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爛片,又來侮辱人了?,歡迎閲讀。
聊一聊五一檔電影《這麼多年》。
改編自八月長安的同名小説,也是 " 振華宇宙 " 系列小説的最終章。
前有《最好的我們》和《你好,舊時光》,以及《暗戀橘生淮南》,被并稱為 " 振華中學三部曲 "。
書,被萬千書迷封為青春小説經典。
劇,被眾多觀眾稱作心中校園青春劇的白月光。
《這麼多年》原名《早戀》,是《最好的我們》番外,2014 年在《萌芽》雜志連載完。
電影導演季竹青,處女作《加害者,被害人》曾提名了第 14 屆 FIRST 青年電影展的最佳劇情長片(豆瓣評分 6.7)。
" 校花專業户 " 章若楠飾演凌翔茜;《開端》中演技實力派的 " 鍋姨 " 劉丹與孫千演母女 ......
(真的好青春好青春好青春!)
男主張新成,校服一穿,青春校園劇預定男主。
《你好,舊時光》中無數人念念不忘的林楊。
女主角孫千,憑借《風吹半夏》的 " 野貓 " 和漫改劇《快把我哥帶走》的妹妹而出圈。
出品方光線傳媒,因為常年制作 " 流水線的愛情片 " 也被吐槽為 " 國產青春片毒瘤 "。
上映前就能感覺到水平的參差不齊,盲猜《這麼多年》大概率又要情懷大于質量。
目前,《這麼多年》是今年五一檔僅次于《長空之王》的票房第二名,目前豆瓣評分 6.6,評論同樣兩極分化。
有觀眾一星驚呼詐騙:
" 預告詐騙型電影,有多期待就有多失望。"
"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針氈。"
" 這麼多年,國產青春愛情電影還是那麼爛。"
自诩純愛戰士的觀眾則五星表達喜愛:
" 看完首映真的非常驚喜!!!"
" 整體觀感不錯,國產愛情片正在進步。"
" 國產愛情片的外殼下,還有着對現實的映射與探讨。"
這個 " 媽媽 "
就非得洗白嗎?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了小鎮少女陳見夏和叛逆少年李燃在振華中學相遇、彼此救贖卻遺憾分開,多年後重逢的故事。
女主陳見夏,出生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偏心的媽媽、沉默的爸爸、驕縱的弟弟。
和眾多這樣的原生家庭一樣,陳見夏不僅從小沒有得到任何關愛,還被要求不斷犧牲自己。
接受的是 PUA 式教育:" 你是姐姐,要多讓着弟弟 "。
男主李燃來自一個重組家庭,在校園裏是飛揚跋扈的 " 校霸 ",可實際上性格叛逆是他的保護色。
命運的相遇讓他們在漫長的成長歲月中," 彼此依賴互成铠甲,與世界和命運相抵抗 "。
原著中帶着一股詩意又矯情的描述兩人的關系:
" 她擁有着不幸的童年、幸運的相遇和無畏的将來,
她就像一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永遠知道在什麼樣的人生階段,應該做出怎麼樣的選擇。
這個廣袤世界的天空、海洋和宇宙,無邊無際,只有自己。
然而,總有一個人聽見她的聲音,她是浩渺宇宙中被遺棄的飛船,沉寂多年的對講機裏,李燃是唯一的應答。"
《這麼多年》正是想以浪漫的愛情底色講述的是陰郁的原生家庭。
可惜,疼痛青春文學的外殼脱的不徹底,還背上原生家庭議題的刻意煽情。
每樣都沒處理好,一樣都不讨好。
陳見夏一心渴望逃離壓抑的原生家庭,從小縣城考到了振華中學,成為逆天改命的 " 小鎮做題家 "。
她被形容為一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始終精準的做出正确的選擇。
李燃是陳見夏計劃中的意外,但在前程和未來的抉擇之時,還是被抛棄在 " 計劃 " 之外。
(原計劃 5.20 上映,提前至五一檔)
" 愛情 " 方向講的矯情,各種吵架和怨恨也波瀾乍起不由分説講究一個意識流。
可最無語的,還是爛俗的 " 相親相愛一家人 " 的美滿大團圓結局。
陳見夏廢了老大勁一心想逃離的原生家庭,最後自我妥協,全部洗白。
給父母買房,給弟弟買車,真 · 孝順擔當,樊勝美看了都自愧不如。
陳見夏弟弟:" 姐,你恨我嗎?"
陳見夏:" 你是不是傻,你是我弟,我能恨你嗎?"
氣憤無奈的只有觀眾。
再看弟弟拿出被媽媽收藏的新加坡報紙説," 其實媽媽沒有偏心眼,也很愛你,只是嘴硬。"(這也能洗???)
雖然,生活已經很苦的觀眾想來點 " 甜 ",不想繼續在影視作品的 be 結局中哭的死去活來。
但這種美滿與和解沒有邏輯更沒有説服力,女性原生家庭的議題變成了噱頭和諷刺。
" 純愛 " 不再
觀眾早就不好糊弄了
不得不説《這麼多年》赢在宣發,屬于 " 預告 " 比 " 正片 " 好看的那一挂。
抖音上鋪天蓋地唯美純愛的預告,可惜都是精華删減部分。
于是出現了 " 電影原來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抖音看的,一個是影院看的 "。
海報宣傳同樣用力:" 情侶必看,單身必備 "(潛台詞都給我看)。
而情感叙事上,《這麼多年》确實帶着一股子郭敬明的味道。
那令人恍惚和直皺眉頭的台詞:
" 圍巾有什麼用呢?圍巾不是翅膀啊,但我知道你想飛。"(不明覺厲啊)
又或者撕 X 打架發瘋然後上名校。(别人的青春和我的青春,一點都不一樣呢)
總之,感覺那時候的青春一定要充滿着痛苦,要特别痛苦。
離别就是十年重逢舊愛如初。
可現實多半是,十年重逢早已是彼此的路人甲,你在月子中心初為人母,我在 30 天冷靜期裏倒計時,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觀眾長大了,那些純愛的躁動早就打動不了我們了。
這部 2014 年完結的疼痛青春作品,充斥着非主流的邏輯不通,為了相愛而相愛,為悲傷而悲傷。
當年的少男少女尚能與主角共情,在狗血密布的劇情裏,發出時而幸福時而悲傷的嘆息。
但成長後的我們,再也不是那個活在想象中的少年。那些不合理的破綻總能一眼就無處遁形。
觀眾早就不好糊弄了。
把一堆槽點和熱度話題堆疊卻講不出所以然,立意高高抬起又輕輕放下,平庸且無聊。
花這時間,确實還不如再看一次隔壁重映,常看常新的《泰坦尼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