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山東,造車荒漠,歡迎閲讀。
撰文 / 温莎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琚佳
據説,山東有兩種工作,一種是公務員,一種是其他。
很多山東父母都打心眼裏覺得,不考公就是不孝順,山東人甚至自嘲," 不孝有三,無編為大 "。2023 年,山東考公團,橫掃江浙滬的話題衝上熱搜,網友神評論,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編制的盡頭是山東。
有人分析過為什麼山東熱衷考公,最終的結論是這個人口大省對于穩定有一種極致的追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當其他大省如火如荼的開展造車事業的時候,只有山東好像提不提興趣來。
山東當地的資深汽車媒體大橋告訴汽車商業評論,這和山東人的性格有關系,山東很少有人願意去闖,能夠在山東生活,説明日子過的還不錯,這個地方物產豐富,人民富裕,沒有迫切的需要創建所謂的新汽車品牌。
" 山東自身的重工業是很強大的,汽車生產和制造一直都有,省内汽車產能不低,只是品牌不歸屬山東。" 大橋説," 我覺得不是做不起來,而是沒有必要去做,何必呢。"
山東,全國 31 個省市中 GDP 排名前三,僅次于廣東和江蘇,不僅有着全國最齊全的工業門類,還是中國黃金儲量和產量最高省份,儲量占全國的 30%,甩了第二名整整三條街。
換句話説,山東有錢,有人,有資源,就是這樣什麼都不缺的齊魯大地,卻在上一波造車浪潮和上上一波的互聯網浪潮中,幾乎銷聲匿迹。
身為北方的經濟一哥,山東在互聯網崛起的 20 年裏都沒有着急過,有數據統計,互聯網創業公司只有 1% 的地點位于山東,這個數據不一定精準,但在整個互聯網行業中,會在山東開設分公司或者第二總部的企業确實不多。
面對 PC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兩大時代機遇,山東都按照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的擦身而過,在造車這件九死一生的事兒上,更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最強大腦們都去考編了,山東限的幾次造車嘗試也都無疾而終,始終沒有一個成氣候的新汽車品牌。
2015 年 12 月 31 日,蘇金河創立了山東首個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國金汽車,是全國 13 家獲得純電動乘用車雙資質的先驅之一。有些遺憾的是,2017 年 10 月亮相的首款純電動產品 GM3 幾乎沒有翻出任何水花,以至于很難在乘聯會公布的銷量中找到其數據。
2019 年,因為缺錢,國金汽車陷入半癱瘓,一度拖欠員工工資、社保和供應商貨款。之後先後傳出吉利和奇瑞接盤的消息,但都不了了之。在山東和淄博地方政府心中,國金汽車也由 " 國之大器 "、金字招牌 " 變為一個燙手山芋。
作為低速電動車大省,曾經的 " 低速電動車之王 " 雷丁也燃起過造車夢。2019 年,當時如日中天的雷丁斥資 14 億元收購了陝西秦星汽車,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造車資質,并推出了首款高速電動車——雷丁 i3。
這款倉促上陣的產品并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高昂的售價、平庸的產品力以及品牌認知的缺失,都使得雷丁在高速電動車市場上步履維艱。最終,資金鏈斷裂的雷丁在 2022 年 10 月聲請破產,曾經的低速車王者黯然離場。
到了 2024 年,前山東首富的越野夢,似乎再次照亮了山東造車的前程。212 和極石兩大越野品牌的身後,站的都是魏橋集團。在已經擠成紅海的越野市場,詩和遠方的故事被講了太多遍," 鋁王造車 " 能為山東打一場翻身仗嗎?
