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司馬南偷税風波後“甩鍋”,MCN實控人怒怼!誰撒謊了,歡迎閲讀。
全網知名 " 大 V" 司馬南,最近因為偷税漏税被官方通報、重罰 926 萬元,輿論瞬間炸鍋。
按照北京市税務稽查局 3 月 21 日的通報,司馬南在 2019 年至 2023 年間,通過隐匿收入、虛假申報等方式,少繳了 462 萬元的税款。此外,他實控的一家影視策劃公司也因虛列成本、違規享受小微企業税收優惠,被追繳企業所得税 75 萬元。最終,連本帶罰一共要繳納 926.94 萬元,全部已入庫。
有意思的是,3 月 21 日,司馬南與一位記者的微信聊天截屏在微信群流傳。據司馬南所述,他主要是因為在和 MCN 機構合作時未籤協定,對方承諾代繳税款但未兑現導致其存在偷税行為。"6 年來在某 MCN 公司一共獲酬 600 多萬,罰款加滞納金付出 900 多萬,教訓不可謂不沉痛。" 司馬南在微信中表示," 低頭認罪,誠懇檢讨,不求原諒。"
但問題來了——真的是 MCN" 坑了他 " 嗎?
據界面新聞報道,司馬南合作的 MCN 公司為四月華文(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該公司實控人饒謹表示,司馬南拿走了全部收益,MCN 公司無法代扣繳納個税。
這樣理解的話,MCN 根本沒能力 " 代繳税 ",司馬南把人家當借口,是不是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南曾在多個場合高調批評 " 偷税漏税 " 行為,曾針對此類問題發表觀點時説得振振有詞。但他出了事,卻一再強調 " 交了罰款 "" 教訓深刻 ",仿佛交錢就能洗白,也沒有公開反思自己過去的言行對輿論和經濟環境造成的影響。
比如,司馬南曾公開質疑民營經濟 "56789" 的説法,即民營經濟貢獻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國内生產總值、70% 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 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 以上的企業數量。他認為這些數據不真實,并且在視頻中質疑民營經濟的納税水平和對 GDP 的貢獻率。
此外,從 2021 年 11 月開始,司馬南持續對聯想集團展開指責。
司馬南提出,聯想存在國有資產流失、高管薪酬過高、外籍高管占比過大等問題。同時,他還批評聯想的發展戰略,認為聯想過于依賴資本運作和市場擴張,而忽視了技術研發。但聯想集團予以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