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16.98萬起!無圖智駕+雙模動力,向往S7如何既要又要?,歡迎閲讀。
16.98 萬,在如今這個時代能買到怎麼樣的車?傳祺向往的答案是:可以全都要。
3 月 30 日晚間,廣汽傳祺在深圳舉行了傳祺向往 S7 用户派對,雷科技受邀參與。發布會上,傳祺向往旗下中大型 SUV 車型——傳祺向往 S7 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 6 款車型,指導價區間為 17.58 萬 -22.98 萬元;上市限時價 16.98 萬 -22.38 萬元,享受國家置換補貼後售價格區間 15.48-20.88 萬元。
作為最卷的價格區間,高階舒适、高階設計、高階智駕一個都沒少。" 高階 " 成為了 " 傳祺向往 " 的最強标籤。
而 16.98 萬(不含國補)的起售價格,看起來與 " 高階 " 格格不入,傳祺向往究竟是如何做到,既 " 平民 " 又 " 高階 " 的?
作為廣汽傳祺的最新力作,向往 S7 定位家庭大五座智駕 SUV,号稱為家庭用户提供 30 萬級全場景高階智駕、30 萬級智能豪車操控體驗、30 萬級豪華舒适智能座艙。從這些詞匯不難看出,向往 S7 的核心賣點在于高階越級,包括智駕、操控體驗、座艙三大方面。
首先,大家肯定好奇向往 S7 的智駕水平如何,小雷用一句話總結:頭部智駕有的功能,向往 S7 全都有。
硬體上來看,向往 S7 搭載英偉達 Orin X 芯片,擁有 11 顆攝像頭、3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雷達,頂配版還加入了 1 顆激光雷達,最遠探測範圍超過 200 米。軟體方面,向往 S7 得到了廣汽星靈智行 ADiGO GSD 智駕系統賦能,并且與 Momenta 聯合打造了一段式端到端智駕大模型。
圖源:雷科技攝制
基于該大模型,向往 S7 可實現全國無圖智駕,有路就能開。自動泊車功能也得到了更新,最快 23 秒即可完成自動泊車。全車雲端一體智駕 OTA 功能賦予了智駕系統進化能力,預計今年暑假可以更新「車位到車位」級智駕、ETC 通行、離車泊入、跨 3 層地庫代客泊車等功能。
智能操控方面,向往 S7 搭載 AI 智電四驅系統,在 AI 智能狀态感知、AI 智能扭矩分配、AI 智能穩定性分配三項功能的加持下,能夠實時識别道路和車輛狀态,并做到預判與調整,從而應對各種復雜路面。
廣汽自研的钜星智控底盤,可通過高性能液壓襯套的組合抑制車身晃動、通過 CST 舒适制動系統自動調節刹車力度、通過 DP-EPS 轉向系統輔助車輛控制。再加上經過廣汽底盤團隊長時間調校優化,向往 S7 的操控感做到了韌、順、穩。
座艙方面,4900mm 的車長和 1780mm 的車高,讓向往 S7 在空間方面遠超同價位大多數 SUV,79.6% 的得房率,有效保障了車内乘客的頭部、膝部空間。17.3 英寸的 3K 吸頂屏和 22 個高保真揚聲器,不但科技感拉滿,還能為車内乘客提供更優質的影音體驗。
向往 S7 配備了高通骁龍 8295P 高性能版芯片,支持全場景語音互動,可連續響應 24 條指令,而且接入了 DeepSeek,可以陪車内乘客聊天,甚至創作音樂。
除了這些核心賣點,向往 S7 基于增程系統,CLTC 工況綜合續航可達 1150 公裏,配備了同級最大的 20L 冰箱,安全性配置更是絲毫沒有減配,擁有 10 個氣囊、籠式盾甲車身結構、新一代彈匣電池,通過了 53 項整車碰撞測試。
價格方面,傳祺向往 S7 提供六個版本可選,具體如下(非國補價):
115km Pro 版:16.98 萬元;
205km Max 版:18.98 萬元;
205km Max 智駕版:20.28 萬元;
205km Max 激光雷達版:20.98 萬元;
180km Ultra 四驅版:20.38 萬元;
180km Ultra 四驅激光雷達版:22.38 萬元。
千裏之行,始于向往。
作為傳祺的全新高端系列,傳祺向往不僅要繼承過去的優良基因,同時更要創新。
圖源:電車通攝制
按照官方的説法,傳祺向往要定義新能源時代的 " 高階 " 出行新标準。從它的產品和技術路線,你或許能感受到其新标準的核心還是那四個字——用户需求。