山東的汽車版圖
山東是造車荒漠,卻不是汽車荒漠。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山東省汽車整車產量達到 197 萬輛,接近 200 萬輛,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中排名第五,位列廣東、重慶、上海和安徽之後,超過了湖北、吉林等傳統汽車工業大省。
齊魯大地的汽車工業主要分布在濟南、煙台、濰坊和青島四座城市。
濟南的龍頭是中國重汽,作為中國排名第一的重卡制造商,2023 年,中國重汽集團總營收 1731 億元,其中重卡賣出了 23.4 萬輛,占行業 1/4 市場份額。
另一個與汽車行業相關的是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在别人從新能源市場淘金的時候,他們熱衷賣鏟子,2023 年產值已突破 100 億元,上汽、廣汽、一汽、吉利、長城、奇瑞等傳統車企,以及蔚小理等一種新勢力都是他們的客户。
濟南還有兩大中國品牌的生產基地。2006 年,吉利斥資 100 多億元在濟南建設了完整的生產基地,年產能 10 萬輛,現在主要生產熊貓和曹操品牌的產品。
2002 年,比亞迪在濟南建立了新能源乘用車及核心零部件基地,目前主要生產車型為海豚、宋 L、騰勢 N7 等。2023 年,濟南比亞迪生產了 24 萬輛新車。
與處在内陸的濟南不同,靠海的煙台與外資企業深度捆綁。2003 年,上海通用煙台東嶽基地成立,是品牌第一個走出上海的生產基地,年產量超 30 萬輛,主要生產雪佛蘭、别克兩大品牌的車型。
當下,合資品牌遭遇挑戰,急需轉型,2024 年 7 月 5 日,上汽通用汽車東嶽奧特能超級工廠的正式落户。奧特能,就是通用汽車的電動車平台。
另一家落户煙台的企業是現代。2014 年,現代集團在煙台建立了研發中心,是國内唯一具備獨立完整的產品設計研發試驗和試制能力的外資車企研發中心。
濰坊的汽車工業則與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息息相關,這家在中國制造業 500 強第 27 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第 2 位的大型企業,旗下著名公司包括濰柴動力、陝汽重卡、濰柴重機、亞星客車、英致汽車等。
從濟南、煙台和濰坊的汽車版圖中可以看出,山東的汽車工業以商用車為主,乘用車領網域則是以生產制造為核心。
青島,夢碎新能源汽車之都
将青島單拎出來,是因為青島在山東是獨特的存在,眾所周知,大多數青島人不説自己是山東人。
2022 年,在青島生產的汽車就已經超過 100 萬,是山東唯一的百萬輛汽車工業城市,占據了半壁江山。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眾等國内外知名汽車生產企業,都在青島落地生根。
截止 2024 年,青島擁有整車生產企業 8 家,改裝車生產企業 32 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 900 餘家。和山東其他城市不同,在新能源浪潮中,青島曾經和現在都在努力過。
2014 年,北汽新能源将北京外首個生產基地放在青島。當時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剛剛起步,青島經濟、人才、底藴一個不缺,卻了個大早,卻趕了晚集。合肥抄底蔚來,北京拿下小米和理想,廣州坐擁小鵬,卻沒有一家新汽車的總部在青島。
有些着急的青島選擇了豪橫的路線,買買買。
2019 年年底,一家名為青島五道口的神秘企業砸下 144.5 個億,成為奇瑞控股、奇瑞汽車的新股東。這個為參與奇瑞增資擴股項目專門設立的基金主體,注冊地為就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的青島汽車產業新城。
有知情人事透露,即墨區是青島五道口的重要基石投資者。當時的奇瑞正處于企業發展的谷底,但随着海外銷量的崛起,奇瑞青島基地也迎來了一波高潮。
2022 年,青島即墨建起了年產 20 萬輛的工廠,平均每 1.5 分鍾就能有一台全新整車下線,預計可實現年產值 380 億元。如今,星途瑤光 C-DM、風雲 T9 混動版,瑞虎 8L 等熱賣產品都在奇瑞青島基地生產,衝擊月產量 2.5 萬輛的小目标。
