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轉行去賣保險的地產人,歡迎閲讀。
2024 年 4 月 7 日,宇哥在個人公眾号發了第一篇文章,算是轉行做保險的正式 " 官宣 "。
在保險圈,這是一個 " 固定流程 ",被視作他們真正進入保險行業的第一步,代表着在過去将近 3 個月的培訓、同頻、再反思中,對轉行做保險這件事,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 官宣 " 中需要解答幾個問題:
為什麼要去做保險?有沒有下定決心?做保險能給客户提供什麼樣的價值?為什麼選擇現在的保險公司?
其餘的可以自由發揮,比如有人會寫寫自己所在的團隊,或者介紹一下自己加入保險行業之後短時間内獲得的成長(很多人很快就會獲得 " 金牌 " 或類似的榮譽認證)。
最核心的是,要通過這次 " 官宣 ",讓讀者建立信任,讓對方感受到作者是專業的,不是普通的推銷員,并把這份工作當作了一個長久經營的事業。
" 轉行 " 之後,宇哥説,自己沒有不适應,也沒那麼多糾結。
之前,他在地產公司工作,耗時 6 年。之所以選擇地產,是因為這個行業夠大,發展夠快,空間夠有想象。
如果按照大學專業,他畢業之後需要進入設計院,給地產公司做乙方,天天畫圖," 一眼望到頭。"
但在地產公司,業務規模不斷變大,新項目不斷開,人一茬接一茬晉升,路徑清晰而充滿回饋感。
所以,他跳出本專業,成了地產公司的管培生,之後被調到項目上做銷售,業績好的時候也拿過銷冠。
那時候的地產行業,人人都像在做夢,新項目不斷開,房子不斷賣掉,銷售提成進入賬户。很多地產人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只規劃到了 45 歲,因為 45 歲的時候,他們就可以财富自由,提前退休了。
" 我進入地產的時間有點兒入職即巅峰了。" 宇哥微笑着説,在現實來臨那一刻," 希望 " 藏了起來,地產公司開始暴雷,行業規模開始縮水,房子不好賣了。
幸運的是,他被調到了總部。不幸的是,總部也不能幸免。
公司業績滑坡,事務性的工作越來越多,天天打電話問項目要數據,周周匯總,但看不到什麼效果,尋找工作價值的邏輯越來越無法自洽。
最重要的是,收入開始下降,先是獎金沒了,為什麼會沒?公司高管沒人官宣,也沒人解釋,但大家心知肚明,默默接受。
後來福利也沒了,再後來,基本工資開始下調,再次下調,然後又從直接下調換成變着法下調,"80% 基本工資 +20% 考評獎金 ",或者 "70% 基本工資(月發)+30% 績效(年底發)",是為了激勵大家努力工作,還是為了别的什麼,大家也心知肚明。
考勤也越來越嚴,方案、匯報越來越多。到 45 歲沒辦法财富自由,45 歲之前身體和精神也沒辦法自由,地產工作的使命,在宇哥心裏到此結束了。
圖源:小紅書
" 你説如果房地產不崩塌,我們可能也可以安全上岸?" 另一位離開的地產人發來消息。
" 如果 ",就代表着 " 不現實 "。
" 選擇了保險,最起碼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是個好選擇。" 宇哥説," 當初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就是抱着就算一年都沒有收入也能繼續好好做的準備,因為有儲蓄 ~ 不過沒有想到現在做的還挺好,目前的收入已經比去年在地產的收入高了。"
與地產人忌談收入不同,保險人經常會 " 炫耀 " 自己的收入,月入幾萬,月入十幾萬," 百萬圓桌會員 ",讓行外人看着有點迷幻。
在小紅書上,保險人流行 " 坦白局 "。
保險人 " 亞亞愛工作 " 發帖説:我以為的轉行窮三年,實際上沒那麼糟糕。第一年,學的東西很多,小白入行,是最累的一年。成交的都是緣故客户,收入上和過往地產行業持平。第二年,開始做小紅書,發展陌生客户,3 個月達成 MDRT。第三年,幾乎 90% 客户是小紅書陌生客户,7 個月達成 COT,越做越輕松。一個季度就可以達到過往的年薪。
後面有人跟貼評論:" 做保險的首要就是實事求是的宣傳!不誇大其詞!不遮遮掩掩!這是保險從業者需遵循的一生原則!"
對收入的質疑,遠比對專業性的質疑要多。
有人會用 " 激将法 " 問:你們敢不敢曬出連續 3 年的工資單?到底是偶爾月入幾萬,還是月月月入幾萬?