從用户需求出發,一個核心就是不輕易替用户做選擇。新能源市場從電動化的上半場到智能化的下半場,出現了很多技術分歧,例如插混好還是增程好,例如智駕系統是自研的好還是和供應商合作的好?這些分歧,争論到最後也不可能有答案,所以傳祺向往的選擇是不替用户做決定,而是盡可能滿足。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傳祺向往在智能化上,采取的策略是 " 左手自研,右手華為 "。比如向往 M8 采用的是華為 " 全家桶 ",既有乾崑智駕 ADS 3.0,也有華為新一代的鴻蒙座艙;而向往 S7 則采用廣汽自研的系統——深度融合了 Deepseek 的端雲一體大模型 ADiGO SPACE 智能座艙,和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 ADiGO 無圖全場景高階智駕。
圖源:電車通攝制
兩套系統,會不會反而成為相互之間的絆腳石?按照官方的説法,華為不會因為雙系統的存在而有所吝啬,依舊會傾盡全部把最好最新的技術率先搭載在傳祺向往的車型上;傳祺向往也不會因為有華為的存在而有半點松懈,依舊會傾盡全力做好自家的系統。因此,傳祺向往這兩套系統基本上也都是各走各的,互不羁絆。
出了智能化外,動力系統也體現了 " 讓用户自己選擇 " 的產品策略,傳祺向往在插混的基礎上研發出超級增程模式,實現了一車雙模的功能,讓用户自由選擇是想要更省油且高速動力性更強的插混模式,還是電感更足,發動機存在感更弱的增程模式。注意,這不是像友商一樣的車型差别,而是一輛車,同時擁有純電、增程、插混 3 套系統。
當然,要盡可能滿足用户多樣化的需求,背後往往意味着雙倍的付出。華為的智駕系統不是買來就可以用的,還需要跟全車的動力系統和底盤系統坐标定,然後就是漫長的試驗驗證周期。同樣的,新增一個增程模式,并不是簡單地在螢幕上多增加一個按鍵,也要重新标定,去盡可能地優化油耗和體驗。
從用户需求出發,另一個核心就是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哪怕這個細節用户不太容易感知。坐進傳祺向往 S7,你會很容易感受到超越其價位的豪華感,而這種豪華感就是來自工程師對于細節的執着追求。
傳祺向往 S7 就是這樣一個一個細節不斷去摳,一點一點價值不斷往上加,最終實現了遠超價格,也遠超同級競品的品質感受。這一造車态度貫穿傳祺向往車系的全部產品。
在發布會上,廣汽集團傳祺營銷本部負責人郭百迅表述了傳祺向往車系對于廣汽傳祺的重要戰略意義:
" 與廣汽傳祺現有產品相比,向往車系類似非凡大師之于華為、皇冠之于豐田。" 即承載了廣汽傳祺 " 向上 " 的期望。
傳祺向往的發布,本質是廣汽集團 " 番禺行動 " 的落子。
在 2024 年 11 月,廣汽集團發布三年 " 番禺行動 ",明确自主品牌全面改革目标,以品牌引領、產品為王、科技領先、國際市場拓展四大舉措,加速自主品牌一體化。目标是到 2027 年自主品牌銷量占集團總銷量的 60%,挑戰年度銷量 200 萬輛。
因此,廣汽集團也拿出了雷霆萬鈞之勢轉型。從集團總部搬到番禺那日算起到今天,半年時間,廣汽集團已經完成了很多在其他品牌裏都值得拿出來唠叨唠叨的大事。
如:發布了一系列組織機構調整方案、啓動數字化變革項目、與華為籤署了深化合作協定等等。
而向往車系的發布,正是撬動 " 番禺行動 " 的戰略支點。" 向往 " 的誕生,對廣汽和整個國内汽車市場來説均是意義非凡。
對廣汽而言,向往車系是廣汽 " 番禺行動 " 這張藍圖裏的 " 主角 " 之一。
而對中國汽車市場來説,攻守之勢瞬息可變,當 " 無智駕,不買車 " 越來越可能成為國内車市的 " 新常态 ",消費者急切需要一款足夠 " 聰明 " 但又 " 不耍小聰明 "、足夠 " 穩健 " 又 " 不呆板乏味 " 的智能車——而這正是同時擁有前沿創新、技術積澱和大廠品質的廣汽傳祺所能做、善做和應做的。
而更深層的野心,在于全球話語權。廣汽集團馮興亞将傳祺向往定義為 " 中國智造對話全球市場的起點 ",其底氣不僅來自技術突破,更源于對產業規律的洞察:當 L3 級智駕滲透率超過 50%、中國品牌在 20 萬元以上市場占比攀升至 37%2,高端替代已成不可逆的浪潮。傳祺向往要做的,正是用 " 大廠品質 + 極致體驗 " 重塑全球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
随着傳祺向往車系的推出,廣汽集團旗下傳祺、埃安和昊鉑三大自主品牌也形成了清晰的差異化定位。強大市場合力可确保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產品能覆蓋到最廣泛的消費人群,為其實現年產銷 200 萬輛目标奠定基礎。
從傳祺向往 S7 的 " 高階普惠 " 策略可以看出,中國汽車市場的競争已從單一的價格戰轉向多維度的體驗博弈,這不僅僅只是廣汽交出的答卷,也是汽車行業的新趨勢,唯有真正以用户為中心,平衡技術突破與成本控制,才能在紅海中開辟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