;下半部分卻渾圓平整,尋不到一絲硝煙的氣息。
或許,每個來來往往的路人,都能透過這扇門,翻開一本名叫《波蘭》的厚重歷史。
【感謝波蘭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寫在結尾
地球知識局開辟了一個新陣地——知識星球!
在這裏你将——
①收到一些我們因種種原因沒有寫成推送,但有趣有用的選題;
②跟經驗豐富的地理老師一起交流地理學習訣竅、答題技巧;
③在中學地理和歷史課本之外,做進一步拓展知識儲備;
④和我們的創始人、團隊、作者、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直接交流知識、心得與人生經驗;
⑤擁有高質量的讨論環境,認識更多有共同愛好的群友。
加入地球知識局的知識星球,長按下方二維碼,登錄并點擊" 立即加 99 星鑽 "即可付費加入,這裏支付的 "99 鑽 " 就是 99 元。
加入後下載知識星球 app,進入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星球和内容啦
快來掃描二維碼,一起玩耍!
目前早鳥票價,訂閲一年只需 99 元
參考資料: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struction_of_Warsaw
2.https://ciz.muzeumwarszawy.pl/odbudowa/en/#
3.https://whc.unesco.org/en/list/30/
4.https://culture.pl/en/article/how-warsaw-came-close-to-never-being-rebuilt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n_Zachwatowicz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擴展閲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