這個問題,沒有人回答。
《2024 年安聯全球保險業發展報告》顯示,2023 年,中國保險市場表現優異,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 9.1%,達到 6540 億歐元,創下近幾年最高增速。與此同時,從業人員也從 2019 年巅峰時期接近千萬,降到如今的 300 萬左右。
這組數據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業人員平均業績确實在增長,以此推斷平均收入也在增長,但大量的人離開,也説明有超過一半的從業者很難賺到什麼錢。
從地產從業人員的經歷來看,一個行業的起伏曲線受制于宏觀的強弱搖擺,行業裏的從業者,就像坐在一艘船上,控制方向的只有少數幾個人,多數人都在修修補補。
更直白地説就是:多數人吃紅利,少數人靠能力。
地產人轉行賣保險之後,最先賣出去的產品,一般是年金險、個人養老金產品、健康險。這也是經濟環境改變的另一種寫照。
宇哥剛剛做的一份保單,客户是一個金融從業者,之前年薪百萬,現在工資減半,于是,他拿出一年的收入買了一份年金險,為未來上了一份保險。
" 小謝 " 有過 6 年媒體經驗,和 7 年的貝殼、恒大工作經驗,今年轉行做保險之後,幾個月之内 " 送 " 出了 6 張重疾險、8 張醫療險、6 張意外險、4 張税優護理險、4 份年金類保單。
這 28 份保單,代表了 28 個人對未來經濟和自我收入預期的理解。
年金險、個人養老金產品、健康險,如果對方對這三類產品都不感興趣,宇哥一般會主動将説服工作 " 暫停 "。
有經驗的老保險人,會告訴剛剛從地產轉行過來的人,把保險賣出去的第一步是 " 傾聽 "。
工作壓力、社會壓力、不友好的網絡論壇環境,助漲了現實個體的訴説欲望,而認真傾聽,成為了一個提供情緒的稀缺品。
很多人有收入預期下降的恐慌,中年人有健康和育兒開支上升的恐慌,買理财、炒股的人有利率長期下降的恐慌,每個人都在經歷變遷,在充滿不确定的大潮中,希望 " 鎖定 " 點什麼,保險就成為了安慰劑之一。今年很多剛轉行的人,開出的第一張保單都是鎖定利率的收益類產品。
" 客户尋找的是一個價值觀和認知跟自己趨同的代理人。" 小謝説,賣保險,你也可以是個 I 人。
所以,保險人的開場一般都會只聊工作、生活、經濟,如果對方真的沒有買保險的需求,這就是一次正常的熟人聊天。
轉行成了保險人,他們也會比在地產公司有更精致的妝容,更松弛的狀态(至少朋友圈是這樣,在地產公司休假發遊玩的朋友圈,有可能會被領導批評)。
" 偷偷補充一個點,保險行業非常适合需要鼓勵和正向反饋的朋友,公司裏裏外外也太愛誇人了吧!情緒價值真的拉滿,完全告别 PUA。" 小謝説。
宇哥説,在地產公司,你得裝得比領導還忙,工作之餘就是各種吐槽,節奏快壓力大,尤其是在項目上工作,各種事停不下來,也有患難戰友情的美好一面。而做了保險人之後,全是主動工作,白天聯系客户 + 送保單 + 各地見客户給方案,晚上熬夜做方案做保單整理,同事之間,彼此之間沒有利益糾葛,都比較友善。
" 在今年我終于意識到,越是大環境不好的時候,每一分薪水,老板都會要求‘更高效’地賺回利潤來,而不再是耐心地建設。當老板的 OKR 只是利潤的時候,打工人薪資越高,缰繩越緊。這種由他人評判的不确定性,和難以在簡歷之外變現的沉澱,很難構建出一份‘長久經營的事業’。" 小謝在他的官宣中説道。
背着 KPI 的地產人,有的率先跑不動了。
圖源:人才搜尋
有從地產銷售崗位轉行的保險人説,賣保險比賣房子更有挑戰," 賣房時,客户往往有明确的購房需求,你只需對症下藥。但賣保險呢?看上去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需要保險,可是配置保險是需要有較高認知的。如果你的圈層普遍都沒有這種認知,那大概率你前期會做的非常艱難,因為要不斷破圈。"
每一個昔日的地產人,如今的保險人發文之後,後面會都會出現一類評論:問收入怎麼樣,自己适合做保險人嗎?
" 夢遊的小黑狗 " 跟了一句話:前地產人,簡歷投來投去都只有保險公司會看你的簡歷。
還有 " 轉型 " 不成功的地產人爆料,月收入只有從前的四分之一。
據統計,截至 2023 年,房地產行業的從業人員總數為 1012 萬,而保險代理人數約 281.3 萬,兩者不是一個量級,顯然大部分邊緣地產人無法在保險行業安身。
" 地產 10 年生涯,在行業沒有做出特别出彩的成績,地產行業就開始低迷,在 33 歲面臨人生重大轉折的時候,選擇轉行做保險行業 !" 今年年初轉行到明亞保險經紀公司的一位前地產人説道。
習慣了迎難而上的地產人,不僅在保險行業,也在其他領網域繼續尋找一份希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未來可栖 ",作者:小屋見大屋,36 氪經授權發布。