投資,有成功就有看走眼的時候。2022 年,高合汽車幕後公司華人運通與青島市政府籤署合作協定,将高合汽車中國總部、研發中心和銷售總公司遷往山東青島。
青島國資對高合的投資主要通過市級平台公司青島城投和萊西國資旗下公司完成。青島城投向華人運通公司投資 13.8 億元。萊西國資則通過旗下公司與高合汽車的對賭協定,向其貸款 25 億元。
大概 40 億的錢花出去了,卻打了水漂。在經歷了停工停產、積極自救 6 個月後,高合汽車還是進入了破產預重整階段。
高合倒下了,青島離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夢想,又遠了一些。
前山東首富的越野夢
從 2014 年第一波造車新勢力出現已經十年,十年時間,上百家企業來了又走,流水的新造車,鐵打的新能源汽車卻仍是風口。眼見他們宴賓客,起高樓,樓塌了,山東也蠢蠢欲動,最先坐不住的是山東最大的民營企業——魏橋創業集團。
作為山東省第一民營企業,魏橋集團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在紡織業與鋁業,有着 " 亞洲棉王 " 和 " 中國鋁王 " 的稱号。
6 月 6 日, 復活歸來的 "212" 舉行了品牌發布會,台下坐着的就是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山東富豪足夠低調,《2024 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張波家族以 720 億元的财富值,排名第 217。換句話説,魏橋集團 " 不差錢 "。
據説,張波曾設想用三五年的時間,實現 50 萬輛生產制造和集成供應的產能," 逐步形成百萬輛級的創新汽車產業生态圈,實現帶動產值超過千億元。" 由于集團旗下最大的兩款業務紡織和鋁業都有天花板,張波希望為尋找新的增長點。
最近兩年,魏橋集團在汽車領網域頻頻出手,
2023 年 9 月,魏橋創業集團戰略投資洛轲智能,深度賦能極石汽車,總投資額達 10 億美元。2023 年 8 月上市,極石 01,售價區間 34.99 萬 -35.99 萬元,瞄準户外硬派越野市場。
2023 年 2 月 25 日,魏橋集團通過收購控股股東青島富路的股權,控股了北京汽車制造廠,拿下了完備的造車資質,復活了 212 品牌。
乘用車之外,魏橋集團積極進軍商用車領網域。2022 年,魏橋領投了 DeepWay 的 7.7 億元 A+ 輪融資。作為卡車界的新勢力,DeepWay 對标特斯拉電動重卡 Semi Truck,希望在 10 年内達到年銷量 15 萬輛。
2024 年 5 月 11 日,5 月 11 日,魏橋新能源商用車戰略、品牌發布大會暨雷馳 · 信 V70 量產交車儀式在山東臨沂舉行。同一天,魏橋集團發布 " 仁義禮智信 " 五大品牌。
從目前的布局看,在乘用車領網域,魏橋切中的都是小眾賽道,情懷和遠方的故事講得感人,銷量卻難有起色,極石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剛過 2500 輛;212 的第一款新車 8 月 22 日才上市,所切中的也不是走量市場。另一邊,在商用車,山東是有土壤的,但這個市場更加飽和,想從中分一杯羹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 鋁王造車 " 有先天優勢,魏橋在全鋁車身和一體化壓鑄車身方面,然而在新能源汽車上,材料并非核心技術,三電才是核心。值得一提的是,在極石和 212 的品牌宣傳上,張波也十分低調,前山東首富下場造車,好像來了,又好像沒來。
有熟悉和采訪過張波的媒體分析,造車不是他的目标,汽車永久不會成為魏橋集團的主業,其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初志是快速将本身的汽車輕量化部件打入汽車市場,緊縮從研發到應用的時間,繼承拉伸延伸鋁產業鏈,造車着實就是一個測試和樹模。
魏橋的路子走對了嗎?在南方畫了一個圈的偉人説過,改革開放就是摸着石頭過河,不知好不好先試一下,搞錯了就換方向,換條路。至少,山東造車後繼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